大公司与关系网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周正国 2010-05-02 21:56:13

    公司关系网络和人之间的网络关系类似。其中可以更好的认识公司之间的“社会资本”分布状况,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的业务都是多元化的,但一般是相关多元化。网络式治理也许是螺旋式上升回归?

  • 0 yoyo 2014-04-16 22:32:51

    书名更应该翻译为:在中国遭遇关系网。如果是这样,那么开篇的提问最后模棱两可的结论,以及6个异质性案例的论证,都是“伪命题”。因为必然遭遇关系网,必然有不同的应对,因为变量太多,不足以有定论。抛开这个问题,该书由很多亮点,不赘言。直觉,高家龙的思路与美政府智库一脉相承,更似如今CCTV2惯常的论调。不过一切的一切,观今,可知中国外企。

  • 0 福二摩斯 2009-10-13 13:59:55

    应该再看几遍,内容相对于现在的自己有些深奥!

  • 0 Deetz 2017-08-11 23:44:44

    优点很多,结论并不有趣,假定了市场是自然的既定物。但是如果我能就中东写一本类似风格的书就好了……

  • 0 马骂猫 2015-06-11 19:38:37

    全篇没废话。读的十分的流畅。观点和论证也十分的清楚。

  • 0 Larene 2022-07-19 21:34:14

    民国大企业史,看了日本的部分

  • 0 Faust 2023-10-22 15:00:44 上海

    问题意识太牛,“高家龙三问”确实值得细细琢磨

  • 1 建颜 2023-04-29 16:07:58 上海

    很经典的企业史研究,而且不是就企业论企业,很明确地指出对话对象,在论述上十分流畅。按照作者的说法,本书的三个关照是:如何将对中国19世纪长途贸易的研究理论化;如何综合研究20世纪初中国的企业史和政治史;如何解释20世纪初期中国商业关系网的活力。在具体观点上,作者认为以往将层级管理体系和社会关系分别视为西方式、日本式和中国式企业特点、两种类型在同一个企业中不兼容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书中的6家大公司均综合采用了两类经营关系,并且会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调整。虽然这个观点有点“和事佬”的感觉,但这种将“人”和制度作为企业史重心(而不是干巴巴地在书中抄章程文本)的写法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 0 灵文 2023-09-03 06:55:51 上海

    100年前六家外资和内资企业公司治理和运营模式的比较研究。 对如今的企业依然充满借鉴意义: 1)没有绝对的模式. 2)这些模式的选择多为企业家被动选择,顺势而为,或者纠偏的结果。并非提前规划好。

  • 0 索然无味 2024-04-19 18:52:51 北京

    在创见上一般,但在书写上真的是一如既往很好的history writer

  • 0 经济人读书会 2017-06-03 09:03:06

    这是高家龙那本讲述美中烟草战争之书的升级版,这次引入了日本企业。二战前中国资本主义黄金时代里外资与中资企业间的竞争,比人们想象的要更为丰富复杂,其间涉及的对中国本土网络资源的动员,更说明这并不是一个一边倒的故事。

  • 0 向银河开炮 2020-06-17 16:46:13

    作者烟草研究的延续,比较研究的典范。

  • 0 ??? 2021-04-26 19:49:06

    近代在华中外大企业采用过关系网与层级管理结合的方式。

  • 0 GooHow 2021-09-17 20:32:56

    高家龙用6家近代大公司(西方式、日本式和中国式)作为案例,证明了它们如何在不同的条件下处理等级体系和关系网以从事企业经营。正如作者所言,层级管理体系与关系网是动态互动的,两者都试图控制对方,但由于各自的局限性,谁都无法做到完全控制。但是,在描述了“是什么”之后,作者并没有令人信服地向读者揭示“为什么”的问题,即为什么在某些“关键时刻”,等级体系较之关系网更加有效,而在另一些“关键时刻”,关系网较之等级体系更有优势,在这个问题上,“依条件而定”的描述显得过于模糊。

  • 0 凌辰 2021-08-21 09:18:34

    中文版序言和导言有点牛逼。 序言指出企业史研究的推进点。 导言清晰的梳理学界对西方,日本,中国企业史的学术脉络,并把这种脉络与研究主题连接起来,即公司管理层级结构和社会关系网的关系。 牛逼的是,把学界相关的重大学术争论一一摆开,接着说我哪一部分回应的是哪个问题。 这种写法真的可以。

  • 0 库洛米(◍•ᴗ•◍) 2024-05-11 00:33:26 上海

    选读第二部分,因为没看开头结尾,不是很懂作者想要讨论的学术话题……😿后来听别人的汇报懂了

  • 2 优雅骑士 2017-09-03 21:06:43

    从制度角度来写经济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创新,不同于国内学者只知道照搬档案上那些冷冰冰的规章制度,通篇不见人物的写法,该书是由无数个人所创造的故事组成,因而有血有肉,可读性极强。科层制也罢,关系网也罢,归根结底都是手段而已,无论哪种形式最后都是殊途同归,最终还是为了实现大权独揽。

  • 0 淡水鱼 2021-04-27 10:04:43

    管理层级结构与中国关系网

  • 0 西门的葡萄架 2017-01-10 20:56:53

    书目本身不是很长,因此几乎没有废话,这是本书相当大的一个优点,作者列举了六个例子作为佐证,各具代表性,是研究中国近代以来关系网的优秀作品。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