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分上下两编,对明代生员层进行了考察。上编从学校与科举入手,考察生员的产生,生员在地方学校的肄业与考核,以及生员如何步入仕途。下编从社会视角,考察失意科场或仕进无门的生员层的社会流动及其“社会性动作”,即他们在社会诸领域的活动和所扮演的角色。作者在广泛占有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将明代生员置于大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加以详细考察,提出了许多新见解,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陈宝良,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理事。著有《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1988年)、《中国流氓史》(1993年,韩文版2001年)、《中国的社与会》(1996年,台湾繁体字版,1998年)、《飘摇的传统——明代城市生活长卷》(1996年,2006年再版)、《明末清初的耶稣会士》(台湾繁体字版,2001年)、《明代社会生活史》(2004年,2006年再版)、《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2005年)、《中国风俗通史·明代卷》(2005年)等专著,并在中国大陆《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史学版)、《史学月刊》,...
陈宝良,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理事。著有《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1988年)、《中国流氓史》(1993年,韩文版2001年)、《中国的社与会》(1996年,台湾繁体字版,1998年)、《飘摇的传统——明代城市生活长卷》(1996年,2006年再版)、《明末清初的耶稣会士》(台湾繁体字版,2001年)、《明代社会生活史》(2004年,2006年再版)、《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2005年)、《中国风俗通史·明代卷》(2005年)等专著,并在中国大陆《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史学版)、《史学月刊》,台湾《汉学研究》、《中国文哲研究通讯》、《淡江史学》,香港《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明清史集刊》,日本《明代史研究》,新加坡《源》等报刊发表明清史学术论文数十篇。所写专著在中国大陆《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国史研究动态》、台湾《明代研究》、《明代研究通讯》、香港《文汇报》、法国《汉学文献评论》、日本《明代史研究》、韩国《东亚日报》、《朝鲜日报》等均有书评或简介,并被海内外一些知名大学列为学生指定参考书;所撰论文,为中国大陆《中国史研究动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法国《汉学文献评论》全文或摘要转载。所著《明代社会生活史》,被《中华读书报》评为“2004年度十大社科图书”,并入围“首届华文传媒图书大奖”(历史传记类)。
目录 · · · · · ·
一 生员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二 明代的教育体系
三 明代生员研究:史料、现状与方法
上编 儒学生员与明代学校、科举
第一章明以前历代教育概况
一 官学
二 私学
第二章 明代的学校
一 南、北两京国子监
二 府、州、县学
三 都司儒学与卫学
四 商籍与运司学校
五 宗学
六 孔颜孟三氏学
七 书院
八 社学、义学及乡学
第三章 生员的种类与人数
一 生员的别称
二 生员的名色
三 生员人数的初步考察
第四章 生员的考取与课试
一 学规与教法
二 童试
三 学官对生员的课业
四 提调官的季考
五 提学院道的考试
六 院、台的观风
第五章 生员的仕进之途
一 举人:生员羡慕的出路
二 出贡:生员无奈的选择
三 纳贡:为生员别开的蹊径
四 荐举:生员的超拔之途
下编 儒学生员与明代社会
第六章 生员层的社会职业流动
一 训蒙处馆
二 游幕天下
第七章 生员与地方社会:以政治参与为例
第八章 生员的无赖化
第九章 生员的经济地位
第十章 生员生活与明代学术
余论
附表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提学来,十字街头无秀才。提学去,满城群彦皆沉醉。青楼花英,东坡巾,红灯夜照,《西厢记》,长短句。“云云。乃吾郡宪使泽山桑公口号,讽示门生弟子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章 生员生活与明代学术 -
明代的官场已普遍被当时的学者视为“毒蛇聚会之地”。若是一个平昔心肠条直甚至全不会使乖之人进入官场,必定会吃大亏。所以,有人就告诫那些性格刚直之人,进入仕途之后,“坐中非但不可谈论人长短得失,虽论文谈诗,亦须慎之”。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谤议交作”。对此,明末清初人林时对根据自己的仕宦经历,对明代官员的因循苟且之风深有感触。在林时对的眼中,凡是能够“飨高名而踞要路”的士大夫,大多“贵倨鲜淟,沉默寡言笑”。若是有人问他们“目前利害”,则无不半吞半吐,顾瞻缩肭,不肯直下承当。究其用意,就是“容头过身,哄骗三九到手,便抽身享福”。为此,他们视国家治乱存亡,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毫不关心,最终酿成不痛不痒之世界,“使己幸保身家,而祸贻君父,江山断送,宗社丘墟”。即使如此,此辈尚可“逍遥泉石,终全首领以殁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的人也喜欢 · · · · · ·
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 条 )

秀才的变迁(代再版后记)

陈宝良:明代士大夫精神上承汉宋,文学下启五四丨燕京访谈

陈宝良 | 明代穷秀才怎么维持生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生员的贫困化,亦即生员中贫生数量渐趋增多,则是明代的基本趋势。这显然是由科举的相对公平性特征所决定的。换言之,科举使得大量出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有幸进入学校而成为生员,从而加大了贫生在整个生员总数中的实际比例。即以贵州一省来说,至晚明,其贫生总数已达810名。*这仅仅... (展开)> 更多书评 3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知北遊 (佯放又何妨,今生已是狂。)
提学来,十字街头无秀才。提学去,满城群彦皆沉醉。青楼花英,东坡巾,红灯夜照,《西厢记》,长短句。“云云。乃吾郡宪使泽山桑公口号,讽示门生弟子也。 这一段引文标点有误,“英”字当是“暎”。当作: 提学来,十字街头无秀才。提学去,满城群彦皆沉醉。青楼花暎东坡巾,红灯夜照《西厢记》。”长短句云云,乃吾郡宪使泽山桑公口号,讽示门生弟子也。2022-01-02 12:30:55 5人喜欢
-
非不能齋 (君子見水必觀。)
科舉制在明代士人心目中已達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士人進入國學或地方學校接受教育,其終極目標是取科舉,求出身,並藉此躋身仕途。 在科舉制度下,國學、府學、州學、縣學,徒具學校之名,而無教育之實。 士子以舉業為學術,以坊刻時文、房書、程墨、社稿為儒家經典。學校為科舉所轄,學術為舉業所制。 書院的出現,是為了改變士子的科舉習氣,恢復古學。 張居正最恨講學,故有毀書院之舉。他指責書院道:「(書院)群聚徒黨,及...2020-07-22 09:37:57
科舉制在明代士人心目中已達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士人進入國學或地方學校接受教育,其終極目標是取科舉,求出身,並藉此躋身仕途。 在科舉制度下,國學、府學、州學、縣學,徒具學校之名,而無教育之實。 士子以舉業為學術,以坊刻時文、房書、程墨、社稿為儒家經典。學校為科舉所轄,學術為舉業所制。 引自 二 明代的教育体系 書院的出現,是為了改變士子的科舉習氣,恢復古學。 引自 七 书院 張居正最恨講學,故有毀書院之舉。他指責書院道:「(書院)群聚徒黨,及號召他方遊食無行之徒,空談廢業,因而啟奔競之門,開請託之路。」 引自 七 书院 無論是學於學校,還是學於書院,無非利益導向。所謂「恢復古學」,根本是沒影的事。既科舉出仕無望,則左右依傍,以圖勢利,亦在情理之中。且盛名書院多顯貴主持,顯貴皆科舉出身,生員群聚,目的不言自明。所謂繼承學問,不過摶成派系。
回应 2020-07-22 09:37:57
-
知北遊 (佯放又何妨,今生已是狂。)
提学来,十字街头无秀才。提学去,满城群彦皆沉醉。青楼花英,东坡巾,红灯夜照,《西厢记》,长短句。“云云。乃吾郡宪使泽山桑公口号,讽示门生弟子也。 这一段引文标点有误,“英”字当是“暎”。当作: 提学来,十字街头无秀才。提学去,满城群彦皆沉醉。青楼花暎东坡巾,红灯夜照《西厢记》。”长短句云云,乃吾郡宪使泽山桑公口号,讽示门生弟子也。2022-01-02 12:30:55 5人喜欢
-
非不能齋 (君子見水必觀。)
科舉制在明代士人心目中已達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士人進入國學或地方學校接受教育,其終極目標是取科舉,求出身,並藉此躋身仕途。 在科舉制度下,國學、府學、州學、縣學,徒具學校之名,而無教育之實。 士子以舉業為學術,以坊刻時文、房書、程墨、社稿為儒家經典。學校為科舉所轄,學術為舉業所制。 書院的出現,是為了改變士子的科舉習氣,恢復古學。 張居正最恨講學,故有毀書院之舉。他指責書院道:「(書院)群聚徒黨,及...2020-07-22 09:37:57
科舉制在明代士人心目中已達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士人進入國學或地方學校接受教育,其終極目標是取科舉,求出身,並藉此躋身仕途。 在科舉制度下,國學、府學、州學、縣學,徒具學校之名,而無教育之實。 士子以舉業為學術,以坊刻時文、房書、程墨、社稿為儒家經典。學校為科舉所轄,學術為舉業所制。 引自 二 明代的教育体系 書院的出現,是為了改變士子的科舉習氣,恢復古學。 引自 七 书院 張居正最恨講學,故有毀書院之舉。他指責書院道:「(書院)群聚徒黨,及號召他方遊食無行之徒,空談廢業,因而啟奔競之門,開請託之路。」 引自 七 书院 無論是學於學校,還是學於書院,無非利益導向。所謂「恢復古學」,根本是沒影的事。既科舉出仕無望,則左右依傍,以圖勢利,亦在情理之中。且盛名書院多顯貴主持,顯貴皆科舉出身,生員群聚,目的不言自明。所謂繼承學問,不過摶成派系。
回应 2020-07-22 09:37:57
-
知北遊 (佯放又何妨,今生已是狂。)
提学来,十字街头无秀才。提学去,满城群彦皆沉醉。青楼花英,东坡巾,红灯夜照,《西厢记》,长短句。“云云。乃吾郡宪使泽山桑公口号,讽示门生弟子也。 这一段引文标点有误,“英”字当是“暎”。当作: 提学来,十字街头无秀才。提学去,满城群彦皆沉醉。青楼花暎东坡巾,红灯夜照《西厢记》。”长短句云云,乃吾郡宪使泽山桑公口号,讽示门生弟子也。2022-01-02 12:30:55 5人喜欢
-
非不能齋 (君子見水必觀。)
科舉制在明代士人心目中已達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士人進入國學或地方學校接受教育,其終極目標是取科舉,求出身,並藉此躋身仕途。 在科舉制度下,國學、府學、州學、縣學,徒具學校之名,而無教育之實。 士子以舉業為學術,以坊刻時文、房書、程墨、社稿為儒家經典。學校為科舉所轄,學術為舉業所制。 書院的出現,是為了改變士子的科舉習氣,恢復古學。 張居正最恨講學,故有毀書院之舉。他指責書院道:「(書院)群聚徒黨,及...2020-07-22 09:37:57
科舉制在明代士人心目中已達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士人進入國學或地方學校接受教育,其終極目標是取科舉,求出身,並藉此躋身仕途。 在科舉制度下,國學、府學、州學、縣學,徒具學校之名,而無教育之實。 士子以舉業為學術,以坊刻時文、房書、程墨、社稿為儒家經典。學校為科舉所轄,學術為舉業所制。 引自 二 明代的教育体系 書院的出現,是為了改變士子的科舉習氣,恢復古學。 引自 七 书院 張居正最恨講學,故有毀書院之舉。他指責書院道:「(書院)群聚徒黨,及號召他方遊食無行之徒,空談廢業,因而啟奔競之門,開請託之路。」 引自 七 书院 無論是學於學校,還是學於書院,無非利益導向。所謂「恢復古學」,根本是沒影的事。既科舉出仕無望,則左右依傍,以圖勢利,亦在情理之中。且盛名書院多顯貴主持,顯貴皆科舉出身,生員群聚,目的不言自明。所謂繼承學問,不過摶成派系。
回应 2020-07-22 09:37:57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7.4分 64人读过
-
每满100-50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社会·经济·新文化史 (Chimpden)
- 明史 (艾柯君)
- 中大图书馆备查(2) (一切归零)
- 敏求堂書目(二) (楓岫主人)
- 明代 (蜜糖小棉袄77)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明代儒学生员与地方社会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明史愛好者 2022-04-04 14:35:52
面面俱到,但我最有興趣的生員在地方公共事務及官民衝突中扮演的角色不太著墨,如能於每章挑選重要個案進行分析,以小見大,相信能更具可讀性。另外,陳老師怎麽好像一直在批評晚明學風日下,真如其餘論所說,太受材料的影響。
0 有用 Igorski 2022-02-19 12:33:01
本书是作者对生员研究的一个总集。其下篇对生员与地方社会之间的联系与互动的考察属于是亮点所在。一方面,生员作为绅士的一部分,在地方利益的层面与乡宦存在一致性。而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和政治上的差别,生员作为绅士集团的下层,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并且在明代中后期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地方性的政治力量。
0 有用 吉法师 2020-08-29 10:15:39
虽然说是生员与地方社会,但其实全书只是在讨论生员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地方社会包含着各式各样的人群,不只有官绅,例如明清时期是宗族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全书不曾提到生员与地方宗族之间的互动。感觉全书只称社会,不能称地方社会。
2 有用 非不能齋 2020-07-22 11:28:43
配合陳教授『明代生員層的經濟特權及其贫困化』一文閱讀會對生員問題的理解更透徹。
0 有用 包子 2021-12-26 23:24:01
明朝中期后,随着资本主义深入影响,读书人大多已无纯洁理想,寻求的是做官发财。明朝一个县平均不过两百多秀才,这些人的普遍沉沦代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已经堕落了,这样的明朝,又怎能不衰败呢?
0 有用 明史愛好者 2022-04-04 14:35:52
面面俱到,但我最有興趣的生員在地方公共事務及官民衝突中扮演的角色不太著墨,如能於每章挑選重要個案進行分析,以小見大,相信能更具可讀性。另外,陳老師怎麽好像一直在批評晚明學風日下,真如其餘論所說,太受材料的影響。
0 有用 Igorski 2022-02-19 12:33:01
本书是作者对生员研究的一个总集。其下篇对生员与地方社会之间的联系与互动的考察属于是亮点所在。一方面,生员作为绅士的一部分,在地方利益的层面与乡宦存在一致性。而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和政治上的差别,生员作为绅士集团的下层,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并且在明代中后期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地方性的政治力量。
0 有用 包子 2021-12-26 23:24:01
明朝中期后,随着资本主义深入影响,读书人大多已无纯洁理想,寻求的是做官发财。明朝一个县平均不过两百多秀才,这些人的普遍沉沦代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已经堕落了,这样的明朝,又怎能不衰败呢?
0 有用 朱颐钊 2021-12-08 21:38:53
内容为2020年出版的《明代秀才的生活世界》所完全覆盖。新版的书名更贴切一些。
0 有用 苟活。 2021-09-27 16:03:59
很基础。陈宝良是顾诚的学生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