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短评

热门 最新
  • 772 遥遥刘 2012-08-11 22:21:20

    讲座稿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过零散,不宜入门

  • 172 虾米 2015-05-09 23:11:02

    这两年的文艺学生涯,我最大的心得就是——读理论需注重动词意义上的衔接,而不仅仅是名词意义上的周延。领悟到了这一点后,再回头读这本书,感觉大不一样,不会被一堆名词概念冲昏头脑、如堕雾里。

  • 51 獨孤島主 2010-12-11 09:19:55

    廿五年后的时代读这本书,益发感受知识沦陷狂人遍地的速度之快,吾纵然不入地狱,亦上不了这浮世天堂

  • 114 贯叶金丝桃 2013-01-16 23:14:10

    大师的面我也见过了,大师的书也读了一本,基本算圆满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多帅气,可惜我已经出生在东方。马克思主义,作为看世界的方法是有多好,然后被统治者利用,被改造,被异化,就……替马克思默哀……

  • 50 罐罐 2019-10-08 13:43:06

    戴锦华二十多岁的时候听詹明信上课,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只能听戴锦华上课

  • 9 俄狄浦斯 2009-08-07 00:29:05

    可以想象,当年的北大师生在听罢演讲后的兴奋~

  • 6 海之子 2014-01-02 15:57:56

    入门级的詹明信reader。唐小兵的翻译堪称完美,今年读到的最好翻译著作!(不过这不太能说明问题,因为本年度刚过1天。。)

  • 13 南鑫 2020-07-16 00:06:34

    大学时就知道这本书,现在才“还愿”般地读完,我最大的感触是,老詹不仅仅是为中国学界带来了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解构”的视野,“文化”、“意识形态”与“历史主义”这三个中国人——尤其是建国后的中国人——极为熟悉的名词在老詹的论述中成为知识的概念,也由此带着台下的学生进入了现代西方理论的范畴。我在想,听课的学生都有谁啊……或许是因为老詹的出现,李猛开始读韦伯,张旭东开始接触詹姆逊与批判理论,戴锦华开始阅读结构叙事学……可以说,詹姆逊直接塑造了一代中国人文社科学者的知识视野与理论结构,也是他们,塑造了如今的“中国人文学界”。

  • 7 应许 2020-04-11 23:26:43

    八十年代杰姆逊/詹明信在北大讲学把后现代主义之风刮到中国,可以想见那个时候激起的思想涌流,以至于当年的这批学生,如今已成长为知识学界的中坚,纷纷首推这本作为后现代文化理论入门书。既然是演讲稿,纲要体系都很清晰,语言也普适通透,深入浅出涵盖了各色文化理论,绝不晦涩缠绕(翻译是真流畅),可作为一门谱系来参考。四十年前的讲稿,还是能感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亲缘性带来的微妙异物感。

  • 5 无知地段 2016-09-14 11:26:22

    ⑥我的天啊,正在读第二章。不得不来感慨一下,这本书真是,读起来脑袋blingbling地开窍,仿佛治好了多年的白内障。关于路德和加尔文以前上历史课从来没搞懂。/已读完 9.14 关于后现代主义的分析也很好,对中国当代文化分析有启发。尤其想到残雪和余华那一类人。

  • 2 丁萌 2009-09-27 21:37:28

    老罗上课教材。

  • 3 豆友1485565 2013-05-01 05:58:51

    这书大部分都在讲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只有最后一章中一些小节谈了谈后现代艺术和大众文化,也比较浅。不过总体来说很受益,附录有一篇纲领性的东西中介绍法兰克福学派的读了也很受益。

  • 2 #Nani?monai 2013-06-07 21:38:15

    读过更全一些的英文版……感觉很有意思的……张颐武教授还是哪位说过要把Jameson当圣经来读……不过理论杂糅神马的有点太灵活了,还是要稍微定型一点看他的东西……

  • 1 臣亮言 2014-04-01 04:31:16

    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很好的入门书籍~

  • 2 2020-11-06 21:16:36

    杰姆逊八五年在北大的讲演。他是个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会在那个年代造访中国。同一个原因,让他搞的是语境而不是单纯的文本研究。除了让我种草了几本萨义德、列维-施特劳斯和阿尔图塞以外,也确实帮我梳理了一些基本问题。作为入门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前四章的框架个人挺受用。

  • 3 西西弗斯之歌 2018-03-30 15:57:00

    时隔四年第二次读,20000字笔记。把20世纪西方思想大家几乎全部 cue 了一遍的一本小册子,待与伊格尔顿的《literary theory》的对读,捕捉二位对同一思想家叙述口吻的同异。遗憾是讲稿的形式不允许脚注,没法顺着詹明信织好的这张网继续索引下去,不过可以通过与师友交流的方式寻找顺着感兴趣的问题继续探索的路径,也 mark 一记。

  • 2 哭之笑之 2019-03-05 23:22:24

    1985年,距今34年。 我要去理理各种理论的时空坐标。 “叙述分析的真正开路先锋是弗洛伊德”P5 “二元性终究证明不会有用处的,……有些一开始显得很有用,很给人启发的方法里,总是有这很令人焦虑的成分,因为这些方法只使人意识到差异。”P24 普兰茨斯认为国家也是半自律性的,使人们可能进行政治斗争。 “哥白尼革命暗示了人类理解力作为认识工具的局限。”P77 詹明信在这本讲稿中展示了当代理论家的绝代风采,轻巧地讲解各种理论,还有点皮,揶揄德勒兹、海德格尔、德里达,“理论像商品,像玩具,爱用就用,不爱用就不用”,并应用于文本,做了绝佳的示范。分析《聊斋志异》、提到《狂人日记》,还学过三年中文,他为什么喜欢中国呢?都信马克思? Ps:没有提后殖民主义,也没有提女性主义。也没威廉斯。有意的不提?

  • 1 Futurismus 2019-09-22 20:41:40

    讲稿非常平易近人,很好读

  • 2 甜鱼不愚 2023-01-07 23:26:18 江苏

    在阅读的过程中陷入追忆:想起大二在20世纪文学课上初遇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时浑身酥软的感受,想起在轰鸣的地铁里听刘擎教授讲“祛魅”的时刻。想起和两届理工科男朋友都聊到过工业时代的“失落”,可他们总难以共情这份感受。今天我才想明白,20岁的他们有如机械洪流刚刚席卷的欧洲,带着无尽的乌托邦式的幻梦,乐不可支地向前奔跑着。而我对他们最大的祝福,就是晚些醒来,让这段黄金时代再悠长一些罢。

  • 1 花也怜侬 2018-02-21 17:35:10

    因为是讲课录音整理,所以这绝对是詹明信最好懂最好读的一本书了。他对现代主义的看法,对后现代的论述,对各理论派别的评点都在里面了,当然也是因为讲课,留下了缺点:太散了太零碎了,有点地方是随兴所至(詹明信在讲课时也进行了调侃)。最后作为参考资料的意识形态诸理论更系统一些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