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曹征路访谈:关于<那儿>》:今日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里,最触目惊心的经济现象是什么 ? 就是私有化。或者叫改制,或者叫转型,或者叫国企改革,叫什么都行,反正都是一个意思:老子死了赶紧分家。这个分家还不能公平分,谁嘴巴大谁拳头硬谁就多分。他占了便宜还不准你有意见 ,有意见就叫“ 仇富 ”,就叫“ 民粹主义 ”,就叫不“ 善待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当然,八亿农民和几千万产业工人是不算在“有贡献 ” 之列的。
从国企职工到工人阶级。拯救企业才能拯救自己的必然命运,身首异处的幽灵结局。“为了你的上升/ 我们献上肩膀/ 如果高度不够/ 我们还有血浆”“我们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我们就是反对资本家剥削和欺骗,就是要为工人争福利、争权力,改善工人生活”是他的宣言。
《那儿》是下岗工人的悲歌。在资本主义不再遮掩的时候,“联合起来”成为一场身首异处的噩梦,“(英特那雄)那儿”是哪儿?还会实现吗?如何实现?被欺骗者选择悲壮地自尽,但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苦难却难以解除。“我”与“西门庆”的对比也表明作者对“抽象的苦难”的掮客的鄙视。《今夜流行疲惫美》则让知识分子下海的丑态尽出,非常讽刺。“主义之上我选择良知,冷暖面前我相信皮肤。”
很高兴能读到这样一部作品,我觉得自己该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到底说什么好。曹征路是一个值得我们去重新发现的作家(假如曾经发现过的话),他是中国当代左翼文学的一个标杆。以及,如果人们提起北京文学会有老舍和王朔,提起上海文学会有王安忆,提起陕西文学会有一大批茅盾文学奖作者的话,提起深圳这样一座改革推起的年轻城市也不应忘记它的文学:那是知识分子的撕裂,那是工人阶级的悲歌;它在诗歌上有许立志为代表的众多打工诗人,它在小说上则有曹征路。
涉及这些题材的小说不好写,写不好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成举国体制问题,解决的方法又成了人治。小说怎么面对现实,我觉得当代作家很难处理得好,不怪他们,怪世事复杂。
曹征路的小说中都有一个“旧时代的遗留者”:在《那儿》是小舅,在《好官田大嘴》中是战友,而在《民主课》里,从叶三虎到肖明再到姜政委,他们通通都成了那个时代的控诉者——只是控诉的不是那个时代,而是那个时代的离奇消失。他们在那个时代有未完成的事业,未了结的心愿,以及未释怀的遗憾,可是就连那个时代都如同一阵旋风一样,在他们身上留下无数痕迹之后却又匆匆离去。留下的只是霓虹灯下广袤大地上无限延展的灰色废墟。
新伤痕文学,强烈推荐,我们这个时代…………
读罢后一时静默无语。在我十几年的阅读经历中,从来没有一篇作品带给我这样的冲击和体验,一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结构。没有任何细腻优雅的情感或深刻隽永的哲思,只有坚硬到极致的现实和最朴素而又沉重的疼痛,蘸满了血和泪。 可以讨论的地方其实非常多。让主人公无法理解的工人阶级呈现出的历史的断裂究竟源自何处?主人公主观意图和客观后果一次次背离的悲剧命运又是怎样酿成的?有些地方确实敏锐地触碰到了历史的本质维度,但由于篇幅和作者自身思想的限度,没能得到充分的深化和展开,但无疑孕育着潜藏的希望的空间。 仿佛看到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在我自身逼仄的文字世界中展开。如果主人公的死亡导向的是幽灵,那么我们就应该“幽灵般地思考与行动”
看哭
标一下《那儿》,到结尾想流泪。
“英特纳雄那儿”
加州交换快开学,飞机上“通宵”读完。较预想要惊艳不少,可读性上大概并不逊色于很多当代文学史中的作品,尽管后几篇的阅读令我稍感审美疲劳。题材选择不拘于时,解构策略也很大胆,将政治话术去修辞、去语法化,在人物的厚颜无耻的行径与嬉笑怒骂的直言不讳中将悬置于能指中的政治性话术拽回最底层人们的现实生活境况,点明其中带有的些许讽刺性“本意”——有点像D老师的近纲课了。
那儿 有一个光明的结局 被削弱的悲壮
英特纳雄“那儿”,就一定会实现? 改革浪潮下,为了保厂,小舅上访,出主意,斗争,却整得像是个骗子。哎
比班宇好。不知道班宇有没有受曹征路影响,但他们作品内部的上升气息和生命悸动是相似的。曹征路更深刻,更曲折,更沸腾。
罗蒂自杀和小舅自杀的时候真的控制不住情绪 从基层和微观的角度来看国企改革下小人物们的意志和挣扎,历史绝不应该仅仅是宏观的事件和冷漠的数字 不过感觉结尾部分删掉或许会更好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现在说的苦难都是没有历史内容的苦难,是抽象的人类的苦难”,这句太令人沉默了……
君要臣富臣不得不富,父要子贫子不得不贫.
最精彩的自然是与书名同题的那一篇,消逝了的“那儿”,渗入骨髓的悲愤,揭示了大下岗的真正原因,戳破了市场化改革的画皮,所谓改开无非是方便精英权贵们攫取更大的利益,官方那些冠冕堂皇的说辞其实都特么扯蛋。不愿背叛工人阶级的小舅死了,无路可走的基层群众靠宗教自我麻醉,而工贼们把人民的资产装进了自己的腰包,盆满钵满,脑满肠肥。
> 那儿
83 有用 白藏 2012-02-11 17:06:26
《曹征路访谈:关于<那儿>》:今日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里,最触目惊心的经济现象是什么 ? 就是私有化。或者叫改制,或者叫转型,或者叫国企改革,叫什么都行,反正都是一个意思:老子死了赶紧分家。这个分家还不能公平分,谁嘴巴大谁拳头硬谁就多分。他占了便宜还不准你有意见 ,有意见就叫“ 仇富 ”,就叫“ 民粹主义 ”,就叫不“ 善待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当然,八亿农民和几千万产业工人是不算在“有贡献 ” 之列的。
38 有用 小标点儿 2011-06-21 15:58:44
从国企职工到工人阶级。拯救企业才能拯救自己的必然命运,身首异处的幽灵结局。“为了你的上升/ 我们献上肩膀/ 如果高度不够/ 我们还有血浆”“我们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我们就是反对资本家剥削和欺骗,就是要为工人争福利、争权力,改善工人生活”是他的宣言。
31 有用 Philia 2016-01-02 21:01:35
《那儿》是下岗工人的悲歌。在资本主义不再遮掩的时候,“联合起来”成为一场身首异处的噩梦,“(英特那雄)那儿”是哪儿?还会实现吗?如何实现?被欺骗者选择悲壮地自尽,但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苦难却难以解除。“我”与“西门庆”的对比也表明作者对“抽象的苦难”的掮客的鄙视。《今夜流行疲惫美》则让知识分子下海的丑态尽出,非常讽刺。“主义之上我选择良知,冷暖面前我相信皮肤。”
44 有用 Anthony 2019-03-31 20:57:51
很高兴能读到这样一部作品,我觉得自己该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到底说什么好。曹征路是一个值得我们去重新发现的作家(假如曾经发现过的话),他是中国当代左翼文学的一个标杆。以及,如果人们提起北京文学会有老舍和王朔,提起上海文学会有王安忆,提起陕西文学会有一大批茅盾文学奖作者的话,提起深圳这样一座改革推起的年轻城市也不应忘记它的文学:那是知识分子的撕裂,那是工人阶级的悲歌;它在诗歌上有许立志为代表的众多打工诗人,它在小说上则有曹征路。
9 有用 冬晴れ 2012-08-06 19:17:45
涉及这些题材的小说不好写,写不好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成举国体制问题,解决的方法又成了人治。小说怎么面对现实,我觉得当代作家很难处理得好,不怪他们,怪世事复杂。
4 有用 Hatsushimo🌌 2022-07-02 02:43:17
曹征路的小说中都有一个“旧时代的遗留者”:在《那儿》是小舅,在《好官田大嘴》中是战友,而在《民主课》里,从叶三虎到肖明再到姜政委,他们通通都成了那个时代的控诉者——只是控诉的不是那个时代,而是那个时代的离奇消失。他们在那个时代有未完成的事业,未了结的心愿,以及未释怀的遗憾,可是就连那个时代都如同一阵旋风一样,在他们身上留下无数痕迹之后却又匆匆离去。留下的只是霓虹灯下广袤大地上无限延展的灰色废墟。
4 有用 alexmaoist 2007-11-30 10:53:55
新伤痕文学,强烈推荐,我们这个时代…………
11 有用 龟龟 2019-11-12 11:57:11
读罢后一时静默无语。在我十几年的阅读经历中,从来没有一篇作品带给我这样的冲击和体验,一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结构。没有任何细腻优雅的情感或深刻隽永的哲思,只有坚硬到极致的现实和最朴素而又沉重的疼痛,蘸满了血和泪。 可以讨论的地方其实非常多。让主人公无法理解的工人阶级呈现出的历史的断裂究竟源自何处?主人公主观意图和客观后果一次次背离的悲剧命运又是怎样酿成的?有些地方确实敏锐地触碰到了历史的本质维度,但由于篇幅和作者自身思想的限度,没能得到充分的深化和展开,但无疑孕育着潜藏的希望的空间。 仿佛看到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在我自身逼仄的文字世界中展开。如果主人公的死亡导向的是幽灵,那么我们就应该“幽灵般地思考与行动”
4 有用 豆友3494673 2016-04-09 23:43:58
看哭
2 有用 铃木爱理不理 2023-07-24 00:14:38 江苏
标一下《那儿》,到结尾想流泪。
2 有用 马上有猫咪 2012-02-08 18:36:41
“英特纳雄那儿”
3 有用 在上海偷着乐 2019-09-18 15:58:06
加州交换快开学,飞机上“通宵”读完。较预想要惊艳不少,可读性上大概并不逊色于很多当代文学史中的作品,尽管后几篇的阅读令我稍感审美疲劳。题材选择不拘于时,解构策略也很大胆,将政治话术去修辞、去语法化,在人物的厚颜无耻的行径与嬉笑怒骂的直言不讳中将悬置于能指中的政治性话术拽回最底层人们的现实生活境况,点明其中带有的些许讽刺性“本意”——有点像D老师的近纲课了。
3 有用 言槢 2020-10-22 22:18:55
那儿 有一个光明的结局 被削弱的悲壮
2 有用 蚂蚁有问题 2018-06-27 17:32:03
英特纳雄“那儿”,就一定会实现? 改革浪潮下,为了保厂,小舅上访,出主意,斗争,却整得像是个骗子。哎
2 有用 林窗 2020-03-11 12:17:35
比班宇好。不知道班宇有没有受曹征路影响,但他们作品内部的上升气息和生命悸动是相似的。曹征路更深刻,更曲折,更沸腾。
1 有用 某某佳哇 2019-04-22 13:16:03
罗蒂自杀和小舅自杀的时候真的控制不住情绪 从基层和微观的角度来看国企改革下小人物们的意志和挣扎,历史绝不应该仅仅是宏观的事件和冷漠的数字 不过感觉结尾部分删掉或许会更好
1 有用 观之不足 2020-04-17 19:48:22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2 有用 许雁横 2019-11-13 12:04:02
“现在说的苦难都是没有历史内容的苦难,是抽象的人类的苦难”,这句太令人沉默了……
1 有用 拾荒人 2024-05-18 10:40:39 江苏
君要臣富臣不得不富,父要子贫子不得不贫.
5 有用 本味何知 2022-09-12 13:12:04 湖南
最精彩的自然是与书名同题的那一篇,消逝了的“那儿”,渗入骨髓的悲愤,揭示了大下岗的真正原因,戳破了市场化改革的画皮,所谓改开无非是方便精英权贵们攫取更大的利益,官方那些冠冕堂皇的说辞其实都特么扯蛋。不愿背叛工人阶级的小舅死了,无路可走的基层群众靠宗教自我麻醉,而工贼们把人民的资产装进了自己的腰包,盆满钵满,脑满肠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