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闲情偶寄》,顾名思义,“闲情”泛指“休闲生活的情趣”,“偶寄 ”则是一种没有任何思想羁绊的散漫式的记述方式。在《闲情偶寄》中李渔力求把生活艺术化,把艺术生活化,正因为如此,他不仅把戏剧艺术很自然地纳入休闲生活的情趣范畴,同时将美容、服饰、建筑、装潢、雕饰、居室、家具、古董、美食、园林、游玩、养生等,也归入休闲生活的情趣范畴。这些内容,历来被中国传统的文人所蔑视。李渔自言:“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才乏纤洪,利于善用。能精善用,虽寸长尺短,亦可成名。”因此,李渔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人中是罕见的,他一生以戏剧、小说为创作领域,从司空见惯的平常生活中揭示出美,力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他的成就也有别于其他文人而独具特色。
中华五千年第一风流才子、“湖上笠翁”李渔一生跨明清两代,撰述颇丰,声名昭著,毁誉不一。其寄情传世之作《闲情偶寄》则顺从...
《闲情偶寄》,顾名思义,“闲情”泛指“休闲生活的情趣”,“偶寄 ”则是一种没有任何思想羁绊的散漫式的记述方式。在《闲情偶寄》中李渔力求把生活艺术化,把艺术生活化,正因为如此,他不仅把戏剧艺术很自然地纳入休闲生活的情趣范畴,同时将美容、服饰、建筑、装潢、雕饰、居室、家具、古董、美食、园林、游玩、养生等,也归入休闲生活的情趣范畴。这些内容,历来被中国传统的文人所蔑视。李渔自言:“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才乏纤洪,利于善用。能精善用,虽寸长尺短,亦可成名。”因此,李渔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人中是罕见的,他一生以戏剧、小说为创作领域,从司空见惯的平常生活中揭示出美,力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他的成就也有别于其他文人而独具特色。
中华五千年第一风流才子、“湖上笠翁”李渔一生跨明清两代,撰述颇丰,声名昭著,毁誉不一。其寄情传世之作《闲情偶寄》则顺从物性,集中体现其毕生情趣与文墨修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是您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最佳读本。 当我们感到生活像一杯白开水一样淡然无味时,不妨读读李渔的《闲情偶寄》;当我们感到自己就像一棵青菜一样毫无特色之时,也不妨读读李渔的《闲情偶寄》。掩卷沉思,相信我们会由衷地感叹:李渔给了我审美的眼光,我用它来发现生活中的美而摒弃忧伤。
作者简介 · · · · · ·
李渔(1611—1680),字笠翁,浙江省兰溪县下李人。他的父亲李如松是商人,因此他出生于江苏如皋,在异乡度过了童年与少年时代。十八岁时,回到家乡兰溪。二十七岁时曾考入府庠,但在后来的几次乡试中都名落孙山。顺治八年(1651),李渔举家移居杭州,毅然改走“人间大隐”之道。康熙五、六两年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对其细心调教,以后携带二姬为首的一帮美女,常年巡回于各地达官贵人之间作娱情之乐,并且在此时完成了《闲情偶寄》一书。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古云:“尤物足以移人”。尤物维何?媚态是已。世人不知,以为美色。乌知颜色虽美,是一物也,乌足移人?加之以态,则物而尤矣。 … 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惟其是物而非物,无形似有形,是以名为尤物。尤物者,怪物也。不可解说之事也。凡女子,一见即令人思之而不能自已,遂至舍命以图,与生为难者,皆怪物也,皆不可解说之事也。 --《闲情偶寄》卷三·声容部·态度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何为尤物 -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饮馔部◎蔬食第一
> 全部原文摘录
闲情偶寄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闲情偶寄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3 条 )


行人间大隐之道,作俗世常变之文——从李渔生平看明末清初文人心态

把情趣当生命的老头---李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号笠翁,还常署名随庵主人。一生跨明清两代,饱受战乱之苦。中年家道中落,靠卖诗文和带领家庭剧团到处演戏维持生计。 以上是李渔的简介。可以看出,他的一生并不是顺风顺水,他贫困,颠沛,但是这都不妨碍他享受... (展开)> 更多书评 73篇
论坛 · · · · · ·
不愧是五千年第一风流才子 | 来自浅斟低唱 | 2 回应 | 2009-04-2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4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8.6分 5296人读过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
重庆出版社 (2008)9.1分 331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07)8.2分 355人读过
-
华夏出版社 (2006)8.5分 13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闲情偶寄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XD|醒来。你在。 2011-10-30
今李子《偶寄》一书,事在耳目之内,思出风云之表,前人所欲发而未竟发者,李子尽发之;今人所欲言而不能言者,李子尽言之;其言近,其旨远,其取情多而用物闳漻漻乎,纚纚乎,汶者读之旷,僿者读之通,悲者读之愉,拙者读之巧,愁者读之忭且舞,病者读之霍然兴。此非李子《偶寄》之书,而天下雅人韵士家弦户诵之书也。
0 有用 tyger 2009-03-03
一句一句读。
0 有用 C'est la vie 2012-06-25
实在不想啃了…
0 有用 奥菲莉娅 2019-07-17
一年前真的没有用心看,直到今年又看才看出毛病。曲艺之前没有细读,不做评价,但是结构篇上来第一篇就翻译错了!译者给我切腹谢罪!
0 有用 [已注銷] 2018-11-13
词曲部
0 有用 19140628 2020-03-13
@2011-05-03 11:06:43
0 有用 三区彭于晏 2020-03-13
@2011-05-03 11:06:43
0 有用 奥菲莉娅 2019-07-17
一年前真的没有用心看,直到今年又看才看出毛病。曲艺之前没有细读,不做评价,但是结构篇上来第一篇就翻译错了!译者给我切腹谢罪!
0 有用 [已注銷] 2018-11-13
词曲部
1 有用 [已注销] 2018-04-06
学习如何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