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下) 短评

热门 最新
  • 10 2013-03-18 10:54:09

    这本书剽窃了罗艺军的成果,大家想要知道的话,请看罗艺军的《20世纪中国电影理论文选》的后记,后记里写的清清楚楚。

  • 2 小天猴大眼萌 2016-02-06 13:38:09

    下册√(戴锦华的文章真是鹤立鸡群啊)

  • 0 一只麦麦 2011-07-31 17:28:15

    振聋发聩的先声,历史意义大于内容本身

  • 0 陆支羽 2011-07-17 20:01:26

    很厚很轻,恩。虽说勾勒了百年来中国电影理论发展的知识谱系,但就其覆盖面上而言,实则不仅关照了理论本身的覆盖面,还关照了作者的覆盖面。PS:整体不错,尤以得见早期电影人文章为喜,比如郑正秋、张石川、郁达夫、刘呐鸥、郑君里、石挥、侯曜、费穆、张爱玲、洪深、李健吾、夏衍等。

  • 0 飞越疯人院 2009-04-03 10:03:01

    两册书很厚很轻

  • 0 Nicola Ivanez 2019-04-15 23:57:36

    漏掉了不少奇葩评论文献。太雅正了。应该没有立场,全部搬上来。

  • 0 青年哪吒 2017-02-04 01:25:11

    2010年在哥大读书会读的

  • 0 赵识因 2022-11-20 10:12:27 湖北

    补标。所有引导我走上不归路的书一律慷慨留五星。

  • 0 上杉夏箱 2022-06-13 15:36:28

    还书前标记一下,看到《纯与非纯》。目前来看好文和水文都有,周传基和张艺谋的文章简直棒的不能再棒,可惜这版没有《政论不能代替艺术》。下学期见

  • 0 无我之间 2023-10-18 20:20:43 北京

    非常好的工具书,重点读了前半本70s前的理论原文,捋顺了点思路。后半本大多读过论文,就不多赘述了。ps.搭配一本薄的史论总评会更高效,推荐胡克的《中国电影理论史评》

  • 0 ciaoAy 2022-12-28 00:49:26 上海

    mark考研时期

  • 0 Vividooo 2021-12-20 21:27:42

    戴锦华文笔最好。朱大可那篇最深刻。 👉几篇关于谢晋模式的讨论👉艺研院前两年考题可从这里面提炼吧

  • 0 张兮兮 2020-08-13 23:27:11

    对过去的了解更深了些

  • 1 拾森 2016-08-03 09:28:43

    上下两册厚厚的一千多页却只能印证中国电影理论的缺席。在八十年代前它是感性影评、经验总结和政治工具,八十年代后是西方理论的中国特色改造。戴锦华的几篇和关于谢晋电影“道德置换政治”的分析一篇较为出色。

  • 0 贪玩秋月 2019-12-01 20:21:31

    国外电影理论都是针对电影本体论、或者和心理学、社会学等别的学科等的联姻的研究,是把电影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来看的,而中国这样的观点就早早地被冠上右派的帽子。电影一开始就被“文以载道”和“政治意识形态”绑架。中国电影的路太难走了

  • 0 土星照命 2020-07-15 21:29:42

    戴锦华和汪晖的几篇文章一骑绝尘。

  • 0 Kiyoko 2018-12-24 00:44:31

    接近过去电影发展原貌的最佳方式 就是通过他们留存的文字和电影。

  • 0 成都越 2021-03-26 22:20:51

    2021.3.26 全部读完啦!2021.3.15上编终于读完,其中关于电影的知识大都早已知晓,对于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种史料,有的是呼唤电影要反映现实、要创新,有的则试图把电影相关知识理论化,有的在记录自己的从影经验,也有的则在引进西方各家的电影理论(苏联居多,也有明斯克博格、爱因汉姆等)。早期电影人在简陋环境中殷殷切切、实实在在的情感与态度令人动容,民族电影工业的历史,其实也是我国艰难走向现代化的历史。 2021.1.23 首先从第六编开始读的。基本都说人话,推荐《政治与道德及其置换的秘密》(谢晋电影分析)、《新中国电影:第三世界批评的笔记》、《论新中国喜剧电影的艺术变迁》、《中国当代城市电影的观念冲突》、《九十年代电影的多元化审美形态》、《虚拟现实主义和后电影理论》(数字时代电影研究)。

  • 0 3A21LOL友豆 2021-09-25 01:10:56

    600余篇,导语对每篇论文的价值提炼很不错。【仅上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