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作者的感情都是写作时随性而发吧,文章前后出现了一个矛盾的地方——
在《卖掉的老牛》一文中作者说“我们同样不知道父亲老了又是怎样想的,他卖掉那头牛或许是不忍宰杀的缘故,也肯能他想到了自己”
在《住多久才算是家》一文中,“陪伴你多年的一头牛,在一个秋天终于老得走不动。算一算,它远没有你的年龄大,只跟你的小儿子岁数差不多,
你只好动手宰掉或卖掉它。……一般情况,我都会选择前者。我舍不得也不忍心把一头使唤老的牲口再卖给别人使唤。”
一会主张卖掉,一会主张杀掉,不知道有谁注意到没有~
一个前后矛盾~
|
最赞回应
是觉得文章中间有许多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但不像小说追求逻辑,散文就如人的想法一样,一天一个样
是觉得文章中间有许多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但不像小说追求逻辑,散文就如人的想法一样,一天一个样
前面是作者揣测父亲的想法,自己却不一定是这样想的。
为什么看着看着感觉看不懂了呢,作者在臆想什么,在隐晦的讲述什么
你是程序员吧。
文学本来就具有虚构成分,而这是两篇独立的散文,两篇文章的“父亲”即使都是作者编出来的也是可以的。另外,我觉得这两种主张的心态其实是统一的,就是同情老牛。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