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播客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主体性教育实验和研究的方向

亚夏 2008-04-08 13:10:21

至今大陆仍然信奉1930年代苏共文件炮制的“教师主导”论,1950年代输入中国后又拼凑了一个“学生主体”的东西。实则前者是卖狗肉后者是挂羊头罢了,半个世纪的大一统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填鸭式的灌输而已!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思想,但是,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能叫做“学生为中心”,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是合作关系,相互是平等的友好的尊重的。然而,先知和后知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同,学生要积极主动学习、批判地继承和探索,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地盲目乱干,也不能如原始初创那样摸索一万年,必须有先知的老师来提供向导服务,以减少或避免后知在学习过程不必要的延误和损失。
所以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是现代教育指导思想,虽然学阀仍然不愿意改弦更张接受新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却必然成为21世纪一切教育方法改革的灵魂。
向导教学法基本原则
http://hebeigg.gp2011.teacher.com.cn/GuoPeiAdmin/UserLog/UserLogView.aspx?UserlogID=169217
浅议高等数学教学方法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287425352.aspx
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法研究与探索
http://www.docin.com/p-328277076.html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亚夏
2008-04-08 14:46:46 亚夏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国内最早主体性教育理论实验:向导教学法初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始终处于认识和实践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充分发掘培养人自身潜在能力"的教育目标。所以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发挥教师向导服务作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此,江苏油田技校政治教研组,八十年代后期组织"向导教学法"方案探索,从物技88(2)班开始教改,先后在二十多个班级扩大实验,证明了向导教育思想的可行性。兹将实验教学过程简述如下:
  首要问题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性;创设求知环境,诱导学生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经常变换形式和方法,从某个方面或角度联系实际和教材,务求产生新鲜直观感受。如通过对比提出疑问,讨论或举例引出课题,走出去请进来现身说法,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悬念,造成热烈学习气氛。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学习重点和目的,而且产生巨大学习动力。
  接着要辅导学生自学,为学生主动学习排忧解难。教师要把学生知识发展最近区域,与新教学内容自然而紧密联结起来,需要补充相关知识,阐释抽象概念,提供必要资料和工具。每个学生学习基础不同,课堂自学应个别辅导,课外提倡学生互相帮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要组织学生相互检查督促和评比自学结果,也要给学生表现自学成果机会,有自我检查和完善自学的标尺。与此同时教师掌握学生自学反馈信息,提供了下一步教学客观依据。
  如何展示自学成果,教改实验中师生磋商,广泛借鉴反复改进,形成相对统一和稳定形式,这就是包括"A、概念;B、问题;C、思考"三部分的自学提纲。概念包括教材中新介绍的名词和重要词组,问题包括教材中阐述的各种论点和基本知识,思考包括自学疑难问题和独立见解。在引入自学时,教师应介绍全单元结构思路和学习方法,提出自学提纲最低或最高数量要求。开始阶段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差,单元概念和问题不宜太多;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达到较高水平,能够全面分析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则应要求学生归纳问题要少而精。到了这个阶段,进一步安排学生分类搜集和整理资料,填写读书卡片,并应用资料和卡片,围绕教学命题联系实际撰写论文。为减轻学生负担,只需把概念和问题答案要点,在教材上标画或概括出来,自学提纲中注明答案页数,就好像一本书内容前面的索引,有利学生复习和查阅。
  然后采用板书抽查和提问自检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测试,在黑板上抄写4组试题,每组4个或5个,让4名学生拿着自己的自学提纲,到黑板前来填写答案页数,其他学生自己填写,填毕集体订正互相评分,并把自己遗漏问题填补上。这样不仅展示了自学成果,学生自己进行客观评估,而且相互取长补短,了解自己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水平。凡抽查成绩不及格,允许补查记分,可以减少抽查作弊动机,鼓励学生争取进步。容易出错问题口头提问,让学生看书归纳复述或找出答案要点,也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还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和能力,去说明社会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方面形式多样,组织演讲、答辩、讨论、竞赛,也可写论文搞调查等。我们经常采用研讨辨别正误方法,培养学生求知和探索精神。教师板书10个容易混淆的判断命题,内容密切联系教材和社会实际,鼓励学生既要相互切磋集思广益,又要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服从真理和坚持真理。先让学生在教材中找根据,独立思考作出判断,然后前后两排自然组合展开讨论,要求言之有据以理服人。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几个方面思考问题。讨论结束抽4个不同的小组代表,到讲台上来判断正误,各组观点在黑板上形成尖锐对立,使群情激动注意力高度集中。争议较大问题,先让大家举手表态,要求独立判断,真理有时在少数人手里,在科学问题上不能随大流。既要启发思考允许争论,又要充分说理互相尊重,任何人不可武断结论强迫服从。当  正确结论一经公认,或喜悦或叹服,兴奋之情不能自已。
  通过动脑、动嘴、动手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在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回顾全单元教材,找出知识内在联系,画出知识分支示意图来,归纳典型错误类型,分析错误原因和纠正方法,正反举例分项列表对照,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达到深化认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改实践中,博采大家之长不断改进方法,恢复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权利,实现了向导教育思想目标,逐步形成了课堂教学四个基本环节:自学辅导、检查复习、识辨演练、归纳总结。92年元月组织井技90两班考核调查量化评估,十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要求,教改新法是传统旧法均分2.54倍,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明显进步,向导教学法得到学生全面肯定,实验报告已经江苏油田技校上报省厅。当然,向导教学法实验方案并非固定模式,应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根据教材、学生、条件不同而异,需要不断丰富和更新方法。我们教学改革实验尚处探索阶段,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实验,迫切需要各方面理解和支持,特别是需要教育界同行们的帮助和协作。
http://www.being.org.cn/unique/xiangdao.htm

赞
>
亚夏
2008-04-08 14:47:36 亚夏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向导教学法实验定位分析
策动“向导教学法”实验的直接客观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政治课堂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严重挫伤学生迫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就主观思想而言,50年代中小学课业负担相对较轻,由于农村经济复苏,就业渠道多,升学压力也不很大,学校文体活动和学生主动发展尚有空间,这就逐渐形成我探索意识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育理想的追求。

80年代后期我校设计和组织教改实验以来,虽然教改实验活动过程得到学生积极参与和支持,但教改实验之重要意义和发展前途却少有共识。主要原因是我们尚不掌握国内外教改动态和资料,没有参照对象可以进行比较和考量。这几年我留心国内外教改信息,终于找到了同类研究的参照对象,对我校向导教学法实验,可以通过比较进行定位分析。

其一是《职教论坛》1999年第4期第61页,载文《德国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启示》,介绍“在德国,教育行政部门普遍提出的以学生活动和培养关键能力为中心的行为导向现代教学方法”,并指出其社会经济原因有三:一是目前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转缓;二是原东德地区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从单一的工种逐步向综合化的工种转变。该文还介绍了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4个特点,关于教师作用的变化则说明“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学生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仅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对比德国“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法名称相似,而且教改指导思想基本相同,所以具有同类可比性。其不同之处在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目前还限于职业技术教育和实践活动课教学;从其形成条件分析,这一方法当产生于90年代后期,还处于发展阶段。而“向导教学法”则产生于80年代后期,首先从多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4大教学环节和5项教育基本原则,普适于各级各类理论和实践教学,并且不限于教学设备和条件的要求。

也就是说,西方职业教育领域推广的现代教学方法,目前尚在起步和探索阶段,比我校“向导教学法”实验起步迟后大约10年;我校98年10月制订的《向导教育实验方案》,那已经是学校整体教改实验了。为此,2000年1月26日我正式向江苏省教委提出《教学成果奖申请书》,恳请省教委及时采取措施,指导和支持开展“向导教育”学校综合教改实验,促成取得世界一流的教科研新成果。面对国际教育改革发展态势,试想,我们岂能置多年“向导教学法”改革实践努力于不顾,却推崇外国尚在起步阶段的“行为导向”现代教学方法?这不仅是舍近求远,而且近于妄自菲薄,极其不利于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的教育。

其二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1期第27页,载文《从传统走向现代——中国教学论百年的回顾与反思》,其中1976-2000年广泛开展教改实验部分,关于90年代以后主体性教育实验,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与河南安阳人民大道小学,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与湖北荆门象山小学,分别组织了主体性教育实验。由此得知,我国主体性教育实验中,“向导教学法”实验早于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而且实验层次是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实验内容涉及多种社会学科,进而向学校综合教育改革实验发展。所以,我于2月15日给该文作者写信,说明“向导教学法”实验情况,考虑到教学论百年历史的严肃性和完整性,提请他补充其文章的疏漏。

该文作者是北师大教育系博士研究生张天宝助理研究员,2月19日和20日他3次打来电话,谈了他论文的写作情况;我们虽是两代教育工作者,仍相约协作开展主体性教育实验,共同认为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方向。在中外教育史研究中,关于教育实验的选例,理当注重其典型性和代表性;从时间、规模和深度几个方面评价,“向导教学法”实验均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我们认为,教育科研具有3个特点:第一是实践性,不能闭门造车,空谈一阵束之高阁是不行的;第二是协作性,教科研需要各方面配合扩大实验,并组织研讨和交流;第三是要有奉献精神,患得患失搞不成教科研,安贫乐道才能坚持不懈。

由于凯洛夫《教育学》在我国教育界影响广泛,30年代苏共中央提出的“教师主导”论至今仍然大行其道,教学实践中学生主体地位无从确立,所以92年撰写的实验报告搁置6年没有媒体报导。当然,这与向导教学法定性分析实验,不符合科学主义定量分析潮流也有关系。97年中央领导在全国范围提倡素质教育,实验报告摘要经中央教科所专家组,两次编入《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第1、3卷,1998年7月光明日报社出版。继2000年《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第10期摘要介绍,2001年《现代技能开发》第1期发表《向导教学法初探》。与此同时,包含主体教育思想的拙作《新世纪教育构想》,已经《石油教育》2000年第12期发表,该文英译稿已为北美国际与比较教育学会采用和教育界学者研究。

向导教育实验证明了向导教育思想的可行性,可见我们实验的不仅是一种发展学生素质的方法,更是一种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积极提供向导服务的思想。这是一种主体教育思想,从哲学认识论来看,则是肯定人在认识和实践中主体地位的思想,是人从自然的和社会的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不断争取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唯物史观。在教学实践中,具体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可变的,但任何方法都只能由学生和教师去操作,因而师生两个主体的互动关系是各种方法的总方法,由此分化出不同的教育指导思想。诸如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论等等。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欧洲《创新绿皮书》指出,创新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内成功地生产、吸收和应用新事物”。****同志强调:“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而创新教育的超越性本质,决定了创新能力形成的3个特性,即主体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这3个特性则必然要求创新教育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过程,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时间和实践空间,适时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和探索,充分发挥其有个性特色的主体作用,而这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育理想的实现。

《国际歌》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神仙和救世主,要做未来社会的主人,只有大家团结起来靠自己去奋斗。“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这是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对人类个性解放与社会发展,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言,它至今仍在全世界熠熠闪耀睿智的光芒。个性的解放和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是错误的,偏执一端必然陷入迷茫和扭曲。所以,我们所提倡的主体性教育,不是西方学者所说的“个人第一”,当然更不是无政府主义。青少年在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的确立,需要教师提供向导服务,自觉培养互助合作和“自理、自立、自治”精神,批判地继承一切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才能让祖国的花朵茁壮地成长,成为自己学习和美好未来的主人。所以,我在《向导教育实验方案》中曾经说:“这是顺应教育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是新世纪赋予我们的难得机遇和历史使命。”
2001年2月26日于洪泽湖畔草

赞
>
亚夏
2008-04-08 14:48:13 亚夏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在第11届世界比较教育学术大会上的学术交流发言
( 中) 张俊杰 撰 刘巍 英译 ( 澳) 杨锐 修订

主席先生、诸位女士/先生,作为中国普通教师,我们第一次走出国门,第一次走上国际教育讲坛,感到特别荣幸而激动,希望通过学术交流,得到诸位专家的指导。
江苏油田技校位于美丽的洪泽湖滨,8 0 年代后期,我们组织了“向导教学法”课堂教改实验。在既无先例又无经费的情况下,我们之所以长期坚持深化研究,自然存在客观的原因和内在的动力。现将其基本情况简述如下:
一、中国传统教育背景
1 、我国千百年来家家户户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学生视师如父,“父为子纲”,教师决定学生的风气世代相传,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文化积习。
2 、5 0 年代苏联凯洛夫“教育学”中的“教师主导”论,在我国教育界成为“金科玉律”,“教师的要求就是法律”的观念广为流行。
3 、从科举制度到现在全国统考,单向的灌输教育、“题海战术”成为主要教学方式,“应试教育”把学生变成高压下的容器,使其精神困乏不堪重负。
4 、我国传统教育束缚学生思想解放,理论严重脱离实际,从而压抑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向导教学法实验情况
1 、向导教学法实验思路
我校8 0 年代后期组织“向导教学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1 9 9 2 年撰写实验报告上报省劳动厅,论文已经中央教科所专家组评审发表。向导教学法的基本指导思想表明:学生主动掌握学习内容实现素质发展目标是教学活动主线,教师适时提供必要帮助,激励、诱导、启发、评价、回馈、调整,积极为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向导服务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掘培养青少年潜在能力。在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辅导学生自学,相机点拨,“启”而不“发”,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应时而“发”,展开丰富联想,主动开展互助学习活动。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活动中,在分析、归纳和推理过程中,在辨别正确和错误的争论中,在质疑问难发表独立见解中,辩证思维的各种方式方法,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内化成为闪烁创造天才火花的最可珍贵的思想素质。
2 、向导教学法基本原则
A 、学生主体性原则。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社会、家庭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学生始终处于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地位;这就要不断激励学生的内在求知动力,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坚持不懈,勇于创新,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展开学习。
B 、教师向导性原则。互助合作是人的社会性的本质特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必须发挥向导服务作用,要想学生之所想,提供学生之所需,才能保证学生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C 、教育全面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在要把学生专业素质教育,与相关的身心素质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既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又要扬长避短长善救失,充分发掘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
D 、自学主导性原则。自学是指一切自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是学生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表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教学环境,把学生已有知识最近区域与新的教学内容紧密连结起来,在自学、巩固、提高过程中,开展激励、诱导、评价、回馈、调整活动,使学生始终处于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良好状态。
E 、素质发展性原则。这一原则规定了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体现学生的素质发展,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既是学生认识和实践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又是实现教学素质目标的必要条件,教学评价应以课堂学生的积极活动为内容,以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为标准。
3 、向导教学法实验证明了向导教育思想的可行性,教学过程形成四个基本环节;自学辅导,检查复习,识辩演练,归纳总结。教改实验过程贯穿民主和开放教育思想,向导教学法没有凝固不变的统一模式,应该因教材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条件而异,借鉴各种先进教育思想和形式,不断丰富和更新方法。
三、向导教学法实验的意义
1 、 苏联8 0 年代掀起“合作教育”热潮,世界教育民主化趋势不可逆转,向导教育思想指出,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是一种特殊的合作关系,只有教师积极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向导服务,“导而不主,办而不包”,才能有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向导教学法实验课题,是教育民主化有效实现途径的研究。
2 、传统教育强调“教师为中心”,当代西方教育流行“学生为中心”,这两个极端都失之偏颇。教师和学生认知的特点说明,学生主动学习是教学活动主线,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发挥向导服务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在向导教学法课堂实验的基础上,我们从中观( 学校) 和宏观(社会)两个方面制订了深化教改实验的方案,提出了学习化社会充分发掘教育资源潜力,创造学习者终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条件和机制,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未来新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4 、日本的“宽松教育”和中国的“研究性学习”,都是综合性的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然而教育的主要任务仍然是继承(学习间接经验),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和创造,学科教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向导教学法正是通过学科教改实验,在学科教育中让学生主动掌握、应用和探索知识,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从而培养其批判继承精神,在继承中发展学生的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积极开展学生互助合作和“自理、自立、自治”活动,使其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
请诸位专家不吝赐教。谢谢大家!

2 0 0 1 年7 月5 日1 2 : 0 0 于韩国教育大学

赞
>
亚夏
2010-07-10 15:12:17 亚夏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点体会 http://jiaodaochu.blog.teacher.com.cn/index.aspx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学习活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创设阅读的学习氛围,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达到这个阅读教学的目的,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必须强化以“读”为主,并转变思路、创新观念和方法,同时还学生以阅读的自由感悟空间,体验的过程。不断激励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要想在阅读教学中体现“积累,感悟,熏陶”的理念,就必须切实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也就是说教师要摒弃以前的灌输思想,成为阅读的引导者。于是,阅读教学的探究方向就要在不同程度和不同层面上进行改变,尤其是低年级阅读教学应彻底走向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督促学,以读促思的科学轨道。
  一是在阅读兴趣的激发上下功夫。教师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铺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改进课堂结构,加强朗读指导,并利用电教、竞赛或情景表演,创设寓教于乐的情境;再次要注重口头表达和客观激励评价,培养良好的说话态度和语言习惯。
  二是在阅读习惯的培养上下功夫。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边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益。比如从一开始引导学生爱护书本,指导学生熟练使用工具书,到以后的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边读边想的习惯,边读边写的习惯,以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就会为学生将来知识的汲取夯实坚实的基础。
  总之,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的敲门砖,是一个系统工程,还需要教师的不断的探究和努力,尤其是精心的引导,才能使之又快又好的发展和提高。

赞
>
亚夏
2013-07-26 15:31:46 亚夏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关于邀请参与教育改革实验研究的想法
http://blog.rednet.cn/thread-27698549-1-1.html
* 八十年代后期实验向导教学法,提倡教师为向导取代凯洛夫教师主导论,逐步各地教师借鉴推广趋向主流。1996年提出新型半工半读教育,2005赴西部开始科教扶贫活动,是主题教育思想扩大实验的继续。教育哲学、实验报告、网络讨论、会议交流,已发论文数十篇,实践探索研究文章散布网络论坛。文章汇集可见向导教育梗概,整理加工借鉴形成教育学理论,是教育改革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
幼年接受革命传统理想教育,后经历艰苦磨练不懈探索努力。故70年代产生两种生存方式思考,80年代致力于教育改革研究实验首创向导教学法,90年代建议新型半工半读普及职业技术教育,新世纪广泛交流研讨推广实验,退休赴秦巴山区开展科教扶贫传播爱心。
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思想普遍应用,自力求学、企校合作政府试点广泛推动,结对助学爱心超市经验各地借鉴。这个大教育观念是时代和特殊经历造就,却集中在江苏油田实验产生。
建议纪念石油师宣传西部开发安汉,认为核心价值观是一切教育灵魂,只能通过知行合一社会实践活动内化为信念和品格。教科研被权势操控,岂容异己成果超越?“教师为主导”这个说法,在斯大林极权时期是苏共中央文件规定,凯洛夫把这个观点编入教育学,50年代照搬到中国来。教师主导论凯洛夫解释说,教师的要求就是学生的法律。
中国教育高层遵循这个观念,又加上德国第斯多惠“学生为主体”的美好愿望,以为这样就全面了。结果是长期以来教师居高临下,一直忙于主导和灌输着学生,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应该是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时候了。诚望有志于教育开拓有识之士,参与向导教育学的研究实验和推广,完成系统整理撰著"向导教育学"以扩大协作实验,为平民教育和中华复兴贡献力量。
浅谈中职专业课教学方法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YHN201210017.htm
http://wenku.baidu.com/view/14885ad3ce2f0066f5332290.html

赞
>
亚夏
2014-01-07 22:30:45 亚夏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教育应指学校、家庭、社会,提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为青少年茁壮成长幸福生活服务的活动。
学校是孕育新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验园地,教师为学生健康成长协同创造新社会提供向导服务,让学生在互助合作自主学习批判继承人类文明活动中,生动活泼地参与学校重要事务的民主管理科学决策,逐步实现现代社会公民“自理、自立、自治”的目标,成为建设民主法治实现社会文明进步幸福生活的未来主人。

赞
>
亚夏
2014-04-29 12:46:21 亚夏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大凡需要借助权力张扬的,总需要试试看再说勿盲从。从实际出发,确实可以发掘学生潜力,只要有效就行。有效的措施积累多了,可以上升为理论。理论可以提个醒儿,但不必拘泥于理论。

赞
>
亚夏
2014-07-04 09:48:28 亚夏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2002.10北师大“世界比较教育论坛”,当时的世界比较教育学会主席澳洲女教授说,她考察世界各国教育的印象,就是所有学校几乎都是一个模式。
自从夸麦纽斯推动班级教育以来,随着世界殖民化潮流班级教育形成学校制度,传遍全世界适应了工业化规模生产的需求,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人的个性特长的培养,人的潜在能力和创新精神受到束缚。

赞
>
亚夏
2014-07-04 18:39:43 亚夏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向导教学法编辑词条 http://www.baike.com/wiki/%E5%90%91%E5%AF%BC%E6%95%99%E5%AD%A6%E6%B3%95
向导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始终处于认识和实践主体地位,促成实现"充分发掘培养人自身潜在能力"的教育目标。所以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发挥教师向导服务作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在向导教学法教改实践过程中,博采大家之长不断改进方法,恢复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权利,实现了向导教育思想目标,逐步形成了课堂教学四个基本环节:自学辅导、检查复习、识辨演练、归纳总结。1992年元月组织井技90两班考核调查量化评估,十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要求,教改新法是传统旧法均分2.54倍,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明显进步,向导教学法得到学生全面肯定,实验报告已经江苏油田技校上报省厅。
对比德国“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其不同之处在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目前还限于职业技术教育和实践活动课教学;从其形成条件分析,这一方法当产生于1990年代后期。而“向导教学法”则产生于1980年代后期,首先从多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4大教学环节和5项教育基本原则,普适于各级各类理论和实践教学,并且不限于教学设备和条件的要求。我国主体性教育实验中,“向导教学法”实验早于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1992年在小学开始的主体性教育实验,而且实验层次是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实验内容涉及多种社会学科,进而向学校综合教育改革实验发展。
向导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师向导性原则、教育全面性原则、自学主导性原则、素质发展性原则。向导教学法的基本指导思想表明:学生主动掌握学习内容实现素质发展目标是教学活动主线,教师适时提供必要帮助,激励、诱导、启发、评价、回馈、调整,积极为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向导服务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掘培养青少年潜在能力。在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辅导学生自学,相机点拨,“启”而不“发”,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应时而“发”,展开丰富联想,主动开展互助学习活动。学生在主动学习的活动中,在分析、归纳和推理过程中,在辨别正确和错误的争论中,在质疑问难发表独立见解中,辩证思维的各种方式方法,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内化成为闪烁创造天才火花的最可珍贵的思想素质。江苏教育研究学者张俊杰主持教学研究实验,1992年完成首创向导教学法的教学改革实验,是国内最早主体性教育理论实验,曾经于2 0 0 1 年7 月5 日在韩国教育大学出席“第11届世界比较教育学术大会”,学术交流文章向国内外教育领域广泛传播和推广。

赞
>
亚夏
2014-08-20 21:28:07 亚夏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确立“教师是向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指导思想.http://www.chinateacher.com.cn/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8630
三百年来,全世界的教育几乎都是行政管理体制,无论公立或私立,校长监督教师,教师监督学生,封建专制在学校管理体制中根深蒂固。甚至发展为奴化教育,俯首贴耳唯命是听、训斥体罚屡见不鲜。教育既是第三产业,是为受教育者提供服务的机构,不应成为长官统治模式。新世纪教育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育民主措施,把学校改造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各类人才培训基地。这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就要打破“教师为主导”的陈旧观念,明确“教师是向导”的服务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积极主动地发挥向导服务作用,才能有效确立学生认识和实践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开发自身潜在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出现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新局面。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必将引发教育体制大发展,并促进教育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多样化的巨大变革。因此可以断言,新教育指导思想的确立,是开创新世纪教育的关键所在。

赞
>
亚夏
2015-01-18 02:02:22 亚夏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世外桃源的素质教育:哈萨克斯坦“陕西村”纪事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819/14/5428907_308269137.shtml

赞
>
亚夏
2015-03-03 10:37:02 亚夏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师生关系认识的深化确立现代教育指导思想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现代教育指导思想简介
1980年代后期,江苏教育研究学者张俊杰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始终处于认识和实践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充分发掘培养人自身潜在能力”的教育目标。所以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发挥教师向导服务作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请介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现代教育指导思想相关内容。
学生素质,无论体力或智力素质(包括心理和品德),都只能经由学生内在的生发和养成,外在的环境和工具都不过是素质生长的条件,因而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和鼓励学生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此即学生主体论。
然而,比之学生教师应该是学习的过来人,教师先知对学习过程轻车熟路,可以在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中,积极提供向导服务。比如游览名胜,游客当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景点和路线,也需要向导介绍风景和保障安全,在旅游过程中避免损失和误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向导服务,这是需要的和可能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措施,此即教师向导论。
教师主导论与学生主体论是相互对立的,我国1950年代分别从德国和苏联搬来,把两个对立的概念凑在一起作为教育原则。实际上,在传统灌输式教育过程中,正如应试教育取代素质教育一样,教师主导作用完全掩盖 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凯洛夫的教育学成为权威,於是教育研究学者颇费心机,设计出“师生双主体论”、“教师、学生、教材三主体论”、“主客体互换论”云云,都是自圆其说,试图维护权威的一贯正确。
师生关系的认识是教育学指导思想的发展,固然有一个渐进的认识深化过程,我们不能苛求於古圣和前贤。但是,在解决教育发展问题时,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寻找教育问题存在之症结,探索解决教育问题的途径,修正和扬弃曾经权威的理论,而不应抱残守缺自圆其说。在讨论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概念的界定,然后要从教学过程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观念,这样才有可能促成教育学的发展。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思想,但是,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能叫做“学生为中心”,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是合作关系,相互是平等的友好的尊重的。然而,先知和后知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不同,学生要积极主动学习、批判地继承和探索,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地盲目乱干,也不能如原始初创那样摸索一万年,必须有先知的老师来提供向导服务,以减少或避免后知在学习过程不必要的延误和损失。
所以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是现代教育指导思想,向导教学法实验证明了向导教育思想的可行性,合理阐释了主体教育实验中师生的正确关系。虽然学阀仍然不愿意改弦更张接受新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却必然成为21世纪一切教育方法改革的灵魂,师生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教育学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

赞
>

> 我来回应

> 去走向交往实践的主体性教育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社评:深化讨论师生关系 推进教育改革实验(亚夏)

向导教学法之应用:单元语文教学改革尝试(亚夏)

在第11屆世界比較教育學術大會上的學術交流發言(亚夏)

为推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现代教育观念携手...(亚夏)

介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现代教育指导思想(亚夏)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