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Marx》的原文摘录

  • 事实上,历来的革命斗争,其目的始终是为了结束剥削和实现人的解放。但是,正如马克思所预见的,革命斗争在其第一个历史的阶段,不能不采取阶级斗争的形式。那时候,革命人道主义只能是“阶级人道主义”,即“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216 (查看原文)
    海阔天空 2022-12-07 21:14:29
    —— 引自章节:七、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
  • 由此,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所作的预言将会实现:“共产主义……是有人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217 (查看原文)
    海阔天空 2022-12-07 21:14:29
    —— 引自章节:七、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
  • 从1845年起,马克思同一切把历史和政治归结为人的本质的理论彻底决裂。这一决裂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理论方面: (1)制定出建立在崭新概念基础上的历史理论和政治理论,这些概念是:社会形态、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经济起最后决定作用以及其他特殊的决定因素等等。 (2)彻底批判任何哲学人道主义的理论(理论下加点)要求。 (3)确定人道主义为意识形态(加点)。222-223 (查看原文)
    海阔天空 2022-12-07 21:14:29
    —— 引自章节:七、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
  • 以往的唯心主义哲学(资产阶级的哲学),其全部领域和阐述(“认识论”、历史观、政治经济学、伦理学和美学等等)都建立在人性(加点)(或人的本质)这个总问题的基础上。 (查看原文)
    海阔天空 2022-12-07 21:14:29
    —— 引自章节:七、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
  • 为了理解马克思所作出的崭新贡献,必须认识到,不仅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是新的,而且这些概念所造成的和所预示的理论革命是深刻的。只有在这个条件下,才能确定人道主义的地位,即既反对把人道主义硬说成理论(加点),但又承认它具有意识形态的实际职能。225 (查看原文)
    海阔天空 2022-12-07 21:14:29
    —— 引自章节:七、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
  • 马克思从不认为,意识心态一旦被人们所认识,就可以被取消;因为对这项意识形态的认识既然是对它在特定社会中的可能性条件、结构、特殊逻辑和实践作用的认识,这种认识必定同时是对意识形态必要性条件的认识。 (查看原文)
    海阔天空 2022-12-07 21:14:29
    —— 引自章节:七、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
  • 马克思主义对于人道主义意识形态的政策,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对人道主义的政治立场——它可以在伦理和政治领域内对当代意识形态或者拒绝,或者批判,或者使用,或者支持,或者发展,或者恢复为人道主义——只能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上,而否认人道主义是理论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离开这个绝对的条件,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政策就讲不通。 (查看原文)
    海阔天空 2022-12-07 21:14:29
    —— 引自章节:七、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
  • 因此,意识形态既不是胡言乱语,也不是历史的寄生赘瘤。它是社会的历史生活的一种基本结构。 (查看原文)
    海阔天空 2022-12-07 21:14:29
    —— 引自章节:七、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
  • 目前的社会主义 (查看原文)
    海阔天空 2022-12-07 21:14:29
    —— 引自章节:七、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
  • 简单地说,一切人道主义的意识形态全都求助于道德,而道德对于解决真实问题只能起到自欺欺人的作用。245 (查看原文)
    海阔天空 2022-12-07 21:14:29
    —— 引自章节:关于“真正人道主义”的补记
  • 他从远离终点的起点出发,长时间地停留在哲学的抽象中,走完了很长的距离才找到了现实,这对他究竟有什么好处?显然,马克思通过这一切把他的批判精神磨砺得比任何人都更加尖锐,他从历史中获得了关于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的无比敏锐的“临床经验”;此外,主要通过同黑格尔的接触,他弄懂了并学会了为建立一切科学理论所不可缺少的抽象,弄懂并学会了理论综合,以及由黑格尔的辩证法提供了范例的纯抽象过程的逻辑推理。 (查看原文)
    清明士人 2023-01-10 01:06:10
    —— 引自章节:二、论青年马克思(理论问题)
  • 我倾向于认为,这种作用与其说是对马克思的理论培养,不如说是培养马克思学会从事理论工作;这是一种通过观念的理论形态而学习理论精神的教学法。 (查看原文)
    清明士人 2023-01-10 01:06:10
    —— 引自章节:二、论青年马克思(理论问题)
  • 把话说到底,我们还必须指出:矛盾的多元决定并非由于出现了似乎是离奇古怪的历史形势(例如在德国)才出现,他具有普遍性;经济的辩证法从不以纯粹的状态起作用;在历史上,上层建筑等领域在起了自己的作用以后从不恭恭敬敬地自动引退,也从不作为单纯的历史现象而自动消失,以便让主宰一切的经济沿着辩证法的康庄大道前进。无论在开始或在结尾,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的经济因素从来都不是单独起作用。 (查看原文)
    清明士人 2023-01-10 02:43:53
    —— 引自章节:三、矛盾与多元决定(研究笔记)
  • 关于实践,我们一般指的是任何通过一定的人力劳动,使用一定的“生产”资料,把一定的原料加工为一定产品的过程。在任何这类实践中,过程的决定性时段(或要素)既不是原料,又不是产品,而是狭义的实践:是人、生产资料和使用生产资料的技术在一个特殊结构中发挥作用的加工阶段。 (查看原文)
    清明士人 2023-01-16 12:10:26
    —— 引自章节:六、关于唯物辩证法(论起源的不平衡)
  • 他们分别以总体的形式而出现,各总体的统一由某种特殊类型的复杂性所构成;恩格斯把在历史过程中起作用的各个领域概括地分为三类: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 (查看原文)
    清明士人 2023-01-26 21:17:45
    —— 引自章节:七、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
  • 但问题至此只解决了一半,因为这些偶然事件与这一必然性之间的关系既没有被确定又没有被阐明,因为恩格斯甚至把这一必然性当作完全是这些偶然事件外部的东西(作为在无穷无尽的偶然事件当中向前发展的一种运动),这就等于否认了这一关系以及由此提出的问题。于是,我们就不知道这种必然性是否就是这些偶然事件的必然性。假如是的,那又为什么是呢?这个问题依旧悬而未决。 (查看原文)
    清明士人 2023-01-26 21:36:01
    —— 引自章节:三、矛盾与多元决定(研究笔记)
  • 在这里也一样,或者人们相信通过无限性(即不确定性,即认识论的真空)能在最后的合力中产生出人们想得到的合力,即与经济因素归根到底是决定因素相巧合的那个合力;换句话说,或者人们相信真空能产生出充实(例如,如果单是从形式上遵守力量组合的公式,恩格斯固然看到对垒的各种力量可以互相抵消或互相妨碍……但在这种情形下,谁能够向我们证明,总的合力一定就不等于零?谁能够向我们证明,总的合力一定是人们所希望的经济因素,而不是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什么因素? (查看原文)
    清明士人 2023-01-26 21:36:01
    —— 引自章节:三、矛盾与多元决定(研究笔记)
  • 在我们以上引用的那段话里,恩格斯借用了自然科学的公式为论据(结果,自然科学成了这些论据的唯一的、纯属道义上的担保),以自然科学的形象为形象,但他只以哲学家的身份而出现,他所使用“公式”是为了哲学的目的。 (查看原文)
    清明士人 2023-01-26 21:36:01
    —— 引自章节:三、矛盾与多元决定(研究笔记)
  • 如果从另一种实践那儿借用一个例子来作比较,这就等于说,是煤炭通过他的辩证的自我发展,产生出蒸汽机、工厂以及其他非凡的技术设备、传动设备、物理设备、化学设备、电器设备等,这些设备今天又使煤的开采和煤的无数变革成为可能! (查看原文)
    清明士人 2023-01-26 21:51:04
    —— 引自章节:六、关于唯物辩证法(论起源的不平衡)
  • 由于这个原因,黑格尔不承认真实的质的不同和质的转变,不承认理论实践过程本身在本质上由中断所构成。他硬是要用一个意识形态的公式,即用简单内在性的发展的公式来解释这一切。 (查看原文)
    清明士人 2023-01-26 21:51:04
    —— 引自章节:六、关于唯物辩证法(论起源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