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考古盲看前三分之一哭了,史盲看着中间三分之一哭了,看过羌在汉藏之间的人看到后三分之一哭了...王明珂的论调还是挺有启发的,就是看多了觉得啰嗦,重复性太强
读过被删掉的那部分,我才明白这本书的精华所在,一下子意义就深刻了!
已读第一部分理论,清除了不少从斯科特那里获得的成见(可能是我的误读):结构性失忆和分枝性社会结构并非只存在于边缘地区,相反,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甚至在现代性下愈炽——现代社会中人们凭借利益动机自由地进入不同的社会组织,需要与组织成员分享集体记忆以形成认同感和凝聚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停地移动自己的身份认同和虚构记忆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不是一种例外,而是一种常态。
我们所知的历史,必然经过观察者主观意愿的加工。因此历史的真实面目不可能如实还原,所以真正有效的研究对象,不是历史的遗迹,而是人们对这些历史遗迹与文本的不同解读。结合前几天读完的《终结的感觉》,可以知道无论是个体回忆,还是集体回忆,回忆本身的目的仍然是为当下利益服务,因此重构甚至虚构在所难免。理解重构是因何发生,对个体而言,可以更了解真实的自己,而对一个群体,则可以更清楚其内聚与游离的原因何在。
古代華夏族群基於現實政治需要,往往利用「尋回失落祖先的後裔」之手段,來改變固有的集體祖源記憶,創造新的族群邊界,以便容納原先位在華夏族群邊緣的人群;反之,這些邊緣人群在尋求華夏諸國的認同時,也常常透過尋得或假借一個來自華夏的祖源,來完成「華夏化」的過程;換言之,古代華夏族群邊界的形成與變遷,基本上有賴於華夏及其邊緣族群雙方對本身過去的「結構性失憶」。換言之,就是群體內部文本的再生產與社會的運作之間不斷的建構結果,歷史真相是靠邊站的。不过,論點頗新也有壞處,有些資料徵引仍需多加比對考量,可與孫隆基、沈松僑的文章一起讀。四顆星給作者的記憶理論綜述好了。
完。全。無。法。說。服。我。想說政治就直接說啊想說台灣人不同就直接說啊 扯什麼其他民族。
因為大陸版增刪了部分章節,所以補看了本書。主要出於個人對國家認同及台灣問題的關注,感覺像王老師觀點客觀、又有理論指導又有細緻的分析的確是難能可貴的。「族群」的根基性與工具性,或許部分說明了為何它是其中最普遍、最根本,也是經常在歷史上、在當今世界各地造成最多衝突與糾紛的人類結群方式。
看着这本书有关农业人群与畜牧业人群抢夺资源的内容 想着《缥缈录》里北陆东陆的战争 格外有感……
垬對中國作的好事,把漢族中的一部分分出去,製造“羌族”等“少數民族”,又把臺灣人逼的產生離心力,有從漢族分離出去的危險。作者說這是相反的方向,不對,是相同的,都是垬破壞華夏的結果。
毁灭了无数民族史……
最终还是没能参加的讲座却促使我在一个蛮好的时机读了这本书:1,读前一本书时正好在考虑“历史事实or记忆”的问题;2,刚刚写过一篇关于“民族考古学”的书评作业;3,服贸与学运。||对我来说的关键词:认同、集体记忆|| 觉得民族学相关的考古学研究大多都在否定批判与破除迷信上新奇有力,但是后续就。。。。。
这个解释实在是很后现代啊。留下的问题几乎和作者成功解释的问题一样多,比如地理共存的情况、边缘廓清的社群如何以民族的形式确定下来等等。当然这个解释实在是很开眼界,让人有瞬间的豁然开朗之感。
太精彩了!人类学和史学的结合,以及理论上的自觉,竟可以结合得如此完美。对于「记忆」的讨论,尤其是最后一章关于「个人记忆」与「社会记忆」的剖析,对于文学研究也是极有启发意义的。通过讨论遥远和不遥远的过去,对当下作关切和建议,也是极富的见!
小姑娘的樣子看不清或本就乏人真正在意,剩下的只是由誰和怎麼打扮了(已不太认同自己彼时的想法了 202110)
2010/5/23凌晨,下载pdf于新浪iask爱问·共享资料,当天下午读完,历史文献不是“史实库”,而是“社会记忆”,不仅要“追求史实”,更重要的是考察为何有此“记录与诠释”,善!4星。
以论代史,所以虽有考证但算不上全面详实。此书最重要的价值是用现代族群理论的一种——主观认同为基础的族群理论来探讨中国的民族史。写游牧民族的几章后来扩充为《游牧者的抉择》,但提升有限。但他的《羌在汉藏之间》写得很翔实而有说服力,推荐阅读。
王明珂是华人圈中,对记忆研究比较杰出的学者。他把华夏认同与建构从何处是中心,挪移至何处为边缘,甚是巧妙。问题是,这版本,怎么那么多错别字……
看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可惜设了一个主题,往里面填内容,整体比较杂乱,分析也一般。南朝学者,不过尔尔。
现在再去历史文化博物馆看“共同起源”和“光辉过去”的描述都会退后一步思考了。
这版很好
> 華夏邊緣
9 有用 XFC 2013-06-14 00:25:35
考古盲看前三分之一哭了,史盲看着中间三分之一哭了,看过羌在汉藏之间的人看到后三分之一哭了...王明珂的论调还是挺有启发的,就是看多了觉得啰嗦,重复性太强
13 有用 韧勉 2010-05-24 21:51:30
读过被删掉的那部分,我才明白这本书的精华所在,一下子意义就深刻了!
4 有用 秘则为花 2019-09-08 20:29:59
已读第一部分理论,清除了不少从斯科特那里获得的成见(可能是我的误读):结构性失忆和分枝性社会结构并非只存在于边缘地区,相反,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甚至在现代性下愈炽——现代社会中人们凭借利益动机自由地进入不同的社会组织,需要与组织成员分享集体记忆以形成认同感和凝聚力,在这种情况下不停地移动自己的身份认同和虚构记忆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不是一种例外,而是一种常态。
3 有用 子文东🤪👻 2013-02-16 22:16:33
我们所知的历史,必然经过观察者主观意愿的加工。因此历史的真实面目不可能如实还原,所以真正有效的研究对象,不是历史的遗迹,而是人们对这些历史遗迹与文本的不同解读。结合前几天读完的《终结的感觉》,可以知道无论是个体回忆,还是集体回忆,回忆本身的目的仍然是为当下利益服务,因此重构甚至虚构在所难免。理解重构是因何发生,对个体而言,可以更了解真实的自己,而对一个群体,则可以更清楚其内聚与游离的原因何在。
1 有用 南池子 2013-11-19 14:31:46
古代華夏族群基於現實政治需要,往往利用「尋回失落祖先的後裔」之手段,來改變固有的集體祖源記憶,創造新的族群邊界,以便容納原先位在華夏族群邊緣的人群;反之,這些邊緣人群在尋求華夏諸國的認同時,也常常透過尋得或假借一個來自華夏的祖源,來完成「華夏化」的過程;換言之,古代華夏族群邊界的形成與變遷,基本上有賴於華夏及其邊緣族群雙方對本身過去的「結構性失憶」。換言之,就是群體內部文本的再生產與社會的運作之間不斷的建構結果,歷史真相是靠邊站的。不过,論點頗新也有壞處,有些資料徵引仍需多加比對考量,可與孫隆基、沈松僑的文章一起讀。四顆星給作者的記憶理論綜述好了。
5 有用 醺 2013-05-17 14:38:52
完。全。無。法。說。服。我。想說政治就直接說啊想說台灣人不同就直接說啊 扯什麼其他民族。
1 有用 曜笙 2016-02-19 13:55:37
因為大陸版增刪了部分章節,所以補看了本書。主要出於個人對國家認同及台灣問題的關注,感覺像王老師觀點客觀、又有理論指導又有細緻的分析的確是難能可貴的。「族群」的根基性與工具性,或許部分說明了為何它是其中最普遍、最根本,也是經常在歷史上、在當今世界各地造成最多衝突與糾紛的人類結群方式。
2 有用 荒域 2016-07-01 11:44:22
看着这本书有关农业人群与畜牧业人群抢夺资源的内容 想着《缥缈录》里北陆东陆的战争 格外有感……
1 有用 谷子 2013-12-14 13:03:15
垬對中國作的好事,把漢族中的一部分分出去,製造“羌族”等“少數民族”,又把臺灣人逼的產生離心力,有從漢族分離出去的危險。作者說這是相反的方向,不對,是相同的,都是垬破壞華夏的結果。
1 有用 巫山老 2011-08-20 22:12:45
毁灭了无数民族史……
1 有用 月光轮廓 2014-04-03 17:18:28
最终还是没能参加的讲座却促使我在一个蛮好的时机读了这本书:1,读前一本书时正好在考虑“历史事实or记忆”的问题;2,刚刚写过一篇关于“民族考古学”的书评作业;3,服贸与学运。||对我来说的关键词:认同、集体记忆|| 觉得民族学相关的考古学研究大多都在否定批判与破除迷信上新奇有力,但是后续就。。。。。
1 有用 [点击查看主页] 2014-11-06 00:11:43
这个解释实在是很后现代啊。留下的问题几乎和作者成功解释的问题一样多,比如地理共存的情况、边缘廓清的社群如何以民族的形式确定下来等等。当然这个解释实在是很开眼界,让人有瞬间的豁然开朗之感。
2 有用 金剛怒目 2015-07-03 01:21:18
太精彩了!人类学和史学的结合,以及理论上的自觉,竟可以结合得如此完美。对于「记忆」的讨论,尤其是最后一章关于「个人记忆」与「社会记忆」的剖析,对于文学研究也是极有启发意义的。通过讨论遥远和不遥远的过去,对当下作关切和建议,也是极富的见!
1 有用 劼 2011-07-10 15:58:06
小姑娘的樣子看不清或本就乏人真正在意,剩下的只是由誰和怎麼打扮了(已不太认同自己彼时的想法了 202110)
1 有用 鸟甲 2010-05-23 17:56:03
2010/5/23凌晨,下载pdf于新浪iask爱问·共享资料,当天下午读完,历史文献不是“史实库”,而是“社会记忆”,不仅要“追求史实”,更重要的是考察为何有此“记录与诠释”,善!4星。
0 有用 南萧亭 2013-06-09 17:32:40
以论代史,所以虽有考证但算不上全面详实。此书最重要的价值是用现代族群理论的一种——主观认同为基础的族群理论来探讨中国的民族史。写游牧民族的几章后来扩充为《游牧者的抉择》,但提升有限。但他的《羌在汉藏之间》写得很翔实而有说服力,推荐阅读。
1 有用 BOXING 2014-10-22 21:42:43
王明珂是华人圈中,对记忆研究比较杰出的学者。他把华夏认同与建构从何处是中心,挪移至何处为边缘,甚是巧妙。问题是,这版本,怎么那么多错别字……
1 有用 菲利普 2016-12-19 16:46:16
看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可惜设了一个主题,往里面填内容,整体比较杂乱,分析也一般。南朝学者,不过尔尔。
1 有用 嘟啪! 2024-10-07 16:34:22 河南
现在再去历史文化博物馆看“共同起源”和“光辉过去”的描述都会退后一步思考了。
1 有用 Endeavour 2024-03-13 23:18:33 新疆
这版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