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中医 短评

热门
  • 4 Larbre 2014-05-13 18:09:54

    看一下目錄就不必看了。腹黑陰謀論,一股《貨幣戰爭》的味道~~~~

  • 3 任子爵士 2012-12-07 20:27:27

    是一些有关中西医政策资料的结集,但是文章所选皆比较空泛,说服力不够强,比如选入了余云岫的提案,为什么不选入恽铁樵的群经见智录?只见从政策角度导致的中医的没落,却不见从中医本身发出的有力辩驳。

  • 2 greenhands 2011-05-22 18:37:10

    还是希望依附行政权力,不能谈出西医的不足,也不能说出中医的优越于西医的地方。试问,当年有哪位中医能写出与余岩相抗衡的反驳文章,当今有哪位中医从业者能真正反驳方舟子的观点?那么中医如何被人内心真正心悦诚服地接受?中医的医理和根据在哪里?说疗效,那么偏方学也是医学科学了?

  • 2 aphrodite 2011-09-01 17:21:57

    相信我,这是你能看到的最正儿八经的搞笑作品。

  • 2 Stan 2009-11-22 22:53:31

    从资本和制度的角度解读中医的现状,揭开真相,让人反思,当政者更应反思。挽救中医,不仅是救人,更是救文化,救民族,迫在眉睫。

  • 0 神仙鱼儿游 2012-02-23 10:18:54

    刚拿到书,只看完了序言和再版序言,内容随手一翻,竟然看到一处硬伤,把写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的生活时代提到了三千年前,我看作者在再版序言里对中外哲学的区别说得挺有道理的,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呢?作者怎么回事啊?

  • 1 方尖牙 2011-02-25 08:04:41

    有材料,正确与否需要甄别,但材料比较系统,正反都有!如果作者站的角度再高点就好了,洛克菲勒的阴谋论主题待查!可以结合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思想导论》从更高的角度看待中医!

  • 1 纹明 2022-08-15 16:59:45

    资料整理,缺乏系统性,好多常识性的错误。但事关祖国医学的屈辱史,值得一读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0 一叶渡江 2024-10-23 20:52:42 广东

    读完此书只能让世人对中医误解更深

  • 0 Hude 2023-04-25 19:23:38 陕西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了很多我喜欢的书,没想到他们编辑这么没眼光看上这种书……又是一本难得的看目录就可以给一星的书

  • 0 后桑拿主义史学 2024-12-10 06:25:21 德国

    可以看作是作者拼凑的摘录集,或者勉强算作一个资料集。全书的基本基调是:中医现代化的讨论实则是洛克菲勒财团资本阴谋的一部分,余云岫等人则是这一阴谋的「以华治华」前先锋。如今,要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必须揭露这些阴谋,并推动中医的复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阴谋论的修辞背后,作者主张:「中医需要自己的行政权,任何没有中医领导的中西医结合,只不过是为西医创造空间去蚕食中医的基础」。可见,医学知识与国家的关系,至今依然是中医存续的一个基本命题。另外,他引用他父亲的那些材料,或许真的值得日后仔细翻阅。

  • 0 湘蛮子 2021-12-04 10:57:14

    作者以编著的形式,用大量事实材料表明:20世纪国门打开,民族自卑,是西医东进而中医蒙难的一百年,这一百年,中医遭受着制度陷阱和资本阴谋(如洛克菲勒财团以“中医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为幌子企图消灭中医的阴谋,如余云岫之流以“中西医结合”为借口意图取缔中医的陷阱),中医面临着前所未有内忧外患的危局。 中医如文字,中医亡,中国文化亦亡!!! 由此,打算瞟瞟反中医的《灵素商兑》《群经见智录》《批评中医》等书,做到知己知彼,顺带见识下“中医黑”“洋博士们”的嘴脸,看看他们是如何的无知者无畏,如何地挺起自以为高傲的头颅。

  • 0 一休 2015-12-03 22:51:52

    这...本书是史料集么,开篇说下观点,下面全是发言稿、报纸报道...这算“让史料自己说话”的写法呢...开头本来看得热血沸腾要为中医鸣不平,但看了那篇《洛克菲勒的资本阴谋及其药品帝国的真相》后又觉得这阴谋论似乎有点夸大,且并不严谨,存疑。而被骂得狗血喷头的余云岫的儿子孙子的文章——我觉得老子和儿子怎么差这么大,余云岫儿子写得辩护文章非常好,孙子这些的...不过这也让我逐渐冷静下来,无论是哪方的观点都摆在你的面前,各有道理,自己评判——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是不错的。

  • 0 越审越多 2016-06-18 22:49:09

    《货币战争》?

  • 0 Alhep 2006-04-26 20:18:45

    很全面的一本关于中医没落史的书

  • 0 déjà vu 2012-11-24 15:22:01

    这两天分几次抽空看完了。前面和后面尤其不错。后面几篇有点振聋发聩的感觉。虽然问题仍摆在那儿,几十年了。看完后才发现作者原来是吕炳奎老先生的儿子,不由得赞叹一下。

  • 2 天道亦老 2014-01-16 13:10:36

    有一定的道理,最好是以医养药而不是以药养医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