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近距离看美国之四
出版年: 2006-3
页数: 392
定价: 21.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林达作品系列
ISBN: 9787108023803
内容简介 · · · · · ·
“近距离看美国”之四《如彗星划过夜空》,依旧是以书信形式来表达内容。全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通过记述发生在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前后的一系列故事,梳理美国宪政民主从源头、发展到相对成熟和付诸实践的基本过程。作者循着制宪会议的进程,一步步讲述并层层推出对美国宪法中有关制度设计的思想土壤、历史机遇、基本理念的思考;描述出美国早期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面对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遵从游戏规则,于交锋和妥协中显示的政治智慧。同时也对美国宪政制度中可忧虑的问题和历史的局限等做了分析。
作者简介 · · · · · ·
林达为两名作者合用的笔名。他们都于1952年出生在上海,1978年进入大学。现居美国。作品有“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历史深处的忧虑》、《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个梦想》,以及《带一本书去巴黎》。译著有《汉娜的手提箱》、《克拉拉的战争》、《盖比橱柜的秘密》等。
目录 · · · · · ·
艰难主的尝试行不通
到费城去开会
弗吉尼亚方案
民主的困惑
罗得岛的故事
难以调解的矛盾
伟大的妥协
半神半人的会议
第一届内阁
汉密尔顿的功绩
1804年的信号
告别古典知杰佛逊
林肯和内战
报纸的使命
麦克纳马拉和艾尔斯伯格
柳暗花明找报纸
《华盛顿邮报》
终于到达最高法院
今夜没有星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和许多18世纪思想家一样,麦迪逊的思考建立在对人性本质的理解上。他接受当时流行的一种观点:国家及政府建立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这个理论认为,权利起源于人人生而具有的自然权利。人有权自由地处置它们的权利,他们相约联盟,这就是国家。然后,他们在自己内部达成契约,把一部分权利保留给自己,这就是政府不能侵犯的个人权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封信 -
今天民主进程已经大大深入,知识界对专制的批判已经非常彻底,而对民众的弱点可能导致的暴力和非理性,却常常还是闭着眼睛绕开,或是为其寻找理由。在这个问题上的反省,越来越艰难。因为民主大潮的副产品,就是知识界日益把批判专制、强权,看做是为众人称道的独立精神,而没有勇气悖"民众大潮"而行,持独立思想言论与民众和知识界同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如彗星划过夜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如彗星划过夜空"的人也喜欢 · · · · · ·
如彗星划过夜空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如彗星划过夜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9 条 )
-
草鞋皇叔 (接受真实,面对真实)
《民主的困惑》 我以为知识阶层的所谓道德勇气,一部分应该是表现在对强权的批判上,但更为困难更难做到的,是表现在他不迎合、不取悦于民众上。 如何适当处理自己心中涌动着的道德感,如何克制对自己在公众面前树立道德形象的追求,如何维持常识、保持一颗平常心,说出事实,这看上去是知识阶层属于个人修养的问题,可是,因为它的群体放大效应,成为现代社会知识界最大的问题之一。 今天的民主进程已经大大深入,知识界对专制...2011-06-15 12:59:12 6人喜欢
《民主的困惑》
我以为知识阶层的所谓道德勇气,一部分应该是表现在对强权的批判上,但更为困难更难做到的,是表现在他不迎合、不取悦于民众上。 如何适当处理自己心中涌动着的道德感,如何克制对自己在公众面前树立道德形象的追求,如何维持常识、保持一颗平常心,说出事实,这看上去是知识阶层属于个人修养的问题,可是,因为它的群体放大效应,成为现代社会知识界最大的问题之一。 今天的民主进程已经大大深入,知识界对专制的批判已经非常彻底,而对民众的弱点可能导致的暴力和非理性,却常常还是闭着眼睛绕开,或是为其寻找理由。在这个问题上的反省,越来越艰难 。因为民主大潮的副产品,就是知识界日益把批判专制、强权,看作是为众人称道的独立精神,而没有勇气悖“民众大潮”而行,持独立思想言论于民众和知识界同行。 引自第81页 回应 2011-06-15 12:59:12 -
没有一个自由的、获得了充分信息的新闻界,就不可能有脱离矇昧的人民。 22 今夜没有星辰 所以,华盛顿总统在他著名的告别演说中说,欧洲的利益冲突和美国没有关系,欧洲频繁的争议和冲突的原因与我们关心的理念很不同。所以,美国应该保持对所有国家的善意和正义,和所有国家和睦相处。 现在的特朗普政府是在遵循这一理念吗? 在这里,人们仍然有一种信念,他们相信,他们可能要走一段弯路,可能有一段倒退,可是任何威胁只能阻...
2020-02-02 16:06:23 2人喜欢
-
今天民主进程已经大大深入,知识界对专制的批判已经非常彻底,而对民众的弱点可能导致的暴力和非理性,却常常还是闭着眼睛绕开,或是为其寻找理由。在这个问题上的反省,越来越艰难。因为民主大潮的副产品,就是知识界日益把批判专制、强权,看做是为众人称道的独立精神,而没有勇气悖"民众大潮"而行,持独立思想言论与民众和知识界同行。
2012-10-09 09:11:45 2人喜欢
-
Mia Xinyu (开始认真玩豆瓣)
2011年6月30日 01.保守的革命 回顾西方的民主制度,很关键的一步,是1215年6月15日。那一天,在离温莎城堡不远的兰尼米德,贵族们将一份文件面呈国王,国王在文件上加盖皇家封印,也就是双方签字画押,签下了英国历史上、也是西方政治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大宪章》。那是英国国王和贵族们,就长期对外战争、对内分封以及劳役和赋税等等方面的矛盾,以文字协议的形式,做出的有关双方权利、义务的规定 2011年6月30日 01.保守的...2011-07-07 15:41:18
2011年6月30日 01.保守的革命 回顾西方的民主制度,很关键的一步,是1215年6月15日。那一天,在离温莎城堡不远的兰尼米德,贵族们将一份文件面呈国王,国王在文件上加盖皇家封印,也就是双方签字画押,签下了英国历史上、也是西方政治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之一《大宪章》。那是英国国王和贵族们,就长期对外战争、对内分封以及劳役和赋税等等方面的矛盾,以文字协议的形式,做出的有关双方权利、义务的规定 2011年6月30日 01.保守的革命 英国国会有上院和下院,上院是贵族的代表,下院是社会贤达们的代表。英国人通过议会,有了表达自己声音、争取利益的渠道。要交多少税,也可以在国会先据理力争,理论一番。然后,再按照议会通过的税法税率交税,倒也罢了。可现在,北美殖民地在英国议会里根本没有代表,那些对殖民地利害完全不关痛痒的英国议员,却随心所欲地给他们制定税法,说交多少就是多少,没有还价余地,还越交越多,这太没有道理!所以,不干了。 2011年6月30日 02.艰难的尝试行不通 美国的建国者们怎么不负责任呢。 在读历史的时候,我也这么想过。可是,我很快明白了当初他们的“散”是如何重要。要知道,打完独立战争,那还是1783年。不要说中国还在乾隆年间,就是全欧洲,包括欧亚之间的俄国,也都在帝制之下。当时,在这个世界上,皇权还是主要的统治方式,专制也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制度。欧洲国家虽然在学界吹拂着改革之风,深刻地影响着宫廷,政治制度也在缓慢变革,可是,他们都有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举步维艰。 2011年6月30日 03.到费城去开会 和许多18世纪思想家一样,麦迪逊的思考建立在对人性本质的理解上。他接受当时流行的一种观点:国家及其政府建立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上。这个理论认为,权力起源于人人生而具有的自然权利。人有权自由地处置他们的权利,他们相约联盟,这就是国家。然后,他们在自己内部达成契约,把一部分权利转让给管理者,这就有了政府,另外一部分权利保留给自己,这就是政府所不能侵犯的个人权利。 2011年6月30日 03.到费城去开会 社会契约论只是一种理论。人类历史上的国家和政府,都是历史地自然地形成的,而不是依据理论、依据纯粹的契约过程建立起来的,现实和历史中充满了血腥污秽,根本没那么理性。这是政治家们常常抛弃契约论的原因 2011年6月30日 03.到费城去开会 麦迪逊并不把人性理想化。他知道,人性是复杂的。人有自私、妒忌、自我膨胀的本能。他赞同苏格兰思想家大卫·休谟的看法,人在孤处时比在公共生活中诚实,“良心,这惟一残留的纽带,在个人身上实为不足。在稠人广众之中,人们对良心实无期待”,大家一起做事,如浑水摸鱼,对个人行为的制约力反而消失了,结成群的人会互相为不良行为提供虚假理由。这就是一些平时看看还蛮善良的人,一进入群体就表现得十分邪恶的原因 2011年6月30日 03.到费城去开会 麦迪逊认为,组成一个好的政府的关键,是控制好权力。他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那么政府就根本没有必要。……在构筑人管理人的政府时,最困难的是:你先得让政府有能力控制百姓;接下来,你还得让它能控制住自己。” 2011年6月30日 04.弗吉尼亚方案 总统可以行使否决权,表达自己的不满。主人吩咐怎么做,作为执行的管家,也有权说,这规矩我根本没法执行。总统否决之后,议会若要再次通过,一半的多数就不够了,就必须要2/3多数通过,才能压倒总统否决权。这时,总统就必须执行了。这就是直到今天还在运行的做法。 2011年7月1日 05.民主的困惑 民主”是和“专制”对立的。那么,“共和”就是和“君权”对立的。在现代民主制度中,各国正在实实行的,其实都是有议会的所谓“代议制”,也都是宪政制度。可在形式上还是有差别,最基本的两大类是这样的,有皇上的叫做“君主立宪制”,没皇上的就是“共和制”。也就是说,在今天,共和制只是民主制的一种形式;君主立宪也一样。 2011年7月1日 05.民主的困惑 民主制度是需要有一个相应的社会文明程度去配合的。这个“社会文明程度”,既是指处于社会上层的政治家、也是指身在底层的民众。事实上,人类社会从专制走走向民主的过程,是从文明积累最厚实的那个部分开始推动的。底层民众是社会的最弱势,是最值得同情和关怀的群体。可是,通常人们闭起眼睛不看的是由于文明积累层的薄弱,底层同时也是社会最危险的一个部分。因此,看上去是以民众为主题的民主,在它的源头发展的时候,实际上却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 2011年7月1日 05.民主的困惑 民主意识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人性的觉醒,从而自然地引发出对底层悲惨状况的同情和不平,进而为他们争取权益。正由于这种同情大多发自有比较优越的社会地位、文明程度较高的阶层,或者说发自知识阶层,因此他们的民主意识从起源来说,都是带着原罪负担的。他们非常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就是会不由自主地要美化底层,以平衡自己的原罪意识。他们会在表达对底层苦难同情的时候,在赞美底层的时候,表现得煽情和夸张,以支撑自己的道德感。他们中的一部分,会要求竭力降低自己的文明水准、甚至在行为上表现出反文明和粗俗。在法国大革命开始之前,激进的僧侣、贵族们纷纷在三级会议上放弃自己的等级地位,要求和第三等级的平民在一起,其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源于这样的心态。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走到极端,就会甚至连民众不理性的行为也会加以认同,直到最后形成一个互为因果、首尾难辨的怪圈。 2011年7月2日 09.半神半人的会议 结派会导致人的道德水平下降。个人作为个人行动的时候,都会对自己有一定的道德要求,有人之常情,有恻隐之心,会自觉地压抑人性中自私和恶的一面。可是一群人结成一派行动的时候,就会互相提供行为的正当性,提供派别内部的互相暗示,自我道德要求就会下降,甚至做出在一个人的时候不会做的坏事 2011年7月3日 09.半神半人的会议 他们的选举方式是两党竞选议会的席位,再由赢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推出执政的首相。就是选民选议会议员,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党选首相,首相和议会的来源并不分开。首相不是人民直选,而是通过政党选举,间接选出的。这样的制度设置,结果就是首相所属的党,永远是在议会的多数党。 2011年7月4日 13.告别古典政治 杰佛逊认为,华盛顿、亚当斯以及汉密尔顿,他们对法国大革命持有保留,必定是因为他们倾向君权;并且认为,美国的共和国处在君权复辟的危险之中。正是为了反对这样的“君权主义”,他才和麦迪逊等人一起,组成反联邦主义者的政党,叫做“民主共和党”(简称共和党),以表示和“君权主义”的对抗。他也认为法国的雅各宾党人“和(美国的)共和党爱国者是一样的” 2011年7月4日 14.民主先知杰佛逊 平等并不是均贫富,并不是财产的平均,而是发展机会的平等,即追求幸福的机会之平等。 2011年7月4日 14.民主先知杰佛逊 杰佛逊认为,人类的尊严来自于思想的自由 2011年7月5日 14.民主先知杰佛逊 人们认识到,这不是简单地帮富人还是帮穷人的问题。经济自有它自己的规律。假如贫富差距过大,要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需要调节。同样,在政策上过分伤及富人,伤及企业,也可能因此而更深地伤及穷人。 2011年7月5日 14.民主先知杰佛逊 人必须有最后的一点敬畏之心,人必须对自己的人性弱点有起码的认识和待救之心。 2011年7月6日 22.今夜没有星辰 这种思维的出发点,顺应着人的天性。人从诞生的第一天起,每个人都是赤条条的亚当夏娃,每个人都是一样,一样自由的生命,这是平等的起源。因此,社会管理概念不是从上层权力切入,而是从人的自然权利切入。这样的平等概念,也隐含着一个简单道理:人也都是有弱点的,不论是英雄还是智者,无人幸免。在社会管理中,他们注重制度对人的弱点制约,在他们眼中,政治上层不仅不是天使集中的地方,而且可能是人性弱点的集合、并且被威权催大的地方。所以政府是首先需要制约的地方
回应 2011-07-07 15:41:18
-
根本的原因是,美国读者和听众不在乎报纸的老板是谁,他们脚在乎舆论是不是一律,他们不信任一律的舆论,不管这种舆论是不是说了他们喜欢的话。听到总是有不同的声音,他们就比较放心。所以,老板即使做得到让手下的各种媒体舆论一致,他(或她)也犯不着这样做,这样做长远来说不合算。更何况,根本就做不到,因为作业是各自独立、互不干扰的。(什么时候中国也可以有这样的不同声音)
2022-03-29 19:09:10
-
Monster coach (永远年轻 永远热泪盈眶)
“好”的概念本身也被改变了。 政治家们不再是排在一条队伍里,不再能对他们按照一个标准,判断其高下。不是教政总统所属的党就是“好的”, 在野的、对立的党们就是“不好的”。它们只是有不同的倾向,侧重不同阶层的利益代表不同的理念和偏重不同的政策。原来,不论人们对“好”是怎样理解的,都是一元的思维方式。可是,在第12修正案之后,那是一个和社会本身同等丰富的多元选择。民主的概念,从由一些好人、一些文明进化程...2022-03-27 22:24:23
-
在制度上,南北战争之后的成就是:在1804年的第十二修正案整整六十年以后,美国又一次增加了宪法修正案。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正式宣布废除奴隶制;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规定所有公民都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宪法第十五修正案规定公民的投票权不受种族肤色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南北战争后的三大宪法修正案,在制度上回应了我在前面的信里提到的民主的困惑。民主制度是多数的统治,可是多数也会侵犯他人的权利,也就是托克维尔所担心的...
2022-03-26 18:11:58
在制度上,南北战争之后的成就是:在1804年的第十二修正案整整六十年以后,美国又一次增加了宪法修正案。宪法第十三修正案正式宣布废除奴隶制;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规定所有公民都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宪法第十五修正案规定公民的投票权不受种族肤色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南北战争后的三大宪法修正案,在制度上回应了我在前面的信里提到的民主的困惑。民主制度是多数的统治,可是多数也会侵犯他人的权利,也就是托克维尔所担心的“多数的暴政”;多数也会犯错误,多数也会被政治家蛊惑操纵。因此,仅仅是能够保证多数统治的民主制度是不够的。好的民主制度,必须保证少数人的自由,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如果说,公平的选举程序能够实现多数统治的话,那么,保障个人自由必须依靠宪法和法律,也依靠民众对法律的尊重和服从。 引自 告别古典知杰佛逊 回应 2022-03-26 18:11:58
论坛 · · · · · ·
本书参考书目之一:麦迪逊制宪会议记录下载地址 | 来自dejavu | 4 回应 | 2021-12-09 21:42:08 |
有没有什么介绍中国政治制度的好书? | 来自格尔达吃唐僧肉 | 7 回应 | 2021-04-10 19:10:11 |
感觉没有以前那几本好了 | 来自我不是愤青 | 13 回应 | 2020-08-19 12:38:18 |
改口 | 来自平_[bingz] | 4 回应 | 2012-11-12 23:26:54 |
延伸阅读 | 来自反熵 | 5 回应 | 2011-06-30 23:43:35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8.9分 1121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9.3分 252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9.4分 16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如彗星划过夜空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novich 2010-06-14 07:25:51
非常习惯两位作者的思路和文笔了,读时还是像看第一本“美国系列”时,在书里留下很多粗笔的惊叹号,作者行文确是充满惊叹,不得不惊叹。
23 有用 我的我的我 2015-06-23 23:50:03
绅士时代不再来,自由社会不可期。
13 有用 文东子 2013-03-31 09:16:15
一个健康成熟的社会,并不是一个不会出现问题的社会。而只是说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是可以被公开讨论的,并且可以规范透明的寻求解决。这其中当然有风险,但这种风险与隐瞒真相维持表面的和谐相比,要容易处理得多。不过改变现状对于一个背负着古老传统的国家而言,要比新大陆艰难。也许我们需要花费更久的时间,付出更大的代价,但这是大势所趋。而单独的个体能够做的,是在自己所处的境遇中保持思考以使观念更加澄明,不怯于... 一个健康成熟的社会,并不是一个不会出现问题的社会。而只是说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是可以被公开讨论的,并且可以规范透明的寻求解决。这其中当然有风险,但这种风险与隐瞒真相维持表面的和谐相比,要容易处理得多。不过改变现状对于一个背负着古老传统的国家而言,要比新大陆艰难。也许我们需要花费更久的时间,付出更大的代价,但这是大势所趋。而单独的个体能够做的,是在自己所处的境遇中保持思考以使观念更加澄明,不怯于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言行,以通过追求个体的成熟去推动社会的成熟。 (展开)
4 有用 佳浩和他的朋友 2012-01-25 19:29:57
前半部分析美国联邦政体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所面临的阻碍,南北方、大小州所进行的种种妥协,以及宪法的制定与构建,与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关注的本质相似。后半部分则谈到“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案”,讲的是新闻自由和宪法第一修正案,推荐与安东尼·刘易斯《批判官员的尺度》结合,可深入了解美国人民对自由和安全的取舍。四本近距离看美国读罢,不仅对林达夫妇讲故事的能力叹为观止,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美国文化、现象的历史本... 前半部分析美国联邦政体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所面临的阻碍,南北方、大小州所进行的种种妥协,以及宪法的制定与构建,与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之得失》关注的本质相似。后半部分则谈到“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案”,讲的是新闻自由和宪法第一修正案,推荐与安东尼·刘易斯《批判官员的尺度》结合,可深入了解美国人民对自由和安全的取舍。四本近距离看美国读罢,不仅对林达夫妇讲故事的能力叹为观止,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美国文化、现象的历史本质根源,对人性和公正的追求和牺牲,受益匪浅。 (展开)
4 有用 飞行系文学少女 2013-03-06 21:36:29
几位思想不同但真心在为国着想的绅士们凑在一起,难怪建国之初能稳住局面。看看这些响亮名字到别的队伍里全是核心级别啊!人们在缅怀华盛顿,杰斐逊,亚当斯,麦迪逊,富兰克林,汉密尔顿时只能感叹绅士时代已成遥远的绝响。
0 有用 哈鲁鲁 2022-05-15 17:14:44
美国民主进化史
0 有用 养只狐狸好成精 2022-05-14 18:40:21
再次让我坚信,渐进而非革命才能真正变革。
0 有用 Double whisky 2022-05-12 17:22:11
目标是(嘘),冲!!
0 有用 不是凤梨酥 2022-05-11 11:17:19
另一版长评
0 有用 Buffon 2022-05-04 10:09:08
美国建国史。我其实对三个投反对票的大法官意见更感兴趣,可惜一笔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