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本書中沙根應用了我們對科學、數學,及太空的知識,來探討人生的問題,及許多環境及我們未來的重要問題。本書是卡爾.沙根的最後著作,結集了沙根過去所寫文章中最精華部分。值得一讀。
作者简介 · · · · · ·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卡爾.沙根逝世了,沙根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許多人抬頭仰望夜空億萬又億萬的星芒時,多麼希望有一對正閃爍著沙根黠慧的眸光。他那理性、正直、關懷的視線,會透過臭氧層破了洞、污染程度惡化、以及逐漸加溫的大氣圈,耐心地觀著我們,看我們在這個千禧年終結關卡,如何從人性愚昧成分的制梏裡破蛋而出,救贖了我們自己的種系,也化解掉拿地球陪葬的厄運。 本書是卡爾.沙根的最後著作,結集了沙根過去所寫文章中最精華部分。書中育滿了他的卓越文才,及他那獨一無二的天真、質樸的對宇宙的敬畏。 在本書中沙根應用了我們對科學、數學,及太空的知識,來探討人生的問題,及許多環境及我們未來的重要問題。題材之廣闊,把我們帶到智識的上空翱翔,從棋戲的發明到火星上是否可能有生物,從週一夜晚的足球賽到美俄間的關係,從全球溫室效塵到人工流產的辯論等等。在另一篇描述個人思潮的親切小...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二十日卡爾.沙根逝世了,沙根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許多人抬頭仰望夜空億萬又億萬的星芒時,多麼希望有一對正閃爍著沙根黠慧的眸光。他那理性、正直、關懷的視線,會透過臭氧層破了洞、污染程度惡化、以及逐漸加溫的大氣圈,耐心地觀著我們,看我們在這個千禧年終結關卡,如何從人性愚昧成分的制梏裡破蛋而出,救贖了我們自己的種系,也化解掉拿地球陪葬的厄運。 本書是卡爾.沙根的最後著作,結集了沙根過去所寫文章中最精華部分。書中育滿了他的卓越文才,及他那獨一無二的天真、質樸的對宇宙的敬畏。 在本書中沙根應用了我們對科學、數學,及太空的知識,來探討人生的問題,及許多環境及我們未來的重要問題。題材之廣闊,把我們帶到智識的上空翱翔,從棋戲的發明到火星上是否可能有生物,從週一夜晚的足球賽到美俄間的關係,從全球溫室效塵到人工流產的辯論等等。在另一篇描述個人思潮的親切小文中,我們看到作者內心最隱密的一面、看到他為生命而戰、看到他心愛的家庭的一面,看到他個人對死亡及上帝的觀點。作者簡介 卡爾.沙根,曾擔任康乃爾大學天文暨太空科學系的大衛。鄧肯講座教授,及該校行星研究中心的領導人。加州理工學院噴射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一生創作三十餘本書,其中《伊甸園之龍》曾獲1978年的普立茲獎。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译序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共同责任 丘宏义 卡尔·萨根的终极关怀卡尔已经离我们而去了。在这种场合,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是“盖棺论定”。这句话带了一点这个人已经去世,我们可以替他下一个结论的含义。可是在卡尔身上,我们不如引用他爱妻的话:“卡尔还一样继续活着。”最近,一位希腊裔的天文界好友英年早逝。在希腊正教的礼堂中举行追思礼拜时,正教的僧侣说了一句令人感动的话:“只要有一个人还记得死者,他就还活着。”死亡往往是人们最恐惧,却又不可避免的最后命运。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 富兰克林讨论税收的时候,说了一句俏皮话:“世界上只有两样事是绝对确定的:死亡和交税。”有很多人写过死亡。可是,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一位极有才华的人怎样面对死亡。卡尔写道:“死亡只是一个不会醒来的无梦长眠。”这就是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的:“死亡,就是睡去。”(To die, to sleep.) 一般人对死亡的恐惧,说穿了,就是恐惧死亡。其实许多世界上的事都类似这种因为果,果为因的形态。20 世纪30 年代,美国在经济不景气中选出罗斯福担任总统。他一上台,就说了一句话鼓励沮丧中的人民:“唯一能令人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There is nothing to fear but fear itself.) 为什么我要提起卡尔还继续活着呢?一直到他死的时候,卡尔最担心的就是我们全球文明在大气中不断地、有增无减地排放二氧化碳。本书中提到许多二氧化碳在全球环境中会造成的后果,在此不再赘述。最反对限制二氧化碳的是工业界,尤其是石油工业。他们甚至把科学家的诚实态度拿来作为反对的工具:科学家们研究大气,发现二氧化碳可以造成全球变暖,结论是有这样一个现象,可是坏到什么程度,还存在些不定数。这是科学的精神——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工业界以他们雄厚的经济力量及权势(有了钱当然有势),把科学家诚实的态度扭曲了一下,说:“这些科学家... (查看原文) -
25 年后 本书作者于1996年底弃世。这本书是他历年写的短文集,是他最后出版的一本书。在这25年内,在这世界里,发生过许多大事。25年后的今天,这本书是否还有价值呢? 非但有,而且有许多问题变成更尖锐,从隐忧变成时代性的问题。我在这里把一部分我认为重要的写出来。细读后,读者可以发现更多的隐忧。 本书第二章讲到波斯棋盘。一位发明西洋棋的人,把棋盘献给一个国王,国王非常喜欢,问这位发明家要什么。他说不多,在第一格放一粒麦子,第二格放两粒,第三格放四粒,依次类推。因此,棋盘上的麦子的数目(重量) 以2为单位倍增。每粒麦子的平均重量为0.065克(在西方,最小的重量单位是grain,就是一粒麦的重量)。不久,国王发现,在第60格的时候,麦粒的总重量是600万吨,超过他的国家麦子年产量许多倍。这种可怕的倍增是指数增长的一种,即以某种倍数的方式增值。在棋盘的例子里,这倍数是2,当然也可以以其他数字来增倍,如以下说到的信用卡的例子。 本书论及一些问题,如人口问题、艾滋病的传播等,都呈指数增长的现象。随着教育的普及,在工业发达国家,包括中国,人口的激增已经开始缓慢下来,虽然在有些国家,如宗教及社会组织复杂的国家,如印度,人口还在以相当的数量增加。一般说来,疫病也可以呈指数增加。在欧洲,黑死病,即鼠疫,在中古时代也曾经以指数增长的方式增加过,有数次之多。最严重的一次导致几乎1/3的欧洲人死亡。本书中提到的是数十年前成为灾祸的艾滋病。由于防范知识的传播及医学的进步,艾滋病的传播也开始减缓,现在甚至已经成为不常听到的新闻题材。可是,自2019年冬天起,另一种危机又降临到人类身上,即新型冠状病毒,现在学名为COVID-19。第一个发现的地方是中国武汉,可是起源的地点至今还未确定。在中国,一开始就以严格隔离及迅速治疗的方法来处理,已经几乎成功了。而在其他先进国家,以美国为首,认为中国的急速严... (查看原文)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億萬又億萬(Billions and billions)"的人也喜欢 · · · · · ·
億萬又億萬(Billions and billions)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在真正的大问题面前,亿亿万万只是个零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来是计划2021年看的书,结果到2022年才开始看,然后一天看一章,总共十九章半个月左右看完了。 《亿亿万万:卡尔·萨根的科学沉思与人文关怀》,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一 亿亿万万 刚看到书名,甚至是翻开第一章“亿亿万万“,我一度还以为这是一本数学科普书。他讲数字的扩... (展开)>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数以十亿》目录及部分章节在线阅读 | 来自Nafiy | 3 回应 | 2010-07-05 23:37:5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7.8分 152人读过
-
Ballantine Books (1998)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8.2分 135人读过
-
Random House (1997)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科普作家——Carl Sagen (Sofie)
- 想读备忘 (长发胖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億萬又億萬(Billions and billions)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