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使一个人愿意活着比使一个人活着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
“人生最根本的两种面对,无非生与死。对于生,我从基督精神中受益;对于死,我也相信佛说。通常所谓的死,不过是指某一生理现象的中断,但其实,宇宙间无限的消息并不因此而有丝毫减损,所以,死,必牵系着对整个宇宙之奥秘的思悟。对此,佛说常让我惊佩。顿悟是智者的专利,愚顽如我者只好倚重一个渐字。”
-------------
这是一本思想随笔集。中国当代的作家中,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二个人像史铁生这样爱好玄思并且擅长此道的了。
所谓擅长,是指他能够从现实的琐事里撷取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片段,而又能表达得优美、机智、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
这是一个文学家所表达的人生智慧,绝非貌似深刻的哲学专著。
-------------
目录
1、 病隙碎笔二
47...
“使一个人愿意活着比使一个人活着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
“人生最根本的两种面对,无非生与死。对于生,我从基督精神中受益;对于死,我也相信佛说。通常所谓的死,不过是指某一生理现象的中断,但其实,宇宙间无限的消息并不因此而有丝毫减损,所以,死,必牵系着对整个宇宙之奥秘的思悟。对此,佛说常让我惊佩。顿悟是智者的专利,愚顽如我者只好倚重一个渐字。”
-------------
这是一本思想随笔集。中国当代的作家中,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二个人像史铁生这样爱好玄思并且擅长此道的了。
所谓擅长,是指他能够从现实的琐事里撷取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片段,而又能表达得优美、机智、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
这是一个文学家所表达的人生智慧,绝非貌似深刻的哲学专著。
-------------
目录
1、 病隙碎笔二
47、病隙碎笔四
57、对话四则
89、给盲童朋友
93、 康复本义断想
101、 安乐死断想
109、 神位? 官位? 心位
117、 游戏? 平等? 墓地
135、 悼路遥
139、 随笔三则
147、 三月留念
153、 关于《务虚笔记》的一封信
165、 一封信
173、 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
187、 说死说活
195、 私人大事排行榜
213、 “忘了”与“别忘了”
活着的事的创作者
· · · · · ·
-
史铁生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史铁生
1951年生于北京。
7岁上小学,13岁上中学,
初中二年未尽文化革命开始,自此与上学无缘。
18岁时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去陕北农村插队,种一年地,喂两年牛,衣既不丰食且难足,与农民过一样的日子,才见了一个全面的中国。
3年后双腿瘫痪,转回北京;住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
身残志且不坚,几度盼念死神,幸有亲人好友爱护备至,又得幽默大师卓别林指点迷津,方信死是一件最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23岁到一家街道工厂做临时工,7年。工余自学英语,但口译、笔译均告无门,彻底忘光。又学画彩蛋,终非兴趣所在,半途而废。
然后想起了写作。据说不能四处去深入生活者,操此行当无异自取灭亡,虽心中忧恐,一时也就不顾。莽莽撞撞走上写作这条路,算来已近卅载,虽时感力不从心,但“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况且于生命之河上漂泊,...
史铁生
1951年生于北京。
7岁上小学,13岁上中学,
初中二年未尽文化革命开始,自此与上学无缘。
18岁时上山下乡运动展开,自愿去陕北农村插队,种一年地,喂两年牛,衣既不丰食且难足,与农民过一样的日子,才见了一个全面的中国。
3年后双腿瘫痪,转回北京;住院一年有半,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
身残志且不坚,几度盼念死神,幸有亲人好友爱护备至,又得幽默大师卓别林指点迷津,方信死是一件最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23岁到一家街道工厂做临时工,7年。工余自学英语,但口译、笔译均告无门,彻底忘光。又学画彩蛋,终非兴趣所在,半途而废。
然后想起了写作。据说不能四处去深入生活者,操此行当无异自取灭亡,虽心中忧恐,一时也就不顾。莽莽撞撞走上写作这条路,算来已近卅载,虽时感力不从心,但“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况且于生命之河上漂泊,好歹总是要有条船。
30岁上旧病殃及双肾,不能胜任街道工厂的工作,谢职回家。
1979年后相继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1998年终致尿毒症,隔日“透析”至今。“透析”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和散文集《记忆与印象》等出版。作品多次获奖。
现为北京作协合同制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目录 · · · · · ·
47、病隙碎笔四
57、对话四则
89、给盲童朋友
93、 康复本义断想
101、 安乐死断想
109、 神位? 官位? 心位
117、 游戏? 平等? 墓地
135、 悼路遥
139、 随笔三则
147、 三月留念
153、 关于《务虚笔记》的一封信
165、 一封信
173、 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
187、 说死说活
195、 私人大事排行榜
213、 “忘了”与“别忘了”
· · · · · · (收起)
"活着的事"试读 · · · · · ·
各位盲童朋友,我们是朋友。我也是个残疾人,我的腿从21岁那年开始不能走路了,到现在,我坐着轮椅又已经度过了21年。残疾送给我们的困苦和磨难,我们都心里有数,所以不必说了。以后,毫无疑问,残疾还会一如既往地送给我们困苦和磨难,对此我们得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我想,一切外在的艰难和阻碍都不算可怕,只要我们的心理是健康的。 譬如说,我们是朋友...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残疾,并非残疾人所独有。残疾即残缺、限制、阻障。名为人者,已经是一种限制。肉身生来就是心灵的阻障,否则理想何由产生?残疾,并不仅仅限于肢体或器官,更由于心灵的压迫和寻上,譬如歧视。歧视也不限于对残疾人,歧视到处都有。歧视的原因,在与人偏离了上帝之爱的价值,而一味地以人的社会功能去衡量,于是善恶树上的果实使人与人的差别醒目起来。荣耀与羞辱之下,心灵始而防范,继而疏离,终至孤单。 …… 被排除在爱情之外的苦痛和投奔爱情的不惜梦想,时时处处解释着上帝的寓言。也许,上帝正是要以残疾的人来强调人的残疾,强调人的迷途与危境,强调爱的必须与神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页 -
再有,人既看见了自身的残缺,也就看见了神的完美,有了对神的敬畏、感恩与赞叹,由是爱才可能指向万物万灵。现在的生态保护思想,还像是以人为中心,只是因为经济要持续发展而无奈地保护生态,只是出于使人活得更好些,不得已而爱护自然。可什么是好些呢?大约还得是人说了算,而物质的享乐与奢华哪有尽头?至少现在,到处都一样,好像人的最重要的追求就是经济增长,好像人生来就是为了参加一场物质占有的比赛。而这比赛一开始,欲望就收不住,生态早晚要遭殃。这不是哪一国的问题,这是全人类的问题,因而这不完全是政治问题,根本是信仰问题。人为什么不能在精神方面自由些再自由些,在物质方面简朴些再简朴些呢?是呀,这未免太浪漫,离实际有些远,但严谨的实际务要有飞扬的浪漫一路同行才好。人用脑和手去工作、去治理,同时用心去梦想;一个美好的方向不是计算出来的,很可能倒是梦想的指引。总之,人为什么不能以万物的和谐为重,在神的美丽作品中“诗意地栖居”呢?诗意地栖居是出于对神的爱戴,对神的伟大作品的由衷感动与颂扬,唯此生态才可能有根本的保护。经济性的栖居还是以满足人的物欲为要,地球则难免劫难频仍,苟且偷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活着的事"的人也喜欢 · · · · · ·
活着的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存在——读史铁生《活着的事》有感
> 更多书评 9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活着的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Candyy 2008-04-16 21:36:11
史铁生的散文,充满哲思。感觉像有人心平气和地和你讲道理。
0 有用 睡美 2014-07-26 00:29:27
好intersubjectivity
0 有用 井明 2014-01-17 15:49:37
我不怎么希望自己在冥想的空间里,我觉得生活应当像酒一样,是粗枝大叶的
0 有用 豆友1485565 2007-06-18 10:20:46
这种书应该多读...
0 有用 二嗲萌 2013-05-08 01:02:59
有些书只能小时候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