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党史商鉴》谋篇布局恢宏大气,内容新颖管用。以党史史迹为主线,通过组织篇、政治篇、思想篇、谋略篇和领袖篇等五大模块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借此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叙述构架;大量的经典案例加上相互契合为一个整体的大小数十种理论或观点均针对本土企业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剖陈我国企业管理的致乱之源,创造性提出致胜之道。一改国内著述界“以西方思想方法套用本土企业现状”的传统模式,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出发,立足本土精心构筑了一套独创性的理论体系,使人读后颇有“恍然大悟”之感。
作者三易其稿,九次修改,历经数年,遂成此书。无论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它都开了风气之先,以全新视角解读党史常识中蕴藏的管理之道,弥补了国内本土企业管理理论的空白,并开创了从现代组织管理的角度与时俱进地学习和研究党史的先河。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周大江先生为研究本土企业的管理之道付出了多年的心血:作为曾经在多家内外资企业任高管的职业经理人,他深深感愤于我国企业管理的积弊,为求良方,曾长期探究西方的管理理论和经验。从2000年开始又专注于从组织行为的角度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并且亲手组建和领导一个由数十名志愿者组成的“本土企业观察研究小组”,对52家本土企业进行了长达5年的跟踪调研。如果不是因为对真理近乎偏执的追求,我们很难理解还会有其他什么原因使他坚持走完这漫长而艰辛的5年探索之旅。
目录 · · · · · ·
第一部分 组织篇
第1章 组织万象:从“乌合之众”到“虎狼之师”
组织观察的另类视角
注意力
协作力
经验成本
共同思想
治理机制
对号入座
乌合的组织
牵强的组织
机械的组织
有机的组织
健康的组织
第2章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铸就组织的“灵魂”
解放区三问
精神穹宇
弓々机
方式
关系链
信念的太阳
一位职业经理人的三个问题
信仰和信念
唯一不变的是(正确的)信念
信念的核心是“信”
使命
愿景
价值观。
组织文化的感性力量
非苗即草
第3章 支部建在连上:杜绝组织的“败血症”
“组织败血症”的幽灵
支部建在连上
组织设计的三个基本问题
组织结构
四条原则
内在逻辑
“皇帝新装”之下的资本灾难
第4章 集体的智慧:贯穿于决策、授权和执行的各个环节
决策
传统的决策模式
集体决策机制
授权
集权者的“黄昏”
民主集中制的启示
执行
悖论?曲解!
党史中的“执行力”
第5章 改造我们的学习:让学习与创新成为组织的本能
学习
没有学习就没有生存权
“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
“批评与自我批评”
创新
“敢教日月换新天”
创新的土壤
创新者
第二部分 政治篇
第6章 组织的“生态”和“政治”:生存与竞争的学问
组织的“生态系统”
“政治”决定“存在”
动机与结果的悖论
企业生态系统的逻辑
投资者关系管理
社会责任的商业价值
“天平原理”
暗示与投机
良知的回报
诚信源自理性
第7章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赢得“上帝”的心
军民团结如一人
“流寇主义”的末日
(客户)关系定律
认同
影响
领导
战略定位
“认同”阶段:从农村包围城市
“影响”阶段:放手发动群众
“领导”阶段:保持先进性
第8章 矢志不渝的同志:所向披靡的剑锋
忠诚的价值
人心之所向
信用基础
安全感
方向感
归属感
角色的变迁
从“指战员”到“称谓无总”
从“劳动力”到“人力资本”
错位
识别错位
激励错位
第三部分 思想篇
第9章 用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组织行为远离浅薄与谬误
思想的胜利
共同思想
哲学理念
信息资料
核心技术
理性分析
行为规则
共同思想的作用机制
认知
判断
行动
第10章 不朽的辩证法:简单的原理与不简单的结果
普遍联系
蝴蝶的翅膀
木桶的短板
“核心竞争力”中的辩证法
运动变化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变化中的定力
矛盾法则
“拾金而亡”:狭隘经验主义者的结局
第11章 “机会主义”之痛:原来灾难是这样造成的
历史的疤痕与现实的伤口
“机会主义”之企业版
失控的“投机”
恶习之源
“内功”的缺失
扩张之虞
第四部分 谋略篇
第12章 谋略论
立体谋略图
信念级谋略
方略级谋略
任务级谋略
大道无谋
道生之,德畜之
无智名,无勇功
上善若水
第13章 创业的智慧
生存的逻辑
觅食式生存
井冈山的启示
生存大计
发展道路
组织能力
第五部分 领袖篇
第14章 领袖论
领袖的“角色”
领袖的诞生
“三位一体”
“跛脚鸭”
挑战与超越
权力的价值
权力的本质
权力的建立
组织变革时期的领袖
开启组织变革之门
变革是强权的游戏
第15章 失败的逻辑
短期行为
滥用权术
一步登天
· · · · · · (收起)
"党史商鉴"试读 · · · · · ·
近年来,国内企业界涌动着这样一股“暗流”:越来越多的企业大家“不约而同”地从早期党史或毛泽东思想中汲取营养、获取启示,并因此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史玉柱的“脑白金”营销策略和任正非在华为的“毛泽东式”思维。这种现象的出现决非历史的偶然。正如作者在本书《前言》中所说的那样,“如同种子回归大地方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们的求索之心只有回归自己的传统,...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党史中的“执行力” 那么,共产党身上令当时的国民党望尘莫及的“执行力”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这主要得益于四大因素,或者说,对于今天的企业来说主要有如下四 面可供借鉴 、精神认同成员对组织或上级决策的执行绝非如某些人想像的那样只是一个机械的过程,因为思考和判断是人的根本属性之一。实际上,纯粹机械的组织行为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是没有意义的。 成员的执行过程其实是由无数个自觉或自发的思考与判断活动综合而成的。组织或上级所能期望的只能是(下属)成员根据组织或上级倡导的意志或主张进行思考或判断。那么,如何才能让成员做到这一点呢?唯的办法是成员对精神穹宇诸要素的认同。 在“信念”方面,组织的使命为成员的“次使命”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范畴;组织的愿景为成员提供形象化的奋斗目标,并参照地推想出自身的贡献在组织“大画卷”中的位置和作用;价值观为成员提供判断的标准或依据。 在“文化”方面,对成员的深刻影响在于主导他们的感性世界,让他们在“潜意识”的审美和好恶取向中遵循组织的指引和暗示。毕竟,感性世界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人不可能时时处处都生活在纯理性”的状态中。 在“共同思想”方面,它至少为成员的执行过程提供了必不可少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1页 -
在这个传奇故事的背后,留给我们一个思考:IBM的董事会和其他公司的事会有什么不同?如果成其他公司的董事会,恐怕早就会为阻止托马斯・J沃森的“胡闹”而强行解除了他的职务,至少也会否决他的提案。(事实上,BM的董事会确实曾经讨论过解除他的职务,但最终还是放弃了一一即便如此,也不难想像IBM董事会的卓越之处) 希望这个案例不会给人以这样错觉:托马斯・J沃森的决定是冒险行为,因此公司的重大成功均源自冒险;或董事会需要完全听从总经理或CEO的指使。一从这个角度来理解IBM是天大的误会。 实际上,IBM的这个案例甚至与董事会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无关,它所暗含的启示应当是:董事会是决策机构,因此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相应的决策能力,而不仅仅是作为公司所有权人的代表。 “胜任与否”应当是董事们能否真正代表委托人利益的关键性前提。在今天的公司治理中,人们常常考虑到董事们的“利益代表”属性而忽视这个职位的“决策能力”属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党史商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党史商鉴"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七次转型 6.3
-
- 公司策略与公司治理 7.5
-
- 向世界最好的医院学经营 7.2
-
- 点燃团队 7.4
-
- 水平领导力 8.7
-
- 爱因斯坦的老板 6.9
-
- 战略创新者的十大法则 6.8
-
- 大爆炸式创新 6.9
-
- 城市摊贩的社会经济根源与空间政治 7.1
党史商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每天一本书】20210701,D139,《党史商鉴》,评分4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何打造一支过硬的队伍? 01 赋予更高的意义 把自己纳入到一个更大的意义系统中,为那些”大于自身“的目标而奋斗,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 正如《华为团队工作法》中提到的,不仅要给到物质奖励,更要给到足够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激励。 02 组织赋能 决策者权利下发,要给予... (展开)> 更多书评 6篇
论坛 · · · · · ·
好书,只是没有指出党组织的缺点 | 来自caojiankai | 2011-08-13 22:09:35 | |
好书,只是没有指出党组织的缺点 | 来自caojiankai | 2011-08-13 22:09:35 | |
好书,只是没有指出党组织的缺点 | 来自caojiankai | 2011-08-13 22:09:34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党建 (雕刻时光)
- 管理 (jordanpan)
- 手边书 (jordanpan)
- 书单|破万卷书友会书单 (破万卷书友会)
- 书单|管理 (1235)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党史商鉴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鳌岛孤客 2022-05-06 22:32:17
得到听书009。我在想一定有人总结共产党在组织上的成功经验,供现代商业战场借鉴,就是这本了。
0 有用 富碱包🌊 2021-05-26 10:26:05
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
1 有用 BillyJHee 2020-01-21 19:17:00
书看的有点累,因为写的挺深的,但道理刨析的很深刻,提炼的也很精辟。感觉周大江同志很有水平,而且在2006年前就能又如此的思想,很多理念都在后来的互联网大潮中被印证,实在佩服他的先见性。可惜书的立论点,让很多人误解了本书的意图,估计也是导致本书不够畅销的原因吧。
0 有用 印心石人 2016-07-23 13:29:00
虽有牵强,但不都是创业么
5 有用 Dreamxy 2014-05-28 19:10:38
选题的角度很好,只是作者太罗嗦,文笔也很一般。这书也算是二手经验了,要想了解共产党的游戏规则,得去读毛选,还有看毛泽东读过的史书。另外,讲中国企业发展的,推荐《激荡三十年》,吴晓波的文笔就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