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artin Heidegger
/
David Farrell Krell
出版社: HarperOne
副标题: Vols. 3 and 4
出版年: 1991-3-1
页数: 608
定价: USD 24.00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060637941
出版社: HarperOne
副标题: Vols. 3 and 4
出版年: 1991-3-1
页数: 608
定价: USD 24.00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060637941
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A landmark discussion between two great thinkers--the second (combining volumes III and IV) of two volumes inquiring into the central issues of Friedrich Nietzsche's philosophy.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海德格尔所做的六个尼采讲座依次为:1、《尼采: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1936-1937年冬季学期);2、《西方思想中尼采的形而上学基本立场:相同者的永恒轮回》(1937年夏季学期);3、《尼采的第二个不合时宜的考察》(1938-1939年冬季学期);4、《尼采关于作为认识的强力意志的学说》(1939年夏季学期);5、《尼采:欧洲虚无主义》(1940年第二个三分之一学年);6、《尼采的形而上学》(1941-1942年冬季学期,已预告而未做成)。 眼下的《尼采》两卷本就是作者根据上列讲座(第三个除外)整理而成的,此外又加上了相关的四篇论文(作于1941年和1944-1946年)。 在几个讲座中,他先讲了尼采与美学(第一章),接着讲尼采与形而上学(第二章),再讲尼采与知识学(第三章),然后讲尼采与欧洲虚无主义(形而上学史)问题(第五章)。 在海德格尔看来,一般形而上学的本质结构就由以下五个基本环节构成:本质、实存、真理的本质、真理的历史、人类;若用更简化的讲法,那就是五个基本概念:“本质”、“实存”、“真理”、“历史”、“人类”。这样五个环节,海德格尔称之为“形而上学统一本质”的“五重性”。所谓“五重性”(das Fünffache)是强调五者的交织一体关系,五者中的每一个同时都命名着其他几个词语所言说的东西。 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强力意志》第2条)。 这五个“基本词语”代表着尼采的“哲学基本学说”:强力意志说、永恒轮回说、公正说、虚无主义说、超人说。海德格尔引证过尼采的一则笔记:“争夺地球统治地位的斗争的时代就要到了——这场斗争将打着哲学基本学说的旗号”。[7]该笔记写于1881-1882年间。尼采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认识和谈论上述“哲学基本学说”。《曙光》一书作于1881年,“永恒轮回”这个“最沉重的思想”也是同年形成的;在此后不足十年的时...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形而上学的尼采——海德格尔的《尼采》(译后记 by 孙周兴) -
鹰是最高傲的动物。所谓高傲,就是某人在持守自己的起于使命的本质地位时充分发挥出来的坚定性。高傲就是确信自己不再与任何他人混淆起来。高傲就是由高度和上等存在来规定的高高在上,但它又与自大或傲慢有着根本不同。自大或傲慢需要与低等联系起来,是想与低等脱离以突出自己,因此仍旧依赖于低等,而且必然依赖于低等。因为自大或傲慢本身不具有任何东西,足以让自己成为一种上等存在。自大和傲慢只是由于始终从低等得到规定才能够抬高自己,它们只能把自己抬高为某种并不上等存在,而只是它们自负地幻想出来的东西,而高傲则不然。 鹰乃是最高傲的动物。它完全生活在高空,乞灵于高空。即使它飞落到低深处,这个低深处也还是高山及其深谷的高深处,而绝不是完全平坦、一览无余的平原。 蛇乃是最聪明的动物。聪明的意思是控制真正的智识,就是能控制住知识的各种形相:知识如何呈现自己、克制自己、预先确定自己,但仍保持灵活并且避免钻进自设的圈套之中。这种聪明包含着调节和转变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单纯的低级虚妄),也包含着对虚假面具的控制。这种聪明绝不背弃自身。它在与表面前景游戏的同时也包含着隐秘背景;它控制着存在与假相的游戏。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1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Nietzsche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张志伟:尼采、虚无主义与形而上学 ——基于海德格尔《尼采》的解读
原发期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 年第 6 期 第 57-65 页 摘要:在海德格尔看来,尼采标志着形而上学的终结,同时也是最后一位形而上学家,因为尼采虽然揭示了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本质,但是他同样搁置了存在问题,因而并没有克服形而上学,也不可能克服虚无主义。不过,由于...
(展开)

【转】邓晓芒|欧洲虚无主义及其克服——读海德格尔《尼采》札记
原载《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 海德格尔在其一千多页的煌煌巨著《尼采》中,以及在收入到《林中路》的“尼采的话:上帝死了”一文中,反来复去谈论的一个最重要的话题就是欧洲虚无主义的问题。 海德格尔如此热中于谈虚无主义,当然不是为了赞扬它,而是为了克服它。正如胡塞尔谈...
(展开)

《读后感与读书笔记——尼采形而上学的终结》
22年已读56 前情提要:如果,只单看一两本尼采的著作,是很难能够理解尼采哲学思想的。而必须从尼采整个著作出发,才能够理解尼采。 惊叹于海德格尔对尼采解读之细微精深,总体来说并不是很难读,但需要对西方哲学有大致的了解。海德格尔从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出发,对尼采的形...
(展开)

【转】马小虎:海德格尔的尼采阐释与实存哲学的基本形象
【作者简介】马小虎,同济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德国弗莱堡大学公派留学联合培养,哲学博士。现任教于江苏师范大学哲学系。翻译有:海德格尔《早期著作》(商务印书馆,2015)。 【摘要】海德格尔在阐释尼采的过程中,动用了阐释形而上学的新模式——"本质"(essentia)与"实存"(exis...
(展开)

简记;相同者的永恒轮回理论和权力意志理论
相同者(“des Gleichen”即普遍存在)的永恒轮回(类似Spengler的“没落之递归”和重生往复;或者更抽象一点:时间物理性的不可截断带来的永恒回溯?)理论配合权力意志(存在是其权力意志,存在的目的即存在)理论创生出的对于“发展”绝对确定性的肯定,世界线永恒存在确切...
(展开)

几个问题:“虚无主义”还是“虚无化”?强力意志与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怎么协调?价值是自行贬黜的还是被我们抽离掉的?
一、“虚无主义”还是“虚无化”? 哲学上对“虚无主义”(Nihilismus)一词的首次使用可能起于弗里德里希H雅可比。。。后来,“虚无主义”一词经由屠格涅夫而流行开来,成为一个表示如下观点的名称,即:惟有在我们的感官感知中可获得的、亦即被我们亲身经验到的存在者,才是...
(展开)
>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商务印书馆 (2010)9.3分 325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02)8.8分 743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5)9.4分 250人读过
-
HarperOne (1991)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Nietzsche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陈熹 2018-05-18 04:02:42
Nihilism十分重要。Analysis部分都是些老生常谈。
0 有用 烟 2016-10-20 00:02:48
依然还是。。分析写的真好。。。。英译正文匆匆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