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當打工妹滿懷憧憬地來到城市以後,她們常常面對的是︰日復一日的超時加班,頭班病和工傷的威脅,拖欠工資和人身侮辱,還要面對城市的冷漠與歧視。然而,她們不知道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即使抗爭,往往也難以取得全面勝利。
可她們為什麼還不斷地涌向城市?為什麼進城了,又回鄉,回鄉了,又進城?進城務工僅僅是為了增加一點收入,或是開開眼界?
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城市的繁榮離不開打工妹辛勤的汗水,因此,就不該讓她們再付出辛酸的淚水﹗
目录 · · · · · ·
导言·小历史的火光
导言·在精彩和无奈之间开辟自己的空间
壹·离乡背井
1.脱离家庭才能得以“逍遥”
2.钱是一回事,尊严是另外一回事
3.回家就想出来,出来之后又想回去
4.两手空空想回家
贰·寻找婚姻自主的空间
1.只为逃脱自我封闭的世界
2.打工邂逅爱情
3.为了找个避风港
4.50岁女人的自主
叁·打工路上的苦涩
1.都是胶水惹的祸
2.彷徨于打工路上
3.机器轧掉了我的手指
4.我的妹妹就这样没有了
肆·争取中成长的女工
1.深圳只是我一个驿站
2.给工人装上一部电话机
3.抗议中成长的秋月
4.站在反抗线上的女工
“人间丛书”出版缘起
乐施会
“女工关怀”简介
· · · · · · (收起)
喜欢读"失语者的呼声"的人也喜欢 · · · · · ·
失语者的呼声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失语者的呼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 更多书评 6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AMBER (安心学习|get tough)
要明白打工主体的出现及其抗争的可能性,首先便必须探索打工主体欲望之所在。中国全球化生产时代的到来宣告了打工潮从农村向城市的涌动,工业资本一方面熟练地操纵着需求、欠缺和欲望,一方面在既梦想成为城市工人,又梦想成为现代消费者的打工者中间将“现代化”神圣化。外出打工的欲望和经历错综复杂,想寻找一些线索弄明白打工者的生涯真是不容易。历史性和个体性相互冲突,相互胶着;我们的着眼处不在于历史性和社会结构性...2013-04-16 10:07
要明白打工主体的出现及其抗争的可能性,首先便必须探索打工主体欲望之所在。中国全球化生产时代的到来宣告了打工潮从农村向城市的涌动,工业资本一方面熟练地操纵着需求、欠缺和欲望,一方面在既梦想成为城市工人,又梦想成为现代消费者的打工者中间将“现代化”神圣化。外出打工的欲望和经历错综复杂,想寻找一些线索弄明白打工者的生涯真是不容易。历史性和个体性相互冲突,相互胶着;我们的着眼处不在于历史性和社会结构性的因素,而在于个体在历史性中的种种挣扎和在种种困境中摸索出路。对于外出打工,我们的理解是源自一种历史性和结构性的欲望,这种欲望把中国农村的新生代一个又一个地送上“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轨道。追求生活的改善原本是劳动者普遍性的心愿,女孩子追求身份的转变而是人之常情,只是给“现代化”的大话语套上,国家与资本的欲望,便成为个人的欲望,相互扣连,相互胶着。 欠缺和欲望,为贫乏的农村和富有的城市所滋生的阶级经验相互映照,贫乏的农村恰恰是欲望滋生的温床。历史所造成的伤痛无法补偿,结构性的裂痕进一步加深,20年的经济发展没有为打工妹的命运带来改变。农村的生活贫乏依旧,进城打工的欲望没有稀释。
回应 2013-04-16 10:07
-
AMBER (安心学习|get tough)
要明白打工主体的出现及其抗争的可能性,首先便必须探索打工主体欲望之所在。中国全球化生产时代的到来宣告了打工潮从农村向城市的涌动,工业资本一方面熟练地操纵着需求、欠缺和欲望,一方面在既梦想成为城市工人,又梦想成为现代消费者的打工者中间将“现代化”神圣化。外出打工的欲望和经历错综复杂,想寻找一些线索弄明白打工者的生涯真是不容易。历史性和个体性相互冲突,相互胶着;我们的着眼处不在于历史性和社会结构性...2013-04-16 10:07
要明白打工主体的出现及其抗争的可能性,首先便必须探索打工主体欲望之所在。中国全球化生产时代的到来宣告了打工潮从农村向城市的涌动,工业资本一方面熟练地操纵着需求、欠缺和欲望,一方面在既梦想成为城市工人,又梦想成为现代消费者的打工者中间将“现代化”神圣化。外出打工的欲望和经历错综复杂,想寻找一些线索弄明白打工者的生涯真是不容易。历史性和个体性相互冲突,相互胶着;我们的着眼处不在于历史性和社会结构性的因素,而在于个体在历史性中的种种挣扎和在种种困境中摸索出路。对于外出打工,我们的理解是源自一种历史性和结构性的欲望,这种欲望把中国农村的新生代一个又一个地送上“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轨道。追求生活的改善原本是劳动者普遍性的心愿,女孩子追求身份的转变而是人之常情,只是给“现代化”的大话语套上,国家与资本的欲望,便成为个人的欲望,相互扣连,相互胶着。 欠缺和欲望,为贫乏的农村和富有的城市所滋生的阶级经验相互映照,贫乏的农村恰恰是欲望滋生的温床。历史所造成的伤痛无法补偿,结构性的裂痕进一步加深,20年的经济发展没有为打工妹的命运带来改变。农村的生活贫乏依旧,进城打工的欲望没有稀释。
回应 2013-04-16 10:07
-
AMBER (安心学习|get tough)
要明白打工主体的出现及其抗争的可能性,首先便必须探索打工主体欲望之所在。中国全球化生产时代的到来宣告了打工潮从农村向城市的涌动,工业资本一方面熟练地操纵着需求、欠缺和欲望,一方面在既梦想成为城市工人,又梦想成为现代消费者的打工者中间将“现代化”神圣化。外出打工的欲望和经历错综复杂,想寻找一些线索弄明白打工者的生涯真是不容易。历史性和个体性相互冲突,相互胶着;我们的着眼处不在于历史性和社会结构性...2013-04-16 10:07
要明白打工主体的出现及其抗争的可能性,首先便必须探索打工主体欲望之所在。中国全球化生产时代的到来宣告了打工潮从农村向城市的涌动,工业资本一方面熟练地操纵着需求、欠缺和欲望,一方面在既梦想成为城市工人,又梦想成为现代消费者的打工者中间将“现代化”神圣化。外出打工的欲望和经历错综复杂,想寻找一些线索弄明白打工者的生涯真是不容易。历史性和个体性相互冲突,相互胶着;我们的着眼处不在于历史性和社会结构性的因素,而在于个体在历史性中的种种挣扎和在种种困境中摸索出路。对于外出打工,我们的理解是源自一种历史性和结构性的欲望,这种欲望把中国农村的新生代一个又一个地送上“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轨道。追求生活的改善原本是劳动者普遍性的心愿,女孩子追求身份的转变而是人之常情,只是给“现代化”的大话语套上,国家与资本的欲望,便成为个人的欲望,相互扣连,相互胶着。 欠缺和欲望,为贫乏的农村和富有的城市所滋生的阶级经验相互映照,贫乏的农村恰恰是欲望滋生的温床。历史所造成的伤痛无法补偿,结构性的裂痕进一步加深,20年的经济发展没有为打工妹的命运带来改变。农村的生活贫乏依旧,进城打工的欲望没有稀释。
回应 2013-04-16 10:07
论坛 · · · · · ·
作者是“女工關懷組織”的成員 | 来自Jason Bourne | 1 回应 | 2010-03-18 |
还不错! | 来自北海高密 | 2009-02-22 |
0 有用 fushia 2013-04-10
满脑子都是断指,鲜血,中毒什么的,好凶残TT
10 有用 作孽呀 2017-04-20
“初中念书时读过一些马克思理论,老师讲解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时,说到工人被残酷剥削。那时我都不懂,现在来到深圳打工,才逐渐明白资本家是如何压榨工人的。”
0 有用 {莫热} 2010-03-25
一本小书,16个打工妹的故事,是21世纪初中国高速发展的一个注脚,也是深圳这个光鲜城市和其中各个大工厂成功的原罪。从本书中,能感受到中国女性从农村来到城市务工的独立积极的一面,同时也被她们种种并不顺利的打工遭遇以及生活琐事难过。在书的最后一章可以看到,一个有工人阶级运动性质的女工的反抗活动正在升级,我们也真心希望血汗工厂能在将来被彻底灭绝。趁着回深圳买票的一天,把书看完了。书由毛毛从铜锣湾的香港中... 一本小书,16个打工妹的故事,是21世纪初中国高速发展的一个注脚,也是深圳这个光鲜城市和其中各个大工厂成功的原罪。从本书中,能感受到中国女性从农村来到城市务工的独立积极的一面,同时也被她们种种并不顺利的打工遭遇以及生活琐事难过。在书的最后一章可以看到,一个有工人阶级运动性质的女工的反抗活动正在升级,我们也真心希望血汗工厂能在将来被彻底灭绝。趁着回深圳买票的一天,把书看完了。书由毛毛从铜锣湾的香港中央图书馆借得。 (展开)
0 有用 曼 2008-07-30
沉默的大多数?
0 有用 德拉多 2010-04-16
人生百态。。
0 有用 chon 2021-02-13
一本紀錄了不同女工的小傳集合,每個女工來到城市工作背後有著不同的原因,但無一不同的是,她們發出的聲音是那麼微弱,以致社會上無人聽見,又或是被忽略了。 而她們的未來,充滿未知之數,有的回鄉嫁人,有的就此倒斃在工作枱上;由於制度原因,她們基本沒有機會成為城市人,那個曾經以工人為自豪的年代已經過去了,農民來到城市裏當上了工人,他們離開了農村的土地,卻當不了城市人,在兩者之間中成為了農村和城市的‘’私生子... 一本紀錄了不同女工的小傳集合,每個女工來到城市工作背後有著不同的原因,但無一不同的是,她們發出的聲音是那麼微弱,以致社會上無人聽見,又或是被忽略了。 而她們的未來,充滿未知之數,有的回鄉嫁人,有的就此倒斃在工作枱上;由於制度原因,她們基本沒有機會成為城市人,那個曾經以工人為自豪的年代已經過去了,農民來到城市裏當上了工人,他們離開了農村的土地,卻當不了城市人,在兩者之間中成為了農村和城市的‘’私生子‘’——農民工,然而他們與城市人卻有著不可跨越的鴻溝,不被城市的接受和認同。 在其中,女工更受到雙重的壓抑,一方面 是來自資本家的剝削,另一方面是來自父權的壓制,當她們的身體不能再成為流水線的齒輪時就被無情的拋棄,也許作者的紀錄,也許能為她們曾經作為勞工主體的存在留下一絲證明。 (展开)
0 有用 许多鱼儿 2021-02-07
好不容易淘到一本二手书。喜欢作者的导言,《小历史的火光》——这个名字有些像鲁迅那句萤火的比喻,导言里说:“小历史的趣味在于道尽大历史的虚妄”,让人感受到了这火光的温暖。读书时做过口述史,那时候问过老师为什么现实和理论的最优方案南辕北辙?曾经的沉默始终令我如鲠在喉,毕业论文也写得是更冰冷的实物,而非口述史,对比而言,社会学确实更温柔。 今日读完,看的时候很感慨,里面很多打工妹都是70、80后,不少是... 好不容易淘到一本二手书。喜欢作者的导言,《小历史的火光》——这个名字有些像鲁迅那句萤火的比喻,导言里说:“小历史的趣味在于道尽大历史的虚妄”,让人感受到了这火光的温暖。读书时做过口述史,那时候问过老师为什么现实和理论的最优方案南辕北辙?曾经的沉默始终令我如鲠在喉,毕业论文也写得是更冰冷的实物,而非口述史,对比而言,社会学确实更温柔。 今日读完,看的时候很感慨,里面很多打工妹都是70、80后,不少是因为家庭、经济等的因素出来,也有追求自我价值,某种角度来说,工作也好、生活也好真的就是客观的需求驱使,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今天的拼多多之流的互联网大厂的员工看这本大概也会感慨资本家从未改变,资本也一如既往地肮脏又血腥。中间搜索了那家安加鞋厂,16年又出了一样的职业病案,人与人从不站在平等的天平两端。 (展开)
0 有用 JOJoPIEpy 2021-01-05
「小历史的趣味在于道尽大历史的虚妄,大部分人认为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起飞所引发的一些恶果是必然且必需的,而本书所讲述的小历史将为这种论述画上休止符。」数十位女工的自述,呈现出2000年之后打工妹们拥有新市民梦想的希望与作为城市过客的无奈。为了农村的家人出来挣钱,为了微薄还要被克扣的薪水忍气吞声、忍受毒气和疾病。他们拥有的抗争意识往往是今天的劳工所难以相比的。潘毅老师的选择恰恰与李一凡的选择不同,... 「小历史的趣味在于道尽大历史的虚妄,大部分人认为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起飞所引发的一些恶果是必然且必需的,而本书所讲述的小历史将为这种论述画上休止符。」数十位女工的自述,呈现出2000年之后打工妹们拥有新市民梦想的希望与作为城市过客的无奈。为了农村的家人出来挣钱,为了微薄还要被克扣的薪水忍气吞声、忍受毒气和疾病。他们拥有的抗争意识往往是今天的劳工所难以相比的。潘毅老师的选择恰恰与李一凡的选择不同,前者选择了更有抗争意识的女性与文体,但这也与环境的变化及其相关。是底层劳工不再选择抗争了吗?还是无法抗争?回过头看这些自述,为当时的苦痛流泪,也为当时的自觉鼓掌。 (展开)
0 有用 小泽君 2020-10-13
最后一部分关于女工的维权罢工抗争部分最有阅读价值,读起来恍惚间还以为处在民国上海。
0 有用 这里有只神经病 2020-09-19
十几年过去了,情况有变好吗?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