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入作者的生活與思想──讀西西《花木欄》後印象
在我眼裡,西西的文字風格還頗明顯而易讀的,從〈答問──代序〉一文,即可觀出。
而《花木欄》一書,作者並未以「輯」將文章類別區分,但我可以讀出,此書不外乎三種短文,一是生活小品,二是詩文札記,三是旅行隨筆。
從前半部的生活小品,很不經意地,作者常常寫到自己的哲理思想,常常淺淺地帶過,看似不著痕跡,卻隱隱地從一些專有名詞和名人作家的名字流出。
〈忽然七月〉是寫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中國的八年前,頗具歷史意義,卻不乏一點嘲諷的味道。
西西從生活的每個小角落,都可以有她自己的一片天空。
所以,讀西西的散文小品,不但可讀到她的生活樣貌,更可以見識到西西的思想與見解。
讀張愛玲《續集》中〈談吃餅與畫餅充饑〉,卻可以寫出〈司空餅兒〉一篇小品,有點像是在自言自語,但又不是不把讀者是做朋友般的對話,我很驚訝。
〈都不像〉談不像小說的小說;〈快樂勒澤〉寫法國藝術家費爾南‧勒澤(Fernand Leger)的機械派(Mecbanism)畫作;〈朱銘和木頭〉寫朱銘;〈訪問吳昊〉寫吳昊;〈盧梭的《馴蛇女》〉寫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的畫;〈看高更的《黃色基督》〉當然是在寫高更(Paul Gauguin)的畫。……
讀了《花木欄》會讀到很多意想不到、我沒有接觸過的文本,不一定是書、文,也有畫作、電影,甚至還有建築、雕塑,等等藝術,令我目不暇給!
《花木欄》第二部份,寫的是台灣的藝術家、與其作品之印象。如葉維廉〈布袋鎮的早晨〉、管管〈那一大遍荷花〉,陳映真寫其故鄉鶯歌、黃春明〈兒子的大玩偶〉的「廣告的」、瘂弦《深淵》中的多首詩作、商禽〈馬〉。
其中,我最喜歡〈遇見管管〉一篇,她將周夢蝶、管管兩位大詩人寫活了!
而住在香港的西西,在此書的後半部份,寫到她在台灣、秀姑巒溪、宜蘭過嶺、台南布袋、彰化鹿港等等地方的印象,是從某某作家詩句或小說中,開始產生印象的,令我好生慚愧,書讀得不夠多,鹿港是施叔青的故鄉,也是我母親的故鄉,但我沒讀過奚淞的鹿港、沒讀過施叔青的那座廟宇。
後面還有西西到交河故城、吐魯番、烏魯木齊的遊記,還有歐洲的義大利、英國倫敦、法國巴黎龐比度中心。
在這本小書中,到處都充滿意想不到的驚奇。
我很喜歡。
不但讓我對世界的視野擴大,看見更多屬於世界的藝術,更給了我一點啟示,對於書寫細微細膩的思想的啟示,這讓我更有勇氣書寫心中的一丁點什麼。
原文址:http://www.ireading.cc/review/review.aspx?rid=18620
google到的一點介紹
|
> 去花木欄的论坛
她的書封面看上去好有趣~
谢谢分享!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