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我开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总得申明我的态度,所以就有了这本书——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
作者简介 · · · · · ·
王小波,1997年,四十五岁,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辞世。4月26日,王小波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5月,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0月《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0月,《沉默的大多数》由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
目录 · · · · · ·
思维的乐趣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
知识分子的不幸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积极的结论
跳出手掌心
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
论战与道德
道德保护主义及其他
我看文化热
文化之争
“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
极端体验
洋鬼子与辜鸿铭
我看国学
智慧与国学
理想国与哲人王
救世情结与白日梦
百姓·洋人·官
警惕狭隘民族主义的蛊惑宣传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人性的逆转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有关天圆地方
优越感种种
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
肚子里的战争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椰子树与平等
思想和害臊
体验生活
皇帝做习题
拒绝恭维
关于崇高
谦卑学习班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
京片子与民族自信心
高考经历
盛装舞步
有关“错误的故事”
迷信与邪门书
科学与邪道
科学的美好
生命科学与骗术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
有关“伟大一族”
有关“给点气氛”
我看老三届
苏东坡与东坡肉
摆脱童稚状态
与同性恋有关的伦理问题
《他们的世界》序
《他们的世界》跋
诚实与浮嚣
不新的《万历十五年》
《代价论》、乌托邦与圣贤
《我为什么要写作》—《时代三部曲》总序
我的师承——《青铜时代序》
我的精神家园
我对小说的看法
小说的艺术
《黄金时代》后记
《红拂夜奔》序
盖茨的紧身衣
关于文体
关于格调
关于幽闭型小说
文明与反讽
关于“媚雅”
长虫·草帽·细高挑
卡拉OK与驴鸣镇
从Internet说起
“奸近杀”
电影·韭菜·旧报纸
商业片与艺术片
我对国产片的看法
旧片重温
为什么老片新拍
欣赏经典
都市言情剧里的爱情
《祝你平安》与音乐电视
承认的勇气
明星与癫狂
另一种文化
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
在美国左派家作客
门前空地
卖唱的人们
打工经历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文化的园地
环境问题
工作与人生
王朔的作品
后记
浪漫骑士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假定有个人爱一个同性,那个人又爱他;那么此二人之间发生性关系,简直就是不可避免的。不可避免、又不伤害别人的事,谈不上不道德。有些同性恋伴侣也会有很深、很长久的关系。假如他们想要做爱的话,我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要反对他们。我总觉得长期、固定、有感情的性关系应该得到尊重。这和尊重婚姻是一个道理。 有的人渴慕异性,有些人渴慕同性,但大家对爱情的态度是一样的,歧视和嘲笑是没有道理的。历史上迫害同性恋者最力者,或则不明事理,或则十分偏执──我指的是中世纪的某些天主教士和纳粹分子──中国历史上没有迫害同性恋的例子,这可能说明我们的祖先既明事理,又不十分偏执,这种好传统应该发扬光大。我认为社会应该给同性恋者一种保障,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举例来说,假如有一对同性恋者要结婚,我就看不出有什么不可以。 至于同性恋者,我希望他们对生活能取一种正面的态度,既能对自己负责,也能对社会负责。我认识的一些同性恋者都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很好的工作能力。我总以为,像这样一些朋友,应该能把自己的生活弄得像个样子。我是个异性恋者,我的狭隘经验是:能和自己所爱的女人体面地出去吃饭,在自己家里不受干扰地做爱比较好;至于在街头巷尾勾个性伴,然后在个肮脏的地方瞎弄几下是不好的。当然,现在同性恋者很难得到这样的条件,但这样的生活应该是他们争取的目标。 我对同性恋者的处境是同情的。尤其是有些朋友有自己的终生恋人,渴望能终生厮守,但现在却是不可能的,这就让人更加同情。不管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人总是让人敬重。但是同性恋圈子里有些事我不喜欢,那就是有些人中间存在的性乱。和不了解的人发生性关系,地点也不考究;不安全、不卫生,又容易冒犯他人。国外有些同性恋者认为,从一而终,是异性恋社会里的陈腐观念,他们他们就喜欢时常更换性伴。对此我倒无话可说。但一般来说,性乱是社会里的负面现象;是一种既不安定又危险的生活方式。一个有理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王小波与李银河关于同性恋群体的社会研究和建议 -
张爱玲的小说有种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她对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中国有种老女人,面对着年轻的女人,只要后者不是她自己生的,就要想方设法给她罪受:让她干这干那,一刻也不能得闲,干完了又说她干得不好;从早唠叨到晚,说些尖酸刻薄的话——捕风捉影,指桑骂槐。现在的年轻人去过这种生活,一天也熬不下来。但是传统社会里的女人都得这么熬。直到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这女人也变得和过去的婆婆一样刁。张爱玲张爱玲对这种生活了解得很透,小说写得很地道。但说句良心话,我不喜欢。我总觉得小说可以写痛苦,写绝望,不能写让人心烦的事,理由很简单:看了以后不烦也要烦,烦了更要烦,而心烦这件事,正是多数中国人最大的苦难。也有些人烦到一定程度就不烦了——他也“熬成婆”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王小波觉得张爱玲很有才,但不喜欢她的小说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沉默的大多数"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沉默的大多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44 条 )



-
美少女战士 (争有独立便是争有自由)
需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某种程度的单调、机械是必须忍受的。但是思想决不能包括在内。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是有道理而且新奇。 恕我直言,能够带来思想快乐的东西,只能是人类智慧至高的产物。比这再低一档的东西,智慧给人带来痛苦;而这种低档货,就是出于功利的种种想法。 我认为脑子是感知至高幸福的器官,把功利的想法施加在它上面,是可疑之举。有一些人说它是进行竞争的工具,所以人就该在...2012-12-03 16:34:14 9人喜欢
需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某种程度的单调、机械是必须忍受的。但是思想决不能包括在内。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是有道理而且新奇。 恕我直言,能够带来思想快乐的东西,只能是人类智慧至高的产物。比这再低一档的东西,智慧给人带来痛苦;而这种低档货,就是出于功利的种种想法。 我认为脑子是感知至高幸福的器官,把功利的想法施加在它上面,是可疑之举。有一些人说它是进行竞争的工具,所以人就该在出世之前学会说话,在三岁之前背诵唐诗。假如这样来使用它,那么它还能获得什么幸福,实在堪虞。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假如把它压缩成药丸子灌下去,就丧失了乐趣。还有人认为,头脑是表示自己是个好人的工具,为此必须学会背诵一批格言、教条——事实上,这是希望使自己看上去比实际上要好,十足虚伪。 菲尔丁曾说,既善良又伟大的人很少,甚至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这种脑移植带给我的不光是善良,还有愚蠢。在此我要很不情愿地用一句功利的说法:在现实世界上,蠢人办不成什么事情。我自己当然希望变得更善良,单这种善良应该是我变得更聪明造成的,而不是相反。 现在我认为,愚蠢是一种极大的痛苦;降低了人类的智能,乃是一种最大的罪孽。所以,以愚蠢教人,那是善良的人所能犯下的最严重的罪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决不可对善人放松警惕。假设我被大奸大恶之徒所骗,心理还能平衡;而被善良的低智人所骗,我就不能原谅我自己。
回应 2012-12-03 16:34:14 -
重读一遍顺便记笔记。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 和任何话语相比,饥饿都是更大的真理。 这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个,就是我自己。这话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诚实。 更何况那些高尚和低下完全是以他们自己的立场来度量的,假如我全盘接受,无异于请那些善良的思...
2020-02-06 16:09:14 2人喜欢
重读一遍顺便记笔记。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为此也要去论是非,否则道理不给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让你遇到。 引自 沉默的大多数 和任何话语相比,饥饿都是更大的真理。 引自 沉默的大多数 这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个,就是我自己。这话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诚实。 引自 沉默的大多数 更何况那些高尚和低下完全是以他们自己的立场来度量的,假如我全盘接受,无异于请那些善良的思想母鸡到我脑子里下蛋,而我总不肯相信,自己的脖子上方,原来是长了一座鸡窝。 引自 思维的乐趣 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 引自 知识分子的不幸 据野史记载,中亚古国花刺子模有一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于是将帅出征在外,凡麾下将士有功,就派他们给君王送好消息,以使他们得到提升;有罪,则派去送坏消息,顺便给国王的老虎送去食物。花刺子模是否真有这种风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故事所具有的说明意义,对它可以举一反三。敏锐的读者马上就能发现,花刺子模的君王有一种近似天真的品性,以为奖励带来好消息的人,就能鼓励好消息的到来,处死带来坏消息的人,就能根绝坏消息。另外,假设我们生活在花刺子模,是一名敬业的信使,倘若有一天到了老虎笼子里,就可以反省到自己的不幸是因为传输了坏消息。 引自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喜欢萧伯纳的朋友一定记得,在《巴巴拉少校》一剧里,安德谢夫先生见到了平时很少见到的儿子斯泰芬。老先生要考较下儿子,就问他能干点什么。他答道:干什么都不行,我的特长在于明辨是非。假如我理解得对,斯泰芬先生是说他在伦理道德方面有与生俱来的能力。安徳谢夫把斯泰芬很很损了一顿,说道:你说的那件事,其实是世界上最难的事。 当然,这位老爷子不是在玩深沉,他的意思是说,你要明辨是非,就要把与此有关的一切事都搞清。这是最高的智慧,绝不是最低的一种。这件事绝不轻松,是与非并不是不言自明的。 引自 道德保护主义及其他 现在可以回过头去看看,为什么在中国,一说到文化,人们就往伦理道德方面去理解。我以为这是种历史的误会。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的最大成就,乃是孔孟开创的伦理学、道德哲学。这当然是种了不得的大成果,如其不然,别人也不会承认有我们这种文化。很不幸的是,这又造成了一种误会,以为文化即伦理道德,根本就忘了文化应该是多方面的成果一一这是个很大的错误。不管怎么说,只有这么一种成果,文化显得单薄乏味。 引自 我看文化热 教士和儒士拥有的知识来自一些圣书,《圣经》或者《论语》之类。而近代知识分子,即便不是全部,起码也是一部分人,手里并没有圣书。他们令人信服,全凭知识;这种知识本身就可以取信于人。奇怪的是,这后一种知识并不能带来权力。 人生活在一种文化的影响之中,他就有批判这种文化的权利。我对自己所在的文化有所批评,这是因为我生活在此地,我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之下,所以有批判它的权利。假设我拿了绿卡,住在外国,你说我没有这种权利,我倒无话可说。这是因为,人该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不是别人手里的行货。假如连这一点都不懂,他就是行尸走肉,而行F走肉是不配谈论科学的。 引自 文化之争 马克·吐温的最后一个问题深得我心:你是知道我的生活方式的,有什么方法能使我不上天堂而下地狱,我倒很想知道!言下之意是:忍受地狱毒火的煎熬,也比阐了没事要好。是啊是啊!我宁可做个苏格拉底那样的入,自以为一无所知,体会寻求知识的快乐,也不肯做个“智慧满盈”的儒土,忍受这种无所事事的煎熬。 引自 智慧与国学 假如此说是正确的,那么真正的幸福就是让人在社会的法理、公德约束下,自觉自愿地去生活;需要什么,就去争取什么;需要满足之后,就让大家都得会儿消停。这当然需要所有的人都有点文化修养,有点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对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来,同时对别人的事少起点哄。这当然不容易,但这是唯的希望。看到人们在为物质自激,就放出人际关系的自激去干扰;看到人在人际关系里自激,就放出物质方面的自激去干扰;这样激来扰去,听上去就不是个道理。搞得不好,还能把两种毛病一齐染上:出了门,穷奢极欲,非奔驰车不坐,非毒蛇王八不吃,甚至还要吃金箔、屙金屎;回了家,又满嘴仁乂道德,整个一个封建家长,指挥上演种种草菅人命的丑剧(就像大邱庄发生过的那样);要不就走向另一极端,对物质和人际关系都没了兴趣,了无生趣一一假如我还不算太孤陋寡闻,这两样人物我们在当代中国都已经看到了。 引自 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 我已经40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引自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我也记不住错误路线代表人物的名字,这是因为我不想犯路线错误。但我既然想上大学,就得把这些名字记住。“十次路线斗争”比这里解释的还要难些,因为每次斗争都分别是反左或反右,需要一一记清,弄得我头大如斗。坦自说,临考前一天,我整天举着双手,对着十个手指一一默诵着,总算是记住了所有的左和右。但我光顾了记题上的左右,把真正的左右都忘了,以后总也想不起来。后来在美国开车,我老婆在旁边说:往右拐,或者往左拐;我马上就想到了陈独秀或者王明,弯却拐不过来,把车开到了马路牙子上,把保险杠撞坏。 可恨的是,这道题还没考。 引自 高考经历 神他妈陈独秀王明,我笑到捶床。
真正的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这是有原因的。这是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没有平等:从打孔孟到如今,讲的全是尊卑有序。上面说了,拿煤球炉子可以炼钢,你敢说要做实验验证吗?你不敢。炼出牛屎一样的东西,也得闭着眼说是好钢。在这种框架之下,根本就不可能有科学。 引自 科学的美好 当年文化知识不能成为饭碗,也不能夸耀于人,但有一些青年对它还是有兴趣,这说明学习身就可成立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文史知识目的在于“温故”有文史修养的人生活在从过去到现代一个漫长的时间段里。学习科学知识目的在于“知新”,有科学知识的人可以预见将来,他生活在从现在到广阔无垠的未来。假如你什么都不学习,那就只能生活在现时现世的一个小圈子里,狭窄得很。 -对待知识的态度 引自 科学的美好 但我还想指出,到岁数了,找合适的人,正常的性生活,这些都是从norm的角度来判断的一一属于个人的,只是一片虚无。我总觉得,把不是生活的事叫做“生活”,这是在巧言掩饰。 现在可以说到我自己。我从小就想写小说,最后在将近四十岁时,终于开始写作一我做这件事,纯粹是因为,这是我爱的事业。是我要做,不是我必须做一一这是一种本质的区别。我个人以为,做爱做的事才是“有”,做自己也不知为什么要做的事则是“无”。因为这个缘故,我的生活看似平淡,但也不能说是无”。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人在年轻时,心气总是很高的,最后总要向现实投降。我刚刚过了44岁生日,在这个年龄上给自己做结论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我总觉得,我这一生决不会向虚无投降。我会一直战斗到死 -有与无 引自 科学的美好 我个人认为,享受自己的生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头等重要的事。性可以带来种种美好的感受,是人生最重要的资源。而同性恋是同性恋者在这方面所有的一切。就我所知,医学没有办法把同性恋者改造成异性恋者一我猜这是因为性倾向和人的整个意识混为一体一一所谓矫治,无非是剥夺他的性能力。假如此说属实,矫治就没什么道理。有的人渴慕异性,有些人渴慕同性,但大家对爱情的态是一样的,歧视和嘲笑是没有道理的。历史上迫害同性恋者最力者,或则不明事理,或则十分偏执一一我指的是中世纪的某些天主教士和纳粹分子一一中国历史上没有迫害同性恋的例子,这可能说明我们的祖先既明事理,又不十分偏执,这种好传统应该发扬光大。我认为社会应该给同性恋者一种保障,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举例来说,假如有一对同性恋者要结婚,我就看不出有什么不可以。 引自 与同性恋有关的伦理问题 回应 2020-02-06 16:09:14
-
第七节:这时候我发现,人和人其实是很隔膜的。有些人喜欢有趣,有些人喜欢无趣,这种区别看来是天生的。 第十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极不寻常。怎么就落在我们身上,这真叫活见鬼了。人生在什么国度,赶上什么样的年月,都不由自己来決定。所以这件事说到底,还是造化弄人。 对残疾人的最大尊重,就是不把他当残疾人。 第十一节:罗素先生曾说,真正的伦理原则把人人同等看待。我以为这个原则是说,当语及他人时,首先该把他当个寻常...
2020-12-14 11:41:20
第七节:这时候我发现,人和人其实是很隔膜的。有些人喜欢有趣,有些人喜欢无趣,这种区别看来是天生的。
第十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极不寻常。怎么就落在我们身上,这真叫活见鬼了。人生在什么国度,赶上什么样的年月,都不由自己来決定。所以这件事说到底,还是造化弄人。
对残疾人的最大尊重,就是不把他当残疾人。
第十一节:罗素先生曾说,真正的伦理原则把人人同等看待。我以为这个原则是说,当语及他人时,首先该把他当个寻常人,然后再论他的善恶是非。这不是尊重他而是尊重”那人",从最深的意义上说,更是尊重自己一-所有的人毕竟属同一物种。人的成就、过失、美德和陋习,都不该用他的特殊来解释。 You are special这句话只适于对爱人讲。假如不是这么用,也很肉麻。
第十八节:现代社会的前景是每个人都要成为知识分子,限制他获得知识就是限制他的成长。而正如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里指出的,目前中国人面对的知只环境是一种童稚状态,处于弗洛伊德所说的肛门时期。也许,因为种种原因,特别是历史原因,我们眼下还不能不有一些童稚的做法。那么,下一步怎么办?一种做法是继续保持童稚状态,种做法是摆脱童稚状态,准备长大。相信前一种做法的人,也相信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杜撰的口号一无知即力量;相信后一种做法的人,也相信培根的名言一知识就是力量。
第二十三节:不幸的是,人的存在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不是某种意志的产物。这种现象的内容就包括: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性别之分,贤愚之分,还有同性恋和异性恋之分,这都是自然的现象。把属于自然的现象叫做”丑恶",不是一种郑重的态度。这段话的意思说自了就是这样的有些事原本就是某个样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五十一节: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
回应 2020-12-14 11:41:20 -
作者序 萧翁说明辨是非难,是因为这些是非都在伦理的领域之内。……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见解受所处环境的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觉得明辨是非是难的。倘若某人以为自己是社会的精英,以为自己的见解一定对,虽然有狂妄之嫌,但他会觉得明辨是非很容易。 年轻时切不可狂妄,等人到中年,有一定见识之时,才较有资格去说 明辨是非的话。 假设有一个领域,谦虚的人、明理的人以为它太困难、太暧昧,不肯说话,那么开口说话...
2012-01-16 18:58:18
作者序
萧翁说明辨是非难,是因为这些是非都在伦理的领域之内。……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见解受所处环境的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觉得明辨是非是难的。倘若某人以为自己是社会的精英,以为自己的见解一定对,虽然有狂妄之嫌,但他会觉得明辨是非很容易。 引自第1页 年轻时切不可狂妄,等人到中年,有一定见识之时,才较有资格去说 明辨是非的话。
假设有一个领域,谦虚的人、明理的人以为它太困难、太暧昧,不肯说话,那么开口说话的就必然是浅薄之徒、狂妄之辈。这导致一种负筛选:越是傻子越敢叫唤 引自第1页 叫得最响的,往往不是最正确的。 反对愚蠢、装傻;反对无趣、假正经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引自第1页 回应 2012-01-16 18:58:18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5 )
-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7)9.1分 185423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7)9.0分 18044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9.0分 8176人读过
-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6)9.1分 655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也许能改变你生活态度的书 (/nuː s/)
- 豆瓣读书评分9分以上榜单 (无人的冬夜)
- 千评9分书 (Sheryl)
- 豆瓣图书TOP250(旧版保存!2013.06) (陀)
- 心智成长路径 (蓝蓝的紫)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沉默的大多数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几点小土 2012-01-04 11:09:37
他的小说我看不懂,杂文有趣得很
44 有用 鬼 鬼 ™ 2015-09-05 18:37:52
有点啃不下去,可能不太适合我,好多句子是适合单独品味的,放在一起就读不下去。。。相比之下红佛夜奔就好的多。。
5 有用 和尚 2011-10-15 09:17:48
当现实太荒诞,我们最好狂放不堪
14 有用 苏止墨 2017-04-07 19:35:30
王小波很大程度上抚慰了21岁的我的躁动和不安,也用他的一生来证明,承担了“作家”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后,并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操了那么些劳什子心之后,在痛苦地写杂文而不是幸福地写小说中离世。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人活得自私些也未尝不可---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人。倘若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3 有用 江凌云 2009-05-22 18:33:00
无非是用有趣的方式讲点很简单的道理 太对胃口了
0 有用 迷梦、 2022-07-05 16:41:05
这本书除了思想文化杂文,还有谁王小波给其他书写的序言和跋语。其中涉及知识份子的处境及思考,包括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的各种真知灼见,还包括对社会科学的评论、创作谈和问论,以及少量的书评。
0 有用 繁缕-Stellaria 2022-07-01 14:30:45
真正的幸福就是让人在社会的法理,公德约束下,自觉自愿的去生活。需要什么就去争取什么,需要满足之后,就让大家都得会儿消停。
0 有用 北条同学 2022-06-23 13:18:22
每当我感到愤怒苦闷却又不知如何疏解的时候,就会来读上其中几个片段。里面捧高别人、踩低自己又冷不防揶揄几句的讽刺手法很值得为我所用。
0 有用 宇宙塑胶人 2022-06-17 23:50:13
能够把道理讲得如此通透明白的文章已经很少了,这本书的预见性更是令人惊叹。
0 有用 。 2022-06-01 09:30:03
有趣儿的灵魂真的好吸引我,当简单的道理被有趣的人讲出来似乎道理也变得有趣了~昨夜看完这本书刚好透过窗边看到夜空中的满天繁星,伴着星光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