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騙局》的原文摘录

  • 我们在本书中看到无数的暧昧文本,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解释:真实但相对较老套的主张,或激烈但显然错误的主张。我们不得不想,在许多情况中,这些暧昧性是有意造成的。确实,它在知识的辦论上提供了很大的优势:激进的诠释有助于吸引较没有经验的听众或读者;而一旦其说法的荒谬性被暴露之后,作者总是可以宣称被误解,以此自我辩护,然后退回到无害的诠释中。 (查看原文)
    元非 3赞 2022-12-16 08:07:52
    —— 引自章节:“两个文化”之间的真正对话 …………………………… 187
  • 若将科学看作一个知识的整体,它总是有错误的时候,而科学家的错误有时候是因为各种社会、哲学或宗教的偏见。我们支持对这些意义下的科学做理性的批评。尤其,对于被视为一个知识整体之科学的批评——特别是那些最具说服力的批评——一般而言循着一个标准模式:首先,以传统的科学论证说明,为什么根据一般好科学的典律看来,所讨论的研究是有缺陷的;然后,也只有在此之后,才能试图解释研究者的科学偏见(可能是无意识的)如何导致他破坏这些典律。有人或许很想直接跳到第二步,但其批评因此丧失力量。 不幸的是,某些批评越过对科学最坏方面(黩武好斗、性别歧视,等等)的攻击,而攻击到它好的部分:以理性去认识世界的努力,以及科学的方法——广义而言,科学方法是对经验证据和逻辑的尊重。若以为后现代主义真正要挑战的不是理性态度本身,就太天真了。再说,这个方面是一个方便的标靶,对它发动攻击很快就可以找一堆同盟:所有迷信的人,不论是传统的(例如,宗教基本教义派)或新时代的。如果再加上对科学和技术的轻率混淆, 就会走到一种颇为流行的斗争,虽然不是特别进步的。 (查看原文)
    元非 2赞 2022-12-16 08:19:31
    —— 引自章节:政治的角色 ………………………………………………… 200
  • 對比之下,我們從拉崗那裡學到,精神官能症主體的結構正是圓環面(torus)(這不亞於事實本身,參看25頁);從克莉絲蒂娃那裡學得,詩的語言可以由從連續統的基數性(cardinality of the continuum)來解釋(參見50頁);從布希亞那裡得知,現代戰爭是在一個非歐氏空間中發生的(參見154頁)。這些都沒有任何說明。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赞 2014-06-07 13:38:12
    —— 引自第11页
  • 40] 如此,历史学家正确地拒绝了“辉格历史”(Whig history),也就是,将过去的历史重写成一则迈向现在的序言。然而,这个相当合理的态度不应当和另外一个当可疑的方法论的禁令相混淆,也就是,以今日之资讯过去并不可取得(包括科学证据)为借口,所以拒绝使用当下所能获取的一切信息来对历史做出尽可能好的推论。毕竟,艺术史家也运用当代物理学及化学,以断定史料出处和真本;即使这些技术在艺术史所研究的时期当时是不可行的,它们对艺术史研究也仍有用。类似之推论应用到科学史中的例子,见温伯格(1996a,第15页)。 (查看原文)
    拔地而起醉醺醺 1赞 2023-06-28 11:21:13
    —— 引自章节:第四章 间奏曲:科学哲学的知识相对主义 54
  • 只要权威引起敬畏,混淆与荒谬就会强化社会的保守倾向。因为清楚且合逻辑的思考会累积知识(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最好的例子),而知识提升迟早会瓦解传统的秩序。另一方面,混淆的思考尤其无法指引出路,而且无止尽地陷溺,无法对世界产生任何冲击。 安德列斯基(Stanislav Andreski), 《社会科学作为巫术》(Social Science as Sorcery) (1972,第90页) (查看原文)
    2022-06-08 23:46:29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导言 1
  • 有些作家对于文字极度着迷,对文字的意思却毫不理会。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1-26 10:24:0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导言 1
  • 我们必须强调,不懂微积分或量子力学并不是可耻的事。我们所要批判的是某些著名知识分子的虚矫,假装能为他们所了解的复杂主题提供深刻的思考,但他们的了解顶多只是在通俗的层面。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1-26 10:24:00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导言 1
  • 拉康和他的门徒最惊人的地方,或许是他们对科学的态度,还有他们牺牲观察和实验而赋予“理论”(事实上是形式主义和文字游戏)优越地位。毕竟,就算精神分析有科学基础,它仍是一门相当年轻的科学。在着手做大量的理论推广之前,多少检查一下一些命题的经验适当性,应是谨慎的做法。但是在拉康的文章中,你能看到的更多的只是引文和文本与概念的分析。 所谓的“世俗神秘主义”:说它是神秘主义的,因为其论述的目的是产生心灵作用(不纯是美学的),但自身却游离于理性之外;说它是世俗的,因为文化的指涉(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弗洛伊德、数学、当代文学…)和传统的宗教没有丝毫关系,对当代读者具有吸引力。此外,长久以来,拉康的书写愈趋神秘一这是许多宗教圣典的共同特色—)结合了文字游戏和破碎的文法,好让他的门徒虔诚地做注经的工作,恰好适合作为基础。人们或许会想知道,究竟我们面对的,是不是一种新的宗教。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1-26 10:33:47
    —— 引自章节:第二章 雅克·拉康 17
  • 是逼近且不元全)知识?我们从未有直接通抵世界的管道;只能直接通抵感觉。我们如何知道感觉之外存在任何东西呢? 答案当然是,我们没有任何证据(proof);它只是一个完全合理的假设。说明我们感觉的持续(特别是不悦的感觉)的最自然的方式是,假设它们是由我们意识之外的作用者所造成的。我们几乎总是可以随意改变那纯粹只是我们想象力产品的感觉,但我们无法光靠思想就能停止一场战争、阻挡一头狮子或发动抛锚的车。然而必须强调的是,这个论证并未驳倒唯我论。如果任何人坚称他是“一架独奏的大键琴”(狄德罗),没有办法说服他说他错了。某个观念无法反驳的事实,并不意味就有理由相信为真。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1-26 10:37:07
    —— 引自章节:第四章 间奏曲:科学哲学的知识相对主义 54
  • 有一些案子其实已经找到了犯罪者,即使最顽固的怀疑主义者也会觉得难以怀疑:毕竟,证据可能有武器、指纹、DNA证据、文件、动机等等。但是,发现的途径可能非常复杂:调查者必须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做决定(要追踪的线索、要寻找的证据)并提出暂时的推论。几乎每一项调查都涉及由已观察到的去推论未观察到的(是谁犯罪)。在这里,就像在科学上,有些推论会比其他更合理。调查可能是东补西缀,或者“证据”可能是警察捏造出来的。但是没有办法在不考虑周遭环境的情况下,先验地辨别何者为好的调查,何者为不好的调查。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1-26 10:37:07
    —— 引自章节:第四章 间奏曲:科学哲学的知识相对主义 54
  • 科学命题没有办法一一加以证伪,因为若要从中推论出任何经验性命题,即使在测量工作上,都必须做无数的附加假定:再者,这些假定经常是隐含的。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1-26 10:37:07
    —— 引自章节:第四章 间奏曲:科学哲学的知识相对主义 54
  • 发明科学理论的个人化过程中,所有方法原则上都是可允许的一演绎、推理类比、直觉,甚至幻觉,而唯一的判准就是实用。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1-26 10:37:07
    —— 引自章节:第四章 间奏曲:科学哲学的知识相对主义 54
  • 我们看不到科学的知识论与日常生活的理性态度有任何根本上的差异:前者不过是后者的延伸和精致化。任何科学哲学——或社会学家的方法论一应用到日常生活的知识论时,若错误如此明显,其核心必然有严重缺陷。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1-26 10:37:07
    —— 引自章节:第四章 间奏曲:科学哲学的知识相对主义 54
  • 要挑战优势的假设一其他人的或我们自己的一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记住,人是会错的:(在我们可以确定的程度内)相比较而加以评估。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1-26 10:37:07
    —— 引自章节:第四章 间奏曲:科学哲学的知识相对主义 54
  • 必须做实际的选择时一—用哪一种药,或建筑要朝哪一个方向一—理论的冷静就站不住脚。结果,知识分子在关键的时候,譬如病重之时,就容易掉人使用“西方”科学的伪善中,而鼓励一般民众将信仰投注于迷信。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1-26 10:37:07
    —— 引自章节:第四章 间奏曲:科学哲学的知识相对主义 54
  • 人类社会是牵涉巨大的变量的复杂系统,我们无法为此写下任何有意义的方程式。为这些系统谈混沌,不会使我们比大众智慧里已有的直觉更进一步。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1-26 21:04:26
    —— 引自章节:第七章 间奏:混沌理论与“后现代科学” 135
  • 这一段在法文原文中以洋洋洒酒193字的独句呈现,可“诗意”非翻译所能完全掌握的——读之有如笔下腹泻,是我过的最佳示范。然而就我们所见,这段话没有任何意义。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1-26 21:32:17
    —— 引自章节:第十章 保罗·维利里奥 171
  • 1、知道一个人谈的是什么,是个好想法。没有人会被逼着去谈自然科学,但是任何坚持谈这件事的人,本身必须很懂,并避免对科学或其知识论做武断的批评。从哲学层面去思考自然科学的内容,显然是正当的做法。科学家所使用的许多概念——像定律、说明及因果的观念——包含许多隐晦的歧义性,哲学的反思有助于澄清这些观念。但是,若要有意义地谈论这些题目,对于相关科学理论必须有相当深度的了解,也不可避免地在技术层次上要有所认识;若只在大众化的程度上有模糊的理解,那是不够的。 2、深奥难解的并不一定都有深度。因主题的内在本质而变得困难的论述,和那些将空洞与陈腐小心掩藏在故作深奥的散论之后,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首先,如果内容是真的困难,那么通常有能以简易的语词,在最基本的层次上,解释理论所检视的现象为何、什么是主要的结果、支持它的最有力论据为何。其次,在这些情况中有一条清楚的路径(可能是很长的一条路)引导我们对这个题目有更深的认识。相反,有些深奥的论述让人觉得读者必须做质的跳跃,或经历一种类似启示的经验,才能看得懂。这让人不禁想起国王的新衣。 3、科学不是一个“文本”。自然科学并非仅是个隐喻的贮意库,随时给人文学科取用。科学理论并不像小说;在科学的语境中,这些语词具有特定的意思,和日常用法有微妙但重要的差异,只有在理论和实验的复杂网络中才能了解。如果只把它当隐喻使用,很容易产生无意义的结论。 4、勿模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有自已的问题和自己的方法:它们不必追随物理学或生物学中的每个“范式转变”(不论那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在处理复杂的人类问题时,没有理由去模仿自然科学。对于无法(或至少目前无法)以更严格方式处理的人类经验面向,转向直觉或文学去取得某种非科学的理解,是非常正当的做法。 5、当心来自权威人士的论点。如果人文科学想从自然科学不可否认的成就中获利:并不需要直接移植技术性的科学概念。他们反而可以从最好...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1-26 21:57:24
    ——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 终曲 186
  • 单单专注在语言和理论的形式主义。它们给人的印象是,一个论述一旦表面看似一致,就变成“科学的”论述,即使它从未受到经验的检。或者更糟,只消将数学公式套到问题上,就足以带来进步。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1-26 21:57:24
    ——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 终曲 186
  • 若我们屈从于“科学主义”的幻觉,就会不断地产生以下的困难,亦即实在的重要部分被遗忘,只因为它们未能符合事先设定的先验架构。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人们从既定领域内已有某种程度有效性的观念出发,但不是去检证或定义它,反而不合理地加以移植挪用。 不幸的是,科学主义经常和科学的态度本身混淆,支持者和批评者都会如此。 把对经验面的忽视和许许多多科学教条主义结合起来,就会出现很糟糕的作品,我们已经看到太多例子了。但是,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即陷入某种挫折之中:既然人们当教条信守的某某(简化的)方法都不可行,那么就没有什么是有用的,所有的知识都是不可能的或主观的云云。于是,一个人很容易就这样由20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的思潮,过渡到后现代主义。但是,这是基于对问题源头的误认。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023-01-26 21:57:24
    ——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 终曲 186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