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nnette Lareau
出版社: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副标题: Class, Race, and Family Life
出版年: 2003-9-11
页数: 343
定价: USD 26.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520239500
出版社: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副标题: Class, Race, and Family Life
出版年: 2003-9-11
页数: 343
定价: USD 26.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520239500
Unequal Childhoods的创作者
· · · · · ·
-
安妮特·拉鲁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美)安妮特·拉鲁(Annette Lareau,1952—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系 Stanley I. Sheerr教授,2012年当选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家庭教育、儿童,主要关注非裔美国人和欧裔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研究。本书为其代表作。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布迪厄的著作作为研究社会阶级地位的冲击力提供了一个语境。他的模型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冲突、变化和系统性的不平等上,并突出了结构和执行者之间关系的流动性。布迪厄认为,在社会中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个体通过不同的社交活动适应了不同的社会生活。这种适应社会生活的经历为儿童及以后的成人提供了一种感知,让他们感觉到什么对于自己是舒服自然的(他把这种感觉叫做惯习)。这些背景性的经历也塑造了个体所拥有资源(资本)的数量和形式,这些资本由个体继承而来,并在个体面对社交世界中各种形式的公共机构(场域)时得以利用。 布迪厄总是很注重“权利”,尤其是有权势群体对稀有资源的支配。他所感兴趣的,不仅是个体有怎样的权利去定义什么才能构成受到高度尊重的活动,而且还有为什么一些特定的社会惯行比起另一些来更受到尊重。事实上,布迪厄看到了在这个社会结构的中心存在着的统治支配与不平等。他的著作提出,研究个体使用何种策略保持或改进自己及其子女的社会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在任何一个特定的社会,特权的传输都“没有得到承认”。人们都倾向于把自己周围的社会组织形式看做是合理的。身份、特权和其他类似的社会酬劳,都是人们通过所谓的努力“挣得的”;也就是说,人们把这些东西想成是通过自己的智力、天赋和其他在战略上显现出来的技能而获得的。布迪厄在展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获得和使用文化资本时,清楚地解释了个体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像勤勉或智力这样的个人特质起作用的结果。尤其是他认为,因社会地位而拥有特权的人在很多方面占优势,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文化经历本身有内在的价值。相反,因为有特权的家庭用来教养孩子的标准与占统治地位的公共机构所(随意)推举的标准之间有着密切的兼容性,人们在家里受到的文化训练在这些公共机构中就获得了不平等的价值。 为了让这本书更容易读懂,我并没有在正文中加入布迪厄的术语。尽管如此,本书对布迪厄更宽泛的理论...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他们在10岁时,中产阶级少年显得老练、世故、难以被感动……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显得年龄更小、更活泼、更童真……十年之后,这种模式发生了逆转:那就是中产阶级家庭的年轻人看起来更年轻。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6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Unequal Childhoods"的人也喜欢 · · · · · ·
Unequal Childhoods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9 条 )

Unequal childhood
布迪厄说,研究个体使用何种策略保持或者改进自己及其子女的社会地位,这个很重要。。 作者 Annette Lareau前后十年断断续续采访了88个家庭,这书里着重描写了12个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工人阶级的,领救济的,黑人家庭,白人,混血的,离异的 她的观点并不复杂,考量的对象一...
(展开)

教育困境:进退两难的中产阶级 | 读《不平等的童年》
作为在魔都工作、生活的妈妈,我常常有一种不能落脚的忙,每天掐着点儿起床,送孩子上学,透不了一口气赶到公司打卡上班。一到下班时分,越过千军万马刚回家,陪孩子学英语,上游泳课、足球课、美术课等等,还要讲故事、读书,一直到瘫倒在床上起不来。 第二天,又是一个轮回。...
(展开)


22岁何同学对话苹果CEO库克:他骨子里的那种自如感是如何炼成的
最近有一件事刷屏,22岁的何同学对话苹果CEO库克。 所有人都在激赏他的优秀,我也不例外。 曹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说了句“生子当如孙仲谋”,何同学优秀如斯,家长们说一句“生子当如何同学”也不为过啊。 但是我的关注点可能和大家有点不一样。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何同学...
(展开)

不平等的起跑线,不平等的童年,不平等的一生
安妮特的研究是针对美国人,9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家庭。 在书中,她发现,middle class的家庭对子女主要采用concerted cultivation的,而work class和poor family对子女主要采用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的方式,然后结论说,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我非常明白安妮特对...
(展开)


读安妮特·拉鲁《不平等的童年(第2版)》
我阅读的是《不平等的童年(第2版)》中文版。与中文版的第1版相比,第2版的语序、措辞更符合中文表达习惯,但整体内容没有区别。除此之外,第2版新增“第四部分:不平等的童年与不平等的成年”和“后记”。大约在第一版研究(12个调查对象处于9-10岁之间)的10年后,作者重访...
(展开)

在数据、新闻和史实之外,阶级差异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美国社会学家对12个美国不同阶层和种族的家庭进行跟踪观察和采访,无论作者如何想要平衡不同家庭的优劣,她仍然得出了,美国梦的实现,受限于出身阶层,这样的结论。 我从20岁左右接触社会学相关理论,也接收到不同人对我的影响(后知后觉),我开始理解和思考,多年来,自己和...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8.7分 2366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8.4分 1470人读过
-
Tantor Media (2011)9.0分 86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11)暂无评分 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哈佛给中学生的书单Harvard Book list: College Admissions Reading List (momo)
- Meritocracy (Victor)
- 52 works that inspired sociologists 2013 (蔽锥)
- Why Poverty? (一護)
- educational anthro (真猪奶茶)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4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Unequal Childhoods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雪地里的水煮蛋 2012-07-19 02:51:58
就这样了吧
0 有用 ccangelacc 2021-01-15 03:35:37
long-winded narratives with limited insights.
5 有用 苏芒 2013-11-01 13:23:16
结论:中产与穷人家孩子培养分别以concerted cultivation和natural growth为特点,其本身各有优劣,但是考虑到现今社会的体制化状况,前者赢在了起跑线上。//其实应该说,占有更多capital的人总能做出在任何既定游戏规则下更好的计划以及决策,这就是self-perpetuating priviledge.
0 有用 存在不假外求 2014-08-02 07:57:51
严谨而全面的民族社会学研究报告。可贵的是跨越9年的历时性对比和12个家庭的大范围记录。能在如此浩繁的观察性数据基础上提炼出主要结论,足见其质性研究的功力。对于一般读者,特别是家长读者来说,从中可以看出所谓“家庭教育”的社会差异与意识形态,不要总是盲目地照搬所谓“美国家庭”。
0 有用 momo 2019-09-29 22:39:59
“middle-class children can be said to have been ‘born on third base but believe they hit a tri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