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 短评

热门 最新
  • 152 137710 2014-08-31 23:55:42

    翻译得异常晦涩,也许因为原文就很艰深。我对存在主义没有兴趣归根结底就是书里那句“存在是自明的概念”。但是我喜欢海德格尔Being towards death向死而生的情怀,有一点像日式美学中的物哀れ,樱花是为了飘落而盛开的。

  • 130 商夏 2014-01-07 10:03:02

    21世纪的哲学家全部是二流的,或许连二流都算不上。

  • 77 Adiósardour 2011-01-25 20:41:55

    在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中,在世是一个最根本的概念,书中第一篇就围绕着在世来展开论述此在的各种规定性,此在正是通过对在世的种种情态的揭示而得以阐明的。此在的性质之一就是去存在,而存在只能是在世界之中存在,此在的各种规定,都是植根于在世现象之中。正是从这一着眼点出发,海德格尔毫不留情地批评传统本体论全都是无根的本体论,因为传统本体论跳过了在世现象,不是以在世存在作为出发点,所以无法抓住存在,而只是抓到了存在者。这在海德格尔看来正是本末倒置,因为只要存在还被当作自明的现象而放在一边因而还停留在暗晦之中,对存在者的研究只能是劳而无功的,无法抓住存在的真正意义。正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海德格尔才作出了存在者状态的性质与存在论的性质的区分,这一区分奠定了与传统本体论截然不同的基础本体论的基础。

  • 50 萧萧南浦 2009-01-28 15:44:30

    海德格尔有那么玄嘛。亏得狂妄的西毒把它奉为圭皋,一天小心翼翼、不断自查反省地去反刍几十页。 在从广州回来的车上,我睡一会儿读一会儿,觉得就是个弯弯绕的哲学书罢了。

  • 33 爱在城邦 2016-11-30 22:40:19

    读这本书的感受不太能明晰的表达,就像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一样。作者在极力的用语言表达一种似乎是本然的、不言自明,却又是难以言名的东西,即存在。读完还是挺有感触的,至少理解了海德格尔何以是存在主义的奠基人,同时又是现象学的大师。他的理论是破除理性和知性的主客二分的枷锁的,是充满诗意和回旋空间的,是归回本源、尽可能朝向现象(即此在)本身的,同时,也正是在这种回归和切近中,给人一种安身立命的力量。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理论并不是悬空的海市蜃楼般的描述,而是切身的、实在的。他一再强调:人的本质是生存,是生成的可能性。所谓大道至简,他似乎说出了一个最为简单本然的东西,又似乎什么也没说。本书结尾,海德格尔是以一连串的追问结束的,就像一首舞曲,一个优雅哲思弧线之后,又回到了圆点,却似乎带了一层意蕴无穷的意味。

  • 16 異端芸術 2007-11-04 16:21:59

    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我文盲,有些句子狗屁不通

  • 16 [已注销] 2009-01-31 21:46:12

    这类书读了和没读一样啊

  • 17 leon 2018-04-28 20:24:17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说:“存在即时间”。我理解为人活着就是短暂地活在生与死之间。这个时间有限,我们死时它就结束。若想理解本真的人生,应该朝着死亡谋划我们的生活,即向死而生。在有限中创造最大的意义。

  • 12 林小熏 2010-02-25 10:13:44

    不读海氏不知道什么叫“未经检点的生活不值得过”呀。

  • 10 丁萌 2006-11-11 22:45:46

    陈嘉映老师虽然很早已不治海德格,然而在这个海德格的哲学被过多甚至过度阐释(往往是通俗阐释居多)的时代,再版这个中译本有正本清源之效

  • 7 濟楚 2016-05-05 17:46:05

    修张老师的《存在与时间》两次,也没敢选一次课,实在是怕自己写不出课程论文吧!张老师的《存在与时间释义》迄今只读完了1/5,甚是惭愧,也导致我虽然修过两遍课,还是完全说不上对海德格尔哲学有所理解。希望以后有空将《释义》仔细读完。

  • 10 绿沙 2008-11-28 13:49:30

    时间是无限的,而生命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作为具体的人,要用有限的生命去验证无限时间的存在和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浪费的不是时间而是生命,我们节省的不是时间也是自己的生命,时间是无意义的,而生命就是要在这种无意义中,创造出有意义,赋予这种无意义于意义,打断无限为无数个有限。

  • 6 H.弗 2012-12-30 23:51:04

    让我“操心” 让我“烦”……

  • 5 空羽 2008-06-23 17:41:29

    我不知道第二次的阅读能比第一次进步多少。这是个严酷的考验。

  • 6 虫虫 2020-12-04 18:44:32

    使用现象学的方法处理存在问题,所谓的真理本身包含着对事物的遮蔽,真理是程度的问题,而不是非此即彼。海德格尔把科学摆在次要位置,仅仅作为此在的存在方式之一,而对此在的定义可以说是整部书的起点。此在不同于人在生物学上的概念,由存在者的存在规定,以领会自身的方式存在,与其他存在者相比具有优先地位。此在具有本真和非本真性,非本真性是此在大多数时间里的一种正常状态,他的存在状态是烦(关心担忧照料),烦显示完整存在状态。世界同样被定义成存在意义上的概念,而此在在时间上生存有比在空间中生存更为深层的意义,此在是时间性的,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最终走向死亡,非本真性状态逃避死亡,本真状态下向死而生。

  • 3 道满 2016-01-28 16:09:17

    贴着大地的一本书,感觉如果海不是个农民家庭出身,估计很难写得出这种思路

  • 2 小凿子 2015-06-14 01:49:49

    不能算讀過…只能說翻了一遍…心好累…

  • 2 隔岸之雨 2016-06-28 16:52:51

    我其实敬畏的更多是他于探寻处不游移不回避的态度,存在论在希腊哲学的消亡中已死,但死掉的是存在者还是存在者的存在,并非人人都有这个能力于其中找到答案。他跟萨特为存在绣了两件截然不同的外衣,繁琐而复杂…

  • 4 Gorillachimp 2016-02-11 19:58:07

    语言简洁有力,可窥其思想之坚定,日后要细读——看到说【此在的非本真存在也并非较低的存在】时,感动!另,陈嘉映一众人的翻译可以窥得海师令人澎湃的思维——即严谨又流动的回环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