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距離是我們生活的重心,是我們最珍視的朋友,最殘酷的敵人。
即使在嘈嘩喧嚷的夜市裡,或是因過度擠壓而啞然無聲的公車上,距離依然是橫霸強力放送的主調。我們不斷被教育。不斷學習什麼是適當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人與社會的距離、人與國家的距離、人與世界的距離。「生活與倫理」及「公民與道德」兩套課本,是我們的標準量尺。
太靠近的我們害怕,太遙遠的我們不切實際地奢望著。只有在情詩裡,我們練習著怎樣去縮短距離,打破和一個女孩子之間的標準距離,同時又製造距離,藉著文詞字句的拐彎抹角增加遲疑、溫吞、徬徨、臆測的距離神秘感。
迷路的詩,其實是對既有秩序的一種叛亂。最溫柔又最狂亂的弔詭叛亂。
迷路的詩的创作者
· · · · · ·
-
杨照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楊照,本名李明駿,一九六三年生,台大歷史系畢業,現為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著有長篇小說《大愛》、《暗巷迷夜》,中短篇小說集《星星的末裔》、《黯魂》、《獨白》、《紅顏》、《往事追憶錄》,散文集《軍旅札記》、《迷路的詩》,文化評論集《流離觀點》、《文學的原像》、《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等。曾獲賴和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诗属于一个逝去的时代。迟疑、温吞、彷徨、臆测、隐藏、躲避,在最冷的空气里压抑着最炽热莫名冲动的那样一个时代。 诗属于一个逝去的时代。那个时代雾色茫重,大家在雾里努力睁大眼睛想要看清楚周遭。永远有无数神秘角落拒绝被明白描述,于是只能用诗,用晦涩中颤动着心悸的诗,来勉强寻寻觅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3页 -
林青霞真的和秦祥林订婚了。有点让人讨厌。不喜欢秦祥林当然是原因之一他欠缺悲剧性。要求“三厅电影”带悲剧感是过分了些,可是至少可以不要像秦祥林那样永远蠢蠢地幸福着。“三厅电影”还是得给男女主角一些折磨,最后才能团圆完结。可惜剧情怎么努力,好像就是折磨不到秦祥林。永远那么健康,随时可以吃下三碗饭的模样。 秦汉就不一样。苦苦的,不太笑得出来,让人相信爱情毕竟要付出一点代价。邓光荣则是俗气的流氓,你不会相信女主角那么容易可以爱上他,不过你会相信要爱他必须有点勇气,满冒险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39 一九八○备忘录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聯合文叢(共99册),
这套丛书还有
《山海世界》《花叢腹語》《金絲猿的故事》《高行健短篇小说集》《性别越界》
等
。
喜欢读"迷路的詩"的人也喜欢 · · · · · ·
迷路的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混合着诗意的青春·混合着青春的诗
什么时候,你会想到诗?什么时候,你会想到要写一首诗?这种感觉在胸腔里奔腾、冲撞到无法抑制的程度?我想,那应该是在我的春天,15岁那年,春天将要过去,夏天即将来临的那一段梅雨季节。 上海的梅雨是漫长而拖沓的,空气中是那种另人腻味的潮湿。不过,这夏天终究是要来的,在梅雨...
(展开)

诗会迷路,因为诗人会老……
诗不是遥远的星辰,触不可及。它,或许只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一种不得不写诗的冲动。 如作者本人,或许诗,就是那个曾经喜欢过的女生,是那个远去的中学时代,是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整个台湾,是那个生活在那个时代台湾的自己。因为这些的存在,所以才有了诗。 当然,诗人也经历...
(展开)

心中的怪兽再也找不到来时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开始读杨照的专栏,是在《南方周末》的评论版,应该是初中的时候吧。杨照会说一些和台湾有关,和政治又没那么有关的东西。文章内容现在一篇也不记得了。但后来《南周》的报道越来越无趣(没错,我就是个浅薄的高中生读者而已),对杨照专栏的期待几乎和半份《南周》持平。有... (展开)>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7.8分 555人读过
-
新經典圖文傳播有限公司 (2011)9.0分 9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港台 (巴多鲁)
- 聯合文叢 (bunnie)
- 楊照 (helloo)
- via豆友 (zyknj)
- masa's bookshelf (谁都不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迷路的詩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靜 2011-09-20 19:01:34
能迷路的時光,總是好的。
0 有用 ringing0402 2006-06-14 14:23:30
高中ㄧ度被吸引,旋即明白自己並不屬於,還是乖乖過清澈簡單的生活
0 有用 hbcwh 2025-03-04 14:05:38 北京
最近买了一本。此书回忆作者国中、高中时期的心路历程,读者可借作者之眼,窥见七、八十年代台湾社会的脉动。作者涉猎广泛,但有不够深入之病。写此书时才33岁,似嫌太早。
0 有用 川井深一 2011-05-03 14:01:24
我的可是簽名本呢!可借給小阿姨就沒還我了。
0 有用 yguoyao 2012-06-06 16:36:47
迷路的少年,诗一般的青春,还有爱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