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多罗之歌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洛特雷阿蒙(Lautréamont,1846—1870),法国诗人,本名伊齐多尔·迪卡斯(Isidore Ducasse),生于乌拉圭,父母均为法国移民。1859年被送回法国上学,不久开始写诗。《马尔多罗之歌》的第一支歌于1868年匿名发表,1869年,全书付印,只是出 版商震惊于内容的大胆,拒绝发行。1870年,又出版了两册《诗》,这就是他全部的创作了,同年11月在巴黎去世,年仅二十四岁。洛特雷阿蒙不多的创作对现代艺术与文学,尤其是超现实主义者产生了巨大影响,被称为“大天使般的爆破手”。
车槿山,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导,著有《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史》(合著),译有《后现代状态》《象征交换与死亡》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尽管海洋深不可测,它与人心在深度这一特性上较量却不是对手。我和一些德高望重的人打过交道,他们死于六十岁。毎人都必然会大喊:“他们在人间行善,就是说施舍仁慈:就这点事,没什么了不起,谁都能干同样多。”谁明白为什么两个前一夜还如胶似漆的情人,只因误解了一句话便各奔东西?两人都裹着孤独的骄傲,都怀着怨恨、复仇、爱恋和内疚的棘刺,永不再相见。这是一个天天发生的奇迹,却依然让人惊奇。谁明白为什么人们不仅一般地品尝同类的不幸,还特别地品尝挚友的不幸,同时自己也苦恼?一个结束这串问题的无可置疑的例证:人类口是心非。所以,人类这些小猪崽才如此互相信任,毫不自私。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支歌 -
人只在睡觉时才做梦。正是梦、生命的虚无、尘世的过客这些词,也许还有介词,像破旧的三脚架,在你们的灵魂中注人了这种潮湿、委廊、像腐烂物一样的诗歌。从词语到思想,只有一步之遥。 紊乱、忧虑、堕落、死亡、身体方面或精神方面的异常、否定的精神、迟钝、意识提供的幻觉、苦恼、毁、颠覆、眼泪、贪婪、顺从、引起食欲的想象、小说、没料到的事情、不应做的事情、怀着某种破灭的幻觉守候着腐尸的神秘禿鹫的化学特性、早熟并流产的经验、长着臭虫甲壳的晦涩、骄傲的可怕偏执、深度僵化的接种、悼词、羡慕、背叛、暴政、大逆不道、愤怒、尖刻、进攻性的失言、痴呆、忧郁、经过推理的惊恐、读者不希望感受的奇异的不安、鬼脸、神经病、那些使逻辑陷入绝境的血腥步骤、夸张、缺乏诚意、陈词滥调、平庸、阴暗、凄惨、比谋杀更坏的生育、激情、重罪法庭的小说家集团、悲剧、须歌、音乐剧、永远存在的极端、不受惩罚地鸣笛召唤的理性、湿母鸡的气味、枯燥无味、青蛙、章鱼、鲨鱼、沙漠热风、昏昏欲睡者、形迹可疑者、夜间活动者、催眠、梦游、黏稠、会说话的海豹、暖昧、肺病患者、痉挛、春药、贫血者、独眼者、阴阳人、私生子、白化病患者、鸡奸者、水族馆的怪物和长胡子的女人沉默而气馁的醉酒时刻、奇思异想、辛辣、魔鬼、伤风败俗的三段论、垃圾、不像孩子般思考的东西、悲痛、这种智力的芒齐涅拉树、芳香的溃疡、茶花腿、一个在虚无的陡坡上滚动并且快乐地大喊着蔑视自己的作家所具有的犯罪感、悔恨、虚伪、把你们放入难以觉察的齿轮中碾碎的模糊远景、对神圣公理的严肃唾弃、害虫和它们那种奉承的挠痒、像《克伦威尔》、《模班小姐》和小仲马那样的荒谬序言、过时、无能、亵渎、窒息、压抑、疯狂一一面对这些航脏的尸体堆,我说出它们的名称都会脸红,现在终于到了反抗这些如此崇高地刺激我们、压迫我们的东西的时候了 你们的精神被永恒地拖到它的铰链外面,掉进了自私和自用粗糙的技艺建造的黑暗陷...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诗一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马尔多罗之歌"的人也喜欢 · · · · · ·
马尔多罗之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5 条 )

洛特雷阿蒙和《马尔多罗之歌》
对中国读者来说,洛特雷阿蒙和他的长篇散文诗《马尔多罗之歌》似乎还很陌生,我们准备在这里较为详尽地介绍一下诗人和他的作品,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点分析和评论。 [马尔多罗之歌] 成千上万怀有文学梦想的年轻人中的一个 洛特雷阿蒙的真名是伊齐多尔·迪卡斯,1846年生...
(展开)



洛特雷阿蒙:缝纫机与雨伞在解剖台上的偶然相遇
洛特雷阿蒙:缝纫机与雨伞在解剖台上的偶然相遇 谈论洛特雷阿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应该记住他提出的警告--------小心这浸透毒汁的篇章。在具有群体意识的公共澡堂里投下一块铜制硬币,会引起价值涟漪的波动,在正午阳光的集体注视下,玻璃间会...
(展开)

加缪评马尔多罗之歌:天才的极点是平庸
在《反抗者》一文中加缪专门开了一节谈《马尔多罗之歌》,这节读下来的感觉就是加缪有哲学家的敏锐,但论述自己的想法太急躁易怒。其实他的分析是有独到之处的。按照加缪的说法,马尔多罗仇恨天主本质上是拜伦式的浪漫主义,让马尔多罗脱颖而出的是他毁灭理性回归本能的倾向,...
(展开)

洛特雷阿蒙:不属于死亡的美以及颠覆的最高境界
如果我存在,我就不是他人,我不允许我身上具有这种暧昧的多元性。洛特雷阿蒙不玩暧昧,洛特雷阿蒙是人是鬼。马尔多罗,在西班牙里可以看做是mal duro两个词的连结:都是贬义词。读过波德莱尔的诗歌与檄文,你会感到一种颠覆世界的体制外的力量;读过洛特雷阿蒙的诗歌,你会感...
(展开)
> 更多书评 45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8)9.0分 2309人读过
-
预售
-
Gallimard (1997)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8.8分 987人读过
-
东方出版社 (2001)8.9分 53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真理之书 (显一篇 第一) (琧婯)
- 多版本 (O)
- 文集05 (令狐小道)
- 那些擦肩而过的好书 (江介)
- 我收藏的诗集 (钟寒)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4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马尔多罗之歌的评论:
feed: rss 2.0
9 有用 danver 2006-10-01 00:39:34
◆河南人民出版社 16岁收入,因为去买书下午的课还迟到了 = =
2 有用 鵜ツ墓に琴 2017-01-18 15:56:55
有毒......
1 有用 Khadhar'phak 2012-01-03 17:58:20
印象最深刻最喜欢拿出来翻的书,如此的语句只能配上这样惊世的思想。
0 有用 Anonymous 2006-10-12 16:33:53
车槿山
0 有用 落阡 2012-02-06 13:24:41
不能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