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副标题: 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
原作名: One-Dimensional Man
译者: 刘继
出版年: 2006-4
页数: 234
定价: 2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新版)
ISBN: 9787532739103
内容简介 · · · · · ·
赫伯特·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人物,本书是其最负盛名的著作,旨在揭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型的极权主义特征。此书在英国和美国出版后,先后在德国和法国出德文版和法文版,其后又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被称为西方6 0年代末大学造反运动的教科书.
全书除导言外包括“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三部分。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本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但暴露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乌托邦性质。本书对研究兰克福学派和马尔库...
赫伯特·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人物,本书是其最负盛名的著作,旨在揭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型的极权主义特征。此书在英国和美国出版后,先后在德国和法国出德文版和法文版,其后又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被称为西方6 0年代末大学造反运动的教科书.
全书除导言外包括“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三部分。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本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但暴露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乌托邦性质。本书对研究兰克福学派和马尔库塞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哲学家、美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左翼主要代表,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著有《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单向度的人》、 《理性与革命》、《批判哲学研究》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技术的媒介作用中,文化、政治和经济都并入了一种无所不在的制度,这一制度吞没或拒斥所有历史替代性选择。这一制度的生产效率和增长潜力稳定了社会,并把技术进步包容在统治的框架内。技术的合理性已经变成政治的合理性。(导言 P7-8) 个性在社会必需的但却令人厌烦的机械化劳动过程中受到压制;个体企业集中为更有效、生产效率更高的大公司;对设备不平衡的经济单位间的自由竞争加以调节;削减对组织国际资源起阻碍作用的各种特权和国家主权。这种技术秩序还包含着政治上和知识上的协调。(P3) 权利和自由一经制度化,变成了这个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与这个社会共命运。(P3) 独立思考意志自由和政治反对权的基本的批判功能就逐渐被剥夺。…由某种极权主义制度还是由某种非极权主义制度来满足需要,似乎是无关紧要的。在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对制度本身采取不顺从态度,看来对社会是毫无助益的;当它给社会带来明显的经济和政治的不利并威胁到整个社会的顺利运转时,就更是如此。(P3)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页 -
国家机器把其防务和扩张的经济、政治需要强加在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上,强加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当代工业社会,由于其组织技术基础的方式,势必成为极权主义。(P4)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单向度的人"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单向度的人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单向度的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1 条 )
-
1. 我们的大众传播媒介几乎毫无困难地把特殊利益当作一切懂事的人的利益来兜售。社会的政治需要成了个人的需要和渴望,这些需要的满足推进了商业和公共福利,整体成了理性的根本体现。 2.我们的社会的特色在于,它在绝对优势的效率和不断增长的生活标准这双重基础上,依靠技术,而不是依靠恐怖来征服离心的社会力量。 3真实意识和虚假意识、真正利益和直接利益之间的区别仍是有意义的。但应该使这一区别本身得到证实。人们应该...
2012-05-18 15:14 34人喜欢
1. 我们的大众传播媒介几乎毫无困难地把特殊利益当作一切懂事的人的利益来兜售。社会的政治需要成了个人的需要和渴望,这些需要的满足推进了商业和公共福利,整体成了理性的根本体现。 2.我们的社会的特色在于,它在绝对优势的效率和不断增长的生活标准这双重基础上,依靠技术,而不是依靠恐怖来征服离心的社会力量。 3真实意识和虚假意识、真正利益和直接利益之间的区别仍是有意义的。但应该使这一区别本身得到证实。人们应该看到这一区别,并找出他们从虚假意识走向真实意识、从他们的直接利益走向真正利益的途径。 4 思想、言论和良心的自由——正象它们所助长和保护的自由企业一样——曾在本质上是批判的观念,旨在用一种更丰富更合理的文化来取代一种过时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这些权利和自由一旦被制度化,就开始分担它们已作为其一个内在部分的社会的命运。[思想的自由,本来应该是在社会外,保持批判的,但是现代社会里里,它被制度化成,一个内部的机构,于是丧失了其作用]结果取消了前提。 5 在一个日渐能通过组织需要的满足方式来满足个人需要的社会里,正被剥夺它们基本的批判功能。这样的社会可以正当地要求人们接受它的原则和政策,并把对立降低到在维持现状的范围内讨论和赞助可供选择的政策上。 6 极权主义”不仅是社会的一种恐怖主义的政治协调,而且也是一种非恐怖主义的经济一技术协调,这种协调靠既得利益来操纵需求 7 经济自由将意味着摆脱经济——摆脱经济力量和关系的控制,摆脱日常的生存斗争,摆脱谋生状况。政治自由将意味着个人从他们无力控制的政治中解放出来。 同样,思想自由将意味着恢复现在被大众传播和灌输手段所同化的个人思想,清除“舆论”,连同它的制造者。 8 虚假的”需求是指那些在个人的压抑中由特殊的社会利益强加给个人的需求:这些需求使艰辛、侵略、不幸和不公平长期存在下去。这些需求具有一种社会的内容和功能,这种内容和功能是由个人控制不了的外部力量决定的; 一个靠统治利益来实行压制政策的社会的产物。 10 什么是真实的需求,什么是虚假的需求,这个问题应该由个人来回答。但也只是归根到底才这么说。也就是说,只有当他们能自由地作出自己的回答时,才能这么说。只要他们不能够自主,只要他们被灌输和操纵(下降到他们的本能上),就不能认为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他们自己的。总之,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任何法庭都无正当权利决定应发展和满足什么样的需求。 11 发达工业社会的显著特点是,它有效地窒息了那些要求解放的需求,时它维护和开脱富裕社会的破坏力和压制性功能。 12所谓的阶级差别平等化显示了它的意识形态功能。如果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游览同样的娱乐场所,如果打字员打扮得象她的雇主的女儿一样花枝招展,如果黑人挣到了一辆卡德拉牌汽车,如果他们都读同样的报纸,那么这种同化并不表明阶级的消失,而是表明那些用来维护现存制度的需求和满足在何种程度上被下层人民所分享。 13 产品有灌输和操纵作用;它们助长了一种虚假意识,而这种虚假意识又回避自己的虚假性。随着这些有益的产品在更多的社会阶级中为更多的个人所使用,它们所具有的灌输作用就不再是宣传,而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比以前的要好得多,而且作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它阻碍着质变。因此,出现了一种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型式,
回应 2012-05-18 15:14 -
在技术的媒介作用中,文化、政治和经济都并入了一种无所不在的制度,这一制度吞没或拒斥所有历史替代性选择。这一制度的生产效率和增长潜力稳定了社会,并把技术进步包容在统治的框架内。技术的合理性已经变成政治的合理性。(导言 P7-8) 个性在社会必需的但却令人厌烦的机械化劳动过程中受到压制;个体企业集中为更有效、生产效率更高的大公司;对设备不平衡的经济单位间的自由竞争加以调节;削减对组织国际资源起阻碍作用的各...
2013-05-08 08:04 17人喜欢
在技术的媒介作用中,文化、政治和经济都并入了一种无所不在的制度,这一制度吞没或拒斥所有历史替代性选择。这一制度的生产效率和增长潜力稳定了社会,并把技术进步包容在统治的框架内。技术的合理性已经变成政治的合理性。(导言 P7-8) 个性在社会必需的但却令人厌烦的机械化劳动过程中受到压制;个体企业集中为更有效、生产效率更高的大公司;对设备不平衡的经济单位间的自由竞争加以调节;削减对组织国际资源起阻碍作用的各种特权和国家主权。这种技术秩序还包含着政治上和知识上的协调。(P3) 权利和自由一经制度化,变成了这个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与这个社会共命运。(P3) 独立思考意志自由和政治反对权的基本的批判功能就逐渐被剥夺。…由某种极权主义制度还是由某种非极权主义制度来满足需要,似乎是无关紧要的。在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对制度本身采取不顺从态度,看来对社会是毫无助益的;当它给社会带来明显的经济和政治的不利并威胁到整个社会的顺利运转时,就更是如此。(P3) 引自 控制的新形式 马尔库塞主要主张的前提是所争取的自由和批判主张一旦成为制度,即丧失了批判性,并反过来消灭批判性,维护自身。制度是否只是搭上了技术和经济发展的便车,并非自身毫无缺陷?而现代工业发达社会中经济自由、政治自由和思想自由成为了体制内的自我维持,丧失了对本系统的批判力。 由此,对现有体系内容的满足下容易形成一种保守主义的倾向,不管保守主义保守的对象是什么。 其中暗含的认可是社会发展原本目的在于解放个人,使其不必为异己的需要作为自由的经济主题在市场上出售自身。然而现在趋势相反。
国家机器把其防务和扩张的经济、政治需要强加在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上,强加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当代工业社会,由于其组织技术基础的方式,势必成为极权主义。(P4) 引自 控制的新形式 当代社会所部分反对的,正是国家利益并不切身相关,而被强加于个人意志之上;但是否趋势正在加强?并,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仅说明技术和行政的组织方式需要改良,并不意味反对技术或行政。 那么可以得出推论,需要摆脱现行的经济、政治、思想,才可摆脱(结构不变的)自我维持,达成社会系统的革新。如何辨别需要什么样的革新,这是批判存在的先决条件下的问题。即,破除保守主义后的问题。
今天,政治权力的运用突出地表现为它对机器生产程序和国家机构技术组织的操纵。…这种生产率动员起整个社会,超越和凌驾于任何特定的个人和集团利益之上。机器在物质上的威力超过个人的以及任何特定群体的体力这一无情的事实,使得机器成为任何以机器生产程序为基本结构的社会的最有效的政治工具。(P5) 引自 控制的新形式 个人层面被抑制的(原文“虚假的”)需要是阻碍个人,乃至上升至个人组成的社会认识社会病态和把握医治弊病的实际的需要。 马尔库塞谓之虚假的需要,即反对批判力存在,仅输出价值的需要。批判力即包含综合信息和对信息进行质疑的能力,即认知病态的能力。 大多数需要,无意识地接收广告和宣传(个人和社会范围的),休闲节目、流行书刊、家庭传统(婚配等)…都属于阻碍认识所处体系本身弊病的需求之列。 而他的主张已经很清楚了,下面则将讲到,丧失批判力将导致丧失多元、真实的价值需求,并导致个人和社会的病态。 而马尔库塞无视了一个问题,批判力在个人层面是属于思维方式还是思维内容的问题。批判力应当是个人的思维组织方式,而非后天形成的思维形式(内容)。 目前对性格的研究尚不成熟,而对狗的驯化的研究表明,无论对狗的祖先狼如何施加影响,由温顺的母亲养育或胚胎移植,其产生温驯可驯化后代的比例大致不变,维持为1/10上下。 也即,性格可能和相貌一样,由先天决定大部分,后天决定较少部分。这个结论很有可能部分推翻批判力逐渐减弱的断言,或者至少在人类进化到下一重大不同阶段的几百万年期间(远比单一文明可能存在的时间更长),批判力不会因文化影响而完全消失。 马尔库塞从仅从文化角度批判,忽略了另一方面科学的可能,胡塞尔的观点下,他的老师海德格尔存在同样的弊病,反对理性,试图用非理性主义取代欧洲理性主义传统。 建立科学理性的形而上学体系,是胡塞尔现象学的重要主张,也是他针对存在主义思潮的批判性主张。 政治哲学的特殊之处在于,和学术派的哲学(形而上学,或包含形而上学)相比,政治哲学并不求知,或探寻某种“意义”,而致力于切实地改进人类社会组织形式;后者的意义则在于,在科学出现之前解答科学领域的问题和存在等关于意义的疑问,并在科学出现后解答关于意义和现代实证主义科学尚不能容纳(如认知)的疑问。 因而,在理性主义缺席的情形下,政治哲学更有可能充斥着非理性的主张,这一特性使它本身更快地流行,如同尼采的非理性主义主张;并从正确的现实,推导出不切实际的理论。 早期共产主义思想即经历这一过程,其诸多理论的自身不完善,通常由于非理性的主张所导致。现代经济理论,似乎也存在类似的弊病。我们不能确定,马尔库塞的理论,是否存在同样的缺失;至少,以上一个疑问,他暂且不能回答。 回到马尔库塞,丧失批判力的失衡结果之一即为无法准确掌握个人,并上升到社会的需求(如身体丧失部分知觉),这将导致社会衰退。 因此,应当抛弃抑制个人认知的行为。
发展的过程往往是用另一种制度取代预定的制度;而最可取的目标则是用真实的需要代替虚假的需要,抛弃抑制性的满足。(P8) 在抑制性总体的统治下,自由可以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统治工具。决定人类自由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可供个人选择的范围。…自由选择主人并没有使主人和奴隶归于消失。(P8) 决定性的差别在于把已有的和可能的、已满足的和未满足的需要之间的对立(或冲突)消去。在这里,所谓阶级差别的平等化显示出它的意识形态功能。(P9) 人们似乎是在为商品而生活。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以及厨房设备成了人们生活的灵魂。把个人束缚于社会的机制已经改变,而社会控制就是在它所产生的新的需要中得以稳定的。(P10) 引自 控制的新形式 胡塞尔观察到了同样的问题(这个观察可能是马尔库塞从胡塞尔那里得来的,他曾经是胡塞尔的学生),即在欧洲,人们丧失了生活的意义和对用于一切的简单真理的探寻。 些许不同的表达是,近现代科学依靠的实证主义,以及非理性主义的广泛认可,导致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崩溃,后者在实证主义面前失去了历史上的话语权。而实证主义,否定“存在”和意义相关的一切问题,因为这些都是不可证实、无法在现代科学领域内解决的问题。失去意义的生活,则是平淡无味、缺失动机和热情的生活。 这种思想最初可追溯到康德,他也通常被认可为现代哲学的鼻祖。《纯粹理性批判》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知识如何获取,在科学存在的基础上哲学问题还能不能继续存在? 值得提醒,这并不仅关于个人认知,因为即便个人保有对意义的探寻,社会也会否定这种行为,导致个人层面的冲突和痛苦。 工业社会制造的需要,实际是个人价值观缺席下的侵入,但社会的什么部分在制造这种替代性的需求,马尔库塞在本书没有做出解答。他主要描述的是,被取代个人思想的现象,以及取代的过程,其根源具体存在,并未描述清晰。 日本社会即是一个高度趋同的社会,即使个人对事情的认知与社会主体不同,也很难以表达(缺乏途径,或者不情愿)。这或许与其历史传统有所关系,和技术、实证主义的关系深浅,还需要进一步证实。《海豚湾》是一个其趋同特殊性表达的例子。 而美国社会,本身价值认可作为美国梦的陈述是,相信通过个人努力可以获得物质满足的生活;物质满足后的确为工业社会的保守主义留足了存在的可能。其现行主要思想即为新保守主义。
把思想意识吸收到现实之中,并不表明“思想意识的终结”。相反,在特定意义上,发达的工业文化较之它的前身是更为意识形态性的,因为今天的意识形态就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之中。(P12) 这种趋势可能和科学方法即物理学中的操作主义和社会学中的行为主义的发展有关。共同的特征是处理概念时总的经验主义;这些概念的意义被局限于对特定的操作和行为的描述上。(P13) 但这样一种单向度现实的统治,并不意味着唯物主义起支配作用,也不意味着精神的、形而上学的和狂放不羁的市场消失殆尽。恰恰相反,“这星期一起去做礼拜”、“为什么不求求上帝”、禅宗、存在主义和颓废的生活方式等等大量存在。不过,这些抗议和越轨的方式不再同现状相矛盾,不再是否定的。…因而它们作为健康的养料之一部分而为现状所迅速地消化。(P14) 这种既成事实的极权主义逻辑在东方也有所反映。在那里,由共产主义制度建立的生活方式是自由的,其他所有超越这一模式的自由方式则是资本主义的、修正主义的或左倾宗派主义的。…思想的运动被停止在表现为理性自身的界限的障碍面前。(P15) 引自 控制的新形式 对马尔库塞最大的疑虑在于,是否真正的决定因素是技术:
技术的合理性展示出它的政治特性,因为它变成更有效统治的得力工具,并创造出一个真正的极权主义领域,在这个领域中,社会和自然、精神和肉体为保卫这一领域而保持着持久动员的状态。(P18) 引自 控制的新形式 《红楼梦》中曹雪芹描述晚清社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晚清的工业社会并不发达,至少在东方的中国还不是。然而同样出现自我维持为意愿的改良和维新,很难认可,这种维持是工业社会带来的。追溯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统治阶级都有自我维持的意愿。 德治,仁政,在科学发展之前都曾作为维持统治存在的工具;中国历代都缺少负责任制,当代政治理论中这是现代社会的三个必要条件之一。这三个分别是: 国家;法制;负责任制政府。 负责任制即,国家行政机构的最高利益是尽可能多的公民的利益,否则产生贪污和草菅人命。中国历代的统治都描述为“自上而下”,仅仅在建国初期出现过“人民高于一切”的短暂时期,而此期间的尝试,并未成功。 科学,或者技术,是否是引导社会自我封闭,自我维持的本因,暂且不能得到结论;但是技术(以及主要是随之的经济发展)在其中的影响不可忽略。 另,技术引导实体经济的发展,而本书未提及虚拟经济,即便后者的经济总量是前者数十倍。
回应 2013-05-08 08:04 -
2heros (已经主持完 <爱的艺术>,还了心愿)
第四章 2012-11-17 14:43:03 这个社会的效率和生产力,每天都在为它达到的对人的统治权进行开脱。如果这个社会能同化它接触的一切,如果它能吸收对立面,如果它即使有矛盾也能运转自如,那么它便证明了它有文化上的优势。同样,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的激增,证明着它的富裕和“福利高水平” ;“共同体太富裕了,所以无忧无虑!” 2012-11-17 14:43:32 这种福利,这种凌驾于不幸的社会基础之上的多产的上层建筑,充满了把主人与其奴...2012-11-22 00:53 5人喜欢
第四章 2012-11-17 14:43:03 这个社会的效率和生产力,每天都在为它达到的对人的统治权进行开脱。如果这个社会能同化它接触的一切,如果它能吸收对立面,如果它即使有矛盾也能运转自如,那么它便证明了它有文化上的优势。同样,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的激增,证明着它的富裕和“福利高水平” ;“共同体太富裕了,所以无忧无虑!” 2012-11-17 14:43:32 这种福利,这种凌驾于不幸的社会基础之上的多产的上层建筑,充满了把主人与其奴仆联接起来的“媒介”。它的公共力量塑造着传播领域,使得单向度的行为在其中表现出来。 它的语言有助于同一和统一,有助于系统地彰扬肯定性思维和行为,有助于一致攻击越轨的批判性观念。在流行的言语方式上,双向度的辩证思维方式同技术行为或社会“思维习惯”之间的对照显示出来。 2012-11-17 14:44:45 然而,国防实验室和办公室、政府和行政机构、计时员和经理、效率专家和政治美容厅(它为领袖们提供合适的化妆品)却说一种不同的语言,很快它们似乎就有了最终的辞令。正是用这种辞令发布命令、进行组织工作,引诱人民 2012-11-17 14:44:54 这种辞令正以一种风格来传播,而这种风格则是十足的语言学创造。它是一种句法,使句子的结构得以节约和压缩,以致句子的各部分之间不留下任何张力,任何“空白”。这种语言形式阻碍了意义的发展。待一会儿我将试图阐释这种风格。 2012-11-17 14:45:26 操作主义的特点是认为概念与相应的一套操作是同义的。操作主义的这一特点也表现在这样的语言倾向上,即“认为事物的名称同时标明事物的作用方式,性能和过程的名称是用于察觉或产生这些性能和过程机制的象征”。 ①这就是技术的推理,它超于“使事物与其功能相同一。 2012-11-17 14:46:10 这种推理,作为科学技术语言之外的思维习惯,塑造着一种特定的社会政治行为主义的表现。 在这一行为领域里,语词和概念趋于一致,或者说,概念趋于被语词同化。概念所具有的内容仅仅是在公布的标准化用法上语词指派的内容,而语言能反应的不过是公布的标准化的行为(反应)。 语词成了陈词滥调,而且作为陈词滥调来支配言语或写作。 因此,大众传播阻碍了意义的真正发展 注:语言标准化,反应也标准化。 2012-11-17 14:46:26 可以肯定,任何语言都包含数不胜数的用语,这些用语并不要求发展它们的意义,这些用语标示着日常生活的物体和工具、明显可见的性质、至关重要的需要和渴求。这些用语是普遍被理解的,它们一出现,便会产生同说出它们的实际语境相一致的反应(语言的或操作的)。 2012-11-17 14:46:53 这种情况完全不同另外一些用语的情况,这些用语是在无争议的语境之外来标示事物或现象的。在这里,语言的机能化表现了具有政治涵义的意义省略。事物的名称不仅“标志它们的作用方式” ,而且事物的(实际的)作用方式也规定并“封闭”事物的意义,排除其它的作用方式。名词以权力主义和极权主义的样式支配着句子,句子成为应被接受的断言——它拒绝对它的被编纂和断定的意义进行证明、定性和否定。 2012-11-17 14:50:06 (null) 注:意识形态思想控制,恰恰是防止反思批评,很多内容都被认为不证自明,这些教条维系着从身份到价值体系到社会等级的稳定, 德波顿认为 哲学是打破这种思想局限的有力武器,也认为 波希米亚风格的反抗行为虽然荒唐,但是也有防止主流价值观僵化的意义。 2012-11-17 14:51:24 (null) 注:同义反复 恰恰是很多意识形态灌输的共同特色 2012-11-17 14:51:41 分析的结构,使支配性名词脱离了它的一些内容,而这些内容在政策和舆论陈述上会取消或者至少会干扰这个名词被认可的用法。仪式化了的概念,避免了矛盾。 2012-11-17 14:52:05 现行的自由方式是奴役,现行的平等方式是被强加的不平等,这是事实。然而,这些概念被封闭的定义,依靠支配有关言论领域的权力,禁止表现这一事实。结果造成大家所熟悉的奥韦尔的语言(“和平是战争”和“战争是和平”等等) ,这种语言决不单是恐怖主义的极权主义语言。如果这种矛盾在句子中不明确,但又被封闭在名词中,也同样会出现奥韦尔的语言。那种维护和加强资本主义的政党被叫做“社会主义的” ,那种专横的政府被叫做“民主的” ,那种被操纵的选举被叫做“自由的” 2012-11-17 14:52:24 这些是早在奥韦尔之前很久大家就已熟悉的语言(和政治)的特点。 相对新一点的是,公众意见和个人意见普遍接受这些谎言,压制它们怪异的内容。这种语言的传播和影响证明,社会战胜了它包含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再现,并不能炸毁这种社会制度 2012-11-17 14:53:18 省略的句法通过把对立面缠绕进一种固定的习以为常的结构,从而宣布对立面重新和谐。我将力图表明,“无放射性尘埃的炸弹”和“无害的放射尘埃”只是一种规范风格的极端创造物 注:中国大陆还要说 这些是"辩证法" 2012-11-17 14:53:53 任何逻辑和语言都不能正确把豪华同放射性尘埃组合一起。然而,当我们知道“弹道导弹核潜艇”“带有一亿两千万美元的价格标签” ,“一千美元规格的避难所备有地毯、保护装置和电视机” 时,这种逻辑和语言就成为完全合理的。 效力并不主要在于这种语言是在推销商品(看来放射性尘埃的事情不是那么好) ,而在于它推进了特殊利益和一般利益、生意和国家力量、繁荣和潜在的灭绝之间的直接同一
回应 2012-11-22 00:53 -
退休魔法少女丽 (Gradually,then suddenly.)
第一章 控制的新形式 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自由是如何一步步消失的,或:我们是如何渐渐被控制而不自知的? 从社会的层面:技术的发达将一切对立统一化,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在遏制真正的进步——一种质变。社会为人制造虚假的需要。 从个人的层面,“潜化”——将社会制造的需要看作自己真正的需要。在这种状态中,人不可能觉悟到自己的奴隶状态,而是被技术所制造的消费品所麻痹——看不到异己的存在,而是把异己的存在同化为自身...2017-09-23 17:38 5人喜欢
第一章 控制的新形式
在技术进步的背景下自由是如何一步步消失的,或:我们是如何渐渐被控制而不自知的?
从社会的层面:技术的发达将一切对立统一化,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在遏制真正的进步——一种质变。社会为人制造虚假的需要。
从个人的层面,“潜化”——将社会制造的需要看作自己真正的需要。在这种状态中,人不可能觉悟到自己的奴隶状态,而是被技术所制造的消费品所麻痹——看不到异己的存在,而是把异己的存在同化为自身了,从而失去了彻底变革的基础。
真正自由的实现需要依赖发达的技术。技术可以成为人得以实现真正自由的手段,但现状是:人成为了技术的手段。
——-
1
技术进步的标志——舒服、平稳、民主的不自由
a.在机械化劳动中个性受到压制
b.个体企业集中为大公司
c.调节设备不平衡的经济单位间的自由竞争
d.削减对组织国际资源起阻碍作用的各种特权和国家主权
权利和自由的丧失——本质上是一种批判性的观点。但被制度化之后,就成为了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成就取消了前提”。
(个人层面)自由的具体实质——免于匮乏的自由。社会的组织方式越来越能够满足个人的需要时,独立思考、意志自由和政治反对权的基本批判功能就被逐渐剥夺了。把政治上的反对程度降低了:维持现状的范围内商讨、促进替代性政策的选择。对社会采取不顺从的态度反而显得对社会毫无助益。
(企业层面)企业活动的自由一开始就不完全是一件幸事。假如个人不再作为一个自由的经济主体被迫在市场上出售他自身,那么,这种自由的消失可能将是文明最大的成就之一。
理想中:机器解放了人的生产力——使人可能支配自己的生活,成为个人自由的条件,个人可以从异己的需要和异己的可能性中解放出来。
现实:国家机器把其防务和扩张的经济、政治需要强加在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上——“当代工业社会,由于其组织技术基础的方式,势必成为极权主义。”
恐怖的政治协作:某些形式的政府或政党统治
非恐怖的经济技术协作:通过既得利益者对各种需要的操纵发生作用;某些特定的生产与分配制度
政治权力操纵机器生产程序和国家机构技术组织。政府通过组织技术和科学来维持和巩固自身。机器的威力使其成为当下社会里最有效的政治工具。——潜在的自由:机器的能力是人的能力的积累和表现。工作世界在什么程度上被理解为一架机器并依次而被加以机械化,它就在什么程度上成为人新的自由的潜在基础。
当今工业文明下,经济、政治和思想自由之类的传统概念已经不能说明“自由社会”了。——它们过分重要,超越了传统模式。——需要符合新的社会能力的表述方式——只能用否定的形式表达。对现行方式的否定。
经济自由=摆脱经济的自由——摆脱经济力量和经济关系的控制。政治、思想自由同理。(P6)
反对解放的最有效、最持久的斗争形式,是灌输那些使生存斗争的过时形式永恒化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人的需求受先决条件(现行的社会制度和利益)制约——人的需要是历史性的需要。即把社会需要移植为个人需要。
区分真实的需要和虚假的需要:
虚假的: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从外部强加给人的需要。如果满足这种需要的幸福会妨碍人认识整个社会的病态,它就不是必须维护的。结果是不幸中的欣慰。——例: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事和消费 etc
这些是抑制性需要。
真实的: 无条件需要满足的需要——可达到的物质水平上的衣食住。
真实和虚假的尺度也同样是历史性的。对各种需要及其满足的评价涉及到一些具有优先地位的标准——最充分地利用人类现有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
对这一标准的判断归根结底需要一个人自己回答。但矛盾在于:如果他们的答案依然能够自洽,只要他们接受灌输和操纵,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就不能被认为是“自己的回答”。法庭同理。
问题:人自己既然已经是统治的对象,又怎么创造自由的条件呢?
抑制性的社会管理越有效,人越难打破奴隶状态,越难获得自由。虚假性需要的满足阻碍了对奴隶状态的觉悟。
发达工业社会的显著特征:有效地窒息那些要求自由的需要,即要求从尚可忍受的、有好处的和舒适的情况中摆脱出来的需要,同时它容忍和宽恕富裕社会的破坏力量和抑制功能。社会控制强求的是对过度的生产和消费压倒一切的需要。欺骗性的自由(P8)
自由是限度内的自由:能选择的和实际选择的是什么。如果商品和服务设施维护着异化,那么在它们之中进行的自由选择就不算自由。——个人自发地重复所强加的需要并不说明他的意志自由,只能证明控制的有效性。
====
异议:高估了新闻媒介的灌输力量。人们早已习惯了这些控制。
决定性差别:把已有的和可能的、已满足的和未满足的需要之间的对立(或冲突)消去。
阶级差异平等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工人和老板同样享有电视节目。 表明的是现存制度下的各种人在多大程度上分享着用以维持这种制度的需要和满足。
发达工业文明中的恼人之处:不合理中的合理性。控制的同时带来了进步、方便和效率。异化概念本身出了问题。(下)人们似乎为了商品而生活。把个人束缚于社会的机制已经改变,而社会控制就是它所产生的新的需要中得以稳定的。
社会控制的现行形式在新的意义上是技术的形式。技术结构和效率是使人服从于已经确立的社会分工的主要手段。——看上去技术的控制符合整个社会利益、体现着理性,以至于反对技术看上去是不可能的。
“潜化”:把外部的转移为内部的——一种区别甚至敌对于外部要求的内心向度,即能够把公共舆论和行为撇在一边的个人意识和无意识。(家庭职能的变化《爱欲与文明》)“内心自由”:人们借以变成和保存“他自己”的私人空间。
这一私人空间正在被技术现实所侵占和掠夺。大量生产和大量分配占据了人的全部身心。——个人同他的社会、进而同整个社会所达到的直接的一致化。
——在这种情况下,反对现状的思想产生的条件“内心向度”被削弱了。P11
异化观念的的问题:当个人认为它们和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存在相一致(即认识不到异己存在?)并从中得到自己的发展和满足。这种一致化构成了异化的更高阶段——异化的主体被其异化了的存在所吞没。
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就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当中。生产机构及其产品强加给人们的是整个社会制度。P12 产品可以起到思想灌输和操纵的作用,甚至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它阻碍着质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一种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凡是其内容超越了已确立的话语和行为领域的观念、愿望和目标,不是受到排斥就是沦入已确立的话语和行为领域。它们是由既定制度的合理性及其量的延伸的合理性来重新定义的。(来源 P13-14)——实证主义
一些抗议和越轨不再和现状相矛盾(如“丧”),不再是否定的。它们成为了实际的行为主义的组成部分,是对现状无害的否定,因而它们作为健康的养料之一部分而被现状迅速地消化。
单向度的思想P14——充满自我生效的假设。举例 P15 既成事实的集权主义逻辑。
非操作性的观念就是无法付诸实施的、起颠覆作用的观念。
思想的界限、自我限制。操作主义和行为主义观点成为一种广泛的思想习惯。
======
“进步”并不是一个中立的术语:它的目标是根据改善人类处境的种种可能性来确定。发达工业社会如果继续进步,必然的要求就是破坏现行进步方向和组织。P16
标志:物质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达到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必要劳动时间又降低到最低限度。——技术进步将成为发挥人的才能的工具
马克思曾在他的“废除劳动”学说中预见到这一阶段。
“生存的和平化”,一种历史替代性选择,通过国际冲突来改变或暂息已确立的社会内的矛盾——人和人、人和自然斗争的发展。
下层人民反对这种替代性选择。成熟的工业社会将自己封闭起来反对这种历史的替代性选择。操作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变成了遏制的理论和实践。——社会变成了凝固的生活系统:在强制的生产率和给人以好处的协调状态中自我推进。P17
工业发达地区的特点:a.使技术合理性完善化趋势 b.在已确立的制度内加紧遏制这一趋势的种种努力。发达工业的内在矛盾:不合理成分存在于其合理性当中。P18 作为目的的生活不同于作为手段的生活。工业化的技术是政治的技术。
回应 2017-09-23 17:38
-
1. 我们的大众传播媒介几乎毫无困难地把特殊利益当作一切懂事的人的利益来兜售。社会的政治需要成了个人的需要和渴望,这些需要的满足推进了商业和公共福利,整体成了理性的根本体现。 2.我们的社会的特色在于,它在绝对优势的效率和不断增长的生活标准这双重基础上,依靠技术,而不是依靠恐怖来征服离心的社会力量。 3真实意识和虚假意识、真正利益和直接利益之间的区别仍是有意义的。但应该使这一区别本身得到证实。人们应该...
2012-10-11 23:06
1. 我们的大众传播媒介几乎毫无困难地把特殊利益当作一切懂事的人的利益来兜售。社会的政治需要成了个人的需要和渴望,这些需要的满足推进了商业和公共福利,整体成了理性的根本体现。 2.我们的社会的特色在于,它在绝对优势的效率和不断增长的生活标准这双重基础上,依靠技术,而不是依靠恐怖来征服离心的社会力量。 3真实意识和虚假意识、真正利益和直接利益之间的区别仍是有意义的。但应该使这一区别本身得到证实。人们应该看到这一区别,并找出他们从虚假意识走向真实意识、从他们的直接利益走向真正利益的途径。 4 思想、言论和良心的自由——正象它们所助长和保护的自由企业一样——曾在本质上是批判的观念,旨在用一种更丰富更合理的文化来取代一种过时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这些权利和自由一旦被制度化,就开始分担它们已作为其一个内在部分的社会的命运。[思想的自由,本来应该是在社会外,保持批判的,但是现代社会里里,它被制度化成,一个内部的机构,于是丧失了其作用]结果取消了前提。 5 在一个日渐能通过组织需要的满足方式来满足个人需要的社会里,正被剥夺它们基本的批判功能。这样的社会可以正当地要求人们接受它的原则和政策,并把对立降低到在维持现状的范围内讨论和赞助可供选择的政策上。 6 极权主义”不仅是社会的一种恐怖主义的政治协调,而且也是一种非恐怖主义的经济一技术协调,这种协调靠既得利益来操纵需求 7 经济自由将意味着摆脱经济——摆脱经济力量和关系的控制,摆脱日常的生存斗争,摆脱谋生状况。政治自由将意味着个人从他们无力控制的政治中解放出来。 同样,思想自由将意味着恢复现在被大众传播和灌输手段所同化的个人思想,清除“舆论”,连同它的制造者。 8 虚假的”需求是指那些在个人的压抑中由特殊的社会利益强加给个人的需求:这些需求使艰辛、侵略、不幸和不公平长期存在下去。这些需求具有一种社会的内容和功能,这种内容和功能是由个人控制不了的外部力量决定的; 一个靠统治利益来实行压制政策的社会的产物。 10 什么是真实的需求,什么是虚假的需求,这个问题应该由个人来回答。但也只是归根到底才这么说。也就是说,只有当他们能自由地作出自己的回答时,才能这么说。只要他们不能够自主,只要他们被灌输和操纵(下降到他们的本能上),就不能认为他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他们自己的。总之,正是由于同样的原因,任何法庭都无正当权利决定应发展和满足什么样的需求。 11 发达工业社会的显著特点是,它有效地窒息了那些要求解放的需求,时它维护和开脱富裕社会的破坏力和压制性功能。 12所谓的阶级差别平等化显示了它的意识形态功能。如果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游览同样的娱乐场所,如果打字员打扮得象她的雇主的女儿一样花枝招展,如果黑人挣到了一辆卡德拉牌汽车,如果他们都读同样的报纸,那么这种同化并不表明阶级的消失,而是表明那些用来维护现存制度的需求和满足在何种程度上被下层人民所分享。 13 产品有灌输和操纵作用;它们助长了一种虚假意识,而这种虚假意识又回避自己的虚假性。随着这些有益的产品在更多的社会阶级中为更多的个人所使用,它们所具有的灌输作用就不再是宣传,而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比以前的要好得多,而且作为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它阻碍着质变。因此,出现了一种单向度的思想和行为型式.
回应 2012-10-11 23:06 -
单向度的人 (刘继译 (译者) (美) 赫伯特·马尔库塞 (作者)) - Highlight Loc. 41-43 | Added on Tuesday, 12 February 13 18:16:02 GMT+08:00 这部著作的基本思想是: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批判意识已消失殆尽,统治已成为全面的,个人已丧失了合理地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所谓“单向度的人”就是指丧失这种能力的人。马尔库塞用“单向度”【(One-dimension)又可译为"单面"和"一维"。我们认为译为"单面"虽通俗易...
2013-11-20 10:16
单向度的人 (刘继译 (译者) (美) 赫伯特·马尔库塞 (作者)) - Highlight Loc. 41-43 | Added on Tuesday, 12 February 13 18:16:02 GMT+08:00 这部著作的基本思想是: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批判意识已消失殆尽,统治已成为全面的,个人已丧失了合理地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所谓“单向度的人”就是指丧失这种能力的人。马尔库塞用“单向度”【(One-dimension)又可译为"单面"和"一维"。我们认为译为"单面"虽通俗易懂,但难以体现其中包含的"趋势"之意;译为"一维"虽准确严谨,但过于抽象而不便理解,故取"单向度"的译法。】一词来意指现代资本主义的技术经济机制对一切人类经验的不知不觉的协调作用。他认为,发达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是双向度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是有差别的,因此个人可以合理地批判地考虑自己的需求。而现代文明,在科学、艺术、哲学、日常思维、政治体制、经济和工艺各方面都是单向度的。人们失去的“第二向度”是什么呢?就是否定性和批判性原则,即把现存的世界同哲学的准则所揭示的真实世界相对照的习惯。哲学的准则能使我们理解自由、美、理性、生活享受等等的真正性质。 ==========
回应 2013-11-20 10:16 -
1 我们可以区分开真实的需求和虚假的需求。“虚假的”需求是指那些在个人的压抑中由特殊的社会利益强加给个人的需求:这些需求使艰辛、侵略、不行和不公平长期存在下去。这些需求的满足也许对于个人是最满意的,但如果这种幸福被用来阻止发展那种鉴别整体的疾病并把握治愈这种疾病的机会的能力(他的和别人的)的话,就不是一种应维持的和保护的事情。那么,结果将是不幸中的幸福感。最流行的需求包括,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
2013-12-09 20:14
1 我们可以区分开真实的需求和虚假的需求。“虚假的”需求是指那些在个人的压抑中由特殊的社会利益强加给个人的需求:这些需求使艰辛、侵略、不行和不公平长期存在下去。这些需求的满足也许对于个人是最满意的,但如果这种幸福被用来阻止发展那种鉴别整体的疾病并把握治愈这种疾病的机会的能力(他的和别人的)的话,就不是一种应维持的和保护的事情。那么,结果将是不幸中的幸福感。最流行的需求包括,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或恨别人爱或恨的东西,这些都是虚假的需求。这些需求具有一种社会的内容和功能,这种内容和功能是由个人控制不了的外部力量所决定的;这些需求的发展和满足是受外界支配的(他治的)。不管这些需求可以多么完全地成为个人的需求,并被他的生存条件所再生和增强,不管他同这些需求多么一致并在这些需求的满足中找到自我,这些需求仍将是它们一开始的样子–一个靠统治利益来实行压制政策的社会的产物。 2 事实上,无论是采用行政管理的控制(而不是采用饥饿、人身依附、暴力等肉体的控制),还是繁重体力劳动特点上的变化,无论是各个职业的同化,还是消费领域的平等,都没有弥补这样的事实:有关生与死、个人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决定,都是在个人不能控制的地方做出的。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地位提高了的奴隶,但仍然是奴隶,因为决定奴役的“既不是顺从,也不是艰苦劳动,而是处于纯粹工具的地位,人退化到物的境地。”作为工具,作为物而存在,这就是纯粹的奴役形式。如果这物有生命,并择取物质和精神养料,如果它没有感觉到它是一种物,如果它是漂亮、洁净、自动的物,这种奴役的存在方式并没有消除.
回应 2013-12-09 20:14 -
的确,在当代社会最高度发达的地区,社会需求向个人需求的移植是非常有效的,以致它们之间的差别看起来纯粹是理论的。人们真的能把作为信息和娱乐工具的大众媒介同作为操纵和灌输力量的大众媒介区别开来吗?把有危害的汽车同提供方便的汽车区别开来吗?把实用建筑造成的恐怖感同舒适性区别开来吗?把为国家防御而工作同为公司收益而工作区别开来吗?把增加出生率中牵涉到的私人快感同商业和政治功利区别开来吗?
2017-05-15 15:55
-
意外了解下买了这本书,这两天看了导言和第一章。 由于没有背景,看的话有些晦涩难懂。应该大部分我都没有看懂,但是很喜欢里面的一些句子,比如“成就取消了前提”、“把人束缚于社会的机制已经改变,而社会控制就是在它所产生的新的需要中得以稳定的”等等 很多值得思考,希望直接能坚持把它读完!
2021-04-15 16:29
-
因为事实上,利用行政的控制面不利用身体的控制(如饥饿、人身依附、 强力),改变重体力劳动的特点,使不同的职业阶层同化,在消费领域中实现平均化,这一切都无补于如下事实: 个人无力控制有关生与死、个人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各种决策的作出。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因为是否是奴隶既不是由服从,也不是由工作难度,而是由人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人沦为物的状况来决定的。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物...
2021-04-10 22:22
因为事实上,利用行政的控制面不利用身体的控制(如饥饿、人身依附、 强力),改变重体力劳动的特点,使不同的职业阶层同化,在消费领域中实现平均化,这一切都无补于如下事实: 个人无力控制有关生与死、个人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各种决策的作出。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因为是否是奴隶既不是由服从,也不是由工作难度,而是由人作为一种单纯的工具、人沦为物的状况来决定的。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物而存在,是奴役状态的纯粹形式。如果这种物被赋予了生命且能挑选它的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如果这种物并未感到它是作为物而存在,如果它是一个漂亮、 干净的活动物,那么,这种生存方式就还没有废除。相反,由于物化有可能凭借其技术形式而成为极权主义,组织者和管理者本身就愈来愈依赖于他们所组织和管理的机器。
回应 2021-04-10 22:22 -
提升思考的维度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就像让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去理解我们生活在活动的大陆上,大陆又集体支棱在一个水球的表面,在漆黑而不是湛蓝的宇宙里转圈圈,而宇宙也可能就像你手机正盘着的纸皮核桃。 半章读下来,有种套娃的感觉。在制度形成之初,曾经健康地涌现出来,带有批判性质,(也许)从根本上对引导人类发展方向有关的思考,随着技术和机器逐渐发展壮大,通过水滴石穿式的浸润与散播,逐渐消失在所...
2021-04-10 21:28
提升思考的维度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就像让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去理解我们生活在活动的大陆上,大陆又集体支棱在一个水球的表面,在漆黑而不是湛蓝的宇宙里转圈圈,而宇宙也可能就像你手机正盘着的纸皮核桃。
半章读下来,有种套娃的感觉。在制度形成之初,曾经健康地涌现出来,带有批判性质,(也许)从根本上对引导人类发展方向有关的思考,随着技术和机器逐渐发展壮大,通过水滴石穿式的浸润与散播,逐渐消失在所有人的头脑中了。我们出生在一个湛蓝的天空下,自然不会怀疑天可能原本是绿的。我以为我在第二层,努力学习后也能到达第三层,殊不知不用说话的人,早早都站在了第五层,看着身处地下室的我。
回应 2021-04-10 21:28
论坛 · · · · · ·
读不懂哇 有前辈分享经验吗 | 来自L——S | 1 回应 | 2021-02-09 |
为什么我很难看懂这本书 | 来自白痴 | 13 回应 | 2021-01-18 |
好难懂啊? | 来自Diane | 2020-11-17 | |
这本书还有更好的翻译版本吗 | 来自嗲白西瓜 | 1 回应 | 2020-06-11 |
读这本书需要什么知识储备? | 来自正在注销中 | 2020-04-28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8.2分 1617人读过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4)8.6分 662人读过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8.4分 305人读过
-
Beacon Press (1991)9.1分 8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单向度的人的评论:
feed: rss 2.0
118 有用 Z 2012-02-23
【凡是看不懂的,似乎都要埋怨下翻译。】
14 有用 bloodpoem 2013-07-10
总感觉马尔库塞在这本书里传达的和布希亚在《消费社会》中传达的人需求的被异化,很像,很像!
11 有用 息壤 2015-02-26
嘴拙说不好,但隐隐觉得,之前的某个时间线内,我们总理直气壮地认为,一定有昏沉和共谋,藏在外在力量那平和舒适的外衣下,而现在,指向自身的凝视,无论是针扎叨逼酷炫亦形影相吊的学术日常或是对热闹欢腾的移动互联的掰开揉碎,则时不时发作一次,几乎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3 有用 坏心眼的正太喵 2010-12-21
只有诺斯替主义者、摩尼教徒才能战胜发达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黑玛门尼。
15 有用 Spring 2015-04-02
书非还不能读也……
0 有用 ¥ 2021-04-18
不自由流行 三大自由 奴隶 无知无意识状态 是应当 人的工具化 终极的哲学概念还是形而上学的,它们没有、也不可能在既定话语和行为领域内得到证明 可再读性强
0 有用 wolfy 2021-04-18
看不懂
0 有用 四木老师 2021-04-16
有些地方确实偏激,但它道出了一部分真理 很酷!
0 有用 顼 2021-04-16
只是因为有了那些不抱希望的人,希望才赋予了我们
0 有用 富婆饿饿饭饭 2021-04-15
有点难理解,在电影课老师的鞭策下看完的,推荐过这本书的老师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