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此书为熊十力最主要的哲学著作,标志着熊十力哲学思想体系的完全成熟。在书中,熊十力既继承又改造了佛教中的唯识宗,在本体论方面,接受了唯识宗的“万法唯识”思想,认为“识”或“本心”乃宇宙之本体、万化之根源。同时,在对唯识宗的阿赖耶识和种子说的层层破斥基础上,熊十力建立了自己“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并由此出发建构了独具创意的“翕辟成变”的宇宙论和“性量分殊”的认识论。三者合乎逻辑地构成了熊十力“新唯识论”哲学思想体系的理论框架,同时也奠定了熊十力“新儒家”的学者地位。
新唯识论的创作者
· · · · · ·
-
熊十力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熊十力(1884—1968),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最富原创性的哲学家之一。原名继智、升恒,字子真,晚年称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曾参加武昌起义和护法运动。1920年入南京支那内学院研究佛学。1922年至五十年代末到北京大学任教,抗战期间曾在四川复性书院讲学,晚年定居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特别邀请人士”身份参加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后被选为政协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融会中西,出入佛道,取精用弘,而要归于儒,秉“中体西用”模式对佛教唯识论加以改造,创发以“恒转”为本体的哲学体系。重要著作有《新唯识论》、《体用论》、《乾坤衍》、《十力论学语要》、《佛家名相通释》、《原儒》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习气者,本非法尔固具,唯是有生以后种种造作之余势,无间染净,无分新旧,辗转丛聚,成为一团势力。浮虚幻化,流转宛如,虽非实物而诸势互相依住,恒不散失。储能无尽,实侔造化之功;应机迅速,是通身物之感。故知习气虽属后起,而恒辗转相随,力用盛大。吾人生活内容,莫非习气。吾人日常宇宙,亦莫非习气。则谓习气即生命可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9页 -
今此不宠习以混性,亦不贵性而贱习。虽人生限于习气,故所习不能有净而亡染,此为险陷可惧。然吾人果能反身而诚,则舍暗趣明,当下即是,本分原无亏损,染污终是客尘。坠退固不由人,战胜还凭自己,人生价值如是如是。使其生而无险陷,则所谓大雄无畏者,又何以成焉?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新唯识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新唯识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 条 )

文言本与语体文删定本对读简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十力丛书的这个版本,把1932年的文言本和1952年的语体文删定本合刊,读者对读起来倒也是十分有趣。综合来看,若说文言本题名“新唯识论”还可以商榷的话,语体文删定本其实早已失去唯识论之实,不该再题“唯识”一词,似乎该早几年题“体用论”之名。从内容来看,文言本自成体... (展开)
熊十力《新唯识论》体用观对宋明理学的承继与反拨

【转】辩佛学根本问题——吕澂、熊十力往复函稿

【转】释印顺:评熊十力的《新唯识论》

【转】熊十力:破《破〈新唯识论〉》

【转】刘定权:破《新唯识论》

【转】李清良:《新唯识论》第四稿迷案考索
> 更多书评 2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6 )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9)9.7分 79人读过
-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5)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8)9.0分 186人读过
-
中华书局 (1999)8.2分 11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百分百推荐的好书 (沙门)
- 清末民初的老先生们 (丰无涯)
- 景行中国古代文化豆列 (mcpanther)
- 苏格零九之过眼云 (苏格)
- 哲学社科 (简单生活)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新唯识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张元恒 2022-06-08 00:07:03
若不实证,入易渊海
1 有用 羅北山 2006-11-19 11:40:36
2006年夏天。和它一起读的,还有《纯粹理性批判》和《逻辑研究》
0 有用 低头一拜屠羊说 2008-01-05 18:46:56
值得一读
0 有用 一千瓦的刀狼 2012-11-28 12:31:50
表示其实没看懂,有点不太习惯这种语法。有机会再复习吧。
0 有用 刀锋 2013-06-15 20:04:28
要逐字逐句的读,给人以很多新观念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