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他说1》的原文摘录

  • 所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裡面,」天下「其實是現在我們的「國」的概念,而「國」呢,是諸侯國的概念,「家」就是指貴族的大型家族。把這些概念弄清楚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四個詞串在一起才顯出是順理成章的,否則的話,我提高自身修養,道德品質高尚了,做到修身了,然後把老婆、孩子安頓好,這就齊家了,能齊家也就能治國了,所以我就可以去當國家總理了,然後呢,平天下,征服世界? 戰國以後,基本上沒人再能修齊治平了,爲什麽呢?因為修齊治平只有在封建社會才是可能的,而戰國結束以後,中國的封建社會也就結束了。 (查看原文)
    かんいつ 2011-12-28 00:48:57
    —— 引自第27页
  • 我們身上的包袱如果不是封建社會的包袱,那又是什麽包袱呢? 答案是:是兩千年的中央集權專制傳統的包袱。 (查看原文)
    かんいつ 2011-12-28 00:57:09
    —— 引自第28页
  • 解決生態問題的辦法不大在於人們「明白」與否,明白這個道理是很容易的,明白了也不一定就能做到,就算所有人都明白了也不一定就能做到,事情的難度是在於如何設計出合理的制度出來,而中國古往今來雖然產生了大量的思想和思想家,可最缺乏的恰恰就是制度方面的思想。 (查看原文)
    かんいつ 2011-12-28 03:06:19
    —— 引自第45页
  • 陳完或許就這樣決定和過去的生活劃清界限,在齊國迎接新生了,所以把姓也改掉了,改陳為田,這是因為在那個時候「陳」字和「田」字的讀音是非常相似的,這就像從姓「張」改為姓「章」,字雖然不一樣了,可是不影響大家按習慣來叫。 (查看原文)
    かんいつ 1回复 2011-12-28 06:05:23
    —— 引自第77页
  • 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椅子,人們就是像日本人一樣那麼跪坐在榻上的,而且那時候的中國也都不穿褲子——不是因為穿不起,是根本還沒有褲子呢。 現在我們有一個「日用而不知」的詞,就是「衣裳」。「衣裳」的「裳」字本不讀作輕聲的「商」,而是讀作「常」,「衣」是上身穿得,「裳」是下身穿的,像是裙子,男女都穿。 (查看原文)
    かんいつ 2011-12-28 06:37:44
    —— 引自第91页
  • 一个社会团体,强大了就要欺负别人,弱小了就要挨别人欺负,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从地里决定论的角度看,大陆民族比海洋民族爱好和平。因为大陆民族以农业为主,农业的特点决定了人口的相对稳定性;海洋民族却不然,尤其是海岛小地方的人,地理资源不丰富,不宜发展农业,那么,可以可以搞海船经商,这就培养了一种冒险精神,而这种冒险精神再发展,人就容易做海盗。 (查看原文)
    四月之雨 2012-10-08 13:00:05
    —— 引自第164页
  • 当年统治魏国这片地盘的是强大的中原诸侯晋国,它主要的领地就是现在的山西,所以,现在的山西省还被我们简称为晋。 "三家分晋"以前作为春秋时期,以后算作战国时期。 "礼仪之邦"本是周朝初年那样的礼治社会,礼不是礼貌而是政治。这个礼,这个礼主要是一种森严的等级制度。 从我们身边的例子来看,马克思的思想真是非常精彩的,但当它成了官方学术的时候,味道就开始不对了,比如,有些人为了当官发财,就得先入党,为了能入党,就总得先学点马列,那么这个时候的马列就已经不是真正的马列了。 "寡人"这个词本是一种谦称,意思是寡德之人,也就是德行不够之人。 我的感觉是,儒家先贤贵在立论,疏于方略,从立论来看,大有悲天悯人的胸怀。从这层意义上说,商鞅等人能够成就事功,却很招人恨,孟子等人成就不了事功,却让人爱,让人敬仰。 (查看原文)
    四月之雨 2012-10-08 13:00:06
    —— 引自第3页
  • 有些东西还是不要急于去判断好了,我们不妨存疑、存疑、再存疑,直到终于有一天——如果我们等得到的话——我们会有机会站在一个更高的、有着更广阔视野的看台上,尤其是,最好还能作为一个纯粹的旁观者。呵呵,有时我觉得对孟子的感觉就是这样,别以为隔了两千多年我们就真的是站在一个高高的看台上先择清了自己再来“旁观”他的。 (查看原文)
    雪 叁更 2012-11-05 21:18:43
    —— 引自第1页
  • 说谎骗人不是真功夫,说实话骗人才是真功夫。 (查看原文)
    雪 叁更 2012-11-05 21:18:43
    —— 引自第1页
  •  真实的历史就是以这副面貌出现的,礼仪之说经常仅仅是富足的时候所穿的一件华美外衣,衣服里面的内容一经社会变动的阵仗就不会再有什么对衣服的顾忌。很多人,在作为受害者的时候,容易引得旁观者掬上一把同情的泪水,但是,假如机会以相反的面貌呈现在他们的面前,他们会狰狞得比任何野兽都要可怕。 (查看原文)
    雪 叁更 2012-11-05 21:18:43
    —— 引自第1页
  • 世界上有两种真理,一种是表层的,和它相反的说法都是错的;另一种是深层的真理,和它相反的却还是对的。“吃饱了撑的”无疑属于后者,属于深层真理。我们往前边看看,孟子的思想里,不是有什么让老百姓吃饱饭,过上好日子,国家就能往好了走的说法吗?但这里说,不能让人吃饱了,吃饱了撑的是会出事的。 (查看原文)
    雪 叁更 2012-11-05 21:18:43
    —— 引自第1页
  • 但它缺乏民主政治的一个关键——程序正义。没有程序正义的民主政治不是真正的民主政治,如果有程序正义做保障,耶稣很可能死不了。 (查看原文)
    雪 叁更 2012-11-05 21:18:43
    —— 引自第1页
  • 无论古今中外,任何在大众当中被广泛传播的思想,只要长时间地发展下去,最后的日子都会变得差不多——都会形成两点共性,一个是神灵保佑,一个是偶像崇拜。 (查看原文)
    wit 2014-02-14 09:42:49
    —— 引自第43页
  •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走极端的人自然会有,这本不足为奇,可怕的是,把极端的例子当成典型来推广,以极端的例子作为标准来要求大众。后世所谓孝道就是这样一种东西。 (查看原文)
    wit 2014-02-22 13:16:10
    —— 引自第2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