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analyse und Religion的创作者
· · · · · ·
-
埃里希·弗洛姆 作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意识到他存在的深刻分裂困扰着他的生活:生存于自由还是决定论之间,生存于分离还是统一之间,生存于充满知识还是完全无知之间。他在分裂感中遭受痛苦。他的活动被指向去寻找解决这些矛盾的最理想办法;与此同时,他知道这是无法解决的,但不被这种企图所控制的生活又没有任何目标。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弗洛伊德认为,宗教起源于人类面对外部自然力量和他自身的本能力量时的无能为力。宗教产生于人类发展早期,当时人们还不能运用理智去对付那些内外部力量,而必须借助于“反向感受”和其他情感的力量来控制和掌握它们,其作用在于安定、控制理智无力应付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人显示出弗洛伊德称之为“幻想”的东西。幻想的内容来源于孩提时代的个人经历。当面对自身和周遭那些危险的、无力控制的、无法理解的力量的时候,人们似乎会记起并回归到他小时候曾经有过的经验。那时,他可以依赖于他认为具有超人智慧和力量的父亲而感到安全,可以通过服从父亲的命令、避免违背他的禁令,从而赢得他的爱和保护。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Psychoanalyse und Religion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信什么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信
《精神分析与宗教》是弗洛姆以精神分析的角度剖析宗教现象——也就是信仰问题的著作,与《自为的人》有明显的延续性,可算是其续作。不过,信仰问题本身也可视为伦理学的一个特定范畴,加上本书篇幅较为短小,因此本书更像是对《自为的人》的补充。 书一上来,弗洛姆便阐明了为...
(展开)

精神分析与宗教的摘抄
P5: 我们的生活不是兄弟般的、快乐的令人满意的,而是精神混乱、迷惑危险地接近于疯狂状态----不是存在于中世纪的歇斯底里的疯狂,而是类似于那种与内在的真实失去联系、思想从情感中分离出去的精神分裂症。 P11: 如果他是这样做的,那么他使用的符号系统就是次要的...
(展开)


不要以为它道出了真理,它只是为你开启了追寻真理的大门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一百页都不到,内容却是相当紧凑,你可以从这本书的任何位置切入,阅读的每一行文字都值得你进行深深的思考。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读的很慢,花了至少四五天才读完。 这本书从心理层面上探讨了宗教的起源以及它与现代社会对人性压制的联系,并指出了... (展开)
初次“正式”了解宗教和精神分析
这本书写得好理解,像我这样的门外汉看起来都觉得不难。 本书里强调人真正的意义在于寻求真正地认识自我、世界,独立、自由和爱应是人最本质的追求和真正的幸福的先决条件。 强调以人为本,从完善自我的灵魂出发的重要意义。
(展开)


《精神分析与宗教》摘抄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如果“爱”像大多数人所感觉的那样容易达到,那么人们就无法理解,人类伟大的精神导师为什么要求人类应该爱。什么称之为爱呢?依赖、服从、无力离开熟悉的“畜舍”、支配、拥有、控制的渴望都可以被感受为爱;性欲、无法忍受孤独的经验都是需要强烈的爱的证明。人们相信... (展开)
梵谛冈出售南美洲的房地产,售出所得就足以一天之内解决全世界的贫穷问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般人认为天主教的教宗只是平凡的老好人,但是如果梵谛冈出售南美洲的房地产,售出所得就足以一天之内解决全世界的贫穷问题。罗马天主教光是在南美洲的房地产就价值5兆美元。耶稣会在16世纪透过征服者们入侵南美洲,并且占领土地;兴建很多耶稣会的会堂。 耶稣会并不会直接控... (展开)>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8.9分 419人读过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5)8.2分 31人读过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9)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8)暂无评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Psychoanalyse und Religion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