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南怀瑾
序言 肖梦
总序
自从二次大战以来,世界上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国际间交往更趋频繁,相互竞争牵制。先是犹太人战后在中东地区建立以色列国,后来发展成严重的中东问题。二战后,非洲的殖民地国家,都脱离了白人的统治,宣告独立自由了;只不过,自由却带给他们贫穷疾病,和更多的问题。
欧洲在二战时受创极重,经济上困难尤甚,有远见者不久即开始研究整合欧洲及欧元的发行。由于美国参加作战,美国富有,美国出头了,语言文化也随之而来。好莱坞的电影、美式牛仔裤及快餐,逐渐风行全球。传统以法文为国际契约的习惯,也渐渐用美式英语取代了。
亚洲受美国的影响更大,占领日本,改造日本,韩战越战,美国试图掌控全世界。
战后科学的进步和新发明,如电视计算机的普遍化,民用航空的发展进步,使地球上的国家都成为紧邻。医药的大幅改进,人口的增长,使竞争更加激烈。加上人类登陆月球的壮举,核子武器的发明,造成国际间的互动更为复杂。
不论世界如何发展和变化,关系人们存在和生活的,基本上仍然是文化经济问题。
中国在闭关二十多年后,终于开门面对世界。中国的发展改变了与其它各国的关系,国际的平衡也产生更多的变量。在自我奋斗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遭逢的问题,较之其它国家更加复杂。它目睹了苏联共产制度解体,面对自身文化的何去何从,以及经济制度的方向等等严重问题。
在各种严苛的挑战下,中华民族,像以往一样,总有许多知识分子,怀抱为祖国打拚的热情,运用智能,研究问题,提出分析见解,扮演着智库的角色。
在这些知识分子之中,有一个名叫王小强的学者,多年来投身研究工作,发掘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在一九九三年春季,老友许鸣真先生自北京来香港相叙,同来携有王小强君,许老特意介绍,慎重托付,望予照顾指引云云。
我见小强,挺拔强项,大有不合流俗的器识,俨然一士谔谔的风格。但世俗中岂可或少这样一类特立独行的人物,当下便欣然接纳。
小强从一九七九年开始,投身中国改革的调查研究。一九八九年赴美,先后就读于克罗拉多州立大学经济研究所,以及匹兹堡大学公共管理及国际事务硕士研究班;以后再赴英国,在剑桥大学得到政治与经济系博士学位。
小强对经济问题有深入的研究。经济问题因各国文化背景不同,时代不同,实行起来各自有别。人们都知道美国自称为民主国家,但是,早有学者及有识之士指出,民主是一种救时的方剂,正如庄子所谓:"仁义者,先王之蘧卢,可以一宿,不可以久处也。"一个国家的社会体制,只能适用于自己本国,输出到别国就会水土不服而变调。经济政策也是如此,各国只能依照自身的特点,调整适合自己的经济政策。
小强后在香港的大学和机构继续研究工作,并成立桑尼研究公司。他全力以赴,孜孜不倦,他的文章和著作,发表于中外许多杂志和文献中,现在经过整理汇集,陆续印行出版。在出版的一系列书籍中,有《再造一个香港》、《文明冲突的背后》、《摸着石头过河》;还有其它人物不同角度的探索。
小强的文章言论每有意气。其实,一个有抱负的青年,有感而发,大多有这份的习气,这正如宋儒辛稼轩所说的:"昔越王见怒蛙而式之,曰:是犹有气。盖人而有气,然后可论天下事。"以此观之,亦可为之展颐了。
近年来,小强留港时间较久,对香港各方面都加深了认识,希望香港能更加进步,生活美好。尤为难能可贵者,王君自从由欧美归来,除政治经济问题外,也着力于中华历史文化方面的研讨。融合东西文化,视野广阔了,他锲而不舍地努力,提出所知所见,目的无他,企能引起更多学术讨论,共同为国家社会的进步贡献心力。
小强尝谓,学术非为一己之私,各家见解虽有不同,但经过论辩,必能激荡出完美的政策方向。
古人云:"道并行而不悖",见仁见智,互擅胜筹,汇合各方主观,相互容纳,即为集思广益。今值桑尼系列书籍出版之际,特为之序,有鼓励也有鞭策,并致祝贺之忱。
南怀瑾 于香港
二○○四年八月
序
好友小强让我为他的新书《"文明冲突"的背后》写个序,对我来说是很困难的任务。作为一个编辑,我自己很少写什么文章,总喜欢对别人的东西评头论足,有时过于挑剔,可能还得罪过人。既然是当了二十多年的编辑,看的文章多了,就在心里面留下了对这些作者的划分,大概分量最重的,就是我所评判的标准:"用功" 还是"不用功"。小强的"用功"是我最佩服和最应该学习的。且不说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他所研究的领域总追踪时代,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去用功地探索。《"文明冲突"的背后》同样是有感而发,不停留于发感慨的空谈,而是用功地搜寻缘由和发展,探索真谛。从去年他开始着手研究,初稿、修改稿,发给我看,许多我所关注的问题,可以在文章中找到回答,我追随着这"解读",以弥补自己对当今世界这么大问题的认识上的不足。
三年前的9.11,当飞机撞上纽约的世贸大厦,也撞击了我们的思想和灵魂,记得在那些日子里,我曾经和一些朋友讨论,我认为,美国一定会好好想一想,调整它的外交政策。朋友反对我的说法,告诉我,正好相反。事实当然是朋友对,我错。当我看到西方世界那些我所一直喜欢的作家、演员、教授站在反战的一边,我怀着希望,人类追求文明的力量,追求世界各民族、文化和宗教都是平等的力量,可以遏止压迫和强权,当然,还是我错。
为什么这些并非无知莽夫的伊斯兰青年要用自己的生命去消灭另一生命?是什么使标榜捍卫人权、民主和自由的人从不愿意想一想别的民族的境遇,他们真正在想什么,他们有权利选择什么!什么原因在冷战结束以后,这个世界不但没有走向一个更好的世界,反而充满了战火和不人道?小强说,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从已有的公平出发,搞经济改革,追求效率;资本主义阵营从已有的效率出发,搞社会改良,注重公平。两大阵营的对抗和竞争,付出巨大代价,毕竟从不同的方向,推动人类整体的社会进步。"力量平衡的打破,结果就是帝国霸权的持强凌弱,所有的文明与进步力量都在明火执仗的强权下显得那么愤怒的无奈。我不喜欢这样的世界,我感到深深的哀伤。
本来,追求社会正义,追求人的尊严,追求自由与平等是最基本的普世价值的底线,在今天,却可不一定是唯一的"政治正确"。当年一起战斗的改革战友,因为仇恨共产党,所以认定美国可以而且应该充当世界警察去"人权高于主权"!为了"改革"的目标 - 建立私有产权,所以,俄罗斯的私有化绝不会比国有制更不公平,即便是黑手党也能最终建立秩序!本来,崇尚自由与平等就得铲除强权 - 无论是独裁政府还是帝国霸权,怎么就变成了如此的双重标准?普世价值已经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扭曲了。有的人变得利欲熏心,有的人变得麻木不仁,"理想主义"成了珍稀品。
小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些天,"也有人热泪涔涔,忧心忡忡,却不是由于个人的不幸"这句子,总盘旋在我脑中,挥之不去,放到他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很久很久以前,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还是孩子,能够得到的书是那么少,却把里面读到的警世名言都抄在自己的本子上,成为激励自己度过跌宕起伏青少年时期的精神食粮。当时有一批苏联小说,《多雪的冬天》、《你到底要什么》和《落角》等,记得最清楚的就有这么几句:"也有人热泪涔涔,忧心忡忡,却不是由于个人的不幸",和"好人永远激动",可惜我已经找不回当年我的记满箴言的本子,是其中哪本书中的句子也分辨不明了,不过,人就是这样,青年时代的一两句话,足以融于自己的血液中,成为自己一辈子所思所行的习惯。
我们在好问的年龄里,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在不上学的学生时代里如饥似渴地读一切可以获得的书。从马克思、列宁到普列汉诺夫、托洛茨基;从德热拉斯、萨特到爱伦堡;从政治到文学;从"垮掉的一代"到唐诗宋词。那些白皮书、黄皮书和灰皮书,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复杂而又新鲜的世界,打开了我们心灵的窗户,也点燃了我们去思索的火花。三五个朋友,常常要冒着陷入囹圄之灾的危险,聚集在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纵论天下大事与小事,讨论什么是理想世界,讨论什么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也讨论什么时候,怎么样的情势下才可能结束这样的"文革",使中国走出当时的"动乱",使中国人民真正过上好日子。身处特殊的历史时期,怀抱着理想,我们互相滋补着知识与思想,靠了这些养料,于是,我们长成不断发问,不断寻找答案的人。
我相信,正是有过那一段特殊经历锤炼的人,当他们投身于中国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大潮之中,他们总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即便是孤立无援,即便是处于逆境,即便是屡战屡败,还是会屡败屡战,探索真理的脚步从未停下。因为心里永远抱持着"理想、希望、追求 - 这些被世界冷落而被我们热爱的东西。"张承志这样说。而小强正是这么做的。
肖梦
2004年9月11日
0 有用 未死先死 2020-01-20 16:10:05
极端、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美国式民主,都无法给我们一个光明的未来。
9 有用 深湛 2014-01-04 20:33:43
原本以为是一本从学术角度解读伊斯兰社会偏激性的书,开始还比较端庄,看着看着作者就壮怀激烈了起来。虽然说伊斯兰与共产主义有着天然的共性,但溢美的说辞和哄骗的拉拢并不能改变伊斯兰的偏激性,它今日可以反西方文明,明日也一样可以反儒教文明,对于它来说,都是异端而已。从国家利益来说,美国对恐怖组织首鼠两端和区别对待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但如若我们站在那个位置,依然会是一样以国家利益为指导方针。拜托部分左派,想维... 原本以为是一本从学术角度解读伊斯兰社会偏激性的书,开始还比较端庄,看着看着作者就壮怀激烈了起来。虽然说伊斯兰与共产主义有着天然的共性,但溢美的说辞和哄骗的拉拢并不能改变伊斯兰的偏激性,它今日可以反西方文明,明日也一样可以反儒教文明,对于它来说,都是异端而已。从国家利益来说,美国对恐怖组织首鼠两端和区别对待是我们不能接受的,但如若我们站在那个位置,依然会是一样以国家利益为指导方针。拜托部分左派,想维护国家的利益,靠合纵、连横是不靠谱的,六国还不是一样被秦国所灭?秦国没有强大的军力,仅有合纵也一样统一不了中国。唯有自身强大,才是唯一途径。真理,只存在于你的炮火射程之内。 (展开)
5 有用 格柏乌 2015-04-18 19:27:31
比穆黑不知高到哪里去
1 有用 默鸣 2022-01-06 14:45:47
原以为港台书对战后回教世界的情况会有比较精深的分析,但其实不过是一位对回教一知半解、不懂回教学术语言的的左派学者的“拼凑”:从公平和效率这对基本概念出发,通篇引用马主义的论点,构建所谓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被迫害妄想网络,企图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原因分析所谓原教旨主义的起源和演变,故而在国际政治分析的夹缝里大量引用毛杜迪、库特卜这些所谓思想家的观点,观点矛盾的地方处处可见,而大量使用一些自我意淫、冷嘲热... 原以为港台书对战后回教世界的情况会有比较精深的分析,但其实不过是一位对回教一知半解、不懂回教学术语言的的左派学者的“拼凑”:从公平和效率这对基本概念出发,通篇引用马主义的论点,构建所谓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被迫害妄想网络,企图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原因分析所谓原教旨主义的起源和演变,故而在国际政治分析的夹缝里大量引用毛杜迪、库特卜这些所谓思想家的观点,观点矛盾的地方处处可见,而大量使用一些自我意淫、冷嘲热讽的词汇,学术著作写到这个份上,也是没谁了。 (展开)
1 有用 笃散散 2020-03-13 17:15:52
20140326-20200311-20200313“文明冲突”背后的阶级矛盾。伊斯兰文明中的“社会主义”基因的出发点在“左”,这与出发点在“右”的华夏文明中的“社会主义”基因有本质区别。三星半吧。
0 有用 Mathieu 2022-04-03 21:37:07
知乎科普
1 有用 默鸣 2022-01-06 14:45:47
原以为港台书对战后回教世界的情况会有比较精深的分析,但其实不过是一位对回教一知半解、不懂回教学术语言的的左派学者的“拼凑”:从公平和效率这对基本概念出发,通篇引用马主义的论点,构建所谓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被迫害妄想网络,企图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原因分析所谓原教旨主义的起源和演变,故而在国际政治分析的夹缝里大量引用毛杜迪、库特卜这些所谓思想家的观点,观点矛盾的地方处处可见,而大量使用一些自我意淫、冷嘲热... 原以为港台书对战后回教世界的情况会有比较精深的分析,但其实不过是一位对回教一知半解、不懂回教学术语言的的左派学者的“拼凑”:从公平和效率这对基本概念出发,通篇引用马主义的论点,构建所谓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被迫害妄想网络,企图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原因分析所谓原教旨主义的起源和演变,故而在国际政治分析的夹缝里大量引用毛杜迪、库特卜这些所谓思想家的观点,观点矛盾的地方处处可见,而大量使用一些自我意淫、冷嘲热讽的词汇,学术著作写到这个份上,也是没谁了。 (展开)
0 有用 JK加菲 2021-12-08 14:57:18
1、看书名,以为是宗教哲学角度,看完发现其实还是政治角度。不过从现代开始到当代,大小宗教其实都是神学搭台、政治唱戏的趋势了 2、对灯塔国“不当帝国的帝国主义,只占帝国主义的便宜、没有帝国主义的负担”的论述,还是挺精辟的。对福山的一连串吐槽和打脸,真是很过瘾,哈哈 3、在作者的观点上延伸一下。托夫勒也说,权力三大来源:财富暴力知识,对这三点,的确是伊斯兰教态度最特殊、准备最完备,加上政教不分,革命土... 1、看书名,以为是宗教哲学角度,看完发现其实还是政治角度。不过从现代开始到当代,大小宗教其实都是神学搭台、政治唱戏的趋势了 2、对灯塔国“不当帝国的帝国主义,只占帝国主义的便宜、没有帝国主义的负担”的论述,还是挺精辟的。对福山的一连串吐槽和打脸,真是很过瘾,哈哈 3、在作者的观点上延伸一下。托夫勒也说,权力三大来源:财富暴力知识,对这三点,的确是伊斯兰教态度最特殊、准备最完备,加上政教不分,革命土壤就很厚。但包刚升老师说,阶级政治的挑战,古今中外概无例外,那伊斯兰的圣战是否从根本上就有问题? 4、包老师说过,全球范围将政治摆在过高的位置,引发很多问题。国师也曾提到"政治供给"的问题。那当前全球范围内,矛盾多、极端主义多,是不是全球的政治供给是否过剩了?或者说,灯塔国为首的国家政治输出过剩了? (展开)
1 有用 笃散散 2020-03-13 17:15:52
20140326-20200311-20200313“文明冲突”背后的阶级矛盾。伊斯兰文明中的“社会主义”基因的出发点在“左”,这与出发点在“右”的华夏文明中的“社会主义”基因有本质区别。三星半吧。
0 有用 未死先死 2020-01-20 16:10:05
极端、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美国式民主,都无法给我们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