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被誉为中国“文革”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史诗。当年数以百万计的知青,一方面是一批热血沸腾的垦荒者,另一方面,是一些必须“接受再教育”的青少年。十年的青春经历,应将这一代人造就成善于思想的“石头”,铺往通向中国之未来的路。有思想的“石头”才不会再任凭上帝或巨神滚动,有思想的“石头”只应服从时代和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运用。
今夜有暴风雪的创作者
· · · · · ·
-
梁晓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梁晓声(1949--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小说集《天若有情》、《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间烟火》、《白桦树皮灯罩》、《黑纽扣》,长篇小说《雪城》、《年轮》等。 梁晓声作品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知青小说”,表现一代知识青年在那场荒谬的历史运动中所显示出的理想追求和人格精神,热情讴歌了在动乱年代和艰苦环境中的英雄主义精神。《今夜有暴风雪》被视为“知青小说”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作品在粗犷、浓烈、严峻的气氛里,刻画了曹铁强、刘迈克、裴晓云等令人肃然起敬的知青形象。整个作品气势雄浑、沉郁悲壮,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气息浓郁。这也是梁晓声“知青小说”的整体艺术风格。他的另一类作品则相对平实,作品取材于城镇、农村、学院、家庭等领域的生活,表现了他开拓生活视野的意向,体现出鲜明的纪实风格。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果不是因为那年的事,我不知道自己后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也许会成为一件出色的工具,成为那个年代的一个时尚模特儿,或者是一只笨拙学舌的鹦鹉。可是你无意中在那轨道上安放了一块石头,突然翻车了,原来顺畅的运行被强制中断了,把我甩到了轨道之外的角落里。那尽管不是我所情愿和我主动选择的,但我毕竟被推到了一扇新的门口,我不得不走了进去,走进了另一个房间。人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这么多年过去,我们也许是殊途同归了。在美国读博士课程的时候,有一次我偶尔想到,其实是你救了我。你走后,我不得不变成了现在的我。难道我还不该感谢你么?今天能够当面跟你说出这些话,在我也是了却了一件心事。我想,你完全不必为当年的行为,再感到内疚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7页 -
险恶的瘟神的阴影竟又开始徜徉在满盖荒原上。它夺走人的生命,就象吹灭一支蜡烛。它是那么冷酷无情,甚至不肯留给人一段同它抗拒的时间。哪怕是象征性的抗拒。它已经将我心爱的姑娘和我心爱的妹妹以及我可敬的战友从我身边夺走了,如今,它又在几个初建连队中物色新的牺牲者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今夜有暴风雪"的人也喜欢 · · · · · ·
今夜有暴风雪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新思考与‘知青小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阅读时,我常常会优先选择小说。一是小说更具有连贯性,在阅读中发现、品味前后的伏笔关联是件很有趣的事。二是小说更具有故事起伏性,我喜爱甚至沉迷于那种融入故事,与主人公同呼吸的心境。 在朋友的推荐下读了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作者的笔触细腻,以纸墨的形式让我... (展开)
时光机一般的阅读体验
读完了《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母亲》《老师》 《今夜有暴风雪》和《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画面感非常强烈, 读的时候大脑仿佛在自动播放电影。知青文学的魅力也许就在于,一群炙热的年轻人,聚集在一个既无垠荒凉,但又单调困苦的环境里,所碰撞出来...
(展开)
> 更多书评 2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6)8.4分 401人读过
-
文汇出版社 (2009)7.8分 223人读过
-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8)7.1分 42人读过
-
馥林文化 (2007)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今夜有暴风雪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宇宙风 2016-04-01 16:55:15
那个时代的作品由于作家成长环境的局限,保留了很大程度上的口号式的、理想拔高式的语言,这一代人反思文革的时候还是受到了文革政治的影响。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代人有生活,那种描写没有亲身体验是写不出来的。技巧和内涵在这一代人身上呈现出了一种分离。
0 有用 王小鸭 2022-03-02 22:32:56
很真实,真诚。深度不够,时代的局限吧。
0 有用 微微一笑 2021-04-03 12:54:46
偶然听到有声书,想起80年代,这是热门书。其实不大记得书中的人物和细节,只记得当时喜欢并为之感动过,
10 有用 clapformilan 2018-10-20 22:30:00
抱着一种猎奇的心态读完整本书,书中的故事浸润着浓浓的时代感,无论是矛盾冲突的设置还是爱情最初的样子的描摹,都带着古典主义的生涩和隔阂。在滚滚的时代洪流面前,每个个体都是渺小的。但一句时代的悲剧并不足以表达所有的怅然,因为即便如此,还是有人在用行动捍卫自己的价值,这是人性的的光辉。任何人都无权批判他们的做法和信仰是否正确,而有信仰的人永远不会觉得自己是孤军奋战。
0 有用 a bad apple 2010-11-17 07:29:44
哈尔滨人好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