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你是谁》的原文摘录

  • 不是完美无缺、无可挑剔的,而是完整的、不缺少任何重要细节的完完全全的整体。 (查看原文)
    closer 1赞 2013-03-03 23:57:10
    —— 引自第78页
  • 参加五年一次的同学聚会是件危险的事。它逼着你回头审视在刚毕业的短短几年中你所取得的成就,而且以相对而非绝对的眼光评估它们,以你同学们的标准,而不是你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成功标准,来评判你的成就与收入。在“欢迎回校”晚餐之前,开车驶进校园停车场,斜眼打量着周围汽车的品牌与款式,努力猜测着你的同学毕业后混得如何,以及你与他们的差距。在“重温旧情”的鸡尾酒会上,你端着自己的杜松子酒与软饮料(tonic)不知所措,当听说当年的同学已近做了高级副总裁或者成为百万富豪时,你默默计算着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整个同学会将引发你关于职业成功与个人价值的巨大焦虑和徒然担忧。 更糟糕的是,对五年后重聚场景的设想会影响你现在作出的决定。当你还在学校里时,你就可以想象得到当你把自己的旧福特车停到两辆闪闪发亮的宝马之间时,内心有多么嫉妒;当你向那些重拳在握的老同学们讲述自己建立的公司破产时,内心有多么痛楚与失望。于是不管有没有意识到,你开始为了那次重聚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调整自己的职业以便在短期内获得显赫的资历,或者很快就赚大钱。你会将那些心中规划已久但是不会马上实现的梦想束之高阁,去从事那种你实际上不喜欢但却让你有钱买得起高级轿车的工作。你将失去自己的职业目标,或者对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视而不见。你将小心翼翼对待职场上充满风险的决定,或者对于任何职业决定都这样谨小慎微。 (查看原文)
    Henrietta 2011-07-11 10:04:13
    —— 引自第60页
  • 当然,听别人在失败后从内疚、自责和尴尬中走出来是一回事,你自己去做又是另外一回事。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就已经很艰难,超越自身对错误的羞耻感并从中学习就更难了。但是,就像海因茨的经验所表明的,关键在于对自身的引导,好好生活。 (查看原文)
    closer 2013-03-03 23:57:10
    —— 引自第77页
  • 一般来说,在任何给定的目标中,追寻的目标越具体,就会遇到越多的风险;随着你的目标具体化,就会有更多意料之外的风险。 (查看原文)
    closer 2013-03-03 23:57:10
    —— 引自第64页
  • 不要投机,不要迫使自己无止境地卖命工作,徒然让自己痛苦。给自己限定一个时间。成为一个发明家。企业家,或者马戏演员,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查看原文)
    closer 2013-03-03 23:57:10
    —— 引自第66页
  •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商场上,没有什么是可以确定的,我们不能保证将出现什么结果。我们往往要在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者只有错误的信息的前提下做出关键的甚至是高代价的决定。这个世界充满了噪音,使我们不能全身心关注手头的工作。 (查看原文)
    飞跃阳光 2013-04-30 23:15:26
    —— 引自第21页
  • 你非常有必要去理解你以及你的思想来自于何处,你是你所在的时代、所处的背景、你的父母以及你的偏见的产物,你必须了解这些过去的因素怎样影响了你的思维,这样才有助于你自己在将来做好决策。换句话说,就是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必须力求理解自己为何像这样思考问题。 (查看原文)
    飞跃阳光 2013-05-01 11:52:57
    —— 引自第43页
  • 但是我说的是另一个意思:多样化的根本是能够理解一个看待事物的方式和经历都不同于自己的人的世界观。 (查看原文)
    飞跃阳光 2013-05-03 21:14:47
    —— 引自第117页
  • 所以我对你的忠告很简单:做出明智正确的选择。找到你自身的支撑点——那些统御你生活的核心价值与原则,并永远坚守。记住你是谁,并在高处驰骋。 (查看原文)
    飞跃阳光 2013-05-04 15:58:13
    —— 引自第158页
  • ...你非常有必要去理解你以及你的思想来源于何处,你是你所在的时代、所处的背景、你的父母以及你的偏见的产物,你必须了解这些过去的因素怎样影响了你的思维,这样才有助于你自己在将来做好决策。换句话说,就是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必须力求历届自己为何像这样思考问题。 正如哲学家Kierkegaard所说的,我们只能从回顾过去来理解我们的生活,但是必须向前生活。不能理解过去就不能有效规划未来。 不要让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局限于一个定势,拒绝黑白分明的视角。 (查看原文)
    思羽 2013-08-20 12:42:52
    —— 引自第43页
  • 但是在父亲去世后,我希望也需要将我与父亲哪些零碎的记忆整理一下——我们的交谈、书信和一起度过的那些快乐与不快乐的时光,这些都在我的脑海中,就像一幅幅平铺在桌面上的图片。随着记忆中的画面一幅幅呈现在我眼前,一个更真实、更真切、更不朽的父亲形象也就出现了。我看到他的成功与优点,也看到他的失败与弱点。他充沛的精力和对职业的投入伴随着他的自我怀疑和苛刻。他充满活力,但偶尔也会怨天尤人。我看到我曾经爱戴的并永远会爱戴的父亲:一个复杂的、有才智的、有缺点的父亲。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只从一个维度看待成功的时代:这个维度就是具体的成功,经济上的回报、权利、名望、美貌以及这些的混合物。我们很少关注一个成功人士的软弱面,以及介于成功与失败之间的灰色地带。 在我父亲去世的那一年,我开始认真思考其中的原因:为什么我们不能用一种更宽阔、更综合、更诚实的方式看待任何人,尤其是自己,像我现在看待父亲一样。我认为问题在我们的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对不完美的芥蒂,它促使我们去追求完美。我们认为自己能够也应该做到完美,而且应该永不停歇地追求完美,于是当我们最终发现自己不可能完美时,就陷入尴尬、失望和疲惫。 (查看原文)
    思羽 2013-08-20 13:14:29
    —— 引自第70页
  • 成功使人获得一种额外的光环:在报纸文章上,在鸡尾酒会的派对中,对一个人成功的描述总是层层堆砌,仿佛仅仅一项成就让人感觉成功者还不够完美。这种观点产生了严重的误导。然而更严重的是,我们把这些期望也寄托在自己身上。无休止地追求成功——无论何时都处于山之巅峰——成了我们的目标,用这个不能完成但却充满诱惑的目标鞭策自己。当我们达不到目标时,这将带给我们极端的无能感。就像对于“堕落天使”的共同看法一样,我们看待自己也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种由我们未能达到被自己神化了的成功带来的感觉,具有极大的腐蚀性。它们如水倾泻,势不可挡,妨碍我们从自身的错误中学习,妨碍我们更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妨碍我们在职业生涯和人生中前进。 对于任何人而言,既不可能一无是处,也不可能完美无缺。不管在第一眼看来多么完美,随着我们对于一个人了解得越多,也就会发现他更多的复杂的一面。每个人的优良品质都伴随着他的缺点,同样,一个人的弱点也是与他的优点相辅相成的。 所以我建议进行个人结算。在列数你优点的同时清点自身的缺陷。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不要被羞愧击倒。忘记你梦想中的那个完美形象,学会以完美的真正定义来看待自己和身边的人:不是完美无缺、无可挑剔的,而是完整地、不缺少任何重要细节的完完全全的整体。 (查看原文)
    思羽 2013-08-20 13:14:29
    —— 引自第70页
  • 在这个世界上,人必须强硬,但是人也必须使自己心灵的某一部分保持些许温柔。----乔治•伊斯曼 (查看原文)
    karier 2013-10-11 22:16:50
    —— 引自第33页
  • 真正了解自己的想法是非常关键的:了解你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思考方式。你必须考察你的想法的思想根源,它是如何影响你对世界的看法,以及遵循这些想法你也许会在哪些地方犯错。 (查看原文)
    karier 2013-10-11 22:24:07
    —— 引自第37页
  • 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一定要敢于承担风险,给自己规定等待梦想实现的时间期限,这些时间耗完后,再认输。 (查看原文)
    karier 2013-10-11 23:06:38
    —— 引自第66页
  • Leadership, though, is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ambition, or from simply achieving goals: It involves inspiring, motivating, and creating opportunities for others. (查看原文)
    [已注销] 2017-05-09 12:26:10
    —— 引自第149页
  • 你非常有必要去理解你以及你的思想来自何处,你是你所在的时代、所处的背景、你的父母以及你的偏见的产物 (查看原文)
    tqtifnypmb 2018-09-29 23:20:51
    —— 引自章节:4.黑白分明——思想来源于对历史的反思
  • 你会意识到即使最冒险的选择在整个人生的沙漠中也不过是黄沙一粒,这样会让自己有更多的勇气去承担风险。 (查看原文)
    tqtifnypmb 2018-09-30 04:04:44
    —— 引自章节:6.重聚——重新认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