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要研究的是胡适。这位二十多岁就暴得大名的人物,从青年起就一生都是新闻媒体注意的对象,也是学术界一个久有争议而很难处理的题目:前些年是贬多于褒,近几年则褒多于贬。而本书要做的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去了解这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一个1891-1929年间的胡适。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以一个没有什么身世凭借的二十多岁的青年,回国两年间,即“暴得大名”,一举成为士林之首,真是中国近代史上绝无仅有之事。这个极有意思的事例,几十年来吸引了无数学者。故此,有人曾说,胡适的“暴得大名”,就是因为“中国思想界有一段空白而恰好被他填上了”。而今,这个人物已经远离我们数十年,但是关于他的争论却从未停止,胡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再造文明的尝试的创作者
· · · · · ·
-
罗志田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罗志田,1952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1995)、《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1998)、《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1999)、《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2001)、《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2001)、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2001年)、《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2003)、《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文化与学术》(2003)、《近代中国史学十论》(2003)等。
目录 · · · · · ·
二、语境:从西学为用到中学不能为体
三、受学:率性与作圣的徘徊
四、留学:再造文明的准备
五、关怀: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
六、尝试:再造文明的起步
七、讲学:但开风气不为师
八、议政:有计划的政治
九、落伍?暴得大名之后的反思
十、转折:新俄与社会主义
十一、诤友:走近国民革命
十二、余论:尝试梦想
修订说明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般的看法,胡适是个自由主义者。而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因前者是对人与社会之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解释为理论基础的,后者则是以集体主义(collectivism)的解释为基础的,故一般认为两者从根本上是相冲突的。可是在本世纪初的中国思想界,情形却有些两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社会主义并非只是左倾激进分子的信仰。包括胡适在内的许多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也都曾确信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世界发展趋势。有的人不仅确信,且长期力图实现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43页 -
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西向知识分子将舶来品当做自己的传统,和今人将某些西方观念当做中国人文精神这些现象,未必就体现了他们对国情的误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再造文明的尝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再造文明的尝试"的人也喜欢 · · · · · ·
再造文明的尝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8 条 )

旧范式、新问题与新结论——评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

> 更多书评 38篇
论坛 · · · · · ·
余老师的学生可真多 | 来自一天到晚游泳的 | 2023-04-15 20:43:53 | |
这么好的书,为什么不再版呢。。。 | 来自喵星人徒爪煎鱼 | 4 回应 | 2015-09-07 16:05:02 |
师爷是小神。 | 来自李贤文 | 2010-07-16 19:47:51 | |
再造胡适的尝试——评罗志田教授《胡适传》 | 来自菜菜 | 3 回应 | 2009-07-07 22:55:32 |
是否可以和李敖的《胡适评传》合读? | 来自ninelong | 5 回应 | 2009-06-01 13:00:5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8.7分 742人读过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8.4分 7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南方周末实习生参考书目 (苏更生)
- 看完这些传记 (海鹰)
- 公共知识分子书列 (Yasmine.L)
- 《我们怎样阅读中国》书目与丛书 (全金属小棉袄)
- 开卷八分钟(2012年) (bigboybt)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79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再造文明的尝试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韧勉 2015-08-31 17:17:40
如果罗大师能多在徽州呆一阵儿,本书的思考或许更透彻,“率性”与“作圣”乃徽州人文化品格的两端,故乡环境、家庭出身、学术历程、人生经历四方面对于学者的塑造是互相支撑、相辅相成而成的。这是罗大师文笔最流畅的一本,我的第1700本,倒放电影深入人心!
3 有用 fateface 2013-01-14 23:15:53
写人和时代,写得很入味。传记的典范之作,我很喜欢。
3 有用 Machiavellicn 2010-10-05 08:55:48
胡适小时候母亲对其有意识的“不与诸儿同”的教育对他的人生影响重大。做大事,不是先有能力,而是要先有志气。
2 有用 1N 2024-12-16 09:48:31 北京
剖析胡适思想形成的内心冲突,如手术刀般的无情解构新文化偶像。胡适内心深处读书出人头地的“作圣”情结,源于其父五试不第毅然投东北效荒的激励、母亲每天要其拜孔的影响。而最恨“平凡中庸”的性格,让“超我”处处抑制“本我”:既有舍大道而“旁逸而出”的开拓,又从未摆脱“爱惜羽毛”的好名,并在名和爱不可兼得之间选择了名。早年多次转学,博士期间骛外太甚,并没读多少书,靠善假于物,游离于博专之间,实终身徘徊未定。... 剖析胡适思想形成的内心冲突,如手术刀般的无情解构新文化偶像。胡适内心深处读书出人头地的“作圣”情结,源于其父五试不第毅然投东北效荒的激励、母亲每天要其拜孔的影响。而最恨“平凡中庸”的性格,让“超我”处处抑制“本我”:既有舍大道而“旁逸而出”的开拓,又从未摆脱“爱惜羽毛”的好名,并在名和爱不可兼得之间选择了名。早年多次转学,博士期间骛外太甚,并没读多少书,靠善假于物,游离于博专之间,实终身徘徊未定。而身处旧文明与新文明的过渡,以“传教士”自居,为使中国不亡“再造新文明”,是其始终葆有的强烈自我意识。也才有了“故意”掀起的激进文学革命,后来“实在忍不住”议政也非不得已。因缘际会开了风气,再造文明的尝试,于个人虽已留名,于历史仍止于清梦。部分章节不脱思想史论文习惯,铺陈过多,传主又归于抽象。 (展开)
7 有用 恪彥 2011-10-14 17:46:27
相比唐式的“胡說”少了一分輕快,多了一分沉穩.集胡學之成,扎實,深刻,還不時揣摩住了胡適的小心思,很耐讀.最後兩章給我啓發很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