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著名历史小说家高阳的又一力作,高阳历史小说全方位地展现清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他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脉络都相当熟悉,配合上他积累的大量清人的笔记、野史、杂著、诗文,使得他的小说非常贴近史实;而在细节上,他杂糅清代的典章制度、佚闻逸事、地方风俗、民情士风,点缀于小说之中,宛如《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从他的小说中看到中国古代社会包罗万象的风俗画卷。
备受广大读者欣赏的民国初年故事,全新的方向,全新的风格,揭开民初袁世凯一班人真相。本书是著名历史小说家高阳的又一力作,高阳历史小说全方位地展现清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他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脉络都相当熟悉,配合上他积累的大量清人的笔记、野史、杂著、诗文,使得他的小说非常贴近史实;而在细节上,他杂糅清代的典章制度、佚闻逸事、地方风俗、民情士风,点缀于小说之中,宛如《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从他的小...
本书是著名历史小说家高阳的又一力作,高阳历史小说全方位地展现清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他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脉络都相当熟悉,配合上他积累的大量清人的笔记、野史、杂著、诗文,使得他的小说非常贴近史实;而在细节上,他杂糅清代的典章制度、佚闻逸事、地方风俗、民情士风,点缀于小说之中,宛如《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从他的小说中看到中国古代社会包罗万象的风俗画卷。
备受广大读者欣赏的民国初年故事,全新的方向,全新的风格,揭开民初袁世凯一班人真相。本书是著名历史小说家高阳的又一力作,高阳历史小说全方位地展现清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他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脉络都相当熟悉,配合上他积累的大量清人的笔记、野史、杂著、诗文,使得他的小说非常贴近史实;而在细节上,他杂糅清代的典章制度、佚闻逸事、地方风俗、民情士风,点缀于小说之中,宛如《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从他的小说中看到中国古代社会包罗万象的风俗画卷。
金色昙花的创作者
· · · · · ·
-
高阳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高阳(1922—1992),台湾已故著名作家。本名许晏骈,字雁冰,笔名望君、吏鱼,生于钱塘望族。
大学未毕业,入空军军官学校,当了空军军官。
1948年随军赴台湾。曾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王叔铭的秘书。退伍后任台湾《中华日报》主编,还一度出任《中央日报》特约主笔。
高阳擅长史实考据,曾以“野翰林”自道。他的成就不仅在于评史述史,更重要的是将其史学知识用于创作历史小说。
1962年,高阳应邀于联合报副刊连载《李娃》,此部作品不但一鸣惊人,也成了高阳协史小说的滥觞。尔后发表的《慈禧全传》及胡雪岩三部曲《胡雪岩》、《红顶商人》、《灯火楼台》,更确立了他当代首席历史小说家的地位。
高阳一生著作一共有两百余部,约105册。
高阳历史小说不仅注重历史氛围的营造,情节跌宕,旨在传神,写人物时抓住特征,寥寥数语,境界全出。
原文摘录 · · · · · ·
-
从袁世凯当临时大总统开始,北洋政府就靠借债度日,一是发公债,民国刚进入九年,公债已发了十次,总计金额不下三万万元之多。 二是借外债,日本方面的路子是不大走得通了。财政总长李思浩另辟蹊径,以烟酒公卖收入作担保,向两家美国银行各借五百五十万美金,合计一千一百万,但除了军费、外债利息这些必不可少的支出以外,所余无几。各学校教职员的薪水无着以外,各机关亦普遍欠薪,因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与“灾民”相对而言的“灾官”。 受“灾”的程度各个不同。交通部是阔衙门,光是虽已停止发行,但仍为“有价证券”,可供抵押担保之用,并且有市价的所谓“京钞”——中国交通在京发行,印有“北京”字样,在民国五年为袁世凯下令停兑的钞票,即积有两千一百万之多。财政部近水楼台,比较方便。陆海两部可在军费中想办法。外交部颜面攸关,政府要尽力维持。农商部管着好些厂矿,别有生财之道。司法部有好些规费收入,不妨截留。“灾情”最重的是内政部与教育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51页 -
无奈段祺瑞能用人,却不识人,除了与徐树铮的遇合,出于机缘以外,凡是段祺瑞所重用的人,不是象靳云鹏那种见利忘义,便是象段芝贵、傅良佐之流的饭桶。吴光新亦不例外,而且在饭桶中还应列为大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73页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金色昙花"的人也喜欢 · · · · · ·
金色昙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金色昙花》

往事并不如烟,如《金色昙花》,精彩只在一瞬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台湾和海外华人界流行一句话:“有井水处有金庸 ,有村镇处有高阳”。 金庸是武侠小说界的珠穆朗玛,这是公认的。而在历史小说界,高阳也是珠穆朗玛一样的人物,其地位可以与金庸相提并论。 高阳是谁? 高阳,本命许晏骈【pián】,字雁冰,浙江杭州人。1922年3月15日出生,... (展开)
看《金色昙花》,领略精彩历史大戏

《金色昙花》:所谓权谋算计,不过昙花一场,转瞬即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民国是一个混乱的时期,但乱世却最易出英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各路英雄纷纷登山历史舞台,各凭本事想要影响时代的发展,可不曾想他们的高光时刻,也不过转瞬之间便烟消云散。 文坛一直有句话:“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可见,高阳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 (展开)
金色昙花一现,民国烟雨纷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说到民国,第一反应是歌舞平升的大上海,复古刘海的美人海报图,围着披肩优雅坐上黄包车的女士,和短短几十年却有无数灿若星辰的名人。这些印象来自从小看的影视剧,仅仅只是民国一角。 误解需要现实的照妖镜来矫正,所以我打开高阳先生的《金色昙花》,想要了解轻歌曼舞的民国... (展开)
《金色昙花》在牵丝攀藤卷枝蔓中,看泥沙俱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阅读《金色昙花》此书之前,我对高阳并不知晓。翻开扉页,看到高阳介绍为中国当代历史小说巨匠,素有“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之称,不禁心生敬畏,能与金庸先生相提并论,此人定不简单。 高阳熟知历史掌故,凡笔记、野史、杂著、诗文及民间传说都烂熟于心,信手拈... (展开)
《金色昙花》:是非成败转头空,犹如昙花一现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原创|阿力克斯 看过刘德华的《少林寺》,看过梁朝伟的《大魔术师》,两部电影都有涉及到民国时期军阀割据的血雨腥风,但可能太艺术化了,只能管中规豹对民国的风云变幻略知一二。 自己读的历史专业,从溥仪退位到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割据,基本上都是对着历史书籍背诵,... (展开)> 更多书评 14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9)8.2分 78人读过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4)7.4分 31人读过
-
华夏出版社 (2007)7.9分 2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历史传记小说 (1997xhp)
- 书虫私人藏书之高阳篇 (bookbug)
- 我的历史小说 (羊的门)
- 历史小说 (雁北翎)
- 购书读书-2020 (闲看梁祝化蝶)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金色昙花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慕容家的阿碧 2019-11-08 00:37:08
张勋复辟。四面楚歌之际,张勋在坐上荷兰公使的车出逃之前还不忘家暴不忠的姨太太,真是一个反写的霸王别姬版本 23333
0 有用 苍竹琴声 2022-04-20 14:11:05
这应该写的就是真实的历史吧?
1 有用 六月小茶纪 2012-03-03 19:34:44
洪宪失败、二次府院之争、张勋复辟、曹锟贿选、南方革命党此起彼伏的斗争……在高阳笔下淹没于种种细节和中低层人物的斤斤算计之中,未免失之于流水账。但也许历史就是这样形成的——当时人们习以为常之事,在后代看来莫不带惊诧和惊心动魄之感。安知今日社会之种种,不会成为日后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0 有用 magot 2021-09-01 13:44:33
历史小说读的不多,历史和小说如何拿捏,高阳是高手。民国乱局让人眼花,能理清一二已大不易。 军人当国没有出路,所谓西式政府,无非换一种游戏规则,也被国人玩坏了。 上位者不正,怎保证日后端正,走马灯,最终都是民贼。
0 有用 liuzai09 2020-08-14 11:35:22
人物关系太复杂,除非对20世纪初20年的历史有很深的了解,不然很容易云山雾罩,最后根本搞不明白段芝贵和段祺瑞的关系。//杀书头,功力似乎不如史料,但愿是似乎//唯有读书,方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