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在本书中,作者试图将精神分析、传记与历史相互结合,意在营造一种新思潮,显示出宏观的时代脉络和微观的个体平交织辨证探究的划时代的原创理念。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整合个体的、社会的、政治、文化的、心理的大规模传记历史,读来纲举目张,气象万千。
由于弗洛里伊德生前毁掉了大批书信及手稿,所以本书所引用的史料更显珍贵。作者几乎通读了能得到的有关弗洛伊德的所有资料,并说服了其后人让自己参考一些仅存的弗洛里伊德的书信,从而完整的再现了弗洛德的一生和其学术的历程。读完本书,读者不但可以了解弗洛伊德这个人,还可以一窥精神分析的真面貌。
弗洛伊德传(上、下)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彼得·盖伊(Peter Gay),1923年出生于柏林,1938年移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目前为耶鲁大学资深史学教授、古根汉与洛克菲勒金会学者、剑桥丘吉尔学院海外学者。历获各种研究奖如海尼根(Heineken)史学奖等。其著作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目录 · · · · · ·
1998年英文版序
1988年英文初版前言
导读如何阅读弗洛伊德
I 奠基期:1856—1905
第一章 知识的贪求
回忆的滋养
研究生涯的诱惑
恋爱中的弗洛伊德
第二章 酝酿中的理论
必要的朋友与敌人
歇斯底里、投射与困窘
自我分析
第三章 精神分析
梦的秘密
献给心理学家的心理学
从罗马到维也纳:一段缓慢的进展
性欲地图
Ⅱ 深究期:1902一1915
第四章 四面受敌的宗师
50岁
感官之乐
星期三心理学社
外国人
第五章 精神分析政治学
荣格:加冕的王储
美国插曲
维也纳对抗苏黎世
荣格:后来的敌人
第六章 疗法与技术
疑窦重重的首演
经典性的两课
事出有因:达·芬奇、施列伯、弗里斯
事出有因:狼人政治学
临床技术手册
第七章 应用与涵蕴
有关品位
社会的基础
重绘心灵地图
欧洲的终结
Ⅲ 修正期:1915—1939
第八章 侵犯性
牵连甚广的重大事物
风雨中的和平
死亡:经验与理论
爱欲、自我,及其敌人
第九章 生死相争
死亡的阴影
安娜
成名的代价
活力:柏林精神
第十章 黑暗大陆的摇曳火光
兰克事件及其结果
医生的两难
女人,黑暗大陆
第十一章 人性使然
对抗幻象
文明:人类的困境
丑陋的美国人
战利品与讣闻
第十二章 死于自由
灾难政治学
反抗之作为自我认同的方法
奥地利完了
一个斯多葛派之死
书目研究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 · · · · · (收起)
1988年英文初版前言
导读如何阅读弗洛伊德
I 奠基期:1856—1905
第一章 知识的贪求
回忆的滋养
研究生涯的诱惑
恋爱中的弗洛伊德
第二章 酝酿中的理论
必要的朋友与敌人
歇斯底里、投射与困窘
自我分析
第三章 精神分析
梦的秘密
献给心理学家的心理学
从罗马到维也纳:一段缓慢的进展
性欲地图
Ⅱ 深究期:1902一1915
第四章 四面受敌的宗师
50岁
感官之乐
星期三心理学社
外国人
第五章 精神分析政治学
荣格:加冕的王储
美国插曲
维也纳对抗苏黎世
荣格:后来的敌人
第六章 疗法与技术
疑窦重重的首演
经典性的两课
事出有因:达·芬奇、施列伯、弗里斯
事出有因:狼人政治学
临床技术手册
第七章 应用与涵蕴
有关品位
社会的基础
重绘心灵地图
欧洲的终结
Ⅲ 修正期:1915—1939
第八章 侵犯性
牵连甚广的重大事物
风雨中的和平
死亡:经验与理论
爱欲、自我,及其敌人
第九章 生死相争
死亡的阴影
安娜
成名的代价
活力:柏林精神
第十章 黑暗大陆的摇曳火光
兰克事件及其结果
医生的两难
女人,黑暗大陆
第十一章 人性使然
对抗幻象
文明:人类的困境
丑陋的美国人
战利品与讣闻
第十二章 死于自由
灾难政治学
反抗之作为自我认同的方法
奥地利完了
一个斯多葛派之死
书目研究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弗洛伊德经过详细的观察,逐渐认识到:每一件被遗忘的事情,都有其痛苦的一面。如果以该病人的人格标准来衡量,那么,这些事情就包含着不能令他苟同或使他引为羞耻的观念。由于这些不能苟同或引以为耻的观念在不知不觉间形成,所以它会被遗忘,或者说使它不能在意识界中存在。所以,如果想使它重新回到意识界,就必须首先克服某些内在的阻力,以极大的力量去驱逐或镇压这些阻力本身。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所作的努力要视病情而定,并和试图回忆的事情的难易成正比。在这过程中,医生所需耗费的功力,显然就代表了病人的内在心理的阻力。弗洛伊德在这方面的发现是继发表《歇斯底里研究》之后最重要的发展,它构成了弗洛伊德的“抑制学说”。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七章 从自我分析到梦的解析 -
他的论点引起关于其理论是否可以在每个可能情境都适用的争议,因为他的理论无法被否证:一个很容易解释为愿望满足的梦可以确认他的理论,但是一个焦虑的梦,看起来与他所说的相反时,也可符合他的解释架构。弗洛伊德认为,这种状况来自于心灵是一组彼此相互对抗的欲望组合:心灵其中一部分想要的,另一部分很可能会反对,因此引起焦虑。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弗洛伊德传(上、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弗洛伊德传(上、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弗洛伊德传(上、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4 条 )

导读 如何阅读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主义是当代智识生活无法回避的一大重要主题,因为它早已渗透到我们知性生活的各个层面,它影响着我们的生命观和世界观,同时操纵着我们人际关系的运行,更确切地讲,它左右着我们生命的呼吸方式。总之,它开拓了我们看人的现象和世界运行方式的视野,我们因而能够更了...
(展开)

“精神分析学”与19世纪末的性压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高凌/文 在彼得·盖伊关于弗洛伊德的鸿篇巨制已经被翻译成中文之后,又来了一本《弗洛伊德传》?可能这是看到这本书的人最先想到的一个问题。而这个话题的另一本新书就显得巧妙得多,亚当·菲利普斯把他的《成为弗洛伊德》写成了一本精神分析的史前史,通过这个方法他躲过了彼... (展开)
“让我们死于工作中吧”
弗氏年轻的时候求知欲旺盛,但经济贫困,遇到几位贵人帮助,开了私人诊所,一边行医一边进行理论研究。尽管弗氏后来承认最开始进入精神医学领域是生活所迫,不过他后来对此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证明了他对人类精神领域极大的研究兴趣。 妻子在家承包了大多的家务工作,不让他有后顾...
(展开)

弗洛伊德的“第三只耳朵”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主要优势在于老弗爷的信件、记事簿等为主文献上的串联(弊处在于过多的信件反而使得繁琐,但是对于传记而言却具有文献价值,且也未将信件全然视为思想的直接应证),又可在荣格、阿德勒、兰克、费伦齐克莱因等的修正上梳理出许多促进弗氏反思乃至修正理论的历史因素(兰克的短... (展开)> 更多书评 14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商务印书馆 (2015)8.4分 266人读过
-
W. W. Norton & Company (2006)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3)暂无评分 10人读过
-
鹭江出版社 (2009)暂无评分 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寻找牛人与智者清单 (欧阳)
- 精神分析学 (Herr.Nos)
- 心理咨询修炼书单 (tangmm)
- 新文化史—— 彼得·盖伊 ( Peter Gay ) (感)
- 传 书信 (达哒)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弗洛伊德传(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sorceress 2009-12-15 00:47:20
童年的记忆对于人生影响巨大特别是你决定抛弃或掩盖的那部分
0 有用 二农戏猪 2011-06-15 20:46:01
书中资料不少,作者文笔不错,但是可读性不强。弗洛伊德生前曾经主动销毁了一批书信&笔记,并且希望后人不要写他的传记,所以书中不少论断属于作者在现有资料之上的推断.
0 有用 思无邪 2012-10-03 20:05:03
一本传记书,也是一本了解心理学知识的书
0 有用 Opus 2008-09-25 01:41:46
Peter Gay透過佛洛伊德發展的論述本身,他個人的生命史、以及與他所身處的奧匈小資產社會階級文化本身特有的宗教道德觀,在科學思潮下擴大為具備普遍意義的心理學,此一雙重連結,重構了佛洛伊德留下的各種材料與線索。
0 有用 🌺 2019-02-05 11:25:23
了解一个人的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