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rld Republic of Letters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海之子 2014-01-12 14:50:15

    如何摆脱nationalist视角来解读世界文学,把视角转移到另一个vantage point,从而在跨国文学现象的大语境下重读文本?本书尝试开创一种“国际文学批评”模式,综合后殖民批判和法国批评传统,重建文学与政治相互独立又依附的历史关系。作者认为,伟大的作家能从历史和文学力场中剥离开来,创造自己的文学自由。这一点非常具有原创性,也很大胆。

  • 2 cicada 2015-01-18 12:47:47

    评价是给Casanova的想象力的。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老派的人文主义者来说,这本书把经济范式(也就是世界市场那一套术语)系统地用于世界文学让我有些义愤填膺的赶脚。经济学范式这个理论方向让世界文学逐渐远离其理论史上应许过的文学乌托邦。(BTW:我的Thesis的题目大概就是"Does World Literature Resemble a Market?")

  • 0 吴蔚文 2014-02-24 07:15:25

    很french-oriented的一个学者,写的很好,但难以不激起民愤。

  • 0 vera 2015-11-09 03:21:37

    作者深入骨髓的法国文化优越感……

  • 0 HHHoliday 2021-10-24 19:49:36

    认为international literary space形成于十六世纪欧洲,对巴黎中心地位的强调反而在加强欧洲中心/法国中心,视角从natioanal转移出来,但还是停留在欧洲。好像文学所有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中心祝圣,获得中心的承认。有点理想化哈,抛开欧洲中心,整个内容还是很详实。

  • 0 Cristobal 2022-11-14 09:42:06 广东

    英译版还是可以,明白晓畅

  • 1 Ichi 2023-08-30 15:36:43 北京

    把world literary space视为充满竞争world market of intellectual goods,遵循自己的市场经济法则。很有想象力的理论模型,用market的现实规则戳破自由人文主义对世界文学乌托邦式、世界大同的幻想。以此理论为透镜,很多第三世界作家和读者(比如中国的)对所谓现代的、先锋的文学的过分追求,对传统手法的鄙夷,对所谓国际影响力、国际大奖的执着,都可放在世界文学市场的框架中阐明,对文学性的追求也是对自己市场地位的追求。世界文学的首都(巴黎、伦敦、纽约)是时间的标尺,定义了何为文学的现代性,何为文学时间的当下。我们这些过时的书写者不遗余力地追赶这个所谓的“当下”(present),只为被世界文学的首都consecrated,获得文学万神殿的门票。

  • 0 Lysdlv 2021-12-07 13:23:54

    英译本忠实地还原法文长句、难句...... 译者究竟花了多少心思在这些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上......

  • 0 fff勒内 2023-04-20 11:07:35 美国

    Gallocentrism。比Damrosch好的一点是理出了the infrastructure of literature(作为sphere不再是没有摩擦和损耗的透明mediation):power brokers。但是理所当然地失去了literary object/or as pure receptivist reduction。aesthetic norm完全没有得到解释,modernity is about novelty(how ironic),Paris…在center/periphery的reduction下沦为纯然象征。再次觉得跟着Gavin至少拿到了surrealism as examining lens onto modernism。spatialization!

  • 0 Tanxing 2021-02-05 06:44:09

    世界文学空间中的地理、经济、政治生态及语言的跨文化性 Casanova brings up an impressive notion of “the world literary space” as a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geographic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ecology in the transcultural world republic of letters. She reinterprets the pattern of the modern literary world and discusses its power relations beyond national boundaries.

  • 0 水草狗 2019-05-01 09:47:06

    将文学世界视为政治空间进行社会学分析。反正我看不明白,不明觉厉。文艺友邻们应该会有兴趣

  • 0 Alan 2016-09-23 04:21:19

    其“世界文学”基本指的是现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国语文学形成(印刷资本主义支撑的小说)以及在不平等的世界体系中互相竞争向中心靠拢(用了“本初子午线”的比喻,可见其历史观)的诸策略性行为,最后附上一个升华可能,即文学最终可以超出民族国家政治的限制达到美学自治成为“世界级”作品。这是气势宏大的研究,但也到处都有漏洞,比如Prendergast指出其“国族/文学”概念的使用就是一个自我确认的循环;Cleary指出其大大低估去殖民对于世界文学体系的影响,以及忽略文学批评的角色等等。当然,其强烈的法国中心和粗糙的爱尔兰文学史研究也难以避免地被打成了筛子。退一万步说,这是在高抽象层面的作品,疏失是内在于其分析模式的,尽管残酷又反动,但很大程度上描述我们憎恨但难以反抗的历史进程。

  • 0 雪猫 2021-03-25 19:53:03

    2014年在加拿大上课的时候读的书,印象一般

  • 0 吃书妄想剜🌙 2021-03-19 10:01:54

    这本书也可以叫做《一百种证明巴黎是世界文学中心的方法》。世界各地为边缘文学,不断想要获得巴黎这个中心的认可。大多数例子有道理,但其中说莎士比亚是因为先被翻译成法语才得以被德国欣赏……拜托,怕不是这样的吧

  • 0 Willionvii 2021-06-09 10:14:57

    这种叙述方法挺好玩的,但是似乎过度引入其他学科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