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照本雅明的说法,土星是“一颗充满迂回曲折、耽搁停留的行星”、桑塔格遂用“土星气质”来描述以本雅明为代表的这类思想家的精神风貌。除本雅明外,本文集还深入评论阿尔托、巴特、卡内蒂等她本人引为榜样和同道的思想家、艺术家的作品、鲜明地描画出他们的精神肖像,桑塔格对他人的评论由是亦成为她本人的一种精神自传。
在土星的标志下的创作者
· · · · · ·
-
苏珊·桑塔格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苏珊·桑塔格(1933~2004年),她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93年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院士。她是当前美国声名卓著的“新知识分子”,和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被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知识分子,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2000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2001年获耶路撒冷国际文学奖,并获得2003年度德国图书大奖——德国书业和平奖。
目录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对于出生在土星标志下的人来说,时间是约束、不足、重复、结束等等的媒介。在时间里,一个人不过是他本人;在空间里,人可以变成另一个人……时间并不给人以多少周转的余地;它在后面推着我们,把我们赶进现在通往未来的狭窄的隧道。但是,空间是宽广的,充满了各种可能性、不同的位置、十字路口、通道、弯道、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死胡同和单行道。真的,有太多的可能性了。由于土星气质的特征是迟缓,有犹豫不决的倾向,因此,具有这一气质的人有时不得不举刀砍出一条道来。有时,他也会举刀砍向自己而告终。 对于忧郁症来说,装腔作势、遮遮掩掩似乎是必要的。他与别人的关系复杂、不明朗。那些高人一等的、不足的、情感迷惘的感觉,那种不能得到想得到的、抑或甚至无法对自己以合适的(或统一的)名称讲出来的感觉——所有这些感觉都觉得应该掩盖在友好或最具道德原则的操纵之下。使用一个由那些了解卡夫卡的人也用在他身上的词语,舒勒姆谈到了本雅明与别人的关系的一个特征,即“几乎是中国式的彬彬有礼”。但是……了解到这个爱挑剔、固执、极其严肃的人也会对在他看来可能高于他的人奉承拍马,知道了他几次到丹麦拜访布莱希特时也会让他自己被布莱希特“嘲弄”(他本人语)、被他蔑视,人们也就不会感到有什么惊讶。知识生活的王子也可能是一个弄臣。 本雅明在《德国悲剧的起源》里借助于忧郁理论,对两种角色作了分析。土星气质的一个特征是慢:“暴君因其情感之拖沓而轰然倒台。”“土星另一个显著特点,”本雅明说,“是不忠实。”巴洛克戏剧中弄臣的性格就是代表,其心态就是“本身动摇不定”。弄臣的操纵性部分在于“缺乏性格”;它也部分地“反映出向无法穿越的、悲愁的、相合的星座所作出的极度沮丧、泄气的投降,这一星座群仿佛表现出一种巨大的、几乎是物样的风貌”。只有认同这样的历史灾难感、认同这样程度的沮丧的人,才会解释弄臣为何不应当受到嘲笑。本雅明说,他对同伴不能忠实如一,与他对物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6页 -
共产主义国家的官方艺术表现出与性无关的纯洁,与此形成对照,纳粹艺术既是色情的,又是理想化的。乌托邦美学(身体的完美、作为生物事实的本体属性)意味着一种理想的色情:性的内容被转变为领袖的个人魅力以及追随者的欢愉。法西斯主义理想就是将性的能量转变成一种有益于群众的“精神的”力量。好色之徒(即妇女)总表现为一种诱惑,而最令人钦佩的反应就是在性冲动面前方寸不乱。于是乎,里芬斯塔尔对努巴人的婚姻一反他们奢华隆重的葬礼而没有任何仪式或者宴请作了解释: 努巴男子最大的欲望不是与女子结婚,而是成为优秀的摔跤手,由此肯定节制的原则。努巴人的舞蹈仪式不是贪图感官享乐的场合,而是“纯洁的节日”————抑制生命力的节日 法西斯主义美学建立在抑制生命力的基础之上;行动受到限制、控制、克制。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迷人的法西斯主义071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苏珊·桑塔格文集(共17册),
这套丛书还有
《论摄影》《死亡匣子》《火山情人》《激进意志的样式》《同时》
等
。
喜欢读"在土星的标志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在土星的标志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在土星的标志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讀書日記# | 《在土星的标志下》
- 苏珊·桑塔格是美國著名的作家兼評論家,尤其以社會評論和文學批評著稱,在攝影和藝術方面的 文字創作也異常豐富。她的代表作《論攝影》時常被視覺領域的論文所引用,歷史小說《在美國》還曾獲得過美國國家圖書獎。她對社會議題的熱切關注,讓她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
(展开)

占星师最怕的就是冥王和土星,不轻松!
桑塔格在《土星照命》中提出,个人的艺术创作不仅是对自身痛苦的记录,也是对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的批判。她通过对角色心理的深刻剖析,强调了艺术作为一种自我表达和社会反思的双重功能。正如书中所描述的,艺术能够将个人的痛苦升华为普遍的文化经验,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对个人...
(展开)
> 更多书评 15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Picador (2002)9.2分 28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8.4分 664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8.6分 380人读过
-
麥田 (2007)8.5分 4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们都是标题党。已满。 (DUVET才没)
- 景行外国文学豆列Ⅰ (mcpanther)
- 少买书,买好书 (kingfish)
- 据说翻译的不好的书(你读过哪些翻译得比较差的书?) (茶亦添香 书可增识)
-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美學專業文化批评书目 【书单开列者:张闳】 (王三强)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在土星的标志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安定医院的莫西亚 2007-09-28 14:09:28
还可以 我不记得是这个还是另一个 我很喜欢
0 有用 鹿拿 2008-07-13 20:26:19
只能说我的境界太低 读不懂这颗美国公众的良心
0 有用 sherrylee 2009-12-12 21:53:22
同是土星人
0 有用 黎戈 2009-08-07 10:50:05
重读了本雅明那篇
0 有用 泓楷 2010-10-25 17:22:43
标记本雅明和阿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