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张岱年主编《国学丛书》之一种
天学真原的创作者
· · · · · ·
-
江晓原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江晓原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系主任,上海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上海性教育协会副会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
1955年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曾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工作15年,长期领导中国唯一的天文学史研究组,1994年由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教授。1999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
目录 · · · · · ·
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术语与概念
2、本书的任务及其形式
第二章 哲学基础: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
1、神话:天地相通
2、儒家:转变之中的天命与天意
甲 人格化的天--极为普遍的观念
乙 天命及其变化
丙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3、星占学:天象对人事的警告和嘉许
4、天道与人道:为政之道
第三章 天学与王权
1、问题:天学在古代中国特殊地位之观察
甲 在历代官史之特殊地位
乙 古籍中所见上古政务中天学之特殊地位
丙 天学在古代知识系统中的特殊地位
丁 天学在古代数学中的特殊地位
戊 天学家以及天学机构之特殊地位
巳 历代对私藏、私习天学之厉禁
2、解答之上:“昔之传天数者”--天学家溯源
甲 星占学家
乙 巫咸与巫觋
丙 巫觋与通天
3、解答之中:灵台、明堂与通天事务
4、解答之下:垄断通天手段为王权之依据与象征
甲 《诗·大雅·灵台》发微:通天者王
乙 天命之确立与天学之禁锢
丙 数术与皇家天学
5、小结及余论
第四章 历:它的性质、源流及文化功能
1、历:性质之疑问
甲 历法·历谱·历书
乙 古今所论历法性质之迥异
2、历法性质与功能探讨
甲 典型历法之内容
乙 “历法为农业服务”说质疑
丙 “观象授时”与“四时大顺”
丁 历法与星占:历法的主要用途
3、历书(具注历)性质与功能之探讨
甲 历书之起源
乙 历书之繁盛及其内容
丙 择吉与推卜:历书之文化功能
4、历与两性及人体:天人合一的神奇侧面
第五章 天学与传统文化之若干重要方面
1、古代星占学概论
甲 两大类型:诸古代文明之星占学鸟瞰
乙 分野理论
丙 所占之事:星占学的主要任务
丁 所占之象
戊 占论之法
己 天象记录及其伪造
2、天学与政治运作
甲 王气·劝进·谋反
乙 大臣进退与议政风潮
丙 军事决策
3、天学与道德教化
甲 “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乙 史传事验
丙 当食不食--“德之动天,不俟终日”
4、天学与其它若干方面
甲 神秘主义之政治观念
乙 天象与城市及宫殿建筑
丙 天象与墓葬
第六章 起源问题与域外天学之影响
1、令人困惑的起源问题
甲 背景: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
乙 中国天学西源说之简略回顾
丙 旧话重提
丁 从文化功能论中国天学之起源
戊 起源与外来影响:两幅不同图景
2、巴比伦古代天学东来之踪迹
甲 巴比伦与古代中国天学之关系
乙 十二宫与二十八宿之起源问题
丙 数理天文学研究所提供之新线索
3、七曜术在中土之盛行
甲 七曜术出现于中土之早期线索
乙 由史志书目看七曜术之盛行
丙 佛徒对七曜术传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丁 七曜术之中亚色彩
戊 七曜、九曜及九执:生辰星占学与择吉推卜
己 聿斯经与算命术
4、入华之印度天学家与印度天学
甲 若干早期情况
乙 唐代天学之“天竺三家”
丙 关于《九执历》
丁 关于《符天历》
5、余论:外来影响能否深入及持久
后记
综合索引
· · · · · · (收起)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术语与概念
2、本书的任务及其形式
第二章 哲学基础: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
1、神话:天地相通
2、儒家:转变之中的天命与天意
甲 人格化的天--极为普遍的观念
乙 天命及其变化
丙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3、星占学:天象对人事的警告和嘉许
4、天道与人道:为政之道
第三章 天学与王权
1、问题:天学在古代中国特殊地位之观察
甲 在历代官史之特殊地位
乙 古籍中所见上古政务中天学之特殊地位
丙 天学在古代知识系统中的特殊地位
丁 天学在古代数学中的特殊地位
戊 天学家以及天学机构之特殊地位
巳 历代对私藏、私习天学之厉禁
2、解答之上:“昔之传天数者”--天学家溯源
甲 星占学家
乙 巫咸与巫觋
丙 巫觋与通天
3、解答之中:灵台、明堂与通天事务
4、解答之下:垄断通天手段为王权之依据与象征
甲 《诗·大雅·灵台》发微:通天者王
乙 天命之确立与天学之禁锢
丙 数术与皇家天学
5、小结及余论
第四章 历:它的性质、源流及文化功能
1、历:性质之疑问
甲 历法·历谱·历书
乙 古今所论历法性质之迥异
2、历法性质与功能探讨
甲 典型历法之内容
乙 “历法为农业服务”说质疑
丙 “观象授时”与“四时大顺”
丁 历法与星占:历法的主要用途
3、历书(具注历)性质与功能之探讨
甲 历书之起源
乙 历书之繁盛及其内容
丙 择吉与推卜:历书之文化功能
4、历与两性及人体:天人合一的神奇侧面
第五章 天学与传统文化之若干重要方面
1、古代星占学概论
甲 两大类型:诸古代文明之星占学鸟瞰
乙 分野理论
丙 所占之事:星占学的主要任务
丁 所占之象
戊 占论之法
己 天象记录及其伪造
2、天学与政治运作
甲 王气·劝进·谋反
乙 大臣进退与议政风潮
丙 军事决策
3、天学与道德教化
甲 “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乙 史传事验
丙 当食不食--“德之动天,不俟终日”
4、天学与其它若干方面
甲 神秘主义之政治观念
乙 天象与城市及宫殿建筑
丙 天象与墓葬
第六章 起源问题与域外天学之影响
1、令人困惑的起源问题
甲 背景: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
乙 中国天学西源说之简略回顾
丙 旧话重提
丁 从文化功能论中国天学之起源
戊 起源与外来影响:两幅不同图景
2、巴比伦古代天学东来之踪迹
甲 巴比伦与古代中国天学之关系
乙 十二宫与二十八宿之起源问题
丙 数理天文学研究所提供之新线索
3、七曜术在中土之盛行
甲 七曜术出现于中土之早期线索
乙 由史志书目看七曜术之盛行
丙 佛徒对七曜术传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丁 七曜术之中亚色彩
戊 七曜、九曜及九执:生辰星占学与择吉推卜
己 聿斯经与算命术
4、入华之印度天学家与印度天学
甲 若干早期情况
乙 唐代天学之“天竺三家”
丙 关于《九执历》
丁 关于《符天历》
5、余论:外来影响能否深入及持久
后记
综合索引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国学丛书(共21册),
这套丛书还有
《墨学通论》《古籍的阐释》《谶纬论略》《走出理学》《国学今论》
等
。
喜欢读"天学真原"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逸周书》新研 8.4
-
- 星占学与汉代社会研究 7.2
-
- 真理的社会史 7.7
-
- 中古时期的医者与病者 7.2
-
- 诠释与重建 8.2
-
- 从巫术到数术 7.8
-
- 《经义考》研究 9.1
-
- 中古前期的交聘與南北互動 7.4
-
- 知识的考古 7.6
天学真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逆潮正解十三年——《天学真原》新版序
作者:刘兵 来源:博览群书 整理日期:2007-7-19 十三年前,江晓原邀我为他的《天学真原》一书写一篇序。我在当时所写的序言中就提到,他的这种做法按照当时(乃至现在)的标准来看,是很反常规的。因为人们往往邀请“名人”为自己的著作写序,而我当时只不过...
(展开)

> 更多书评 7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译林出版社 (2011)8.3分 95人读过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8.1分 66人读过
-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7)8.7分 62人读过
-
辽宁教育出版社暂无评分 2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开卷八分钟书单 (南岛)
- 国学丛书 (嘿嘿)
- 汲新(中国科技史&环境史) (一苇杭)
- 老赵甩书单 (慢枪手L)
- 以前的书 (看闲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天学真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一一 2010-11-24 12:48:17
俨然一资料库
0 有用 Covfefe 2020-01-16 12:01:14
开篇分析科学史研究中的辉格史观,是很有必要的。参照今日来研究过去的思路主观增删,中国科学史就成了“古代中国与西方天文学交流及比较研究”。天文学成就史不是天文学史。另外,民族主义色彩在科学史研究中十分强烈,预先设定结论,近乎荒诞的立牌坊和自我炫耀,对具体的概念和历史是怎么回事仍然一头雾水。所以需要回到实证的角度看古代天文学,首先不是天文学,而是天学,性质与功能是天人探索。很好的书,一直有新修订版。
0 有用 挑灯 2012-06-23 01:09:03
技术人员要像江先生能走出狭隘的专业圈子拥有广泛的视野 才能看清很多东西
0 有用 zvetazaza 2014-01-16 14:18:19
呵呵。。
0 有用 八重津 2017-01-11 23:30:41
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什么叫把本专业的研究文章写得像推理小说。唯一的疑问:是否过于关注天学发展的"连续性"而忽视了差异性?譬如殷周二代天命观就有巨大的变化;秦汉政权的建立对天学有多倚重似乎也谈不上。不过还是足够称得上振聋发聩了,上世纪90年代的科学史就能写到这种程度确实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