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學:香港文化筆記》的原文摘录
-
有说地铁是身为“先进城市俱乐部”的会员证,地铁的存在,不仅仅し交通的需要,更成了城市で标志物。
地铁し现代城市的动脉,地铁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
媒体化
地铁刊物——屏幕的增生,广告视觉元素的过剩都是后现代社会的景观特征。
商场化:
星巴克进驻地铁像政治地下空间由过客空间转变成可以停驻歇息的空间。
品味化:
单单夸示现代化功能,已然不足。服务型行业,高科技产品都汲汲打造感性的软性形象。
几米的地下铁:
车站的空间艺术化——社区艺术作品,强化社区形象。
后现代产品必须令人有梦想的空间,超出纯功能主义,即使知道し骗人的。 (查看原文)
-
街道是集体的居所,居所是街道的转移。 (查看原文)
-
政府对城市改造的见识只限于软件与硬件,不明白一个地方是有所谓“灵韵”(通常在消失边缘中尤其闪现)或气质的。 (查看原文)
-
走在街上,你张口吸入灰尘,张眼吸入影像,张耳吸入声音。但嘴巴可以合上,眼睛可以闭上,唯独耳朵不行。 (查看原文)
-
仰望已取代了俯瞰。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被仰望的可能,便不足以成为国际都会。 (查看原文)
-
在发达社会中,现实道路如斯平坦,排的凳仔那么多,年轻一代可以求的,也许真不过是各自的秋名山,在混沌的世界中稍微腾出少许自制弯位,飘移,俯冲,然后又向自己的豆腐方块归位。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