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阿瑟·黑利(1920-2004),他出生英伦,参加皇家空军征战二战,写尽美国社会百态之后,终老于巴哈马,但更愿承认自己是加拿大人。
他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引领好莱坞的灾难片风潮;他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创造出历史最高的收视纪录。
他的小说入选MBA教材,成为从业人员的必读之书;他的小说入选英文课本,是学习写作的经典范本。
他是畅销书之父,作品被译作38种语言,总销量17亿册。他无时无刻不在编织故事,一天却只能创作600字。
他是行业小说之王,人们从他的小说里了解空港经营、酒店管理、媒体运作、金融内幕,他却谦虚道:“我就是个讲故事的人,读者的其他收获不过是偶然罢了。”
喜欢读"晚间新闻"的人也喜欢 · · · · · ·
晚间新闻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从新闻从业者角度对于本书的小思考。。。
晚间新闻这本书是1990出版的,很多情节在通讯时代特别发达的今天看来有些过时,特别是新媒体的崛起对于纸媒以及电视媒体的冲击。但媒体人的属性,媒体的实效性,媒体人所需要秉承的职业操守都将是永恒不变的。 小说情节环环相扣,哈里这一角色简直是有点被神话了,无所不能,写...
(展开)

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新闻工作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阿瑟黑利的小说就像是在读行业报告 阿瑟对于电视台新闻的了解程度,无论是工作程序,还是背后的一些运作原理,行业精神都十分深刻。 虽说像是行业报告,但晚间新闻绝对比市面上的大部分小说都令人潸然泪下,而贯穿始终的新闻业精神不比任何一种精神渺小。 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 (展开)
恐怖主义的敌手——阿瑟•黑利的《晚间新闻》
摘自《欧美小说史话》) 蜚声当代国际文坛的加拿大小说家阿瑟•黑利,六、七十年代发表《大饭店》、《航空港》、《钱商》等名作之后,搁笔多年。1990 年4 月,他突然推出一部长篇新作《晚间新闻》,在美国出版后,立即引起读书界的轰动。 小说描写了一个代号叫...
(展开)

新闻专业主义已死的今天,读这本书别有一番滋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哈里不该死啊。 他的死完全是自己作的。一个新闻记者,不要把自己当成特种部队和雇佣兵,他完全可以花钱雇人去救援。男主角也是蠢蛋,乘飞机去救家人,一把枪都不带,眼看着同事弹尽而死。 阿瑟黑利的书我喜欢读,但是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另类。 他常写的故事是这样:一个问题重... (展开)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译林出版社 (2009)8.0分 331人读过
-
Doubleday (2001)暂无评分 12人读过
-
中信出版社 (2017)7.8分 248人读过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8)暂无评分 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电子图书馆(一) (看不懂推理⊙﹏⊙熊出来没注意)
- 加国文学 (woodeallen)
- ❸·❸书单:让阅读成为习惯(豆评≤7.9) (无心恋战)
- 加拿大文学 (第五顾尘ᕦ)
- 我最爱的图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晚间新闻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炸呼呼 2017-03-23 17:31:24
哈里死掉了,女子二人营救成功。不禁思考,作者开片就抛出的问题,人质是否应该遗弃?营救就意味着要牺牲,而牺牲的人也是有家庭的,片尾牺牲的同伴家中还有4名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