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英国作家,1875年生于伦敦。1912年出版此书。
喜欢读"特仑特的最后一案"的人也喜欢 · · · · · ·
特仑特的最后一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 条 )


读《特伦特最后一案》有感
我知道这是个非常没有创意的标题……汗 在刚看完这本书的时候完全不能够理解为什么说此书是作者对传统推理小说的颠覆,但此后,我碰巧看到了一篇名为《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与政局的审查判断》的论文,这才恍然大悟…… 换了一个角度来看,现在我觉得《特伦特最后一...
(展开)

群众版似乎看起来一般
《特伦特的最后一案》名气很大,不过我至今方才拜读。 故事其实并不复杂,作为侦探的特伦特的推理、侦查可谓天衣无缝,然而,世事难料,后半部的多次翻转,还是颇见功力,也算引人入胜了。 不过,也许是翻译的原因,这本西方反侦探经典的语言平淡无奇,前半部的特伦特探案读起...
(展开)

菲利浦•特伦特的天真——读《特伦特的最后一案》
以一部戏谑之作开启推理小说“黄金时代”的大门,总有点不名正言顺的感觉。让一部包含了“多重解答”元素的作品拉开“黄金时代”的序幕,却又是恰如其分的选择。熟悉的名侦探,熟悉的主角和路人,熟悉的对话和细节,熟悉的案件开端,熟悉的破案过程,熟悉的古典之风,熟悉的清...
(展开)


有别于传统的“最后一案”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小说,现在读来也不觉得过时,放在当时更是技惊四座。本书开创了“反推理小说”的先河,颠覆了传统的“侦探至上”的推理模式,回归到案件本身的现实意义之上,成为一部划时代的巨作。侦探自以为是的论证在现实的残酷面前显得无比渺小与拙劣,正如结尾所言:我...
(展开)

E·C·本特利《最后一案》
这是我的“200大推理小说阅读计划”的最后一本,这个书名也是相当应景贴切了。这部小说在推理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启了黄金时代的先声,但同时它又是一部“反推理小说”。作者本特利最初是因为瞧不上切斯特顿的推理小说,于是写了这么一部反常规的小说来揶揄他,但没想到反...
(展开)
> 更多书评 16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译林出版社 (2006)7.1分 403人读过
-
-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3)7.5分 161人读过
-
群众出版社 (2006)7.4分 16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小蠹书箱】推理·犯罪·惊险【欧美】 (小米=qdmimi)
- 我的推理旧书淘书单~ (风~.宿命's)
- 我的电子图书馆(二) (看不懂推理⊙﹏⊙熊出来没注意)
- 我的神秘联盟百大书单收藏~ (风~.宿命's)
- 类型小说 推理&科幻 (SalvadorCruso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特仑特的最后一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 2010-11-06 11:51:10
学校图书馆借的。
0 有用 四时风雅 2009-08-28 20:06:40
反推理。
0 有用 哀骀它 2010-03-30 09:23:47
压了好久,错字真多……
0 有用 五竹 2010-07-03 11:23:29
对于爱情元素与多重解答的结合是这部开启黄金时期序幕的戏谑之作的一个很不错的亮点 但个人认为本书实在算不上经典 侦探特伦特的爱情来得很突然 多重解答也更像是牵强附会 这从推理性(实际上,几乎就算不上是侦探的推理,而只是嫌疑人自己良心上的坦白罢了)一重比一重弱就可以看出来 文笔确实简洁凝练 但拐弯抹角的叙述方式也叫人难受不已 翻译也不能说是上乘
0 有用 苏柏文 2013-11-11 22:33:49
小时候看的TXT,以为是个短篇。现在看发现本特利太会长篇大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