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译者: 齐若兰
出版年: 2006-5
页数: 635
定价: 8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德鲁克管理经典丛书
ISBN: 9787111189572
内容简介 · · · · · ·
《管理的实践(中英文双语典藏版)》提供了观念、原则和工具,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本书问市后,不仅在美国一炮而红,而且在全球各地也都非常成功,包括在欧洲、拉丁美洲,尤其在日本更是备受重视。本书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的任务,贯穿整本书的主轴和精髓,并以八个关键成果领域、三个经典的问句以及组织的精神丰富其内涵。
彼得·德鲁克论述了管理的新范式如何改变和如何继续改变我们对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基本认识。书中不乏远见卓识和超前思维,它集丰富的知识、广泛的实践经验、深邃的洞察力、精辟的分析和拨云见雾般的常识于一身,这些都是德鲁克著作的精髓和“管理学的里程碑”。
——《哈佛商业评论》
[德鲁克的影响]
我们身边耳熟能详的人物,无论是第五项修炼的倡导者彼得.圣吉、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浦.科特勒、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还...
《管理的实践(中英文双语典藏版)》提供了观念、原则和工具,是一套极具系统化的管理知识。本书问市后,不仅在美国一炮而红,而且在全球各地也都非常成功,包括在欧洲、拉丁美洲,尤其在日本更是备受重视。本书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的任务,贯穿整本书的主轴和精髓,并以八个关键成果领域、三个经典的问句以及组织的精神丰富其内涵。
彼得·德鲁克论述了管理的新范式如何改变和如何继续改变我们对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基本认识。书中不乏远见卓识和超前思维,它集丰富的知识、广泛的实践经验、深邃的洞察力、精辟的分析和拨云见雾般的常识于一身,这些都是德鲁克著作的精髓和“管理学的里程碑”。
——《哈佛商业评论》
[德鲁克的影响]
我们身边耳熟能详的人物,无论是第五项修炼的倡导者彼得.圣吉、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浦.科特勒、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还是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CEO 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彼得.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
[大师中的大师]
德鲁克先生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不仅因为他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目标管理的创建者,他在市场、创新、变革、战略、知识管理、21世纪管理者的挑战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也让诸多管理大师和成功企业家从中受益。海尔集团张瑞敏同样深受教益:“我也成了德鲁克迷,到处搜集他的著作。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因为常常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更是爱不释手,不知读了多少遍,常读常新。尤其是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和全球化竞争的困惑时,总能从书中得到新的启示。”
管理的实践 (中英文双语典藏版)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彼得·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人,彼得·德鲁克其家族在十七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Drucker原意为“印刷者”)。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圪人、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对世人贡献卓越,影响深远。
他著述颇丰,平生涉略广泛,在许多领域的建树都令人叹服。到目前为止,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已超过30篇,著作多达50余本,涵盖社会分析、政治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还有小说和自传。
1954年 出版《管理实践》,奠定大师的地位,并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
1966年 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为经典之作;
1973年 出版《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巨著,该书被誉为"系统化的管理手册"。
其中《管理的实践》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忧为全球...
彼得·德鲁克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人,彼得·德鲁克其家族在十七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Drucker原意为“印刷者”)。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圪人、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对世人贡献卓越,影响深远。
他著述颇丰,平生涉略广泛,在许多领域的建树都令人叹服。到目前为止,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已超过30篇,著作多达50余本,涵盖社会分析、政治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还有小说和自传。
1954年 出版《管理实践》,奠定大师的地位,并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
1966年 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为经典之作;
1973年 出版《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巨著,该书被誉为"系统化的管理手册"。
其中《管理的实践》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忧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 他的书传播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共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彼得·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2005年11月11日,彼得·德鲁克以95岁高龄辞世。
目录 · · · · · ·
推荐序二(那国毅)
推荐序三(詹文明)
彼得·德鲁克自序
概论
管理的本质
第1章
管理层的角色
第2章
管理层的职责
第3章
管理层面临的挑战
第一部分
管理企业
第4章
两尔斯公司的故事
第5章
企业是什么
第6章
我们的事业是什么
我们的事业应该是什么
第7章
企业的目标
第8章
今天的决策,明天的成果
第9章
生产的原则
第二部分
管理管理者
第10章
福特的故事
第11章
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
第12章
管理者必须管理
第13章
组织的精神
第14章
首席执行官与董事会
第15章
培养管理者
第三部分
管理的结构
第16章
企业需要哪一种结构
第17章
建立管理结构
第18章
大企业、小企业和成长中的企业
第四部分
管理员工和工作
第19章
IBM的故事
第20章
雇佣整个人
第21章
人事管理是否已告彻底失败
第22章
创造巅峰绩效的组织
第23章
激励员工创造最佳绩效
第24章
经济层面
第25章
主管
第26章
专业人员
第五部分
当一名管理者意味着什么
第27章
管理者及其工作
第28章
做决策
第29章
未来的管理者
结语
管理层的责任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当然,团队总是会有一位领导人,虽然领导人掌握了较大的职权,但是他总是采取引导的方式,而非监督或命令。他的权威是根源于知识,而非阶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2页 -
自动化并不是以“技术”为其特征。就像其他技术一样,自动化主要是各种观念构成的体系,它的技术方面是其结果,而非原因。 第一个概念十分抽象:在看似变动的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稳定而可预测的基本形态。第二个概念是关于工作的本质。新科技不像早期的单件生产,强调技能是整合性的工作原则;也不像亨利·福特的大量生产概念,以产品为导向,强调整厂原则,也就是整个工厂都采用单一产品的大量生产模式。新科技强调的是流程,把流程看成整合而协调的整体,目的是产生最佳流程──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投入,稳定地生产出最多样的产品。的确,流程中的变化和波动越少,则能生产的产品种类可能就越多。 最后,新科技包含了一种控制的观念,试图在手段和目的、投入和产出之间保持平衡。自动化要求预先建立起重要机制,因此,对于生产流程能够有预先设定并自我启动的控制机制。控制的机制可能非常简单。 ……“机械化”不能代表自动化本身。它只是“自动化”的结果,而不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要素。有很多例子显示,即使一条输送带都没有,也能达到大量生产的成效,例如票据交换所中的支票分类工作。我们将会看到许多成功自动化的例子都没有用到任何“自动化的工具”,更看不到任何一个“按钮”。 所以,在自动化的过程中,技术、工具和原理都由任务决定,也因任务而异。自动化并非由这几个因素所组成,自动化也不完全系于技术、工具和原理的应用上。自动化是把工作组织起来的一种概念,因此既适用于销售组织和行政作业,也同样适用于工业生产。 ……许多人都认为,新科技出现后,机器人将取代人力,这种说法大错特错。我的学生有一次对我说:“我负责操作模拟电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仍然很震惊,竟然有这么多企业界人士相信我是受这部机器支配。” 事实上(虽然一定会出现人力遭到取代的问题),新科技出现后,一定会雇佣更多的人,尤其是技术高超、训练有素的人员。 20年前,大家都认为大量生产的技术,即...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章 管理层面临的挑战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管理的实践 (中英文双语典藏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管理的实践 (中英文双语典藏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公司的概念 8.4
-
- 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实务篇) 9.0
-
- 21世纪的管理挑战 8.6
-
- 管理新现实 9.3
-
- 德鲁克日志 8.2
-
- 超越确定性 7.4
-
- 科学管理原理 8.4
-
- 组织的管理 8.2
-
- 管理思想史(第六版) 8.8
管理的实践 (中英文双语典藏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9 条 )



读书笔记:《管理的实践》
论坛 · · · · · ·
大师中的大师,经典中的经典 | 来自屁屁狐 | 2 回应 | 2014-08-30 18:23:53 |
思考的力量 | 来自james | 2009-03-22 15:27:0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0 )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8.9分 3414人读过
-
HarperBusiness (2006)9.1分 21人读过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9.0分 1685人读过
-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8.9分 28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心理学在管理方面的应用 (robin1123)
- 战略/咨询/企业管理 (Divine)
- 经营管理类书籍 (navashiva)
- 豆瓣人多·势众·好评图书_1 (安地)
- 经济金融管理类书籍 (行者天莱)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23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管理的实践 (中英文双语典藏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洪荒 2012-11-29 17:28:00
经典
0 有用 南方胖子 2008-07-14 18:53:10
发现很多现在热炒的东西,人几十年前就已经说过了。。。
0 有用 雁轻侯 2010-01-13 19:01:20
模模糊糊 博大精深
1 有用 Frankie 2017-04-13 11:47:20
2009.1.10在广州购书中心买(和夏敏华一起)
0 有用 无翼飞翔 2010-12-30 12:50:03
将管理与人文思想结合,管理的实质其实一直都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