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北大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碧浪晴空 2011-08-24 21:18:48

    凡是涉及近代中国的回忆录,没有一本看着不闹心的。

  • 4 流沙陷 2011-09-08 16:14:26

    多么赤诚的青年---苏共二十大、中共八大之间,作者上书政治局及本朝太祖,请太祖亲自出面批判与制止对他的个人崇拜

  • 5 兔飞飞 2015-01-22 18:15:21

    因为读林达的书,对作者的文字产生好奇,由于是九年前的出版物,淘宝上大多是影印版,等于盗版,我是无法接受的。幸好还有孔夫子,顺利买到作者的两本书,品相都很好。刚读完第一本,诧异原来六七十年前的部分人群,他们的生活方式远比现在的许多人新潮时尚。非常喜欢作者的文字,而且作者曾在武汉工作生活许多年,兴许离我读书的地方很近,顿时更觉得亲切不已。虽然作者说到无法喜欢武汉,令我遗憾,但毫不影响我对作者的敬佩与喜爱。作者如今应该有八十岁了,不知他在上海生活得怎样?身体应该还很健朗吧?希望作者能看到我的留言,知道有个武汉的70后很喜欢您的作品,如果您在武汉,一定希望得到您的签名。真希望您写写在武汉工作生活的故事,即使是不那么愉快的回忆,但作为武汉人,还是会感到亲近。祝作者和您的家人生活幸福!

  • 3 云清 2017-05-20 10:52:48

    细节丰富而生动,但也琐碎而冗长。透过作者视角,我们看到了时代际遇下作者从少年到青春,从上中到北大的心路历程和周遭人事。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到反右戴帽,作者一直在反思和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虽然中间政治与国家相伴生,人性为制度所支配,价值被符号所量化。但难掩的是一颗真诚、朴实、坦荡的爱国之心。直到“林彪事件”以后,作者理清困扰我们国家的不是资本主义复辟,而是封建政治文化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复辟与延续,这句深入我心。谢泳说过:理解一个时代知识精英的政治理想和文化品质,观察它们的大学生活是一个较有说服力的角度。我想别离北大之后应该是作者在亢奋、悸动、迷茫与挫折的青春后走向成熟的标志吧。

  • 1 徵之语 2015-12-15 18:17:34

    胡伯威的回忆录从建国初到改革后个人的人生历程和共和国的历史融合在一起给我们提供了平凡人或者说一个知识分子的视角。在高华的书中提到这本书的所以也买来看了。主要涉及反右文革那段提的不多

  • 0 北海高密 2012-04-02 19:40:47

    反右一段值得一看!反右之后的事情写得很简略。

  • 0 dreaming 2015-09-10 09:31:53

    这本比《儿时民国》好多了,也有思想性,真实反映了一个普通大学生/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的思想变化历程。

  • 0 prophecccy 2022-06-21 15:18:36

    忽然发现已经难以想象这是一本2006年的正式出版物。

  • 0 浅海 2023-04-19 17:35:08 北京

    豁达,真诚。涉及到鸣放有的内容记忆有误,与马嘶回忆录可对读,在1957之前,都是火红的青春

  • 0 享乐的忏悔 2013-09-08 20:33:34

    个人过过来的民国到建国后历史,当年居南山黄桷垭更有活在历史中趣味!前朝有地位后朝依然过得不差。

  • 0 中潏 2019-12-13 19:13:15

    详实生动。

  • 0 常务副momo 2020-06-11 16:18:12

    细节出色,感情真挚。对50年代燕园的回忆是一窥当时大学生日常生活、流行文化和思想感情的宝贵材料,或许可以衍生出不少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57年后读来颇为致郁。为作者遭遇黯然神伤的同时也不禁开始审视自己的麻木与冷漠。终究还是纳吉啊。

  • 0 假装没事ソ 2021-01-03 15:53:48

    读完之后最大的感触是作者的拳拳赤子之心,但是57之后的经历让人不禁感慨万千。

  • 0 忆古思今 2013-04-25 11:12:35

    这是一部真实的反右史

  • 1 抗世违世情 2019-08-02 20:25:05

    2018-10-01从高华老师处得知本书,一个独立思考的学生思想右转的过程。作者同学老师很多名人啊,书中提到的朱永嘉的确就是那个朱永嘉。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