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关于50至70年代的中国文学
第28页 “当代文学”的概念
第47页 20世纪中国文学纪事(下)
第55页 当代文学的“一体化”
第68页 左翼文学与“现代派”
第87页 中国当代的“文学经典”问题
第99页 回答六个问题
第114页 当代文学史中的“非主流”文学
第123页 目前当代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126页 “问题的批评”
第129页 批评的“立场”断想
第136页 《1956:百花时代》前言
第139页 《1956:百花时代》后记
第143页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现代文学”
第146页 文学作品的年代
第151页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转换》序
第155页 期许与限度
第158页 中国当代文学
第165页 双百方针
第172页 与李杨就当代文学史写作及相关问题的通信
第194页 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史料问题
第206页 我们为何犹豫不决
第213页 读《鼠疫》的记忆
第217页 历史承担的意义
第223页 文本“缝隙”与“历史深处”
第228页 浩然和浩然的作品
第231页 30年代初的孔乙己造像
第235页 读有关《暗示》的批评
第245页 “重写诗歌史”?
第248页 《赶车传》的潜文学价值
第250页 《90年代中国诗歌》序
第253页 如何对诗说话
第256页 林庚先生和新诗
第260页 《在北大课堂读诗》序
第267页 《朦胧诗新编》序
第285页 一首诗要从什么地方读起
第301页 《新诗三百首》中的诗歌史问题
第307页 当代诗歌史的书写问题
第320页 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更感兴趣
第325页 与北大当代文学研究生的座谈
第347页 附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讨会纪要
· · · · · · (
收起)
3 有用 小城鱼太郎 2017-09-26 20:36:20
征引洪老师的主要观点时,有这一册在手是最方便的。
0 有用 薛亦晴 2009-03-03 21:05:48
七号书
1 有用 LarryWho 2020-07-10 01:33:59
依然是“问题”多过“方法”的写作,后半本让我发现了自己对新时期至今文学生态的一无所知。另外在洪子诚的文字里读到他所引用的戴锦华的句子,强烈的不适扑面而来,甚至有哑然失笑之感⋯⋯
0 有用 妥元大非鸡 2021-12-19 09:03:15
起手几篇应是全书精华所在。洪老先生心思缜密细致,功力扎实深厚,富有怀疑和反省意识,稳扎稳打又不乏创见,又能意识到感性经验和理性分析各自的局限性,可谓是一流的学者。在冷静的陈述、分析的间隙中偶尔流露的真情更是令人动容。如果当代文学学界再多几位这样的学者,当代文学研究还会在文学系歧视链底端吗?
1 有用 tiva 2021-11-12 11:22:52
重写文学史是一个解构的问题,但是对于“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期广义上依然是难以动摇的,这也是作者一直致力于反思的东西之一。关键在于反思和反思的行动。洪老师可能完全是有天赋吧……深刻的东西从来不会讲得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