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译者: 陈体仁
出版年: 1996-10
页数: 182
定价: 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0104322
内容简介 · · · · · ·
斯蒂芬·金的处女作,创作于1974年。故事讲述在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小镇上,十七岁的高中女生凯丽过着悲惨的生活。在学校,她受尽同学们的欺辱,在家则生活在宗教狂母亲的阴影中。她不知自己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毕业舞会上,这力量爆发了,顷刻间将学校、甚至小镇化为灰烬……
凯丽的创作者
· · · · · ·
-
斯蒂芬·金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斯蒂芬·金,本名罗伯特·贝茨曼,当今世界读者最多,声名最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一九四七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后在缅因州州立大学学习英国文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斯蒂芬·金声名鹊起,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中,其作品总是名列榜首,居高不下,版税均逾千万美金之巨。
在斯蒂芬·金30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写了200多部短篇小说和40部书,被翻译成33种语言,发行到35个国家,总印数超过3亿册。更值得一提的是,有超过70部电影和电视节目取材自他的作品,因而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例如《魔女嘉莉》(Carrie)、《闪灵》(The Shining)、《热泪伤痕》(Dolores Claiborne)、《危情十日》(Misery)、《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斯蒂芬·金,本名罗伯特·贝茨曼,当今世界读者最多,声名最大的美国小说家之一。一九四七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的波特兰,后在缅因州州立大学学习英国文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斯蒂芬·金声名鹊起,被《纽约时报》誉为“现代惊悚小说大师”。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中,其作品总是名列榜首,居高不下,版税均逾千万美金之巨。
在斯蒂芬·金30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写了200多部短篇小说和40部书,被翻译成33种语言,发行到35个国家,总印数超过3亿册。更值得一提的是,有超过70部电影和电视节目取材自他的作品,因而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例如《魔女嘉莉》(Carrie)、《闪灵》(The Shining)、《热泪伤痕》(Dolores Claiborne)、《危情十日》(Misery)、《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绿里奇迹》(The Green Mile)等等。
6次获布莱姆·斯托克奖
6次获国际恐怖文学协会奖
1996年欧·亨利奖
2003年11月19日,美国全国图书基金会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
喜欢读"凯丽"的人也喜欢 · · · · · ·
凯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 条 )


在血色中亲吻并燃烧这个世界

可怜之人并非必有可恨之处

记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死亡
> 更多书评 18篇
论坛 · · · · · ·
扭曲版的“灰姑娘” | 来自roseyellow | 2006-10-09 08:46:4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7.5分 874人读过
-
Pocket Books (2002)7.8分 92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8.0分 686人读过
-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11)7.7分 47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斯蒂芬·金(Stephen King)中文版 (位移则贰)
- 在中国图书网上淘到的宝贝 (feeling)
- 斯蒂芬·金 (hlxyz)
- 斯蒂芬·金 (o)
- 2013年寒假读书计划 (尼尼微的花园)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凯丽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老脸 2020-10-15 18:52:56
技法让我想到了略萨的《潘上尉和劳军女郎》,比电影精彩得多。
2 有用 Moss大妖 2012-11-16 10:35:01
读的第一本斯蒂芬·金的长篇,恰恰也是他的处女作。《凯丽》给我的触动之大远超我自己想象,它写的根本不是恐怖——不过大家所称道的他借恐怖来写人性的确是从此肇始——它让你手脚冰凉,但不是出于恐惧,而是出于内心的悲苦和怜悯——对凯丽,对苏珊和汤米,对那440个死者,对人性。
0 有用 全都是风 2010-05-14 18:48:39
原来是老金的处女作,多打一颗星。很多恐怖和导致恐怖的因素都已经出现了。
1 有用 [已注销] 2010-12-31 20:32:37
译得到位
0 有用 愚者 2012-02-16 20:37:15
乱七八糟的把所有能用的叙述样式全用了。客观而又主观,悬疑,暴力、性、原教旨主义宗教、压抑后的宣泄,作为畅销书,不知还有什么其他的史蒂芬·金没用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