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短评

热门 最新
  • 11 功夫熊猫小碗熊 2015-03-23 05:35:47

    上帝:你们说民主转型和巩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亚柏二老:人性和财产。熊彼特:呵呵。李普塞特:经济和社会进步。摩尔:地主阶级向商业资本家的转化。达尔:多元利益分化。亨廷顿:一系列现代化指标,政治制度和大众参与的适配。奥唐奈、林茨、斯蒂潘:因素好多啊组合好不一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过威权精英分化很重要。Boix:经济不平等程度,资本流动性。唐斯:你确定民主了就会好?AR:呐我们首先假设人都是理性的再分成几组每组的利益和偏好是什么接下来看我博弈论模型12345678……然后我们就什么都解释了!上帝:……你们最牛逼罗。

  • 4 lcy 2009-06-07 10:37:08

    Acemoglu 实在是太厉害了!!我非常佩服他

  • 3 Sunrise 2015-05-11 23:00:59

    读完只有膜拜...才不会承认读到模型就囫囵吞枣呢!同时也生出奇怪的感想,接受现实吧在可预见的学术生涯,都要和这种范式打交道了。而时代流行的范式,本是一枚学渣无从选择的。

  • 3 Sisyphus 2012-02-13 12:21:13

    民主研究的必读,细细咀嚼

  • 4 门卫 2018-01-24 06:51:06

    可以从nondemocracy这章开始看,因为democracy那一章都是中间选民和唐斯模型。acemoglu一直都是开始的想法很简单,但是总能从最简洁的模型中勾勒出一般性的模型来解释非常复杂的问题。这样做的缺陷也是非常明显的,尤其在涉足政治历史话题的时候,所以political science的人当然对他不买账。革命的群体可能并不能一般化为穷人,民主的收益与结果可能也取决于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遗产。但这也是对political science规范化的一种尝试。

  • 1 Yii 2011-05-24 20:35:44

    刚看到刘瑜的评论:最近印象比较深的,是《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一个哈佛的政治学家和一个MIT的经济学家合写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原因,是这本书大部分我基本看不懂,只能看懂前言和结论,因为里面全是些博弈模型什么的。

  • 1 高端韭菜kimi 2013-11-25 05:10:15

    看完只能说牛,非常佩服

  • 1 中间偏右 2012-06-11 08:50:44

    难怪有些人觉得现在经济学家来做政治科学是不负责,这都是什么啊。

  • 1 玉衡 2014-03-07 09:49:05

    之前下的盗版看,心有不安。。突然发现亚马逊居然只要二十刀,光速入了。。

  • 0 Dubos 2010-04-12 18:00:52

    我还是买paperback吧,省钱。2011年12月,不要好高骛远。

  • 0 Pinkee 2010-04-10 15:37:17

    没有细读。

  • 0 AngelXeelaFish 2013-11-27 02:32:27

    这是本好书!- -

  • 0 白菜爱好者 2021-12-14 01:29:57

    民主理论必读; solid justification for democracy

  • 0 达伦终结者 2022-04-17 12:42:44

    看了第一第二第六和第十一章,数学部分倒还好(只要信任作者们就可以2333)。对于政治哲学家来说至少这本书的工作应该让我们重新思考平等和民主之间的关系以及多元主义和民主之间的关系(哪怕是做ideal theory的)。对我来说收获的新知识是不平等的加剧反而应该会减弱精英选择转型的动力,并愿意负担更高昂的成本来压制(好像说出来这就是一个特别常识的命题,但是另一方面很多人都会认为是相反的情况)。

  • 0 keytabris 2022-04-25 14:25:14

    本书应该成为所有社科研究者的必读书。选题还是模型推演都无可挑剔。

  • 0 柏拉图下港口 2024-03-22 20:33:57 日本

    最核心的原则是围绕经济利益的冲突论。本书严格建立在博弈论分析的框架之上,而博弈论的精神,便是“选择、互动和回报”。制度变迁是博弈中各行为体选择自己能使用的策略并互动的结果,而驱使个体顺应或改变某一制度的原因则在于个体对不同制度下自己相对效用的感知,而本书把这里的“效用”界定为由经济利益表示的间接效用。可经济效用是从哪里来的?一个很重要的预设是“心理上的零和博弈”,也就是收入的绝对增长是不重要的,自己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才重要(因此所有人的收入都可以表示为平均收入的比例,而生产力的进步、规模扩张等与正和博弈相关的可能性被排除了),对经济效用的争夺表现为对再分配的争夺。只要收入差异客观存在,阶级之间的冲突便不可调和,最多只是被“抑制”——即达成某种博弈均衡。这倒很符合恩格斯和列宁的阶级与国家观。

  • 1 Rtlab 2013-11-04 00:40:26

    基本上就是一本解Markov Perfect Equilibrium的书。建模思想很简单但是结论很强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