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译者: 李永平
出版年: 1999-4-26
页数: 4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576215575
内容简介 · · · · · ·
奈波爾未曾明言《大河灣》發生於何處。不過,讀者不用怎麼推想,就知道這則一九六三年至七三年的故事是剛果(薩伊)的歷史;位於大河灣道岸上無名的城鎮也可斷定是剛果東北部的省府基桑加尼(Kisangani)。
《大河灣》寫的,就是剛果那段內戰頻仍、人民流離失所的歷史。
二次大戰結束後,歐洲人紛紛自殖民地撤退,非洲國家也一個個獨立起來,邁向現代世界。然而急遽的變革帶給非洲人民的只是茫然、不安和騷動,抗爭四起,到處都是流血叛變。
東海岸發生大規模血腥屠殺之後,「新世代的非洲」終於來臨了。是的,殖民政府走了,此時掌權的總統是頭戴豹皮非洲酋長帽,手裡握著權杖的軍人。他用盡心力鞏固他神般的地位,在這個大河轉彎處的國家裡,大大小小的建築物,學校,商舖,旅館,大漢堡店,都掛著他偉大的照片,接受全民的敬仰。他用「公民同志」稱呼人民,表示平等,卻又建立「國家園區」,讓少數人特...
奈波爾未曾明言《大河灣》發生於何處。不過,讀者不用怎麼推想,就知道這則一九六三年至七三年的故事是剛果(薩伊)的歷史;位於大河灣道岸上無名的城鎮也可斷定是剛果東北部的省府基桑加尼(Kisangani)。
《大河灣》寫的,就是剛果那段內戰頻仍、人民流離失所的歷史。
二次大戰結束後,歐洲人紛紛自殖民地撤退,非洲國家也一個個獨立起來,邁向現代世界。然而急遽的變革帶給非洲人民的只是茫然、不安和騷動,抗爭四起,到處都是流血叛變。
東海岸發生大規模血腥屠殺之後,「新世代的非洲」終於來臨了。是的,殖民政府走了,此時掌權的總統是頭戴豹皮非洲酋長帽,手裡握著權杖的軍人。他用盡心力鞏固他神般的地位,在這個大河轉彎處的國家裡,大大小小的建築物,學校,商舖,旅館,大漢堡店,都掛著他偉大的照片,接受全民的敬仰。他用「公民同志」稱呼人民,表示平等,卻又建立「國家園區」,讓少數人特享歐洲文明。
故事主人翁沙林,在此做生意,過著挺不錯的生活,嗜好是到希臘俱樂部打回力球。我想他就是奈波爾的化身吧,這個敏感略帶憂鬱的人,敏銳地觀看修斯曼神父的犧牲,費迪南的被教育,英達爾的掙扎,馬赫許的人生哲學‧‧‧這一切因歷史、文化、種族交錯發生在大河灣的動盪
大河灣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奈波爾出生於1932年的千里達,不過他的家族是個來自印度的移民家族。奈波爾的祖父本來是北印度的印度教徒,因應大英帝國啟動的帝國內移民,在十九世紀末以契約勞工身分,來到千里達。奈波爾曾在《幽黯國度》一書中描述道:「我祖父來自印度,但他從不曾向我們描述這個國家的山川文物,因此,對我們來說,印度並不是真實的-它只不過是存在於千里達這個小島外面的茫茫太虛中的一個國家。」奈波爾六歲時,全家搬到千里達首府西班牙港,在那裡他進入最好的小學和中學就讀,到了1950年,奈波爾十八歲,申請到獎學金,進入牛津大學「大學院」攻讀英國文學。
1953年大學畢業後,他先是留在倫敦為英國廣播公司(BBC)工作,不過與生俱來的作家血液仍然蠢蠢欲動,他沒有忘記自己對寫作的濃厚興趣,做過幾年的自由投稿作家後 ,他在1957年出版小說《神祕按摩師》,馬上獲得當年萊思紀念獎,1958年出版...
奈波爾出生於1932年的千里達,不過他的家族是個來自印度的移民家族。奈波爾的祖父本來是北印度的印度教徒,因應大英帝國啟動的帝國內移民,在十九世紀末以契約勞工身分,來到千里達。奈波爾曾在《幽黯國度》一書中描述道:「我祖父來自印度,但他從不曾向我們描述這個國家的山川文物,因此,對我們來說,印度並不是真實的-它只不過是存在於千里達這個小島外面的茫茫太虛中的一個國家。」奈波爾六歲時,全家搬到千里達首府西班牙港,在那裡他進入最好的小學和中學就讀,到了1950年,奈波爾十八歲,申請到獎學金,進入牛津大學「大學院」攻讀英國文學。
1953年大學畢業後,他先是留在倫敦為英國廣播公司(BBC)工作,不過與生俱來的作家血液仍然蠢蠢欲動,他沒有忘記自己對寫作的濃厚興趣,做過幾年的自由投稿作家後 ,他在1957年出版小說《神祕按摩師》,馬上獲得當年萊思紀念獎,1958年出版《艾薇拉的投票權》,1959年《米蓋爾大街》又獲得毛姆獎,到了 1961年,奈波爾寫出以他父親為基準性格的《畢斯華士先生的屋子》,佳評不斷,被公認是奈波爾一生代表作,確立了他在英語小說家中的地位。
奈波爾於1960年開始旅行,寫作、研究、旅遊成為他關懷世道的方式,他把遊記當作小說寫,作品時常帶有自傳成份,除次之外,在奈波爾的作品中,無論是虛構或報導,政治題材都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六○年代奈波爾曾在烏干達住過一年,有機會就近感受當時非洲各地的政治變動、它鼓起的期許及帶來的苦難。因此,他有兩部小說就以非洲為場景(《身在自由邦》及《大河灣》。)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因达尔说:“我不想回去。至少第一次回去的时候我十分不情愿。不过飞机是个好东西。身体瞬间就到了别处,心可能还在原来的地方。来得快,走得也快。你不会太难过。飞机的好处还不止这些。你可以多次回去同一个地方。回去多了,就会发生些奇怪的事情。你不再为过去感到伤心。你会把过去看成仅仅存在于你大脑中的东西,不存在于现实 生活当中。你践踏着过去,你把过去踩烂。一开始,你感觉像是在践踏花园,到后来,你会觉得不过是走在大路上。我们学会了这样去生活。过去在这儿——”他指了指心脏的位置。“不在那儿。”他又指了指满是灰尘的马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17页 -
世界如其所是。人微不足道,人听任 自己微不足道,人在这世界上没有位置。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大河灣"的人也喜欢 · · · · · ·
大河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9 条 )




【读品】无根大陆上的漂泊者

大河湾与身份认同,奈保尔与福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大三时选了学校开的外国文学课,任课老师是复旦梁永安老师,这篇文章有幸作为结课论文拿到了满绩(虽然水平并不很高,有的地方思维混乱,深度也不够,但还是)发上来豆瓣聊作记录】 《大河湾与身份认同》 《大河湾》是奈保尔与197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有研究者指出大河湾的取... (展开)> 更多书评 99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南海出版公司 (2014)8.5分 4564人读过
-
Vintage (1989)8.8分 96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2)8.4分 901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3)8.5分 33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奈保尔V.S. Naipaul (盲刺客)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吳明益【文學是演化的必要存在】 (suzie)
- Classic Novels Of 50 Years Of Foreign Countries (KerrySong)
- Political Fictions (came1)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3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大河灣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子文东🤪👻 2020-04-01 15:38:04
虽然是以非洲为背景,但读的时候却可以轻易与这里对应上,想起在沅陵江畔散落的那些老别墅,这世间不知还有多少个大河湾。与《走出非洲》那种浪漫化的故事相比,奈保尔诚实又冷酷地把所有那些野心和体面都撕碎了,但也只有这样才能多少有那么一点点看清楚脚下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片土地。这是所有后殖民时代流亡者的人生,也是民族主义泛滥的时代每一个文化“混血儿”的悲歌。
1 有用 火柴 2011-09-07 11:19:04
越看越有味道
0 有用 苏生 2015-02-27 23:02:31
以一个文化漂泊者的视角再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真相”。
0 有用 giverny 2010-12-28 13:21:51
一般,作者并不算是讲故事的好手
0 有用 潘允嫒 2023-09-13 20:24:32 北京
我想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结束的,为了适应别人界定的工作和生活而采取相应的态度,最后因这些态度而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