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前世.靈魂之旅: 35歲的印度奇幻體驗》的原文摘录

  • p4 你可以活得很好,充满爱,充满光,你将会成为光的使者,在满目疮痍的生命背后,一切都会有价值。 当我在爱却将自己彻底改变,或为了爱人迁就一切,又或为了欲望改变自己的本质时,就失去了真实的生命力。 我们为了他人服务、为了物质服务、为了欲望服务、为了恐惧服务、为了存在感服务。我们被头脑里不断的分析、判断、解说所控制,我们以为我们就是头脑里的我们,却不知道灵魂越来越暗淡。 p11 对一条早已干涸又没有源头活水的小溪而言,对一个没有办法获得新水源的小溪而言,暴雨没有多大的用处。更何况,你们等待的暴雨只是想象。 p13 水源就是彼此新鲜的心和面貌,就是不断改变的新面貌和新的内心风景。 p7 你所抵抗的东西会持续存在,你所静观的东西会消失。 p19 不必浪费时间在不必要的事情上面。 p22 不过我告诉自己,因为我够勇敢,可以领受更大的挑战。 p23 每件事和每次冒险,都是你自己找来你身边的......在这场游戏里,你无法输.... 痛苦来自你对一件事的批判,痛苦是错误思想的结果......不要活在恐惧与愧疚里,去活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 别去做你有义务去做的事,去做你有机会去做的事。 愚痴没有开始,但有结束;醒悟又开始,但没有结束。 p45 只要你看得懂启示,愿意相信和等待,眼前再痛的失去都将平复,更美好的恩典一定会来。 p73 如果未来的自己,能给现在的我最大的信心和勇气,该有多好。 p87 时间一定会带我到该到的地方。 p98 任何一种疾病,不过是死亡的彩排而已。 改变你的心态以及你对疾病的感受才是关键所在。 p106 你的任何一个想法,都是其他人想过的;你的任何一个情绪,都是其他人经历过的;所以,不必对你的任何念头、任何情绪做任何反应,就看着它,让它自然地来,让它自然地走,不必驱赶它,也不必去抓住它。 p162 一定要奋斗,暴风雨是需要的... (查看原文)
    立志成为勉强家 9赞 2012-04-30 22:15:28
    —— 引自第4页
  • 每一次恋爱的分离,是为了最终了悟,人是不可能分离的。即使对方已经不在世间,但如果两个灵魂深深相系,还是可以在内心里沟通,在灵魂底对话,在梦境中相处。。。。。以分离的表象形式,彰显“无法分离”的真正实相。 (查看原文)
    小何菜刀 1回复 8赞 2012-02-11 12:29:41
    —— 引自第208页
  • 什么时候我们该把一段关系放下? 孩子,让我打给比方给你:如果一个人走到了一条小溪的尽头蹲下来,发现没有水,而他又十分口渴,他该如何? 离开,另找水源。 是的,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何处是小溪的尽头?溪哪来的尽头? 溪要有水才没有尽头,因为它会注入大海。但是你要看一下,你们的关系走向一片宽阔的大海了吗,还是他一直是一条早已干涸的小溪?你们其实早已知晓,只是你们往往还期待一场暴雨。但是孩子,对一条早已干涸又没有源头活水的小溪而言,对一个没有办法获得新水源的小溪而言,暴雨没有多大的用处。更何况,你们等待的暴雨只是想象。 这个比喻里,水代表的是什么? 是你们一直最想要的,哎。 为什么这条小溪没有水了? 因为一直没有下雨。 为什么不会下雨? 因为没有云。 为什么没有云? 因为没有任何可以供云飘移行走的天空。 云代表的是什么? 是给彼此新鲜的氧和能量。 天空呢? 是彼此之间心的空间。 为什么一段关系会走到没有天空,没有云? 因为你们所谓的爱就是窒息,就是捆绑,就是勒住彼此的脖子,就是洗自己的脑,就是把心关起来,就是把灵魂忘掉。你们所谓的安全感就是那把利刃,切断所有的源头,让小溪从此没有源头活水。一条没有水源,又必须一直往前流动的小溪,当然注定会有干涸的一天然后你们又常常将一条早已没有水、只有河道的小溪称为“溪”。至少还有形式留着就好了,你们自我催眠自欺欺人地说。直到有一天,你渴到不能再忍耐,不能再假装了,然后你会突然清醒,对这条小溪已经是要选择放下和离开的了,你必须另找水源了。这时的你才会看见,才会走开,也才会真正地喝到水。 有那种真的最后流进大海的溪流吗? 当然有。 诀窍是什么? 实在过程中不断地有各种水源加入。 什么是水源? 就是彼此新鲜的心和面貌,就是不断改变的新面貌和新的内心风景。改变不是坏事,更不可惧。改变才是美好的。再者,你们必须放松地给予彼此空间。有云也要天空。记得,没有天... (查看原文)
    木。 4赞 2012-06-30 16:04:38
    —— 引自章节:序
  • 如果眼前只在乎何时到达目的地了,那么就会错过整条河道沿岸的美丽,这也就是“nothing to do, nowhere to go, no goal to be completed”的真谛。如果懂了”让事情自己来,自己去,不必抓紧它们,让一切来去自如“这个自然律,懂得放下一切交给神去安排,就可以立即感到真正的自由与轻松。 (查看原文)
    木。 2赞 2012-06-30 16:32:56
    —— 引自第56页
  • 所有的焦点必须马上回到自己身上,不能再依赖、崇拜外在的人事物,必须在当下拿回自己的力量、拿回自己的判断力、拿回自己的生命主权。相信自己,先把自己照顾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好,比是否开悟、是否进阶更重要。 (查看原文)
    木。 1赞 2012-06-30 18:10:00
    —— 引自第228页
  • 很多人在關系之中。都試著要去了解對方,其實這就是導致關系緊張。甚至是關系破裂的原因,因為了解是不可能的,人都不了解自己了,怎麼可能被別人了解?就像你在喝一杯果汁,你不需要去了解這杯果汁的成分,就可以享用它的甜美,如果你試著去了解這杯果汁,那麼就失去了純真地享用果汁的樂趣了…在關系中也是如此,不要努力地想去了解對方,而應該像是在享用一杯果汁那樣品嘗對方,享受對方,這樣才能維持一種自由自在、愉快喜樂的關系… (查看原文)
    莫語 2014-01-05 13:13:29
    —— 引自第60页
  • 要全然地、无条件的能接受他的一切原貌,那才是真正的爱。 (查看原文)
    木。 1赞 2012-06-30 17:55:05
    —— 引自第114页
  • “其他的历史时代、前世的自己,以同样有效的方式,正与现世的自己同时存在着。”过去、现在、未来,同时且同效得存在。 (查看原文)
    木。 1赞 2012-06-30 18:01:01
    —— 引自第205页
  • 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宗教中,与自己的神联结,但对于别人的信仰,应以尊重与欣赏,取代批判与攻讦,灵性主义应超脱于宗教之上。 (查看原文)
    阿飞正传 1赞 2012-09-21 19:35:32
    —— 引自第221页
  • 神还说:“当你到了那个视点才会发现,你要的,包括你还没要的,神老早就全给你了,都放在你的身边,只是太多太广了,你停在原地,停在低的视野水平,停在你有限的感观层面,只能看到你身边的几样东西,然后觉得不满足,继续祈求,却不知道你要的,早就放在几步路就可以拿到的地方……你从上往下看,才知道自己能运用的资源版图是非常大的,你要的资源、恩赐都已经在那儿了,全都帮你准备好了,你的爬到高楼,才知道哪些东西在哪个方位,放在什么地方……若不在神的视野,就看不出眼前的人、眼前的事、眼前的物,究竟要给你怎样的协助、带你去哪里、要你做什么……如果连觉知身边的线索都不去做,不去向上、向外探索整张生命蓝图,就会让自己现在迷茫与乞求之中……” (查看原文)
    素言 1赞 2011-11-18 19:09:23
    —— 引自第209页
  • 人的吸引力与魅力,原来不在于外表的美丑,而是内在那股今人宁静的能量。 (查看原文)
    BlueJophy 3回复 2赞 2011-11-21 09:25:10
    —— 引自第57页
  • 很多人在“关系”之中,都试着要去“了解”对方,其实这就是导致“关系”紧张,甚至是“关系”破裂的原因,因为“了解”是不可能的,人都不了解自己了,怎么可能被别人了解?就像你在喝一杯果汁,你不需要去了解诶这杯果汁的成分,就可以想用它的甜美,如果你去试着了解这杯果汁,那么久失去了纯真地享用果汁的乐趣了......在“关系”中也是如此,不要努力地想去了解对方,而应该像是在享用一杯果汁那样品尝对方,享受对方,这样才能维持一种自由自在、愉快喜乐的“关系”...... (查看原文)
    BlueJophy 1回复 1赞 2011-11-21 09:26:25
    —— 引自第60页
  • 并不是上辈子有修行,这辈子就有好而平顺的日子可以过,而是你想在这辈子学到什么,生命就会写好让你修行的剧本,此生身边的亲友,也是来帮你修会这项功课的角色——如果这逻辑是成立的,就应该把此生一直出现的困境与难关串连在一起,找出这辈子主修的生命议题是什么,了悟它,才是最快地片破解与终止未来难关之道。 (查看原文)
    BlueJophy 2011-11-21 09:31:28
    —— 引自第135页
  • “If you want your dream to be,take your time,go slowly.你若想要实现梦想,掌握好你的时间,缓步而行。” (查看原文)
    lemonade 2011-12-17 22:58:49
    —— 引自第55页
  • 爱并非负面情绪的不在,而是所有感受的总和。 (查看原文)
    m. 2011-12-27 10:37:31
    —— 引自第7页
  • 成为你眼前正在吃的那样食物,成为那中嗅觉,成为那种味觉,成为那种触觉…… (查看原文)
    m. 2011-12-27 10:41:12
    —— 引自第8页
  • 很多人在‘关系’之中,都试着要去‘了解’对方,其实这就是导致‘关系’的紧张,甚至是‘关系’破裂的原因。因为“了解”是不可能的,人都不了解自己了,怎么可能被别人了解?就像你在喝一杯果汁,你不需要去了解这杯果汁的成分,就可以享用它的甜美,如果你试着去了解这杯果汁,那么就失去了纯真地享用果汁的乐趣了……在‘关系’中也是如此,不要努力地想去了解对方,而应该像是在享用一杯果汁那样品尝对方,享受对方,这样才能维持一个自由自在、愉快喜乐的‘关系’…… (查看原文)
    m. 1回复 2011-12-27 10:42:00
    —— 引自第60页
  • 是你自己的‘预设程序’决定了你在此地的命运……你甚至还可能为了在人间体验不同的结果,而不断重活在同一世的经历……你所看到的,都是早已发生的事情,就像从电影回放的画面,去看到你所压抑或以往的故事……剧本已经写好了……疾病,是你的心灵在更广大的层次所作的决定,只是以‘注定’的形式呈现于这一生而已……就像已经拍摄好的电影,一切细节都早已写定,包括你这一生的经历在内,连你的肉体哪一天会死都是注定的……任何一种疾病,不过是死亡的彩排而已……不论我们怎么努力,该发生的事,一定会发生的,分秒不差……我们只是在旅程的终点回首整个旅程,假想自己再走一遍,在脑海里重温一下过去的经历而已……改变你的心态以及你对疾病的感受才是关键所在……你随时都能由一种存在层次转向其他层次……人间有两套剧本,小我与圣灵的,而奇迹的目的之一,便是帮你节省时间……不是改变人间的时间律,而是取消你未来不需要的那些时间…… (查看原文)
    m. 1赞 2011-12-27 10:46:24
    —— 引自第97页
  •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查看原文)
    m. 2011-12-27 10:58:34
    —— 引自第107页
  • 这帮我上了一堂很重要的课--我以前以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上辈子有修,这辈子就可以好命,其实生命因果没那么肤浅,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既然所有身家名利到头来都是空,如果能从激烈的历程中,学到深刻的生命意义,就像考试之后,考卷留不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到该学的功课了吗? 也就是说,并不是上辈子有修行,这辈子就有好而平顺的日子可以过,而是你想在这辈子学到什么,生命就会写好让你体修的剧本,此生身边的亲友,也是来帮你修会这项功课的角色--如果这逻辑是成立的,就应该把此生一直出现的困境与难关串连在一起,找出这辈子主修的生命议题是什么,了悟它,才是最快破解与中止未来难关之道。 (查看原文)
    m. 2011-12-27 10:59:10
    —— 引自第135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