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oman in the Dunes 短评

热门
  • 2 Sel 2014-08-05 09:49:21

    首先,此书再次帮助我确认日本文学三大装逼法宝:性,哲学和逃跑。其次,似乎现在“作家”/或者但凡爱写点什么的人都变身半吊子哲学家了。第三,若是没有麦比乌斯纽带比喻小说读起来会更顺。给这样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硬加上麦比乌斯的“旁白”,大概作者要么对自己写的故事不自信,要么对读者的理解能力不自信。或者,只是想引导读者往那方面想吧。不过话说想表达自由是相对的,反正最后到哪里都不自由有这么难么。。第四,光看这个译本我觉得作者确实有能力讲好故事,给好的描写,对人物甚至读者心理都把握甚好。最后,小说还是让有故事的人来写吧。要讲故事就好好讲故事,要谈哲学就好好谈哲学,不要到头来两边都落空了。给一些不明所以的看客留了装逼的范本。

  • 1 温酒煮华雄 2016-05-27 07:01:51

    经过了写一篇关于这部小说的期末论文的考验才算真正的安部公房脑残粉(自豪脸

  • 0 Reese 2008-05-31 08:33:08

    is not the right word, but it's the first word that comes to mind.

  • 0 霰雪飞扬 2011-11-27 14:07:05

    比起生命的意义,我更喜欢思考有关魔比斯环的问题。外侧,内侧,光,暗,生,死,白天,夜晚,对,错。外侧的反面真的是内侧吗。光的反面又是否一定是暗呢。反面的反面是正面吗。错误的反面呢,又是正确吗。在摩比斯环上画着画着,就画到了纸的反面。活着活着,自己就成了活着本身。开始写作的过程,亦即介入的开始。虽然时常看得我头痛,不过真正思考一下这些意义还是很美的。【看这本书的同时在看文学少女所以觉得满嘴都是沙子的味道= =】

  • 0 数据分析后生 2017-03-10 15:01:23

    故事很简单,折射的内容却很多。就像“他”第一晚见到的景象:女人铲沙的影子,透过脚边的提灯,投射到沙坑的壁上,占满了整面墙。生存状态的弹性,活着的意义,对他人遭遇的关怀,人性的异化……

  • 0 画度树 2019-05-18 22:46:50

    有意识的荒诞,不够打动人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