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作者在86岁时患眼疾以致目盲不能视人、罔论读写的情况下,自己口述,夫人笔记,然后口诵耳听一字一句修改订定。终迄时已92岁高龄,爰题曰《晚学盲言》。
全书共90篇,分上、中、下三部,一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次为政治社会人文之部,三为德性行为修养之部。虽篇各一义,而相贯相承,主旨为讨论中西方文化传统之异同。钱先生每一题皆久存于心,博而返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学问至晚年臻于化境。欲了解钱先生学问之最后进境,《晚学盲言》实为入径;欲把握国学之精要,本书也是最好的。
本书是关于中国学问少有的可深可浅之作,初入者与深入者读之皆有大启发。
晚学盲言的创作者
· · · · · ·
-
钱穆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钱穆生平年表
--------------------------------------------------------------------------------
1894 清光绪廿一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县
1900 七岁 入私塾读书
1903 十岁 进果育小学就读
1905 十二岁 父逝
1906 十三岁 入常州中学堂
1910 十七岁 转入南京私立钟英中学,适逢武昌起义,学校停办,遂辍学
1911 十八岁 任教无锡三兼小学,为教学生涯之始
1918 廿四岁 任教鸿模学校,即原果育小学,出版《论语文解》
1919 廿五岁 任后宅泰伯市初小校长
1922 廿八岁 赴厦门任教集美学校为任职中学教师之始
1923 廿九岁 任教江苏省无锡第三师范学校
1927 卅三岁 转任教苏州...
钱穆生平年表
--------------------------------------------------------------------------------
1894 清光绪廿一年,生于江苏省无锡县
1900 七岁 入私塾读书
1903 十岁 进果育小学就读
1905 十二岁 父逝
1906 十三岁 入常州中学堂
1910 十七岁 转入南京私立钟英中学,适逢武昌起义,学校停办,遂辍学
1911 十八岁 任教无锡三兼小学,为教学生涯之始
1918 廿四岁 任教鸿模学校,即原果育小学,出版《论语文解》
1919 廿五岁 任后宅泰伯市初小校长
1922 廿八岁 赴厦门任教集美学校为任职中学教师之始
1923 廿九岁 任教江苏省无锡第三师范学校
1927 卅三岁 转任教苏州中学
1928 卅四岁 妻殁、儿殇、兄亡连遭三丧
1930 卅六岁 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后任教北京燕京大学为任教大学之始
1931 卅七岁 任教北京大学历史系,并兼课清华、燕京、北师大
1935 四一岁 出版《先秦诸子系年》
1937 四三岁 随政局南迁,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39 四五岁 《国史大纲》脱稿,回苏州侍母一载
1941 四七岁 往成都任教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及武汉大学
1943 四九岁 先后任教于华西大学、四川大学
1944 五十岁 撰文《中国历史上青年从军先例》号召知识分子投笔从戎
1946 五二岁 赴昆明任教五华学院、兼任云南大学
1948 五四岁 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课余撰《湖上闲思录》
1949 五五岁 赴港任亚洲文商学院院长
1950 五六岁 成立新亚书院、应邀赴台讲演
1951 五七岁 为筹办新亚书院台湾分校滞台数月,未果。
1952 五八岁 4月,在淡江文理学院惊声堂讲演,屋顶泥块坠落击中头部晕厥送医。
1955 六一岁 新亚研究所成立,访日,“教育部”颁赠学术奖章 香港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
1956 六二岁 新亚书院农圃道校舍暑期落成,为自有校舍之始与胡美琦女士九龙缔婚
1957 六三岁 新亚书院增设艺术专修科
1960 六六岁 赴耶鲁大学讲学,课余撰《论语新解》 耶大颁赠名誉博士学位后赴欧访问
1961 六七岁 新亚书院理学院成立
1963 六九岁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曾辞新亚书院院长职
1965 七一岁 正式卸任新亚书院院长,离港赴吉隆坡马来亚大学讲学
1967 七三岁 十月迁居台北
1968 七四岁 迁入素书楼,膺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69 七五岁 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研究所”教授、“故宫博物院”聘为研究员
1974 八十岁 撰《八十忆双亲》
1976 八二岁 是年冬,胃病剧作,几不治
1978 八四岁 该年常病,目不能视,抱病赴港任新亚书院"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主讲人。
1979 八五岁 赴港出席新亚三十年纪念会
1980 八六岁 与三子、幼女会于香港,卅二载未见,得七日相聚
1981 八七岁 与长女、长侄晤聚香港,五子女两年内分别见面
1984 九十岁 获颁行政院文化奖章
1986 九二岁 为文化大学历史研究所学生上最后一课
1988 九四岁 在家中授课至是年方休
1989 九五岁 赴港参加新亚四十年纪念会
1990 九六岁 六月一日迁出素书楼 八月卅日逝于杭州南路寓所
1992 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晚学盲言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1 条 )

三联版是删改过的,最好选九州版

读钱穆先生《晚学盲言》简记

这个时代,是不是陷入中国自己的传统逻辑也不是孔子的理想?


钱穆:《晚学盲言》(中篇)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钱穆首段言:[《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国人重人之德性,故重公更过于更私,重大更过于重小。国家民族之大生命更重于家室个别之小生命。人类之德性,亦于此表达。而为政为教之大公至正之大本大源,亦胥在是矣。]【343】以国家与政府一题而论。西... (展开)> 更多书评 31篇
论坛 · · · · · ·
爱读书的人眼睛看不到了真是凄惨 | 来自皮皮鱼 | 2009-08-28 17:17:3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8.1分 261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8.4分 340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8.2分 115人读过
-
电子书加价购-默认促销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8.0分 6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晚学盲言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海阔天空 2015-05-30 23:01:26
智者良言
1 有用 谦言益语 2019-01-14 13:24:38
一生的学术与人生思考凝于此书,建议看繁体竖排台版书。
0 有用 回声 2007-10-04 14:07:29
非常好的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