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陈国樑
出版年: 2006-7
页数: 167
定价: 1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地理
ISBN: 9787100049801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比利时历史学家亨利·皮雷纳重要的中世纪城市史著作。1925年首次在美国以英文出版。作者将“城堡论”与“市场论”相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在城市起源问题上立一家之言,颇具影响。
中世纪城市的起源问题在19世纪及20世纪初曾引起西方历史学家很大的注意,提出了很多理论:如“罗马城市论”、“世袭领地论”、“马尔克论”、“城堡论”与“市场论”等。亨利·皮雷纳(Henri Pirenne)将“城堡论”与“市场论”相结合,认为城市是商人围绕设防地点——城镇和城堡——的聚居地,立一家之言,颇具影响。
目录 · · · · · ·
第二章 9世纪的商业衰落
第三章 城镇和城堡
第四章 商业的复兴
第五章 商人
第六章 城市和市民阶级的形成
第七章 城市制度
第八章 城市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附录一 地名中外文对照表
附录二 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附录三 族名中外文对照表
附录四 参考著作中外文对照目录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中世纪的城市"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中世纪的城市"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世纪的城市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中世纪的城市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从《圣殿春秋》看中世纪的城市
> 更多书评 15篇
-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的钱币学研究作为历史推断依据的运用。 作者认为,西罗马亡于蛮族入侵之后,罗马世界的地中海经济体系却并没有立即改变,新上位的蛮族王国依然是以融入地中海经济圈为目标的。这种经济学命题,一般是通过财税公文或贸易物品来论证的,但似乎这方面的历史遗存不多,因此作者说:“即使没有其他证据,法兰克诸王的货币制度就足以清楚地证明这一事实。” 即墨洛温王朝沿用了罗马的索利多金币制。不但是从solidus到...
2020-02-20 19:57 1人喜欢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的钱币学研究作为历史推断依据的运用。
作者认为,西罗马亡于蛮族入侵之后,罗马世界的地中海经济体系却并没有立即改变,新上位的蛮族王国依然是以融入地中海经济圈为目标的。这种经济学命题,一般是通过财税公文或贸易物品来论证的,但似乎这方面的历史遗存不多,因此作者说:“即使没有其他证据,法兰克诸王的货币制度就足以清楚地证明这一事实。”
即墨洛温王朝沿用了罗马的索利多金币制。不但是从solidus到denarius的面值对应,而且连钱币设计也都如出一辙。“在墨洛温诸王时期,铸币厂……在硬币正面铸上皇帝的胸像,在反面铸上皇帝胜利的象征,并且这种模仿趋于极端,当拜占庭人用十字架代替那次胜利的象征时,他们立即效法。如此十足的奴颜婢膝非用某种迫切的理由来解释不可。原因显然在于必须保持当地货币与帝国货币之间的一致性。……如果不是墨洛温的商业继续紧紧地和拜占庭帝国的商业联系在一起,则保持货币的一致性就是毫无意义的。”
我搜了一下墨洛温王朝的硬币,哎呀,真是够可爱的。
Dorestad打制的Tremissis金币Merovingian, Orleans, circa 620-640 AD. AV Tremissis 1.23g, Angiulfus moneyer. Obverse a diademed head, reverse a cross set on globe.这个船锚十字的出处不知道有什么说法。是否象征着对“罗马的海”的追求呢?
Cabilonnum (Chalon-sur-Saône), c. 620-640. Tremissis (Gold, 12mm, 1.33 g 12), Mummolus. CABI + 0NN0 Bare-headed and draped bust to right. Re相比起来,不列颠的造币水平明显更高,不知这是否和他们保留了更多的罗马化基础有关?
Thrymsa of Eorcenberht of Kent (655-675)这里还有一些8世纪的可爱例子,可见比大陆王朝更直接取典于罗马传统:
https://www.fitzmuseum.cam.ac.uk/gallery/anglosaxon/theme1.html
证明9世纪的商业衰落时,作者采用的钱币学依据是查理曼大帝对金币制的废除。从此以后,唯一的硬通货是2g的Denier银币,它的价值仅为金Solidus的1/33——只有交易量十分稀少,以及货币十分紧缺,才能解释这一变化。
作为对比的情况是13世纪佛罗伦萨与威尼斯重新发行的金币(弗罗林和杜卡特):如果这标志着欧洲经济的复兴,
“那么不容否认,在9世纪废弃金币则相反地证明了经济的极度衰落。……毋庸置疑,他们放弃铸造金币仅仅是由于迫不得已,换句话说,是由于高卢的黄金告罄。这种状况是地中海商业中断所造成的,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原因。这一论断是千真万确的,与君士坦丁堡仍然保持联系的南意大利就和君士坦丁堡一样保留着金币,而加洛林的君主们却不得不代之以银币。此外,他们的denier的重量也非常之轻,也证明他们的帝国在经济上的孤立。如果他们的国家与solidus继续流通的地中海地区之间保持着最细微的联系,无法想象他们会将货币单位值减少到原来的三十分之一。”
有一定说服力。对经济不太在行,但似乎这个推理也并非滴水不漏……
回应 2020-02-20 19:57 -
一、蛮族入侵,藕断但丝连 地中海是罗马帝国政治统一和经济统一的保证,如果没有这条重要的交通线,帝国不可能对他那广袤地盘实现管理。用一句教条的话讲:海的属性是帝国的基本特征。 几个世纪以来,在地中海沿岸各个地区,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宗教是相同的,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是相同或者非常接近的。 北方蛮族的入侵对于这种情况没有基本的改变。 3世纪末,帝国文明的衰落便暴露无遗,但并没有明显的危害地中海的航...
2018-12-12 15:39 1人喜欢
一、蛮族入侵,藕断但丝连
地中海是罗马帝国政治统一和经济统一的保证,如果没有这条重要的交通线,帝国不可能对他那广袤地盘实现管理。用一句教条的话讲:海的属性是帝国的基本特征。
几个世纪以来,在地中海沿岸各个地区,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宗教是相同的,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是相同或者非常接近的。
北方蛮族的入侵对于这种情况没有基本的改变。
3世纪末,帝国文明的衰落便暴露无遗,但并没有明显的危害地中海的航运,地中海继续使东部和西部保持着接触。当衰弱中的帝国逐渐变弱,在蛮族的压力下从北方后撤,越来越收缩到地中海沿岸的时候,地中海的重要性反而更加突出。
5世纪初,帝国大势已去,整个西部都遭受蛮族的侵占。汪达尔人定居在非洲北部,西哥特人在阿基坦(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勃艮第人在罗纳河流域(法国东南部),东哥特人在意大利。
图来自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尽管这件事引起的后果是巨大的——帝国在国家的层面上从西欧的土地上消失了,退缩到东部的罗马帝国也不再是“帝国的疆界与基督教的疆界相一致的基督教世界国家”——但这些入侵者的目的并不是消灭罗马帝国,而是想在罗马帝国的地盘上安居乐业。地中海对于日耳曼人来说依然是他们到来之前的模样:欧洲的中心。
历史在几乎完全相同舞台上沿着前几个世纪的路径继续前进,文明共同体并未终结。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依然在地中海沿岸展开:查士丁尼几乎恢复了帝国的统一;西部教会最具活力的东西也在地中海地区汇集。
西欧经济的演变也是罗马经济的延续,虽然某些城市遭受了抢劫、焚烧和破坏,但绝大多数城市得以保存,城市依然作为主教管区中心和经济活动中心而存在。地中海的贸易还在继续,沿岸地区继续保持几个世纪以来在帝国共同体内形成的经济统一,罗马世界的经济组织在政治分裂后继续存在下来。西欧的商业和东部帝国的商业关联还体现在货币的高度一致上,硬币正面铸有皇帝的胸像,反面铸上皇帝的胜利的象征。
虽然旧的基督教世界帝国已经不再,欧洲的内陆大海不再和过去一样属于同一个国家,但古典时代的经济统一并未终结,新世界并未失去旧世界的地中海特性,新世界的卓越活动依然集中在地中海沿岸。
回应 2018-12-12 15:39
-
中世纪的城市 第一章 至八世纪末的地中海商业 在日耳曼人入侵以后,罗马帝国的商业活动继续在进行。日耳曼人的入侵并未总结古典时代的经济统一。由于地中海及其所维持的东西部的联系,这种统一相反非常清楚地得以保存。新世界的卓越活动仍旧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并且在那里收到滋养。没有迹象预示罗马帝国创建的文明共同体的总结。 第二章 九世纪的商业衰落 九世纪伊斯兰教的入侵使得古代世界聚集起来的地中海共同体完结了。这个... (1回应)
2012-02-27 22:06
中世纪的城市 第一章 至八世纪末的地中海商业 在日耳曼人入侵以后,罗马帝国的商业活动继续在进行。日耳曼人的入侵并未总结古典时代的经济统一。由于地中海及其所维持的东西部的联系,这种统一相反非常清楚地得以保存。新世界的卓越活动仍旧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并且在那里收到滋养。没有迹象预示罗马帝国创建的文明共同体的总结。 第二章 九世纪的商业衰落 九世纪伊斯兰教的入侵使得古代世界聚集起来的地中海共同体完结了。这个曾把共同体的各个地区联合在一起的亲密似家庭的海,将变成各个地区之间的障碍。从此以后,地中海把欧洲的东部和西部分开,而不是将其统一起来。原来连接拜占庭帝国与西部日耳曼诸王国的纽带断裂了。 穆斯林关闭地中海与加洛林王朝登上舞台:西欧从航海国家逐步转变为 内陆国家,由原来的南方人占主要影响到现在日耳曼人开始占主要地位,交换经济取代消费经济。商业衰落。 伊斯兰控制了地中海,诺曼人控制了北方诸海,因而商品流通消失了。 提到俄罗斯在当时的特殊情况, “在加洛林帝国只有领地制度的时候,俄罗斯人靠贸易为生;在西部欧洲由于找到新的出路因而与领地制度决裂的时候,俄罗斯人建立起领地制度。” 第三章 城镇和城堡 城镇与主教有关,城堡起保护作用、王侯城堡主 在主教所在的城镇,教会的权力扩张到更为广泛的世俗领域。 “因为城镇和城堡与商业活动和工业活动无关,所以它们在各个方面都符合于那个时代的农业文明。而且它们的居民为数极少。”并非我们后来意义上的城市。 然而,城镇和城堡在城市的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可以说,它们是城市的踏脚石。当经济复兴以后(经济复兴的最先征兆突然出现在十世纪),城市就在它们的城墙周围形成。 第四章 商业的复兴 存在威尼斯这样一个地方虽属于西部欧洲,但仍和东地中海地区有商贸联系,商业持续发展,并向整个意大利扩散。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短暂结束了伊斯兰教对地中海的控制。后来虽然东地中海很多地区被穆斯林夺回,但是地中海仍旧在基督教徒控制之下。地中海的东西贸易逐步恢复了。 同时,北部的佛兰德尔也因为其地理条件而逐渐发展起来。 “正如意大利的城市将穆斯林从地中海赶了回去一样,在十二世纪时德意志的城市也将斯堪的纳维亚人从北海和波罗的海赶了回去。” “就是这样,商业的扩展发端于两个地方(由于这两个地方,也就是说通过威尼斯和佛兰德尔,欧洲与东方世界发生接触),像一种健康的时尚传遍整个大陆。” 从两端贯穿整个大陆 第五章 商人 首先否定了最初的商人阶级是从农业人口中逐渐形成的,从农民的特点分析;也排除了是大修道院的仆役的说法,因为他们并非是为自己牟利而做生意,而是专为他们主人的雇工。 提到威尼斯,聚了“芬查尔”的例子,“追求利润的思想指导着他的一切行动,在他的身上可以明显看出那种著名的”资本主义精神“,可是有人要我们相信这种精神仅仅始于文艺复兴时代。 提到了商人的联合,并说这种联合不是“民族的特性“而是社会的需要,是世界性的。 但是也遇到了阻碍,商人的种种与宗教精神相冲突,“与这个社会的一切习惯相抵触,他们在附着于土地的人们宗教引起了波澜。” 然而,必须承认,教会的因素结果肯定阻止了利欲无限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穷人限制了富人,保护了借债人限制了放债人。 商人也是自由的,远离家乡,到处漂泊,原始身份不明,“他们并不要求自由,自由却给予他们,因为不可能证明他们不曾享有自由。”从此他们只服从于政府的审判权,而不服从领主和领地的审判权。更后来,他们开始有了商人之间的特别法。 第六章 城市和市民阶级的形成 城市地点的选择:商业生活的第一位的需要——交通方便和安全。中世纪的城市的形成几乎是一种显然由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现象,“最初的商人聚居地形成在那些大自然预先安排成为——或重新成为——经济流通中心的地方。” 由于原先就存在的城堡和城镇内缺乏可供新来的人们居住的地方,于是“他们在城堡旁边建起一个外堡,即是一个郊区。⋯⋯特别是在尼德兰和英格兰,有一个用以称呼这种地方的词,极秒地符合它的性质——这个词叫做港口。” “在城市形成的历史上,商业郊区比封建城堡重要的多。郊区才是积极因素,正由于郊区的出现,城市生活的复兴才可以理解,因为城市生活的复兴正是经济复兴的结果,⋯⋯” 港口与市场或市集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市场和市集是买主和卖主定期聚会的地方,而港口是经常性的商业地点即不间断的转口中心。 这些郊区的聚居地不断膨胀,以致到十二世纪初期在很多地方它们已经从四面八方把原来的城堡包围。 商业在城市的发展,将工业从农村吸引进城市。“农村专门从事农业,城市则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中世纪的社会持续多久,这种状态也就持续多久。”而这也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市民和农民的对立,而这种对立也相应的强化了各自的阶级意识。“在那里自从有了市民阶级就暴露出劳资的对立。”——老马的幽灵早早飘起 第七章 城市制度 虽然旧的制度已经落后了,但是这种社会还是为市民阶级所接受的,他们并不想要搞个天翻地覆,而只想要得到简单的让步,因为这是他们的生存所必需。总之,他们只要求社会给予他们一个与他们所过的那种生活方式相谐和的位置。 略述他们的要求如下: 一, 人身的自由 二, 特别法庭 三, 建立治安 四, 废除捐税 五, 要求广泛的政治自治和地方自治 但,这次都只是基于利益的诉求,还没有任何人权和公民权的观念。 后来,市民阶级在君主的支持下开始反击教会和领主,城市内形成的自治组织为“公社”。 “公社”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特点,同时城市的排他性有“民族主义”的色彩。 总结之:“中世纪的城市从十二世纪起是一个公社,受到防御工事的城墙的保护,靠工商业维持生存,享有特别的法律、行政和司法,这使它成为一个享有特权的集体法人(法律共同体)。” 第八章 城市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自由观念蔓延,解放农民; 资本形式丰富了; 经济原因也相应影响了政治制度等:“正如这些经济原因使农民获得解放,使领主把领地的份地变成征收年贡的土地一样,这些经济原因也使王侯们通过领俸禄的代理人夺取了他们封土的直接管理权。” 最后“中世纪的市民阶级既是世俗的又是神秘主义的,因而他们为在将来的两个伟大思想运动中所要起的作用做好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这两个运动是:作为世俗精神的产物的文艺复兴和宗教的神秘主义所导致的宗教改革。”(其实神秘主义这部分还是不太理解的==)
1回应 2012-02-27 22:06 -
人必自毁方能毁之。 第一章:至八世纪末的地中海商业 P4日耳曼人定居在地中海沿岸绝不标志着这是欧洲历史上一个新时期的转折点•••尽管这个事件所引起的后果是巨大的,然而它并未把过去彻底摧毁,也未打断传统。入侵的目的不是消灭罗马帝国,而是想在那里安居乐业。 P9日耳曼人入侵以后上也得以保持,同时作为商业中心的城市以及作为商业工具的商人也得以继续存在,这一切都是由于地中海贸易还在继续。 P14在日耳曼人入...
2012-10-23 19:23
人必自毁方能毁之。 第一章:至八世纪末的地中海商业 P4日耳曼人定居在地中海沿岸绝不标志着这是欧洲历史上一个新时期的转折点•••尽管这个事件所引起的后果是巨大的,然而它并未把过去彻底摧毁,也未打断传统。入侵的目的不是消灭罗马帝国,而是想在那里安居乐业。 P9日耳曼人入侵以后上也得以保持,同时作为商业中心的城市以及作为商业工具的商人也得以继续存在,这一切都是由于地中海贸易还在继续。 P14在日耳曼人入侵以后,罗马帝国的商业活动继续在进行。日耳曼人的入侵并未终结古典时代的经济统一。•••尽管地中海地区出现了变化,新世界并未失去古代世界的地中海特性。 P15日耳曼人入侵以后得以幸存的世界秩序,在伊斯兰教的入侵中却难免于难。一场全球性大灾难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将世界秩序跑出了历史的轨道。 伊斯兰教的扩大摧毁了古代世界。古代世界聚起来的地中海共同体完结了。这个曾把共同体的各个地区联合在一起的亲密似家庭的海洋,将变成各个地区之间的障碍。 第二章:九世纪的商业衰落 P17通过腓尼基人、希腊人,最后是罗马人,西部历来接受东部的文明。西部可以说是依靠地中海过活,现在第一次不得不自力更生。西部重新以前一直在地中海沿岸,现在重新北移了,结果总的来看在西部仅起第二流历史作用的法兰克王国将要成为西部命运的主宰。 穆斯林关闭地中海与加洛林王朝登上舞台这件事的同时发生,不可能仅仅是一种巧合。法兰克王国将要成为中世纪欧洲的奠基。如果没有伊斯兰教,法兰克王国或许是不会出现的;如果没有穆罕默德,查理大帝也是不可想象的。 P18在墨洛温时代,地中海保持着千年以来它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在加洛林时代这种影响则不复存在。•••••无论从何种观点进行研究,九世纪的文明都表现出与前文明的彻底决裂。••••••由于南面被封锁,帝国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欧洲北部,••••••日耳曼人的影响开始在帝国占据主要地位。 P19墨洛温王朝时代,高卢还是一个航海的国家,由于海,高卢的贸易和交通得以维持。相反,加洛林帝国基本上是一个内陆国家,它对外再无交往,是一个封闭的国家,一个没有出口的国家,生活在几乎完全隔绝的状态中。 P21法兰克王国无力组织它的海岸防御抵抗萨拉森人和诺曼人,这一点能说明法兰克王国基本上是内陆国家的特点。 P24矮子丕平到查理大帝完成的币制改革,那次改革废弃金硬币代之以银硬币。以前“苏”是基本的货币单位,而现在仅仅是记账货币。从此以后,唯一真正的硬币是重约两克的银德尼埃。银德尼埃的金属值与法郎相比大约为45份;墨洛温时代的苏约为15法郎。 由于佛洛伦萨的金币金币弗洛林和威尼斯金币杜卡特的发行,在13世纪重新出现了金硬币,这标志着欧洲经济的复兴;那么不容否认:九世纪废弃金硬币则相反地证明了经济的衰落。 P26我们如此习惯于认为查理曼大帝统治时代是一个复兴的时代,以致于我们无意识地认为这个时代在各个方面都是同样进行的。遗憾的是,在文学艺术、宗教、风尚、制度和政治方面都是如此,而在交通和商业方面并非如此。 P27历史不得不承认,无论查理大帝时代在其他方面的成就看起来是多么的辉煌,从经济的观点来看,它是一个倒退的时代。 国家不得不从贵族中聘请官吏,只有他们因为社会地位的原因,能够给国家提供免费的服务。但这样一来,国家由于缺钱,被迫只在一个集团的人们中选择权力的工具,而这些人最明显的兴趣是削弱国家权力。 从贵族中聘用官吏是法兰克王国的基本缺点和查理大帝死哦后帝国瓦解如此迅速的主要原因。 凡是一个君主在理论上是无所不能的,而实际上是依赖不受他约束的官吏的忠心,这样的国家肯定是最脆弱的。在这种矛盾的局势中产生了封建制度的萌芽。 P28导致帝国衰落的财政上的软弱无力,清楚地表明帝国不可能在一种不胜负担的经济基础之上维持帝国的行政机构。 加洛林帝国是一个没有出路的内陆国家,而且基本上也是也是一个农业国家•••这个国家除了什么有地产以外,还知道有其他财产;除了知道有农村劳动以外,不知道还有其他劳动。 P29因此,构成一个领地的每一个庄园均由领主土地和租地所组成,租地分成若干耕作单位(分地:mansus),由维兰(villani)所持有,有世袭权,缴纳贡赋和承担劳役。 P30交换经济被消费经济取代。从此以后每个领地自成为一个小天地,而不是继续与外界来往。每个领地自给自足,家长制度因袭不变。九世纪是我们称之为闭门自守的家庭经济,也可更准确的称之为无销路的黄金时代••••••大领主们并非心甘情愿地放弃出售他们土地的产品的年头,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别无他法。 P32利欲对于开化的人 和未开化的人都是一种天性。 自从九世纪起,当加洛林帝国在地中海关闭以后被封锁在隔绝状态之中的时候,南俄却相反地向吸引它的两个大市场出售它的产品。 P35在加洛林帝国只有领地制度决裂的时候,俄罗斯人靠贸易为生;在西部欧洲由于找到新的去路因而与领地制度决裂的时候,俄罗斯人建立起领地制度。••••••加洛林时代的经济不是内部发展的结果,而必须首先归因于用伊斯兰教关闭地中海。 第三章:城镇和城堡 亨利.皮朗对城市的定义: P36第一,其居民不以耕种土地为生,而是从事商业和工业;第二,把城市理解为一个社会,具有法人资格,并拥有自己特有的法律和制度;第三,城市是一个行政中心或者一个堡垒。加洛林时期的城市没有中世纪晚期和近代城市的两个基本属性:市民阶级的居民和城市组织。 P37城镇的法律就像城镇的宗教一样为全民族所有,城镇是全民族的首府,全民族以城镇为中心建立起一个独一无二的共和国。因此城市制度在古典时代等于政府组织制度 P39加洛林王侯的宫殿不是坐落在城镇;这一点能够说明问题。这些宫殿无一例外的在乡间、在王朝的领地内:在默兹河流域的赫斯塔尔、朱皮勒;在莱茵河流域的英格尔海因;在塞纳河流域的阿蒂尼厄、基埃西等。 P47城堡首先是军事设施。但除了这种最初的性之外,很早就又加上了行政中心的性质。 L.胡贝蒂:《上帝的和平与与尘世的和平的法律史研究》 J.W.汤普森:《古代俄罗斯和俄罗斯国家起源之间的关系》,牛津,1918. A多普施:《加洛林时代的经济发展》 J.W.汤普森:《九世纪的法兰西的商业》,《政治经济日报》,第23卷,1915. 第四章:商业的复兴 P51在那个几乎不能摆脱混乱的时代,最大的需要是和平的需要,即社会一切需要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需要•••第一次上帝和平于989年宣布。私人战争,那个时代的灾害,受到法兰西各地伯爵的们和德意志帝国教会的高级教士们强有力的反对。 一千年开始的那个世纪,与前一个世纪大不相同,它的特点是如此引人注目地活跃起来,以致可以认为是一个长期被令人苦恼的都有大量的劳动力;从这时起,垦荒和筑堤的巨大工程数目不断增加。其原因肯定就在这里。 就在1000年左右,开始了垦荒的时期,开垦面积不断扩大,一直持续到12世纪末••••••1098年成立的西多会教团致力于垦荒和伐木。 P53(商业开始复兴)自从十一世纪起,商业进入复兴时期。这次复兴是在两个策源地的影响下开始的,一个策源地位于欧洲南部,另一个位于欧洲北部:即一方面是威尼斯和南意大利,另一方面是弗兰德尔海岸。•••商业复兴是外部刺激的结果。 商业给有进取精神的人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他们具有利用这种可能性的精力和才干。 P54由于威尼斯依然在君士坦丁堡的主权范围之内,这样在亚得里亚海底部和阿尔卑斯山脚下形成了拜占庭文明的孤立前哨,••••••威尼斯继续是东部的一部分,威尼斯受君士坦丁堡的吸引,并且在君士坦丁堡的影响下成长起来。 君士坦丁堡既是一个政治首都,也是一个巨港和第一流的工业中心。 P55自八世纪起,威尼斯致力于供应君士坦丁堡。 P59由于征服了撒丁(1022年),科西嘉(1091年)和西西里(1058-1090年),他们从萨拉森人手中夺取了自九世纪以来萨拉森人将西部置于封闭状态的那些作战基地。 地中海的全部商业活动东面通过威尼斯,西面通过热那亚、比萨江流到伦巴第,所以伦巴第异乎寻常的发展起来 P60经过斯普卢根山、圣伯纳德山和布伦纳罗山的隘口,把地中海激起它们的积极性那种有利因素带给欧洲大陆。 在加洛林时代,尼德兰曾经表现出当时其他地方不曾有的商业活力,这一点很容易理解:许多江河流经该国,如莱茵河、默兹河、埃斯科河,而且入海之前在那里互相连接起来。 P61一个地方愈是易于接近,就愈是引来侵略者,也愈是遭到他们的践踏。 P62由于他们,商业的潮流从拜占庭和巴格达开始,经基辅和诺夫哥罗德,贯穿俄国,一直延伸到北海沿岸。 历史上几乎没有比希腊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高度文明以斯堪的纳维亚人为媒介给予欧洲北部的那影响更为奇怪的现象。••••••像威尼斯人那样,斯堪的纳维亚人恢复了东方与西方的接触。像威尼斯的商业很快将伦巴第卷入它的活动中一样,像斯堪的纳维亚的航海活动激起弗兰德尔海岸的经济觉醒。 昂热和赛吕尔:《中世纪古钱币学教程》 H.皮郎:《弗兰德尔的呢绒还是弗兰德尔的呢绒?》,《社会和经济史季刊》,第7卷(1909) W.福格尔:《中古初期欧洲北部和西部的航海》,《汉萨历史杂志》,第13卷(1907),《社会和经济史季刊》 A.布格:《中古初期欧洲北部交通道路》,《经济和社会史季刊》,第四卷(1906) K.绍布:《罗曼语族的商业史》 艾伊德:《地中海东岸的地区的商业史》 L.M哈特曼:《威尼斯经济发轫》,《社会和经济季刊》,第2卷(1904)。 第五章:商人 P82奴隶身份不能推定,而要证明。凡是法律不能确定其主人的人,法律必须以自由人对待之。 尤金.H.伯恩:《十二世纪热那亚人和叙利亚的贸易》,《美国历史评论》,1920年,p191 H.西韦金:《中古意大利诸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史季刊》,1909,p15. 皮热奥诺:《法国商业史》 H.皮郎:《中世纪城市制度的起源》,《历史译论》,第57卷,1895年。 第七章 城市制度 P107在城市中两种并存而不融合的居民之间,暴露出两个不同社会的对立。旧的领地组织以及各种传统、观念和感情要对付突然向它提出的需要和愿望,这些需要与愿望同它的利益相抵触,为它所不适应,开始时它顽强的抵抗着。 旧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努力保卫旧秩序,并非仅仅因为他们要确保自己的利益,或许更因为对他们来说保存旧社会是责无旁贷的。 108总之,他们只要求社会给予他们与他们所过的生活方式相和谐的位置。他们不是革命的,如果有时诉诸暴力,也许并非仇恨旧制度,只不过是迫使其让步而已。 P111最早见诸文字或许并不是最早存在的执政官,于1080年出现在卢卡。•••执政官一出现就明显的表现出公社长官的特点。 P112康布雷公社是阿尔卑斯山以北已知公社中最老的一个。它看起来既是一个战斗组织,也是一个维护社会治安的工具。“举城宣誓休戚与共,这种在战斗前夕由市民们宣誓成立的联合组织正是第一个城市公社的基本特征”。 P114由于考虑到本身显而易见的利益,王室不得不非常急切地支持高度发展的的封建制度的敌手,所以每当能够支持市民阶级而不受到连累时,王室就予以支持,因为市民阶级起来造他们的反,实际上是为了王室的特权而战斗,把国王当做他们的争端的仲裁者,对于斗争双方来说就是承认君权。因为市民进入政治舞台的结果削弱了封建国家的契约原则而游离于君主国家的专制原则。 P115中世纪的城市本身是一个个体,但是集体的个体,即一个法人。 P119可以毫不夸张的说,11世纪的基尔特的首领们事实上在每个城市中执行者公社长官的职责。 P119由此所产生的结果是市民阶级在伯爵领地的居民中逐渐显出是一个与众不同和享有特权的阶级。市民阶级有一个从事从商业和工业的普通社会集团变成一个就这样为王侯政权所承认的合法集团。他们有了这种恰当的法律地位,就必然要授予他们一个独立的司法组织。 P120特许状承认城市为独特地司法地区,拥有为全体居民所共有的特别法律:特制的执行吏法庭和充分的公社自治。••• P121它们(特许状)只限于确定城市法的主要轮廓,提出城市的某些主要原则,解决某些特别重要的争端。•••特许状是他们的法律框架。 P122城市法是一切民族所共有的一种社会和经济状况的产物。(共同的本质) 城市法发展到最后阶段时(解决)人的身份问题。这种身份是自由的身份,这是市民阶级必要的和普遍的属性。•••从前自由为贵族所垄断;普通人只在例外的情况下才享有自由。由于恢复了它在社会中作为公民的天赋属性的地位。 P123在商人聚集地中,土地实际上不可能由于那些妨碍土地的自由让与、阻止土地作为信贷工具并获得资本价值的刻板繁缛的法律,而始终固定不变并置于商业之外。因为城市内土地的性质变了,所以土地自由益发不可避免。土地变成了建筑的地面。地面上迅速盖满了鳞次栉比的房屋,土地的价值随着房屋的增多而逐步提高。••••••久而久之,房屋的主人获得了建房所占用土地的所有权,至少是持有权。到处旧的土地变成了自由地产即自由租地。城市的租地就这样变成自由的租地。 城市法不仅取消了个人的奴隶身份和土地的奴役状态,而且取消了阻碍从事工商业的领主权利和税收。 法律内容的本身也在发生变化(p125)。 P130市政会进行各方面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在封建时代的财政制度中,税收只是一种贡赋,即不考虑纳税人的财力,只是压在人民身上的一种既不承认例外,也不承认特权。全体市民平等地享受公社的好处,也平等地有义务分担公社的费用。 P131城市从头到尾的创造了一套比历史上任何时代更为完善的社会立法。 P132大教堂之于中世纪的城市,正如庙宇之于古典时代的城市一样。 P133中世纪的城市从12世纪起是一个公社,受到猪油防御工事的城墙的保护,靠工商业维持生存,享有特别的法律、行政和司法,这使它变为一个享有特权的集体法人。 G•埃斯皮纳斯:《中世纪杜埃的城市生活》,(巴黎,1913) 第八章:城市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P134像教士和贵族一样,市民阶级本身也是一个特权等级。它形成一个与众不同的合法的阶级,它所享有的特别法使它与继续构成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群众脱离。市民阶级竭力原封不动地保存它的特殊地位并且独占由此而产生的利益。按照市民阶级的想法,自由是一种专利品。没有什么比阶级观念更不宽容的,阶级观念在中世纪末为成为市民阶级衰落的原因以前,一直是市民阶级力量的源泉。然而就是这个如此排他的市民阶级,承担了向周围传播自由思想并且促使农村阶级逐渐解放的使命。 P135•••无论市民阶级怎样千方百计将农村置于它的控制之下,拒绝让农村阶级分享它的特权,将农村阶级排斥于商业和工业活动之外,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市民阶级没有力量阻止事态的发展,它是这种事态发展的原因,除非它本身消失,否则它不可能制止这类事态的发展。 P136(自由农诞生于新开辟的土地和城市中,始于大垦殖运动:我的印象) 世俗和教会的领主们到处建立“新城”。•••••这些新城的数目在12世纪时一直增加,它们也是“自由城市”。因为领主为着吸引耕作的人,答应对他们免除那些压在农奴身上的负担。一般来说,领主只保留对他们的审判权;对他们废除尚存在于领地组织中的老的权利。•••••于是一种新型的农民出现了,完全不同于旧式农民,后者以农奴的身份为其特征;而前者享有自由。这种自由也是仿效城市的自由,产生这种自由的原因是农村组织受到城市的影响而出现的经济动荡。新城的居民其实是农村的市民。 P137他们得到的显然是从城市制度中借用来的司法组织和地方自治,因而可以说城市制度逾越城墙扩散到农村,把自由传送到那里。 这种自由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很快就渗入到旧领地。•••或者通过自行解放,或者通过时效或僭取,领主们让自由逐步代替长期以来作为他们佃户的正常身份的农奴身份。土地制度改变的同时,人的身份也改变了,因为这两者都是一种正在消失的经济状态的产物•••••在一个为商业和城市经济所改变了的时代,旧的领地制度必然消失。•••商品流通使人摆脱长期奴役他的土地。商品流通越来越广泛地使自由劳动代替农奴劳动。也只有远离通商大道的地区,旧的人身奴役以及与之相联系的领地所有制的旧型式还是和原来一样严格地长期存在着。 P138在其他地方,由于城市越来越多,人身奴役也就消失的越来越快。例如在弗兰德尔,13世纪初人身奴役就几乎不存在了。当然还留有某些残余。•••农村阶级的解放仅仅是经济复兴所造成的后果之一,城市既是经济复兴的结果,也是经济复兴的工具。在经济复兴的同时,流动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增大。在中世纪领地时期,除了地产以外别无其他财富。地产确保持有者的人身自由和社会威望,是教士和贵族的特权地位的保证。只有他们才能持有土地,他们的生活依靠佃户的劳动,他们保护和统治佃户。群众处于农奴地位是这样一种社会组织的必然结果,要么占有土地成为领主,要么耕种土地成为农奴,除此别无选择。 R.热内斯塔:《修道院作为贷款机构的作用》,巴黎,1901年 139商业解放了被禁锢的银币,恢复其原来的用途。由于商业,货币又变成了交换的工具和衡量价值的单位••••••商业闯进社会生活所造成的经济骤变加速了货币流通,结果使得币值降低,从而提高了所有物品的价格。•••140城市形成时期是生活费用很高的时期,这个时期对于市民阶级的商人和工匠有利,而对于不能增加收入的土地持有者是难受的。从十一世纪开始,他们之中的好些人为了生活下去不得不求助于商人的资本。 M.T斯塔德:《威廉。凯德,十二世纪的一位金融家》,《英国历史评论》,1913,p209。 141 集中在城市的流通资本的力量,不仅使城市在经济上具有重大影响,而且有助于使城市参与政治生活。当社会只有从土地的占有中衍生出权力时,就只有教士和贵族参加政府管理。封建等级制度完全建立在地产的基础上。采邑只不过是一种租地,由此建立起来的封臣和宗主之间的关系,只不过是由佃户和领主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形态。唯一的差别是在于封臣和队宗主的义务是军事和政治性质的,不是经济性质的•••或许封建国家最引人注目地特点就是财政的原始性。在这方面货币不起任何作用。 142政治革新,像同时代的社会革新一样,以流动财富和货币流通的扩散为条件。143城市的自然倾向是成为城市共和国。146中世纪的市民阶级既是世俗的又是神秘主义的,因而他们为将来的两个伟大的思想运动所起的作用做好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这两个运动是作为世俗精神的产物的文艺复兴和宗教神秘主义所导致的宗教改革。
回应 2012-10-23 19:23 -
唐破风 (頭を片づける)
每一个定居的社会,无论多么原始,也需要为它的成员提供一些集会的中心,也可以说碰头的地方。为着举行祭祀、开设市场、召集政治和司法会议,必须指定一些地方用以接待那些希望参加或必须参加这些活动的人。 军事的需要在这方面起了更大的作用。当外敌入侵之时,人们必须有避难之处,以便得到暂时的保护。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了战争。有了战争几乎就有了堡垒的构筑。人类建造的第一批建筑物很可能是保护围墙。甚至在今天,几乎在一...2019-09-16 16:32
每一个定居的社会,无论多么原始,也需要为它的成员提供一些集会的中心,也可以说碰头的地方。为着举行祭祀、开设市场、召集政治和司法会议,必须指定一些地方用以接待那些希望参加或必须参加这些活动的人。 军事的需要在这方面起了更大的作用。当外敌入侵之时,人们必须有避难之处,以便得到暂时的保护。自有人类以来就有了战争。有了战争几乎就有了堡垒的构筑。人类建造的第一批建筑物很可能是保护围墙。甚至在今天,几乎在一切野蛮部落中都可以见到这种围墙;无论追溯过去多远,情况照样如此。希腊人的卫(37)城(acropoles),伊特鲁里亚人、拉丁人和高卢人的重镇(oppida),日耳曼人的城堡(burgen),斯拉夫人的城镇(gorods),像南非黑人的村寨(kraels)一样,开始时都只不过是聚会的地方,尤其是庇护所。它们的设计和修建自然取决于地形以及当地所有的材料。但是总的布局到处都是一样的,包括一块方形或者圆形的地方,围以用树干、泥土或石块做成的壁垒,有壕沟护卫,有大门出入。简言之,是一个围子(encls)。我们立即会注意到,在现代英语和俄语中表示城市的词(分别为town和gorod),原意都是围子。 引自 第三章 城镇和城堡 回应 2019-09-16 16:32
-
在封建时代的财政制度中,税收只是一种贡赋,只是压在人民身上的一种既定不变的义务,税收和征税的王侯或领主的领地收入混合在一起,而一点也不直接拨用于公共福利。反之,城市公社的财政制度既不承认例外也不承认特权。全体市民平等地享受公社的好处,也平等地有义务分担公社的费用。每人的分担额与其财产成正比。起初普遍的按收入计算。许多城市一直到中世纪末始终坚持这种做法。另外一些城市代之以消费税,即对消费品特别是...
2020-05-04 17:20
-
如果再看一下各人的身份,复杂性就显得更大了。形成中的城市社会在这方面表现出千差万别。没有什么东西比新生的市民阶级更加稀奇古怪。如上所诉,商人事实上被当作自由人看待。但是对于非常多的希望找到工作而涌到城市的移民来说,情况并非如此。因为他们差不多都是附近的人,所以他们不能隐瞒自己的身份。他们所逃出的领地的领主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他们;他们村子里的人进城时可以碰见他们。人们认识他们的父母,知道他们是农奴...
2020-05-03 17:16
如果再看一下各人的身份,复杂性就显得更大了。形成中的城市社会在这方面表现出千差万别。没有什么东西比新生的市民阶级更加稀奇古怪。如上所诉,商人事实上被当作自由人看待。但是对于非常多的希望找到工作而涌到城市的移民来说,情况并非如此。因为他们差不多都是附近的人,所以他们不能隐瞒自己的身份。他们所逃出的领地的领主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他们;他们村子里的人进城时可以碰见他们。人们认识他们的父母,知道他们是农奴,因为农奴的身份是农村阶级的普遍情况,因而他们不可能像商人一样要求得到自由,商人享有自由只因他们的出身无人知晓。于是大多数的工匠在城市里仍然保留着他们原来的农奴身份。可以说他们的新的社会地位和传统的法律身份是不相容的。虽然他们已经不是农民,但是他们不能抹掉农奴身份留给农村阶级的污点。如果他们企图隐瞒身份,他们的真相必然被无情地揭露。他们的领主只要宣称他们属他所有,他们就得跟着他返回原来逃出的领地。 商人自己也间接地感受到农奴制度的害处。如果他们想要结婚,他们选择的女子差不多总是属于农奴阶级。只有最富裕的商人可望荣幸地娶他们代之偿还了债务的某个骑士的女儿为妻。对于其他人来说,和一个农奴结婚,其后果是他们的孩子失去了自由。习惯法实际上根据“龙生龙,凤生凤”(partus ventren sequitur)的格言,将母亲的法律地位赋予孩子。人们可以理解在家庭中由此而产生的不协调现象。商人自己所享有的自由不能传给他的孩子。婚姻使农奴身份重新出现在他的家庭之中。多少仇恨、多少冲突必然从这种矛盾的状况中产生!显然,古老的法律想要把自己强加于它已不相适应的一种社会,结果造成这些不合理和不公平,不可抗拒地引起改革。 引自 第六章 城市和市民阶级的形成 回应 2020-05-03 17:16 -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的钱币学研究作为历史推断依据的运用。 作者认为,西罗马亡于蛮族入侵之后,罗马世界的地中海经济体系却并没有立即改变,新上位的蛮族王国依然是以融入地中海经济圈为目标的。这种经济学命题,一般是通过财税公文或贸易物品来论证的,但似乎这方面的历史遗存不多,因此作者说:“即使没有其他证据,法兰克诸王的货币制度就足以清楚地证明这一事实。” 即墨洛温王朝沿用了罗马的索利多金币制。不但是从solidus到...
2020-02-20 19:57 1人喜欢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的钱币学研究作为历史推断依据的运用。
作者认为,西罗马亡于蛮族入侵之后,罗马世界的地中海经济体系却并没有立即改变,新上位的蛮族王国依然是以融入地中海经济圈为目标的。这种经济学命题,一般是通过财税公文或贸易物品来论证的,但似乎这方面的历史遗存不多,因此作者说:“即使没有其他证据,法兰克诸王的货币制度就足以清楚地证明这一事实。”
即墨洛温王朝沿用了罗马的索利多金币制。不但是从solidus到denarius的面值对应,而且连钱币设计也都如出一辙。“在墨洛温诸王时期,铸币厂……在硬币正面铸上皇帝的胸像,在反面铸上皇帝胜利的象征,并且这种模仿趋于极端,当拜占庭人用十字架代替那次胜利的象征时,他们立即效法。如此十足的奴颜婢膝非用某种迫切的理由来解释不可。原因显然在于必须保持当地货币与帝国货币之间的一致性。……如果不是墨洛温的商业继续紧紧地和拜占庭帝国的商业联系在一起,则保持货币的一致性就是毫无意义的。”
我搜了一下墨洛温王朝的硬币,哎呀,真是够可爱的。
Dorestad打制的Tremissis金币Merovingian, Orleans, circa 620-640 AD. AV Tremissis 1.23g, Angiulfus moneyer. Obverse a diademed head, reverse a cross set on globe.这个船锚十字的出处不知道有什么说法。是否象征着对“罗马的海”的追求呢?
Cabilonnum (Chalon-sur-Saône), c. 620-640. Tremissis (Gold, 12mm, 1.33 g 12), Mummolus. CABI + 0NN0 Bare-headed and draped bust to right. Re相比起来,不列颠的造币水平明显更高,不知这是否和他们保留了更多的罗马化基础有关?
Thrymsa of Eorcenberht of Kent (655-675)这里还有一些8世纪的可爱例子,可见比大陆王朝更直接取典于罗马传统:
https://www.fitzmuseum.cam.ac.uk/gallery/anglosaxon/theme1.html
证明9世纪的商业衰落时,作者采用的钱币学依据是查理曼大帝对金币制的废除。从此以后,唯一的硬通货是2g的Denier银币,它的价值仅为金Solidus的1/33——只有交易量十分稀少,以及货币十分紧缺,才能解释这一变化。
作为对比的情况是13世纪佛罗伦萨与威尼斯重新发行的金币(弗罗林和杜卡特):如果这标志着欧洲经济的复兴,
“那么不容否认,在9世纪废弃金币则相反地证明了经济的极度衰落。……毋庸置疑,他们放弃铸造金币仅仅是由于迫不得已,换句话说,是由于高卢的黄金告罄。这种状况是地中海商业中断所造成的,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原因。这一论断是千真万确的,与君士坦丁堡仍然保持联系的南意大利就和君士坦丁堡一样保留着金币,而加洛林的君主们却不得不代之以银币。此外,他们的denier的重量也非常之轻,也证明他们的帝国在经济上的孤立。如果他们的国家与solidus继续流通的地中海地区之间保持着最细微的联系,无法想象他们会将货币单位值减少到原来的三十分之一。”
有一定说服力。对经济不太在行,但似乎这个推理也并非滴水不漏……
回应 2020-02-20 19:57 -
唐破风 (頭を片づける)
这里写的是列队到达根特的一队修士。居民“像一窝蜂地”出来迎接他们。他们首先将虔诚的客人引到位于 城堡(斜体)围墙内的圣法拉伊尔德教堂。第二天这些修士走出 城堡(斜体)去到新近在 港口(斜体)建立的施洗礼者圣约翰教堂(注1,典处)。因此看来这里是不同起源和性质的两个居民点并存的例子。较老的一个是堡垒,另外较新的一个是商业地点。正是通过这两种成分的逐渐融合,第一个一点一点得被第二个所吸收,城市诞生了(...2019-09-16 17:02
论坛 · · · · · ·
请问这本书原本是用英语,荷兰语还是法语写的啊? | 来自讯言 | 2019-08-30 | |
【拍电影网慕课】拉丁语/古希腊语入门-雷立柏 | 来自蔅 | 2015-08-20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9)暂无评分 15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1)8.8分 26人读过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4)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講談社 (2018)暂无评分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中世纪的城市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皇上不能离职 2015-04-07
关于欧洲城市发展的简要论述。我不搞城市史,就是看看热闹。
0 有用 [已注销] 2012-02-10
参见 McCormick, New Light on the ‘Dark Ages’ - How the Slave Trade Fuelled the Carolingian Economy
0 有用 艾弗砷 2011-05-29
一百多页的小书,读起来却觉异彩纷呈。强烈推荐。
1 有用 复海 2010-09-27
必须要说,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市民阶层”,这也是中国没有向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原因吧。
5 有用 安提戈涅 2012-01-07
皮雷纳屡叹资料稀缺,以致往往以一种猜想的口吻进行历史描绘,然则此书的核心依旧鲜明突出。译者前言里提到皮雷纳将中世纪城市起源问题归为“城堡论”与“市场论”的结合,可谓差矣,因为皮氏在书中明确否定了由城堡发展出城市的推论,认为那不过是形成了“旧堡”,实际上,商业郊区比封建城堡重要的多,围绕前者聚集而成的“新堡”才是城市萌蘖所在。最值得注意的两点:其一,基督教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辩证式塑性作用;其二,由... 皮雷纳屡叹资料稀缺,以致往往以一种猜想的口吻进行历史描绘,然则此书的核心依旧鲜明突出。译者前言里提到皮雷纳将中世纪城市起源问题归为“城堡论”与“市场论”的结合,可谓差矣,因为皮氏在书中明确否定了由城堡发展出城市的推论,认为那不过是形成了“旧堡”,实际上,商业郊区比封建城堡重要的多,围绕前者聚集而成的“新堡”才是城市萌蘖所在。最值得注意的两点:其一,基督教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辩证式塑性作用;其二,由新堡诞生的市民阶级对于今人探讨“公民”、“公共领域”概念的启示。皮雷纳举证得出最早的共同体(communitas)中市民极富伦理情感的献身与互助,这有力地驳斥了一些自由派所界定的市民不过是“争取私人利益者”或“公共利益无非是私人利益的天然总和”谬见,更与黑格尔对市民的界定形成挑战性对话。值得一看。 (展开)
0 有用 °Robin 2021-02-25
好几年前看的了
0 有用 Melpomene Ad 2021-01-24
很多地方的翻译并不是很顺畅,甚至想动手改之
0 有用 𓇗𓅮شياو 2021-01-23
简短而精彩的关于欧洲中世纪城市形成和演进及背后推动力量的阐述。日耳曼入侵后传统海洋贸易圈的延续和马赛等商业城市的维持,伊斯兰入侵后欧洲地中海贸易中断及东西分离和商业城市消亡;与墨洛温不同加洛林的内陆性,财政贫瘠和封建制度形成;瓦良格诺曼时期商业体系的罗斯繁荣和佩切涅格切断贸易后的罗斯衰退及领主化;主教教区的城镇属性和权力;东方威尼斯的意大利商业发展渗透和诺曼的北方商业,商业路线的城市形成;贸易港口... 简短而精彩的关于欧洲中世纪城市形成和演进及背后推动力量的阐述。日耳曼入侵后传统海洋贸易圈的延续和马赛等商业城市的维持,伊斯兰入侵后欧洲地中海贸易中断及东西分离和商业城市消亡;与墨洛温不同加洛林的内陆性,财政贫瘠和封建制度形成;瓦良格诺曼时期商业体系的罗斯繁荣和佩切涅格切断贸易后的罗斯衰退及领主化;主教教区的城镇属性和权力;东方威尼斯的意大利商业发展渗透和诺曼的北方商业,商业路线的城市形成;贸易港口城市形成及其与封建集镇及市场的不同来源属性;商业城市公社权益的需求和自由民阶层的形成,反领主与君主权和教权的相互作用;城市自治法律和税收作用需求;对领主经济的动摇和三级会议等产生,世俗知识需求和独立宗教热忱等。 (展开)
0 有用 越朝夕 2021-01-21
打工不易小猫……
0 有用 耶日·祖安斯基 2021-01-14
2021年第一本。虽然本书成书年代略早,但是观点确很有启发啊(当然也很有可能是我读书少😂)。写得很简明,论述得却很全面,高屋建瓴又平易近人。